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天来一直不曾断过,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成为清儒道人的一个习惯。随着一股精纯的灵气灌入朱丹的眉心,一直处于噩梦当中的朱丹渐渐的转醒。
一如往常,在清儒道人唤醒朱丹之后朱丹飞快的起身,收拾,尾随着清儒道人来到了回春堂的大殿当中。大殿陈设极为简洁,一桌一香案,两蒲团,大殿正对着大门的墙壁之上一个八尺的道字挂立在上头。道字写得苍劲有力,笔锋之间的透露着犀利还有沧桑。笔墨连贯一气呵成,庞大的道字蕴含了一股股道韵在其中,这是常年悟道的修道者才能对此字有如此感悟与笔锋。这张道图放眼在任何人的眼中都有一种极大的魅力。即便是朱丹每次看到这个道字都忍不住多看两眼,却因为锋利的笔锋而眼疼。
清儒道人自从收下朱丹之后每日清晨将其从哭泣与抽噎的噩梦当中唤醒便一直带着朱丹一起晨课。默念道德经。道德经只是道家的一种极为寻常普通的一本经书。没有太多的玄奥,但是字里行间之中透露着撰写这本书的人的迥然特异的理解。对于道的理解有特别的理解,有修身立命之本,兴国安邦之策,亦有人性本身的圆缺,众生信念之根源。更加阐述了一种自然韵味的道韵。虽不得大法却能让一心向道之人除去焦躁之心,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待尘世种种变化。而对于这本书的原著早已随着历史泯灭在人海当中了,无人知晓此人究竟是何人,亦无人知道此人是何方人士。只是流传下一本道德经。隐约之间很多人知道此人是一个长着长胡子的老头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顾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清儒道人一遍一遍的默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朱丹亦是跟随着清儒道人不停的默念。
每每读到此处朱丹都眉头紧皱很多文字都如同生涩的世界,难以悟透,看不清楚到不明白。于是乎出于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朱丹厚着脸皮问道:“老师我不懂。”
清儒每天都沉浸在默念道经的意境当中,享受文字之间带来的感悟与体会,从未想过在这样的晨课当中还有人打断自己的思路。对于朱丹不懂清儒虽然早有准备却不曾想到接下来朱丹的问题让清儒极为震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果是强大的修行者自然无需在乎万物的性命,因为其抬手指间便可灭掉比自己弱小很多的普通人甚至修行者。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那么帝王不仁百姓遭殃也属于正常。但是这一句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前半句尚且还能明白些许。天地好比一个风箱,无人动它它也不动,有人动它它就动。我们修道者主修的便是天地之灵,引天地间灵气入体,从而开始聚气,凝气,炼气。与这番道理无二,天地间的灵气本身就存在,不引不动,一引一动。但是这个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弟子觉得有些偏激!”朱丹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全然说出来。
清儒道人此刻极为震惊一方面是朱丹能够理解这么多的道理推断这么多的事理,还能提出自己的疑惑,当下急切的问道:“为何?你且道来。”
朱丹清了清嗓子,低头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与语言。正色道:“如果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比拟风箱,而人亦可比拟天地,同处天地之间,人若动,天地万物皆动,诸天灵气修炼加持,道法一途自然是传说中的三千大道,修道者追云逐月,星海飞驰,更有甚者力拔山河,单臂可擎天,一剑破山河,等等诸如此类的神通法门不均是可以称之为道。剑修有剑道,玩弄水火有水火之道,五行之内皆可称之为道,若是愈发强大自然可以修炼多条道,为何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繁多而令人困惑?弟子不明还望老师开解。”
朱丹不知道自己这一番话已经在清儒道人的心中激起千层浪潮,狂涌一般的拍打在其身体经络血脉当中。震惊的神色无以加复,要知道鲜有人能够如此比喻。朱丹的比喻好比晴空一道惊雷,将原本宁静的夜空照亮又瞬息熄灭了这万丈的光芒。清儒道人如宁静夜空当中一个迷失者,望着这道黑夜中的一道光芒,似乎看到了希望却又再次陷入黑暗。
清儒用一双疑惑的眼睛,极为奇特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个稚嫩的孩童,娇小的身躯看上去极为孱弱,就连道袍都是清儒道人一改再改才能勉强穿在其身上。,或许是太过于瘦小了,以至于这件道袍怎么看上去都像一件斗篷罩在朱丹的身体之上。而这样一个弱小的人,自己的弟子竟然有如此想法。清儒收起脸上震惊的表情,思付一阵道:“你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例如比喻,为何会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比喻成一个修炼者之间的对比?为何会将圣人不仁以帝王相比较?为何会把自己比作天地?”
清儒的一连串问题问的朱丹一脸茫然,本来应该是自己不解寻求老师解惑却成了老师问自己。朱丹虽然这样想却不敢不答,因为朱丹很尊敬眼前这个老师,这个救命恩人,这个不嫌弃自己是一个边陲之地默默无闻的不起眼的小子。朱丹回道:“因为既然天地生成万物,就如同母亲孕育孩子一样。万物皆为天地所生,那么就是天地的孩子。孩子终将会变成大人,成长为父亲母亲。我们胡杨村历来都是强大的人就是天地,他们能够养活自己的孩子,能够养活很多人。胡一刀大叔狩猎一天就能养活一家人十天的生活。所以他仁,便是生存。他不仁,便是刍狗,自生自灭。”
朱丹想到家人想到父亲想到母亲,想到那个让自己敬佩的胡一刀大叔,眼神充满了崇拜同时也暗自伤感,那些人再也回不来了。
清儒道人哑然一笑完全没有预料到朱丹的回到居然是这样的简洁甚至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生存问题。随即便不再思索朱丹的疑惑正色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乃是道家的一个思想阐述。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听着老师的解惑朱丹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似乎有点伤感有点失落。低声的‘哦’了一声便沉默。
因为朱丹的提问清儒道人不再默念道经负手而立,面向墙壁之上硕大的道字,阵阵出神。似乎在想什么事情。朱丹的一席话虽然看似很幼稚或者无趣却在清儒道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在很久以后想起来才觉得自己这个弟子乃是一个奇才,虽然现在看不出来。却深深烙印在了脑海之内。
芜湖城近几天来越发热闹,越来越多的人赶往芜湖城内参加一年一度的十五花灯会。芜湖城的花灯会乃是自一百年前留下的传统节日,这里每年八月十五的时候便是等会节日。满城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满大街都会有很多很多小商贩来交易。
有东方来的米粮,茶叶丝绸锦缎,北方来的马匹,矿产,兽皮貂毛。南方来的奇特珍宝,山石。也有芜湖城的特产胡杨木弓。胡杨木弓在整个商周王朝都极具盛名,马勒戈壁上盛产胡杨树,生命力极为强盛,是不可多得的长弓制造材料。
正午时分,自当早早的便打扫干完手中的活计,也将整个院落扫得干干净净,里里外外都一尘不染。回春堂也很久没有这般干净利索了。朱丹独自一个人坐在回春堂的门口,看着满大街来来往往的人,各色人群应有尽有。欢快的孩童走在父母的中间,左右拉着父亲右手牵着母亲,高兴的跳着吵闹着要买糖。还有撒娇孩童非要骑在父亲的脖子上面,做得高看得远,满脸灿烂的笑容,爽朗干净无邪的笑声。
诸如种种场景都深深吸引了朱丹的目光。朱丹才十岁,这些原本都是朱丹应该享受的快乐时光,现在却只能看着。远远的这样看着。因为这样的时光再也不属于现在的朱丹,这样的时光远去不再回来。
清儒道人隔着很远,足足有十丈远的院落看着门口之上宽敞的道袍笼罩之下弱小的朱丹,长叹一声。在清儒的眼中,朱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修道天才,两人相处数日来清儒道人愈发觉得朱丹是一个可造之才。却迟迟未曾传授修道法门,只是一味的以道德经的经文来开阔朱丹的道的领悟。让朱丹渐渐的放下心中的仇恨。
修道是一条极为艰辛甚至坎坷的路途,世人眼中类似神仙一般的人物,却有着万般的无奈。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尸骨无存,神魂不保,轮回都不可能。朱丹的经历很有可能将其推上一条不归路。一条魔种道心的深渊。
朱丹双手环抱着自己的膝盖,宽大的道袍看不出膝盖在那里,朱丹却知道。因为此刻朱丹感觉到很孤独,风瑟瑟,吹得脸颊都有些疼痛。风越是猛刮,朱丹的手就越抱得紧。尽管朱丹很竭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的让自己不流泪,却还是忍不住。吧嗒吧嗒,门槛前湿了一片。
身体开始颤抖,声音在抽噎,泪水在滑落。
一只干枯而温暖的手搭在朱丹的肩膀之上,清儒道人长叹一声道:“哭出来吧,哭出来就好手很多了。”
一直压抑着的情绪突然如潮涌一般爆发,泪水如潮一般的涌出,声嘶力竭的哭喊,朱丹一把抱住清儒枯瘦的双脚开始哭泣开始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