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色生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到这里,易青忽然意味深长的看了依依一眼,那眼里,除了欣赏和肯定,还有一点感激和欣慰。他心中蓦然一动,想起许多年前宝叔闲谈时跟自己转述过的出自孙老爷子的一番话。 
  老爷子说,对看他易青而言,小茹会是他良好的臂助和生活上的伴侣;可是在他人生的关键时刻、最需要人点醒的时候,真正能成为他的定海神针的,还是那位女状元周依依小姐。 
  许多年过去了,生活反复的证明着,老爷子超人的睿智和独到的眼光。事实确如他老人家当初预言的那样,依依凭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清新明澈的心,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但是她从不轻易表态;她只在最关键的时刻,只在事态最需要她的那一个点儿上,突然平静从容的说出自己的意见,令人恍然,又令人心折。而她自己,却总是那么一副清爽淡雅的模样,好象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简单的事情一样。 
  华星集团这么多年来,能够发展得这么快,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和国内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屹立不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集体从易青本人开始,自上而下的具有这样一种“较真儿”的精 神,一种在艺术上“斤斤计较”的精神,一种近乎偏执的对艺术的狂热和不计一切代价要为观众负责的、对自己的职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这种“华星精神”,在依依的身上有着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 
  但是也许是顺风路走的太多了,成就来得太顺太快,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任何人面对这样辉煌的成绩,都免不了会松劲、会自满。易青现在回头想想,觉得今天自己真有点神使鬼差,在他的字典里,怎么可能会出现“差不多就行了”、“能将就就将就点吧”之类的概念呢? 
  只是为了提早点过年这样的理由,自己居然降低作品的质量,怀着“差不多就行了,反正也是ZZ任务”,就按照一般主旋律的套路应付了事了;不但是自己,居然整个剧组的人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心思,只顾着自己那一点点心情感受,一点也不考虑作品的质量和自己的职业道德与责任──这在华星创业之初,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幸好有依依! 
  有时候人身在局中,不由自主,倒不见得是易青和华星易家班的人都堕落了,但是一个群体的腐化和松懈,往往就是从这么一些最小的细节和一些不起眼的事件开始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时候,只是那么一点点的松懈,一点点的惰性,就悄悄的注定了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走向滑坡和失败的道路。因为已经获得了成功,已经获得了名气和财富,以及与之俱来的安逸生活,所以就想着马虎一点吧,偷点儿懒吧,反正人家也看不出来,反正差不多就行。 
  无数的差不多,慢慢的就变成了“差得多”。在中国的电影行业,有多少欣欣向荣的公司,赚了大钱之后渐渐的陷入了名利享乐的泥沼,又有多少原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导演、艺术家,在成名之后慢慢的变成了只会凑出一个戏来赚钱的“将就型”导演。 
  如果一个公司,一个导演,都能有依依这种“要说亲,观众最亲”的觉悟和心态,普天之下,又有谁能撼动你的金饭碗?又有谁能动摇你既得在手的名和利? 
  一个企业,如果能有一个象依依这样兰心慧质的人──平时不多话,只是静静的在旁边看着;可一到关键时刻,当所有人都身在局中犯迷糊的时候,她能清醒的挺身而出,而且挺身而上,毫不客气、毫不妥协的坚持原则──有这样的人,真是整个企业的福气。 
  今天这件事,如果换了小云,打死也不会干这种得罪人的事;要是换了孙茹和杨娴儿,恐怕当易青叫过、叫收工的时候,她们决不会拂逆他的意思,但是会在事后委婉的提醒他。 
  不过这样一来,且不说事后补拍所要消耗的资源和浪费的资金要以数十万计,但就戏本身而言,从演员到摄影到寻演自身,都不可能保持当时的那种状态和感觉 了──艺术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不可再现的,不象物质生产,没有什么过后再补这回事;日后再花十倍的时间精力,你想叫依依再找到今天这种创作的感觉,做出这种水平来,那都是扯淡了。 
  只有依依,她敢毫不犹豫的得罪所有人,敢毫不客气的冒犯寻演的权威,在导演叫过的时候大声的说不行,我说重来就必须重来! 
  公生明,正生威。壮哉依依! 
  “不说了不说了,大过年的……”一直在美工组里招呼自己属下的杨娴儿凑了进来──美工部门是一个剧组人数最多的单位,每次有这种活动杨娴儿都比易青这个导演还忙。她分开人群,拿着一个酒碗,笑呵呵的道:“干咱们这行的人,吵归吵,转身好。脾气也发过了,道理也说完了,我看这样好,谁也别把话搁在肚子里。来,大家一起干上一碗,好好过个年!” 
  她这样一解围,立刻缓和了人群中有点紧张、有点感慨的气氛,众人随即又喜气洋洋的说笑起来。 
  剧组里的人一层层的围了上来,向易青和依依敬着酒,说着些对依依敬佩钦服的话;一坛坛的黄酒从路威他们拉来的大卡车上卸了下来,到处洋溢着酒香和人们的欢声笑语。 
  在易青他们的外围,来这片场院庆祝新年的人们也半点没有闲着。从居民区里走出来凑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好象这里比电视上地春节晚会更吸引人似的。 
  那边,连队指导员已经带领着战士们和当地居民面对面的坐了下来,在路威的带头叫号下和当地人拉起了歌。 
  西北人都是唱曲地高手,尤其是陕北的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积淀在黄土地上的文化精粹。 
  陕北民歌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得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 
  这种特色,立刻就在几个当地战士嘹亮粗犷的嗓音里体现了出来;路威他们这边,几个大食堂的当地大厨师傅们也不甘示弱,扯着嗓子就和他们飙了起来。 
  在这样放浪形骸、豪迈不羁、喜悦酣畅的节日气氛里,酒酣耳热的易青和剧组的成员都有了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受。喝过了酒的人们脸上红扑扑的,大声的说笑欢闹着,不知今夕何夕,忘却了此身在何乡。 
  站着听大家对了几首歌,路威他们这边的居民方阵渐渐的败下阵来。要说唱曲唱不过战士们倒也不见得,只是人数上实在悬殊太大,当地人一共只来了一百多人,加上路威他们天路集团的和大食堂地师傅们,也还不到战士们人数的一半。 
  眼看好朋友不支了,易青和剧组里那些好事之徒立刻大声的哄闹起来,挽着袖子加入到路威一边的阵营里去。这下子优劣形势立刻扳转了过来,两边斗了个旗鼓相当。 
  在陕北,人们的喜、火、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地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什么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还有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加上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林林种种;不过要说起名气和震撼人耳朵的程度,恐怕还得推“信天游”为尊。 
  天路学院大食堂的这位老厨师长──真没看出来他居然是个唱信天游的高手。后来易青才知道这位老人当年可是放过羊走过西口的,平时在厨房做饭干活儿的时候都爱扯上嗓子唱几口,肚子里的歌比头上的花白头发还要多。 
  老头刚才被一群当兵的后生围攻,逼得不善,差点把一世英名断送在这里,这时候被剧组几个有名的大嗓子加进来帮了一把,缓过了口气,大概心里十分不忿。冲着对面嚷嚷了起来:“你们这些兵娃娃,恶地狠!围着厄(我)老汉喊喊,差点莫(没)把厄腔腔里个血挣出来。这会儿厄们帮忙地来了,咋不唱了咧?” 
  战士们一阵哈哈大笑,一个年轻的士兵站了起来,在指寻员鼓励的眼神下叉着腰冲着老厨师长大声的唱了起来:“憨老汉你莫着忙,你要唱曲同你唱;唱一个妹妹爱情郎,怕是你老汉接不上……” 
  唱完这几句,战士们一起轰然叫好;那边老头儿一脸的不屑,嘀咕道:“厄老汉也后生过咧!妹妹想情郎又咋,有啥接不上?” 
  那战士清了清喉咙,扯开西北人天生的好嗓子大声唱道── 
  “对面山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的谁? 
  那就是的那个要命的二啦妹妹…… 
  东山上的那个点灯呀──西山上的那个明; 
  一马马的那个平川呀,了不见个人……” 
  唱了这四句,老厨师长歪了歪嘴,一副这算啥小菜一碟似的表情,刚要站起来接唱;人群里,一个清越亮丽至极的嗓音一下子把所有的人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叫人心神荡漾,满心沉醉── 
  “房前的那个大路……哎!亲亲你不走! 
  房后边走向……哎!亲亲一条小路, 
  半山坡那个上头……哎!亲亲种豌豆。 
  见了你知心话……哎!亲亲说不够! 
  妹妹站在那个圪梁梁上,哥哥站在那个沟, 
  想起我的那个亲亲呀!泪满流……” 
  一曲唱罢,在一片掌声、喝彩声中,大家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在人群里找,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唱出这么美这么动人的声音。 
  一眼看去,易青和依依、杨娴儿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接着战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