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古希腊文学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量,教导我们遵从行政机构和法律。…………我们爱好美丽的东

  西,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奢侈;我们爱好智慧,但是没有因此而至

  于柔弱。我们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

  以自夸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

  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仅

  是他们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

  ……这就是这些人为它慷慨而战、慷慨而死的一个城邦。……

  这些人无愧于他们的城邦。……他们贡献了自己的生命给国家和我

  们全体;至于他们自己,他们获得了永远长春的赞美,最光辉灿烂

  的坟墓——不是他们的遗体所安葬的坟墓,而是他们的光荣永远留

  在人心的地方;每到适当的时机,永远激励他人的言论或行动的地

  方。因为著名的人物是把整个地球作他们的纪念物的;他们的英名

  生根于人们的心中,而不是雕刻在有形的石碑上。你们应该努力学

  习他们的榜样。你们要下定决心: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在战争的危险面前,不要松懈。……“修昔底德在世时默默无名,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则无法估计。”这是修氏本人的两句残诗,竟不幸而言中:他的未竟之作在当时未为人认可,在二百年后才大放异彩。对这位历史家和散文大家而言,这是不幸,又是万幸。后人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认识和理解,完全得功于修昔底德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色诺芬及其著作

  英国著名古希腊史专家伯里曾这样评价色诺芬:“色诺芬之于历史,乃一玩物丧志之人。吾人观其各种著作,诚希腊文学中之一名家,然思想平庸庞杂,凡事只求铺张而不深究其理。”这段话有些尖刻、过分,却也反映了色诺芬的某些真实情况。

  色诺芬出生在雅典一个富有的家庭,具体年份不详,或曰公元前444年,或曰431/430年,或曰公元前428/427年左右;卒年也有多种说法:公元前354年,公元前352年等。与修昔底德一样,色诺芬曾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建立的寡头政治非常支持,对斯巴达的寡头贵族政治非常向往。雅典民主政治恢复后,他离开了母邦。公元前401年,他不顾老师苏格拉底的劝告,应邀参加了波斯国王的弟弟小居鲁士向哥哥争夺王位的远征。远征以失败告终,色诺芬本人也因此被雅典终身放逐,直到晚年才获赦免。其间他主要在斯巴达寄居,公元前371年始定居科林斯,直至去世。正是在这段时间不短的流亡生活中。色诺芬开始了其著作生涯。

  色诺芬是古代希腊和整个古典世界最多产的作家之一,笔墨所及,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小说等各个方面。《苏格拉底的辩护》、《回忆苏格拉底》、《会饮篇》是其主要哲学著作。色诺芬曾和柏拉图一起就学于苏格拉底,然而苏格拉底却在公元前三九九年被雅典政府判处死刑。色诺芬愤而写下了这三部书,主要是为自己的老师申辩。

  我常常感到奔怪的是,那些控诉苏格拉底的检察官们究竟用

  了一些什么论证说服了雅典人,使他们认为,他应该由城邦判处死

  刑。他们对他的起诉书大意是这样的:苏格拉底的违反律法在于他

  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而且还引进了新的神;他的违法还在于

  他败坏了青年。

  然而,所有指控都是站不住脚的。苏格拉底

  不仅没有像起诉书所指控的那样不尊敬诸神,而且明显地比

  别人更崇敬诸神;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

  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凭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

  国齐家。……因此,在我看来,像苏格拉底这样品格的人似乎应该

  受到国家的尊崇而不应被处死。

  在经济方面,色诺芬著有 《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等。《经济论》又译作《家政篇》,由一系列的对话组成,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苏格拉底和克利托布拉斯讨论私人经济,给这种经济下的定义主要是指家务处理好的艺术,井赞美了农业。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着重谈论妇女教育问题;对妇女来说,家庭经济是主要的教育。 《雅典的收入》是色诺芬晚年的作品,叙述了雅典的财源,谈到了增加城邦收入的方法。

  政论性的问题在色诺芬的著作中占有很大地位。 《拉西第梦人的政制》记述了被作者美化的斯巴达制度,同时还间接谴责了雅典民主制。《亥厄洛》谴责了虚荣而暴虐的暴君统治。在《居鲁士的教育》中,作者假托对波斯开国君主居鲁士所受的教育和他的作为的描述,阐发了自己的以斯巴达制度为模型的理想。这部分共分八卷,实际上是部历史小说,有点像后世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该书第一部分写居鲁士的青年时代,详述了教育的价值;第二部分叙述他的战功;第三部分把他描绘成一位身居王位的哲学家。全书历史成分很少,但写得很生动。

  色诺芬得以名扬后世,主要靠其两部历史著作:《长征记》和《希腊史》。

  《希腊史》是色诺芬雄心最大、下功夫最多的一部分,共七卷,从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第二十一年 (即修昔底德止笔的公元前411年)写到曼丁尼亚战役(公元前363年)。作者力图模仿修昔底德的写史方法,《希腊史》第一、二卷显然是续修的伯罗奔尼撒战史。但是他这部书尽管很有文采,却在各个方面远远不如修昔底德的作品;即使拿全书写得最好的第一卷而论,它的准确性和公平性都有很大缺陷。在治史方法上, 《希腊史》比《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大大倒退了一步:书中屡屡提到神示、梦兆,宣扬神明干预人事的能力,叙述时明显偏袒斯巴达,同时不够精练。

  《长征记》(或译《万人远征记》)是色诺芬著作中最负盛名的一部。全书现分七卷,记述希腊雇佣军参加波斯内战,并在小居鲁士死后退出美索不达米亚,撤至黑海沿岸,最后乘船回到色雷斯的长途行军过程。书中详细记述了这支军队沿途进行的无数次战斗和艰辛困苦的生活,描写了雇佣军内部分歧和士兵的心理状态,同时还细致叙述沿途各地的地理、物产及各个落后部落的民情风俗、经济活动。作为一位事件的亲历者,一位有着高度文学修养的亲历者,色诺芬栩栩如生地记叙了这一事件,非常引人。后人称色诺芬为“阿提卡的蜜蜂”,《长征记》表明,他无愧于这称号。从史的角度看,本书具有色氏其它著作同样的缺点:夸大其词,有偏见,但是,作为唯一记叙这一重要事件的史著,它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从文的角度看,它文笔简洁、优雅、鲜明、流畅,人物刻划异常出色,景物描绘活灵活现,可谓叙事史的典范。与修昔底德一样,色诺芬也在行文中穿插了不少演说;这些演说同样写得很漂亮,但是有些矫揉造作,令人难以信服。不过总的说来,这是一部清新、坦率的作品,作者的创作无损于这一极为惊心动魄的历史的本来面目。附带说一下,《长征记》在当时传诵一时,对后人也很有影响。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侵过程中,在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举行伊苏斯会战的前夕,对部下作战斗动员,其中就谈到了色诺芬和万人雇佣军的远征:

  据说他还间接地提到色诺芬和他那一万人,数量比他们现在

  少得多,威望比他们低得多,也没有骑兵,……远远不如他们现在

  强;而且,色诺芬既无弓箭手又无使用投石器的人,只有少数克里

  特人和罗得岛人有弓箭和投器,……尽管如此,这一万人还是在巴

  比伦城门口把波斯国王本人赶走了,而且还在向修克赛因海进军途

  中,把企图阻挡他们的那些部族都打垮了。(阿里安:《亚历山大

  远征记》)

  由此可见人们对《长征记》的普遍重视。

  哲学散文

  哲学散文出现得也比较早,是古希腊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恰如古希腊历史散文,哲学散文也发源于爱奥尼亚,公元前六世纪时这里出现了西方第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即米利都学派,代表人物有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泰利斯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个开创人,约生于公元前624年,死于公元前547年,博学多才,是“希腊七贤”之一。在哲学上他首先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至546年)是泰利斯的学生,倾向于比泰氏更抽象的思维方式,认为宇宙的根源是“无限定”(“无极”),由此分离出热与冷、干与湿的对立物,形成运动,产生天体万物。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米尼(约公元前585至526年)在继承前辈学派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认为万物产生于气,气是无限和永恒的,由于气的不断运动而产生万物。它的运动有两种形式;稀散和凝聚。世界上一切存在物都是气的稀散化和凝聚化而产生的。总的说来,米利都学派致力于探索世界的本原,力图回答“世界是什么”和“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两个重要问题,表现了冲破传统的神话观念的束缚的大无畏精神和先进思想。为了表述自己的观点,他们采用了并发展了刚刚成形的散文文体,在文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赫拉克利特是其后不久的著名哲学家,生卒年代约为公元前540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