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
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
据说伏尔泰非常聪明,3岁能够背诵名着,12岁能够作诗。在高中时代,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义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
1711年至1713年间攻读法律。投身之前,伏尔泰还为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并与一名法国女子堕入爱河。两人私奔的计划被伏尔泰的父亲发现,被迫回国。
事实上,伏尔泰在高中毕业后便有从文的愿望。但他的父亲希望他读法律。伏尔泰假装在巴黎为一名律师担任助手,实际上大多数时间用在创作讽刺诗上。
这件事很快 被他父亲发现,将他送到外省(巴黎地区之外的地方)读法律。然而,伏尔泰坚持写作论文和作不太讲究考证的历史研究。
当时的法国封建**制度正蕴育着深刻的 危机。伏尔泰曾担任过一段驻外使馆的秘书和法庭的书记,出入於贵族圈中,他以诗人的敏感经常针砭时尚、评论朝政,以谈锋犀利和妙语连珠引人瞩目。
因此他也遭到封建**统治者的不断迫害。1715年。伏尔泰因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
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生活,被投入巴斯第监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於路易十五的摄政。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俄狄浦斯王》。
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来自他在法国南部的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
出狱不久的1718年秋,《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斯第监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 1726年1728年) 是他人生的一个新时期。对当地的政治、社会、宗教、科学等状况非常感兴趣。
他在英国居住了3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
《哲学通信》就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也是他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的专着。
1729年,因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默许,伏尔泰回到法国。以后一些年他陆续完成和发表了悲剧《布鲁特》、《萨伊》、以及历史着作《查理十二史》等。
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
他逃至女友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这期间他一度被宫廷任命为史官,并分别於174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宁静的隐居生活使得伏尔泰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写下了许多史诗、悲剧以及历史、哲学着作,如哲学和科学着作《形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戏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海罗普》;哲理小说《查第格》等。
这些作品的发表使得伏尔泰获得了巨大声誉。除了哲学上的讨论以外,他们在同居处设立物理实验室,一起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且夏特莱侯爵夫人是最早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拉丁文翻译成法文的人。
伏尔泰深信牛顿的理论,尤其是光学(牛顿发现白光是由光谱上所有颜色相合而成,伏尔泰对此做过不少实验),以及重力(许多关於牛顿的故事都是伏尔泰所写的,像是苹果从树上掉下的事情是他在伦敦时从牛顿的侄女那得知,并在他的论诗学中首次提及。)
虽然伏尔泰跟侯爵夫人对於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与牛顿同时代的竞争者)的哲学相当有兴趣,而且侯爵夫人还采用了部分莱布尼茨的说法来反驳牛顿,但是他们仍是忠实的牛顿主义者。
她翻译的牛顿着作直到20世纪仍然是最重要的版本。伏尔泰所着的《牛顿哲学原理》,有可能是跟夫人所合着的,把牛顿介绍给了广大民众。许多学者认为,这本着作使得牛顿光学与力学理论终於被广大民众所认识与接纳。
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1750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伏尔泰应仰慕他已久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宫廷侍从的职位以及很好的待遇。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一百零七章 实用主义哲学()
他作为一名哲学家,与法语说的近乎完美的国王建立了友谊。但是这两位朋友没有能够长时间地互相包容对方,前者拥有高超的智力与犀利的性格,后者喜怒无常,习惯於别人的唯命是从。
分歧的扩大不可避免,并且在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伏尔泰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文。但后者得到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了他与国王关系的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他在居留柏林时期最重要的出版着作是《路易十四的世纪》。
离开普鲁士后,伏尔泰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上一个叫凡尔纳的地方置购房产定居下来。此后他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
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新教的宗教迫害**政府的草菅人命等罪行;另一方面他热情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积极为他们撰写条目,《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
同时,除了继续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等历史着作和《老实人》、《天真汉》等哲理小说。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蓬勃发展,他本人也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在1778年2月10日,当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他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时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不久,他便病倒了,於同年与世长辞。
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
伏尔泰的灵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并亲切地称呼他是精神王子。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一种独立的生活。
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维克多雨果
伏尔泰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他曾被认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人们认为这代表了他对於言论自由的主张。
但是事实上,伏尔泰并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话来自英国作家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於1906年出版的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人们错误地把这句话归功於伏尔泰。
伏尔泰欣赏中国孔子,因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
崇拜中国儒家思想,并将中国的政治体制视为最完美的政治体制。因为中国的文官制度能让下层阶级人民得以晋升为统治阶层。
他视孔子为真正的哲学家,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对於天主教,伏尔泰把天主教教宗比作两足禽兽,传教士是文明恶棍,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駡他。
伏尔泰共创作五十到六十部剧本,包括一些未完成的作品。其中包括:《俄狄浦斯王》 1718)《萨伊》za?re ) 1732)eriphile 1732)《苏格拉底》《穆罕默德》《梅罗珀》《中国孤儿》
根据诗人r的说法,伏尔泰与腓特烈二世能够建立友谊是因为“两人皆赞赏对方的聪明。”
传教士马若瑟将《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被收录於由杜赫德神父编写,於1735年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中。
伏尔泰根据马若瑟的译文所改写的《中国孤儿》。与纪君祥的原版相比,在形式、情节、人物、时代背景上都大相径庭,可说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魔侠反抗者之一浮壶空间─杜威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与皮尔士、詹姆士一起被认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杜威出生於美国佛蒙特州的普通家庭里。1879年毕业於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84。。曾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189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年还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
1904。。,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