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小女孩早已故去,他也年过五十,有了白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座传说中的城池,世上最强大帝国的心脏。
这里是鸿胪寺下属的客舍,占地约有一个坊市那么大,里面分成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院落,以便接待从诸国前来道贺的使团,而他则住在其中最大的一个院落里,当然是身份使然。
他们不是使团,也不是来道贺的,来到这里一个多月了,他连一步都没有跨出去过,对于城池的印象,仅限于入城时,所看到的那一眼,仅仅是这一眼,便震撼到了极点。
宽敞整齐的大街,星罗棋布的坊市,彬彬有礼的行人,秩序井然的社会,大唐的强大,以一种直观而有效的方式,刻在了他的心里,这样的国家,岂是区区一个吐蕃所能撼动的,除非他们自己乱起来,否则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
“赞普,赞普。”
尚结息拿着一撂纸匆匆跑进来,赤德祖赞转过身,看到守在门口的两个唐人军士,往里头撇了一眼,又缩回去了。
“唐人那里有结果了?”
“唉,事情有些不好,比咱们料想的还要麻烦。”
尚结息将那些写满了字的纸递给他,赤德祖赞接来翻了翻,表情没有什么变化。
哥舒翰封王是意料中事,封常清等人的升迁也与他们无干,当看到镇蕃大都护府的字样时,他的眼皮子陡然间一跳。
尚结息说得不错,无论是将吐蕃人原地安置还是迁到唐人的边城外,都要比这个结果好上十倍,因为这个大都护府的设置,意味着唐人正式将触角升到了他们曾经畏惧的高原。
汉人的忍耐力和适应力,从那些被掳掠的庸奴就能看得出来,什么水土不服什么环境恶劣,在那些辛勤的汉人努力下,通通都不会是问题,他们能将贫瘠的土地一点一点地细耕细作,用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把它变成良田,这是上天赋予汉人的技能,别的种族学不来也学不会。
以逻些城周边的水土,真让他们占上二十年,赤德祖赞都不敢想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而他的这个赌注,或许是真得断送了吐蕃人的崛起之路,慢慢被大唐这个强大的帝国所融合。
“寿王?李光弼,是什么样的人。”
“寿王是天可汗的第十八位帝子,他的母亲在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因此,用汉人的话来说,他可以算是天可汗唯二的嫡出孩子。”
“唯二?”赤德祖赞露出一个疑惑的表情。
“这位贞顺皇后,还生了另外一位帝子,盛王李琦。”
赤德祖赞点点头,这些消息,对于他们用处不大,谁不知道,亲王只是遥领,真正用事的是那位副手。
“李光弼,原任河西节度副使,青海一战,他领着河西六万兵马与没庐大相和达札路恭死战,伤亡不小,凭借着大漠门等两座城池,他硬是拼到了哥舒翰到来,咱们这才支持不住,损失太大了。”
“也就是说,他在防守上有些门道?”
“应该是这样。”
“难怪天可汗会选择他来任这个副大都护,逻些城本就地势险要,李光弼坐拥十万精兵,就算我们集结了全部的部民,也很难撼动分毫,而他只需要固守待援,到时候,周边的那些属国,会像媭狗一样咬上来,一口一口地把我们撕碎。”
赤德祖赞一边说一边翻看着那些纸,尚结息重重地点头应道。
“末凌替这条狗,已经成了唐人的忠犬,唐人不光将他本来的领地赐给了他,还允许他将牧场扩大到了牦牛河及怒江一带,并设立了苏毗州都督府,加封他西宁郡王,就连悉逻诺那个小子也封了将军,收买了他,就稳定了这个什么大都护府的后路,这一招毒辣啊。”
“镇蕃。”赤德祖赞纠正了一句:“唐人表明了他们扎根逻些城的决心,所有的安排都是围绕这个来的,我敢肯定,一切都出自于那位伟大的天可汗之手,我们没有机会了,就算现在让达扎路恭带着人起事,也只不过给了他们一个斩草除根的机会而已。”
“那就什么也不做?”
“看着吧,天可汗已经快七十了,他的子孙,未必会有他的眼光,如果,上天注定吐蕃要融进这个伟大的国家,必然也是天神的旨意。”
尚结息弯腰行了一礼,默默地退出了小院,赤德祖赞随意地翻到最后,眼神一下子凝固了,他仿佛不相信一般地将那纸拿到眼前,愕然不已地愣了好一会儿,才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吉桑央措,好一个吉桑央措,仇恨让你变得如此强大,谁能想得到,原来伟大的吐蕃毁在了一个伤心的母亲手中,芒杰保细登呀芒杰保细登,你以为你赢了,结果连自己都赔进去,她不会杀你的,因为,你活着,会比死更难受,更让她解气。”
赤德祖赞笑得弯下了腰,气喘不止。
两地隔得太远了,在西市一家胡商酒肆中的刘稷,听不到那样的笑声,却不妨碍他,继续执行支解吐蕃人的计划。
“尼婆罗现在是都督府了,玛力乞大叔,你现在完全可以以一个唐人自居,既然是唐人嘛,就要目光远大,为天可汗分忧,想一想,那些吐蕃人曾经怎么压迫你们的,此时还不痛快地报回来?”
玛力乞与他打交道打得时间不算短了,哪还不知道,这小子又在出鬼主意了,不过这种主意,他并不反感,旁的不说,提莫和辛迪加的死,还有寨子里那么多小伙子的性命,算在谁的头上?自然是吐蕃人了。
“你的意思是说?”
“这次设立大都护府,就是为了分治吐蕃故地,那些大大小的部落,只能在划分好的地界里放牧,这种划分,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人多了有人就会少,少了的部落就会心生怨恨,矛盾累积起来,他们还会团结一致么?拉扰弱小的,打击那些大的部落,这是大都护府的策略,而你们做为下属的都督府,自然也有权力去排解这种纠纷,该如何做,还用得着我来教吗?”
玛力乞呆了片刻,总算回过神来,用猎人的语言来说,就是趁着猛兽受伤的时候。
要它的命!
第二百三十章 悲情()
如果说,要评选大唐十大悲情人物,至少在绿帽王这个单项上,李瑁绝对稳进前三名,而且是冠军的有力竞争者。
李隆基的原配王皇后无子,成为导致她失宠被废的最大因素,可奇怪的是,李隆基从此就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曾经无限接近这个位子的,便是李瑁的母亲惠妃武氏。
从一点就可以看出,她当年受宠的程度,李隆基与武氏一共生下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前三个孩子,两子一女都夭折了,活下来的除了寿王李瑁,还有第二十一子盛王李琦,以及咸宜公主和太华公主。
武氏最接近皇后的的时候,是在开元十二年,当年王皇后被废,李隆基有意立她为后,御史潘好礼只用了一个理由就让他放弃了打算,惠妃姓武,与那位武皇有着十分近的血脉关系,而武皇对于李唐皇族的迫害,才过去了不到二十年,李隆基的亲生母亲死无葬身之地,这种大仇,让他无法置朝野舆论于不顾,一意孤行,因为在这个时候,他还称得上是一位明君。
武氏并没有放弃,她决定采取一个迂回的策略,先将自己的儿子推上太子之位,然后一切就会水到渠成,哪怕在本朝不能如愿,将来自己的儿子登基成为皇帝,她也等同于达到了目地。
于是,才会有接下来的构陷和一日杀三子,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尽管有了李林甫的帮助,当年并不算糊涂的李隆基依然选择了三子李亨,不用说,还是那个众所周知的原因。
或许是一番辛苦为他人做了嫁衣,又或是内心的不安,武氏连四十岁都没有活到,便撒手人寰,结果在她死去之后,李隆基满足了她生前的愿望,追封皇后,谥号“贞顺”。
不要小看这个追封,那就意味着她留下来的二子二女,成为了皇家嫡脉,这是宗法上明确规定的。
实际上,其后李林甫当政,对于李亨的太子之位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似乎铁了心要将他拉下马,以兑现当年对于武氏的诺言,如果成功了,身为嫡子的李瑁还真有希望成为太子,因为他那个野心勃勃的母亲已经去世了,朝野的担忧不再成为障碍,就算有什么,以李林甫一手遮天的地位,也能压制得无影无踪。
可惜的是,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皇帝老子居然看上了他的妻子,成亲已五年多的杨玉环!
于是,一切都离他而去了,疼爱自己的母亲、爱若珍宝的父亲、一步登天的储君之位、以及他这一生的挚爱。
天家无情,可对于李瑁来说,结发妻子是他看上并求娶的,少年夫妻还没有到七年之痒,正是耳酣酒热、情到浓处之时,可无论什么样的情感,也敌不过这世上最高的权势。
在妻子离府入道之时,李瑁便从大唐政治生活中消失了,唯一一次出现在记载中,是天宝四年,他在父亲安排下,新娶了名门韦氏之女为妻,同时,已经被接入宫中的杨玉环,获得了独一无二的贵妃这个封号,与她的前婆婆武氏一样,宠绝后宫,成为没有皇后名份的皇后。
妻子成为后母,在二十一世纪都是一个可以上头条的大新闻,可在理教还没有出现的唐朝,不过是百姓们茶余饭后的一桩淡资而已,甚至没有引起任何地劝谏或是抗争,其中固然有李林甫压制的后果,士人对此本就不怎么在意才是主因,直到数十年之后,还有一首脍至人口的长诗,来歌讼这段逸闻,写诗的人名叫。
白居易。
七年过去了,李瑁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与新婚妻子在府中安安份份,忙着造人大计,比那位太子阿兄还要低调,差不多真正做到了隐于朝。
可谁能想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