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战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退伍后都得到了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这些工作收入稳定,就算不是太高端的工作,在当前西北的收入分配制度下也不会低。

    实际上大量的退伍军人都被安排去学技术了,他们参军时大部分都还是文盲,但是军队里让他们具备了文化,退伍后被免费送去学习技术,大量的退伍工人成为了技工,此时的中华民国正处于一个全面建设的时期,技工自然收入很高,很多技工都成为了中产阶级。

    他们对军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也将他们的儿子送进军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军队中立功,成为一名将军。

    三百万的常备兵力,这个规模的陆军对于中华民国的庞大人口来说却是不算什么,参军的名额依旧非常的抢手。

    特别是在西北治下各省,如今的参军名额可不多,更多的名额给了那些教育普及得比较晚的省份。

    那些省份还有大量的青年处于文盲状态,他们如果不具备文化,也没有参军的履历,很可能日后就永远处于社会底层。

    所以西北国防军这次招募士兵,将大部分的名额分摊到了那些文盲青年较多的省份,让那些青年参军后能够学习到基础文化。

    西北政府治下各省大量前去应征的青年被刷了下去,名额实在不多。

    在全国各省招募士兵,同样也是在西北国防军这支军队中逐渐消除西北一地的烙印,此时的西北国防军已经开始向中华民国国防军的方向演变,挡路石就是北洋军。

    此时的中华民国,是一个没有中央军的国家。

    西北国防军打着西北的烙印,而北洋军又不足以压服西北国防军成为中央军,所以中华民国此时还是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确定下来。

    不过西北国防军的权威已经非常强大了。

    招募各省士兵后,西北国防军的士兵就来自全国各省了,对日后向占领全国铺垫基础。

第252章 绞杀民资() 
1918年,中华民国的钢铁产量持续增长,而经济也持续上行。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对外出口基本上已经停止了,但是中华民国的经济却依旧无比强劲,靠内部建设和内部市场消费的经济开始强力拉升经济。

    中华民国的经济强力上行的背后,是中华民国联合储蓄银行的储蓄放贷,以及中华民国地方政府持续的举债建设。

    地方政府举债建设最主要的方面就是道路建设,财团此时提出了中华民国全面的道路建设政策。

    即地方政府贷款,在中华民国全境建设期完善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

    道路就像是血管,可以讲整个养分送到国家各个局部,同样也能调动各个部位的力量,道路体系只要完善了,中华民国基本上就已经踏入超级大国的行列了。

    有了道路,发展将变得非常快速。

    制造业方面则由财团发展,大量的地方建设,将带动大量的消费,这些消费的钱,则将被财团的市场垄断经营赚回来。

    如何收回钞票,是当前财团面临的一大问题。

    由于民资发展了近12年,民资在这12年的经济繁荣中已经变得很庞大了,很多行业都已经开始被民资所渗透进去,财团在很多领域的垄断地位已经遭到了强烈的冲击。

    快速发展的好处是很多的,但是民资尾大不掉却也成为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大量的民资老板发了财,会导致内部贫富差距的扩大,这些民资老板可不向财团股东那么低调,他们很多极为铺张,而且大量占有紧缺资源。

    所以这一年财团也开始发力,开始勒紧民资脖子上的套索。

    首先民资贷款不发放了,开始变成向地方政府贷款,举债的主力变成了地方政府,不再是民资。另外严打非法集资,非法集资被抓到将判死刑,同时将资金存入什么担保公司的民众,他们的钱可以退回去,但是将被罚没十分之一,而向担保公司借款的公司,则将面临高额罚款,直接罚到破产。

    在资金上掐断民资的一部分来源,这个时候的市场依旧繁荣,就算是掐断民资在银行方面的贷款,依旧有大量民资能够在繁荣的市场上赚到钱,从而撑过去。

    另一方面,财团向各省派遣大量负责人,省一级的负责人,县市一级的负责人,这些负责人要负责的就是对民资展开全面的围剿。

    围剿民资很简单,首先财团宣布提高原材料价格,这些马上拉高了民资企业的生产成本,你说人家也会提价?

    可是民资一提价,财团的商品却是不提价的,民资一提价就得被消费者彻底抛弃,从而滚出市场。

    此时的中华民国,在矿产开采,以及各种原材料方面,基本上全是由民族财团掌控的。

    财团多年以来坚持围剿民资进入矿业,随着阎锡山的倒戈,晋商煤业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开采大型矿产的民资企业基本没有,只剩下一些开采小矿产的民资,无力撼动财团在矿产发面的垄断地位。

    而在棉花、大豆等原材料方面,棉花基本上都是被财团所掌控,中华民国两大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地,一个是西北新疆、甘肃,以及新开辟出的西域省,另外一个就是江苏、河南、山东交界处这一块三角地带。

    这两个商品棉生产地基本上也都是中国财团所垄断的,西北、西域地区棉花产量占了多数,这里合适棉花生长,而且质量高,土地又多。另外生产技术也先进,用的是良种,采摘棉花用的也是大型摘棉机,生产成本也较低,西北棉农每生产一公斤棉花,都能获得相应补贴,所以西北的棉花产量已经占据中华民国棉花总产量的的70%。占商品棉的80%。

    而山东、河南、江苏这个三角地带的棉花生产也逐渐被中国民族财团掌控,同样也是用上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都降低了,中华民国的商品棉基本上都是中国民资财团所掌控。

    此时出口方面减少了,不过内需正在扩大,所以棉花生产面积也并未减少,一方面随着新的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各省老百姓富裕后棉产品的消费量将会上涨,另一方面北朝鲜和越南、高棉殖民地的发展,也将带动棉产品的出口。

    大豆方面则基本上是中国民族财团所掌控的,黑龙江地区和吉林地区的大豆生产85%被财团的机械化生产大豆所占领,剩下的15%则是普通老百姓和奉系财团所占据。而此时全世界基本上也只有中华民国在生产商品大豆。占据了内部85%份额的中国民族财团则意味着掌控了大豆的定价权。

    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意味着民资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提高,民资的生产成本提高之后,自然利润也就减少了。

    同时中国民族财团开始灵活的在地方上调整商品出厂价格。

    商品出厂价格是要看政府税收的,而袁世凯在位时期,西北政府的官员派遣到了全国各省,在各省的地方政府上面,中国民族财团是有绝对的话语权的,就算该省份是北洋军事集团所占据的,但是行政方面早就被西北政府这边掌控了。

    中央有中央的税收,地方也有地方的税收,地方的税收也是可以通过地方议会来提高的,而地方上提高多少商品出厂价,则由财团分派到各省的负责人来决定具体压缩多少民资工厂的利润空间。

    这个方案实际上就是和后来的中国是差不多的。

    后世的中国被外资渗透严重,但又要让经济保持增长,民资又发展得遍地都是,这个时候就让地方政府继续举债,一方面压缩各工厂的商品出厂价,将那些利润收到国家手上。

    此时中国民族财团相比之下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有自己的优势商品,不似后世的中国财团那样没有优势的商品,汽车、电子产品都是外资占据市场,发行出去的人民币没办法通过让老百姓增加消费来收回,只能靠房地产等没有什么技术性的手段把钞票收回来。

    中国房地产要跌,要么是刚性需求彻底消失,要么就是把外资扫出去了,国人开始购买国货的时候。

    沈凝云此时定下的发展政策,和后世中国的那段时间差不多,一方面继续刺激经济,一方面勒紧民资脖子上的套索。

    外资此时在中华民国不成气候,这也让此时的中国民族财团比较从容,不需要靠房地产来收回票子。在不断增发纸币的情况下,这些纸币通过地方政府的地区建设,将这些钱通过涓滴效应发到每个老百姓手上,老百姓只要劳动,就能够赚到钱,然后财团再向老百姓销售汽车、房地产等商品将钱赚回来。

    虽然房地产也是收回钞票的一个环节,不过因为其他的商品基本上财团都可以垄断,所以房地产价格非常合理,甚至是刻意打压房地产价格,免得地方看到房地产赚钱,把精力放在房地产上面,房地产能打仗吗?

    显然房子是不能打仗的。

    和战争相关的是钢铁等产业,汽车制造等钢铁消耗大户才是拉动战争潜力的主力军,所以汽车消费是最为鼓励的。

    至于房子嘛!有了汽车都可以将就着,郊区那么多地皮,随便你盖,随便你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不在房地产上收取多少税收,尽量降低房地产价格。

    在这样的政策下,中华民国的各省民资一时间马上感觉日子不是那么好过了。

    财团各个领域都开始发力,加强在各省的垄断经营。

    其中重工业方面中国民族财团是毫无悬念的保持着高度的垄断,而北洋财团和奉系财团的重工业也开始发展,但是第一期的建设还未完成,产出不大,对中国民族财团在重工业方面的垄断还无法构成冲击。

    民资扎堆的地方主要是轻工业,轻工业方面的垄断此时财团正在不断的加强。

    好管理的直接财团经营,不好管的则选几家经营不错的民资企业进行控股,这个方案持续多年了,财团控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