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
有一天,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著一匹白马正要出城。守门的士兵对他说:马匹一概不得出城。
公孙龙心生一计,企图歪曲白马非马的事实,希望说服士兵。
公孙龙说:白马并不是马。因為白马有两个特徵,一是白色的,二是具有马的外形,但马只有一个特徵,就是具有马的外形。具有两个特徵的白马怎会是只具有一个特徵的马呢?所以白马根本就不是马。
愚鲁的士兵因无法应对,唯有放行。
公孙龙的论证如下:
白马有两个特徵:1有马的特徵2白色的。而马只有一个特徵:1有马的特徵。因此拥有两种特徵的白马不等同马,所以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诡辩。他的说法骤眼看上去很有道理,要用两点特徵来定义的事物应该不等同於用一点特徵就能定义的事物。
可是人们一向的想法是白马是马,就如同黑猫是猫,女人是人和苹果是水果一样,不可能看了这个故事之后白马就不是马了。
如果公孙龙的理论正确,那岂不是黄狗不是狗、苹果不是水果、甚至黑人、白人、男人、女人和小孩不是人了。究竟问题出现在那裡呢?
从集合论的观点来看,马的概念可以看作所有马的集合。白马的概念可以看作所有白色的马的集合。白马是马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
1白马的概念等同於马的概念。即白马的集合和马的集合是相等的。
2白马的概念从属於马的概念。每一匹白马都是一匹马。就是说,白马的集合是马的集合的一个子集。
白马和马的概念是不同的。这个意义上说,白马非马。但白马的确是马的子集,亦即白马属於马的一种。所以白马是马。公孙龙巧妙利用了白马是马这句话的歧义。
离坚白,又称坚白石,是中国战国时期名家的一派观点,与合同异相对,代表人物是公孙龙,离坚白即将坚与白两者相分离。
此论说一开始便设问,把坚、白、石三分可以吗?公孙龙认為分开就没什麼好讨论了,所以不可,那麼二分可以吗?公孙龙认為可以。
问為什麼?公孙龙回答:石无坚即可得白,如此一来就是二分,石无白即可得坚,如此一来也是二分。(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接著论证道,眼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手摸不到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看到白时、感觉不到坚,看不到白时、感觉得到坚,看与不看、结果相离,由此推论石之中坚、白不相互联繫,故相互分离。(得其白,得其坚,见於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
这种论点具体分析了各种感官对於事物的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认為人们感觉接触到的事物的各个属性,都只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
原理─公孙龙设有物体a,该物体有b、c两个性质。如果要讨论b、c其中之一,它们这个性质是a的性质,因此a不可以从b或c中分开。但b和c两者是可以分开的。
常见误解─后来有人认為,公孙龙将感官与感官分离,是错误的论证方法。然而感官与感官表面上相等,但视觉与触觉却是相异,反而正中离坚白的陷阱,并不能反驳公孙龙的论证法。
有人认為离坚白是刻意完全分离一切事物。这是错误的,因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二十六章 女皇帝()
■魔侠图录守关者之一武
武(624一5),亦作武、武照,本名不详,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人,中国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
唐高宗时皇后(—683),尊号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683690作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武周皇帝(6905在位),5年退位以后,成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氏唐开国功臣武士次女,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生於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十四岁时因长得很美,而入后宫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高宗时昭仪,后封皇后,又上尊号[天后]。
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武氏认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於天空之上。
於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
武氏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生於帝都长安,一说生於利州。
武氏是武士和杨氏的次女,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氏的本名没有被记载下来,今有人推测武元华,但这种说法仅参考了她兄弟的辈字,未参考其姐妹的名字。
其父武士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隋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父亲武士在贞观九年(年)逝世后,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其母亲杨氏失礼。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氏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
武氏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对於太宗时期武氏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氏在晚年时回忆自己太宗驯马一事。
当时·太宗有名马师子,肥逸无能调驭者。武氏侍候在侧,对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武氏之志。
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太子。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才人和李治相识并生爱慕之心。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尼。
永徽元年(),唐高宗在太宗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这时,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被拜二品昭仪。永徽六年(655),在后宫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谣言,传说gB皇后与其母柳氏找来巫师,她们想企图用厌胜之术将武昭仪诅咒而死亡。
但这不利谣言无所证据下传到皇帝耳里后,在高宗大怒之下,听信并将其母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昭仪由昭仪一品宸妃(唐朝后宫四夫人中本来并无宸妃此封号,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额已满,唐高宗了武氏,才创宸妃封号),由於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得知高宗欲行废皇后而立武昭仪消息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向唐高宗接连投递了请求立武昭仪后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
唐高宗又在李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终於颁下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
以后,唐高宗再次下,将武昭仪立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外州都督。
显庆四年(AR),武皇后与唐高宗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显庆五年(660),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
在麟德元年(664)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书还未草拟好,武皇后即已接到消息。
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
乾封二年(667)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监国。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
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
五,省功费力役。
六,广言路。
七,杜谗口。
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
九,父在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
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入(增加薪水)。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高宗皆施行之。
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