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前249年,鲁国最后一代国君鲁顷公被征服者楚考烈王废为平民,鲁国灭亡,但作为国之大本的伦理传统并未丧失,其精髓已深入到鲁人的骨血之中,秦朝末年,刘邦举兵围鲁时,“鲁中诸儒尚讲诵育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鲁国会被尊为“礼仪之邦”,会出现以孔子及其门徒为代表的大批圣贤之徒了。
鲁国出了“日三省乎己”的“宗圣人”曾参,出了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复圣人”颜回,出了大孝子子路、闵子骞。闵子骞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父亲后来续弦再娶,又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待子骞极为恶劣, 冬日里,给两个亲生儿子穿的是又暖又厚的棉衣,给子骞穿的却是用芦花填成的冬衣。寒风刺骨,子骞冷若冰霜,他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却无半句怨言。一天,子骞赶车与父亲外出,在路上冻得浑身发抖,连缰绳都抓不住,掉在了地上。性急的父亲用鞭子抽他,却将衣服里的芦花抽了出来。知道事情真相后,父亲勃然大怒,回家后要休掉偏心的后妈。子骞跪下泣泪说:“母亲在,挨冻的只是我一人,如果把她赶走了,挨冻的就是我们兄弟三人了。”羞愧而深受感动的后母于是被留下来,她从此善待子骞,一家人其乐融融。
鲁人外行礼教,内体仁义,两方面都做得好的人就是君子。在鲁国,君子多得难以胜数,其代表人物如柳下惠和尾生。据《南村辍耕录·卷四》记载,柳下惠某晚留宿郭门,碰巧有一位大美女前来投宿,在天寒地冻的夜晚,由于怕这位美女被冻死,柳下惠便将其搂在怀里睡了一夜,到第二天早晨仍坐怀不乱。而据《庄子·盗跖》记录,鲁国有个叫尾生的年轻人,一天和意中人相约在桥下见面,约会的时间到了,瓢泼大雨从天而至,桥下涨起水来,却不见那女子来。尾生坚守信约, 在桥下苦苦等待,水势越来越大,他抱着桥柱,不忍离去,直至淹死。
另外,鲁人崇尚廉俭之风。如权势显赫的大夫季文子虽然手握大权,但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一天,一个叫子服宅的贵公子按捺不住地对他说:“先生贵为上卿,两朝辅弼,却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寒酸如此,怕是有损国家的声威吧!”季文子回答说:“我也喜欢豪华的生活,可是,我看见国中百姓,不少人还吃糠咽菜,破衣烂衫,因此不敢放纵自己。百姓食不饱腹,衣不遮体,我去打扮妻妾,拿粮食喂马,这哪是国家辅弼做的事!”最后,他义正词严地说:“我听说能为国争光的是伦理道德,没听说用妻妾舆马来为国增辉的!”事后,季文子又把这件事透露给子服宅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气愤之余整整关了儿子七天禁闭。子服宅闭门思过,终于痛改前非,从此厉行节俭。
臣子如是,高高在上的国君亦然。鲁庄公结婚时,为示喜庆,将宫殿装饰一新,把圆柱涂成红色的,在柱头上雕刻装饰些花纹。在列国诸侯看来,这点修饰实在是微不足道。可是鲁国的大臣们见了,都说国君此举背离了节俭的传统,大夫御孙更是 直言不讳道:“先君节俭而君奢侈如此,道德沦落,痛哉!”
与雅好道义的鲁人相比,齐人要务实功利得多。大名鼎鼎的管仲年轻时和好朋友鲍叔牙去做生意,挣了钱,管仲说家里有老母要侍候家境太差,要将赚的钱分成三份,他拿两份,让好朋友拿一份。如果在鲁地的话,管仲的这种行为将会被鲁人耻笑,可是作为齐人,管仲却不这样想,他认为做人就应当实实在在,把难处真实地讲出来并得到体谅,这样才是好朋友。
姜太公立国之时,利用齐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桑并重,劝女工,极技巧,通渔盐,国势蒸蒸日上,以致“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而管仲是另一个齐国历史上的关键人物,他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推行士、农、工、商四业并举的政策,积极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使得“甲兵大足”、“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国的综合国力足以雄视天下。战国时,齐国的刀币已成为一种“国际”性货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国都临淄规模宏大,居民达70000户,经营商业、贩运业的有600 0户之多,繁华富庶甲于天下。西汉时,临淄的人口增至10万户,若每户以5口计之,则有50万人之巨,时人誉其为“人众殷富,巨于长安”。
古书上说:“齐人隆技击。”齐地民风灵敏粗放、犷直尚勇,多豪侠和猛士。齐人有在日常生活中以比武取乐的传统。据说当初齐王选用官吏主要就看这个人敢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搏斗。“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亦发生在齐国,公孙接、田开疆、古冶长三位争功夺赏的猛士,为两个桃子而慷慨赴死。更邪乎的是《吕氏春秋》里记载的一则故事:有两个争强好胜的齐国勇士,一个住在东郭;一个住在西郭,有天碰到一起,西郭勇士问有肉下酒吗?“你身上的肉,我身上的肉,不是肉吗?”东郭勇士说。于是,两人找来些豆酱,拔出刀来,你割我一刀,我割你一刀,蘸着豆酱吃将起来,谁也不服输,直吃得两人都倒毙在地上。
齐人具有刚烈浩气的典型事例是“田横五百士”的史实。田横是齐王室的后裔,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勇武的田横脱颖而出,成为齐地的领袖人物,后来从亡兄的手中接过了齐王的大位。刘邦一统天下登基称 帝后,田横率余部500将士退守到一个海岛。公元前202年,刘邦遣使者特来招降田横,说如果归顺,大者封王,小者封侯,否则就派兵进剿。田横只得带上两名卫士去觐见刘邦,走到距洛阳30里的尸乡(今河南偃师西)时,他对两个卫士说:“当年,我与汉王都南面称孤,如今汉王做了皇帝,而我却要以亡虏之身北面为臣,深以为耻。”说完拔剑自刎而死。两个卫士随后亦自刎身亡。消息传到海岛后,500壮士肝胆俱裂,齐声哀唱《薤露歌》,集体挥刀自杀殉节。
齐人刚猛如此,令人热血沸腾、扼腕仰叹。但出人意料的是齐地的女子也深怀丹心,刚烈浩然之气不让须眉。钟离春、杞梁妻、缇萦、吕母、杨妙真、唐赛儿就是她们中的代表。
胆识过人的齐国无盐人钟离春,长相奇丑,40岁还未能嫁出去。一天,她径直去找齐宣王,要求嫁给他。宣王见到如此胆大的一个丑女,一时忍不住掩口大笑,接着认真问她有何过人之处敢直接找君王求亲?钟离春于是不慌不忙地分析时政,列举出齐国存在的四大隐患,并指出如何一一整治,直听得齐宣王如醍醐灌顶,肃然起 敬,于是真决定娶她为妻,迎为王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尽人皆知。但实际上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虚构的,其原型出自《左传》和《列女传》里的记载:公元前550年,齐庄公率大军攻打卫国和晋国,回师时又偷袭了莒国,不料遭到了顽强抵抗。齐庄公的大腿在这次战事中受了伤,当天夜里,他派杞梁殖和华周两人带一支奇兵埋伏在莒国都城附近。第二天早晨才发现这支伏兵被莒国人包围了,伏兵全军覆没,杞梁殖战死。消息传到齐地,杞梁妻到临淄城外迎接杞梁殖的尸体,抚尸痛哭,整整哭了10天,突听得一声巨响,城墙倒了半截。人们都说,这城墙是杞梁妻哭倒的。掩埋好丈夫的尸体后,杞梁妻便投水自尽追随夫君于地下。
西汉末年的吕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扯旗造反的女农民起义领袖。吕母在家乡海曲(今山东日照)开一家酒店,颇有些家产,独生子在县里做小吏,为了一点儿小事,竟被县令杀了,愤恨之余,她散尽家产,拉起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攻进县城,捉了草菅人命的县令,用他的头来祭奠儿子的亡灵,从此走上杀富济贫的反叛道路。
第54章 圣人之门没有谁能绕得过孔子,在散发着文化圣性的齐鲁故地。
真实的孔子生于今曲阜东南,先世曾为宋国贵族,遭家难流浪到鲁国,父梁纥早死,从小受贫,在其母悉心教育下,慢慢成人,中年时即开始授徒讲学,50多岁时由中都宰相擢升为司寇,但终因政见不合离职,后又游历列国,到处得不到统治者的采信,晚年郁郁返鲁,继续讲学于洙泗,随学弟子3000,内有贤者72。其主要言行保存在后来成为经典的《论语》中。在孔子的言行里,他反对苛政滥刑,主张“为政以德”,在做人修养上,注重发扬“仁”,他首创私人办学,提出“有教无类”,主张行在文先,教学相长,诱导启发,因材施教。此外,他还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又据鲁国历史写成编年史著作《春秋》。
如今,孔子的家乡曲阜已被视为东方文化的发祥地,除了孔子,此地还诞生过轩辕皇帝、孟子、颜回、子思以及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在孔子出生之前,据说中国远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炎帝、黄帝、少昊帝都曾在此定过都。后商王朝南庚也将都城设于此地。在周代,此地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地,这里属于鲁国,开国诸侯 周公旦被封作鲁公,但他实际上一直留在镐京辅佐年幼的成王。后来,伯禽带了礼乐典籍回到封地。周公死后,成王为表彰他,命鲁国始祭文王,鲁国因有天子礼乐,从此开始发展起来。
从曲阜正南门可以通达孔庙,但此门只唤作“仰圣门”,楣上乾隆御书“万仞宫墙”,这是孔庙的第一个玄虚高帽,至孔庙门过了泮桥,两边各竖一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而且对皇帝来说也概莫能外。
棂星门是孔庙五道大门的第一道,古代祭天,先祭棂星,因此孔庙祭祀的规模相当于祭天。左右侧各题“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第二重门为圣时门,形同城门,又因孔庙规格是比照皇宫而来,一例的黄色琉璃瓦,红色的高大垣墙,金碧辉煌。
第三重门为奎文阁,古人将奎星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