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较同时代的其他诗人,鲁迅的诗歌在当代被引用的频率很高。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是常被引用来表示国共和解,和海峡两岸和解的名句,如**在2008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是否会对台湾释出更多的经贸优惠政策,**回答中引用这句话。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常被引用以自况。
鲁迅也以译作着名。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
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命文学作品。
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风格闻名。他曾希望借引入欧式的长句。来增加汉语对复杂关系的表现力。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
鲁迅的古文、〖日〗本语水平很高,德语也相当不错,在陆师学堂附属矿路学堂就已开始学德语,到了〖日〗本以后,旧〖日〗本帝国的现代医学流行用德语,德文是医学专业必修的外国语文(所以留日学医卒业的郭沫若也能读点德文)。
鲁迅在仙台1年半,德文从来没有放掉,时时有在看书。
鲁迅生前曾多次公开宣称我不懂英文:《〈阿q正传〉的成因》里。鲁迅说完英文的似乎译得很恳切,但我不懂英文,不能说什麽。
又接着说只是偶然看见还有可以商榷的两处:一是三百大钱九二串当译为三百大钱,以九十二文作为一百的意思;二是柿油党不如译音,因为原是〖自〗由党。乡下人不能懂,便讹成他们能懂的柿油党了。从这里也就可以知道,鲁迅还是能看点英文的,只是水平不能和他掌握得较好的几个语种相比。
《鲁迅日记》附载的《采买纪录)里面可以看到鲁迅买的很多外国书名,有相当数量的英文书。
周作人《鲁迅与英文》一文说:他是反对英文的。在光绪戊戌(1897)年他最初考进水师学堂,也曾学过英文这字他当然是认识的。不久改进陆师附属的矿路学堂,便不学了,到了〖日〗本进了仙台医校之后改学德文,这才一直学习。利用了来译出好些的书。
他深恶那高尔基说过的黄粪的美国,对於英文也没好感,自然他也很佩服拜伦雪莱等诗人,觉得从英文译书也可以。但是使用整句整个英文字的作风是为他所最反对的。
他不用阿k而偏要用q字,这似乎是一个问题。不过据他自己说。便只为那q字有个小辫子,觉得好玩罢了。如有人不相信这个说明,那自然也是可以的。
鲁迅不赞成说话和文章夹杂英文,在文章中带有英文时常有讽刺性: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十六卷。
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於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麽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他们的不圆满。
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着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此外还有《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等存世。
对於鲁迅的评价以正面为主,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海外的普遍都很高。
在〖中〗国,鲁迅是一位地位独特的作家。大多数人承认他是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
两岸政府对他的不同的政治化评价,使当代对鲁迅的〖真〗实思想需要重新澄清。比较重要的当代鲁迅研究学者有王瑶、林辰、朱正、王得后、钱理群、李欧梵、周策纵、王富仁、陈漱渝、汪晖、张梦阳、徐麟、王乾坤等。学者严家炎、何满子、邵燕祥、林贤治、王元化等对鲁迅先生多有着述;而作为艺术家的张仃、吴冠中、陈丹青、范曾等大家对鲁迅先生也有精彩的论述。
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使用富有创造力的形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社会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阐释,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
散文诗集《野草》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展现出现代主义特质的作品;其杂文,由於特殊的发表环境,在嬉笑怒骂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坚定的政治立场的。这一政治立场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是鲁迅思想中最为复杂的地方之一。
〖中〗国执政党对鲁迅有高度评价。早在延安时期,**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将鲁迅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并将**在延安创办的文学院取名鲁迅文学院,后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
掌权后,鲁迅的文学地位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肯定。鲁迅的众多文章被选为大陆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现今仍然存在官方的鲁迅研究机构和专门的鲁迅研究杂志。
不过,据2001年出版的周海婴着《鲁迅与我七十年》记载,1957年**在回答罗稷南的问题时表示,如果鲁迅仍然活着,以我估计,鲁迅要麽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麽他识大体不作声。
最快更新,请。
第一百零一章 苦思力索而不易()
但毛主席曾於同年3月在《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中说:「我看鲁迅在世还会写杂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怕什麼的,任何人也不怕。不怕别人整不整,顶多没有饭吃,讨饭,挨整,坐班房,杀头,受冤枉」,因此毛主席对罗稷南的回答可能只是对鲁迅敢说真话的讚赏。
1950年曾有读者向《人民日报》提问:「如果鲁迅活著,党会如何看待他?」当时任国务院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亲自回信答覆「鲁迅和大家一样,要接受思想改造,根据改造的实际情况分配适当工作。」
由於鲁迅生前反对国民党的官僚腐化,因而受到国民政府的严重打压。1949年后,鲁迅在台湾也一直被当作国民党的反面教材加以贬低。
不过,近年台湾也有推动鲁迅作品的努力,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在1990年左右出版《鲁迅作品全集》,其出版小引说:「中国自有新文学以来,鲁迅当然是引起最多争议和震撼的作家。。全世界以詮释鲁迅的某一作品而获得博士学位者,也早已不下百餘位之多。」出版小引希望「还原歷史的真貌,让鲁迅作品自己说话」。
的确,鲁迅作品引起的正反两面评价之多、之极端,不但是新文学,甚至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蒋介石在兼任教育部长期间,有人向蒋介石告密鲁迅隐匿在教育部做特约编辑,蒋介石回答:「这事很好。你知道教育部中,还有与他交好的老同事、老朋友没有?应该派这样的人,去找他,告诉他,我知道了这事,很高兴。我素来很敬仰他,还想和他会会面。只要他愿意去日本住一些时候,不但可以解除通缉令,职位也当然保留;而且如果有别的想法,也可以办到。」
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评价鲁迅:「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作家。」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鲁迅是(中国)20世纪无人可及也无法逾越的作家。
著名作家木心: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文体家」。在欧陆,尤其在法国,「文体家」是对文学家的最高尊称。纪德是文体家,罗曼罗兰就不是。
蔡元培:鲁迅先生的创作,除《坟》、《吶喊》、《野草》数种外,均成於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六年中,其文除小说、书信一种外,均為杂文与短评,以十二年光阴成此许多作品,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雋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的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何等学力!
陈独秀:我却以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
郁达夫: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
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於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曾澄清鲁迅拒绝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传闻说:「鲁迅是在1936年去世了,那个时候,1930年代根本就没有外边的人知道鲁迅是谁,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吶喊》、《彷徨》是1950年代才翻成外文(原话如此,经查证,鲁迅作品最早被翻译為西方文字,是1936年8月英国乔治C哈拉普公司出版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收录了《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等多篇作品),是杨宪益翻译的,(真实译者為斯诺)翻译得很好,但是那个时候鲁迅已经不在了。」
1949年山东当代诗人臧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