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钱这个东西,要流通起来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当然,也可以通过加大货币供应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样一来民资就不断的发展,财团垄断就会遭受冲击,所以美国对于中国人是非常排斥的。
尽管中国工人很勤劳,但是脑子也太聪明,懂得存钱。不像欧美工人那么傻不拉几的,看到股市赚钱就全把钱投入到股市中。所以中国工人美国是不要的,并将内部矛盾转移到中国工人身上,说是中国工人抢了美国白人的工作,从而进行排华,掩护财团对财富的掠夺。
而日本人的坚韧程度,甚至比中国工人还要强。因为日本的特殊环境导致日本人不得不坚韧,否则就无法生存。相比之下,中国很多地方的老白想也并不是那么勤劳,因为那些地方的资源比较丰富。
就存钱的问题,此时的中国民族财团处理起来还是比较妥当的。即通过加强社会福利,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放心的花钱。
而对于那些爱存钱的民资,则是让货币每年产生一定的贬值,让他们不得不进行投资,以增加财富进行保值,从而让资本运动起来,不断的投资、流通,产生效益。
美国为了保护日本的安全,这个时候首先做的就是加强美日联合舰队的力量,特别是美日联合舰队的防空火力。
库页岛的日军机群袭击华东舰队被华东舰队的防空火力挫败,也让美国对防空火力的作用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美国,既没有电子空爆引信,也没有火神炮。
火神炮那是60年代的东西,被西北提前研究出来的东西,其思路、精密加工技术,美国现在都不具备。
美国这个时候就算是加强美日联合舰队的防空火力,实际上也无法完全抵挡住空袭。美国却是被华东舰队的战果给误导了,至于电子空爆引信这个东西,美国连听都没有听过。日本同样也是如此,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种东西的存在。只以为那是延时引信,并不感觉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就是在华东舰队内部,也只梁涛几个高层军官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其他的军官和士兵都不知道电子空爆引信的存在,而且听都没听说过。
另外美国再度加强对日本的投资,将美国的很多产业都放在日本,并向日本下达大量工业生产订单,让日本能靠出口型经济继续维持下去。在为日本下订单的同时,美国也为日本提供原材料、钢铁、石油这些东西,让日本工业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以维持下去。
只要日本工业规模上去了,又有美国的订单支持,日本的财政税收也就会相应增加,从而支撑日本的军事建设活动。另外也能让美国在日本攫取到更大的利益。
至于库页岛的问题,美国和英国通了气之后,决定将战争控制在库页岛,而不是继续扩散到日本本土和南朝鲜去。
英国方面很快也宣布介入调停,而美国随后也介入调停。
不过调停虽然是开始了,但是库页岛上面的战争却是依旧如火如荼。4月22日,西北国防军在华东舰队的掩护下,在库页岛南部发动了登陆战。
第306章 登陆战()
库页岛的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和西北政府这个时候都不曾宣战,双方就战争范围的控制还是很有默契的。
日本这个时候感觉没有准备好,而西北政府这个时候也没有准备好进攻日本本土,最主要的是中华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国正在进行快速的城镇化变革。这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变革,这个时候西北政府也必须确保建设方面倾向于民用,否则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无法更好的生活,将会闹出问题来的。
所以战争方面,西北政府这个时候也不希望范围太大。另外华东舰队的航母战斗群也还未完全建设好,还有四艘航母没有下水,战列舰方面还有三艘没有下水。
这个时候和美日联合舰队进行决战也不方便,因为华东舰队这个时候也在转型,正处于一个转型的中间段,这个时候战列舰方面取消了副炮,编制上也不是以前的那种模式,航空母舰的作战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熟悉,这个时候并不适合与美日联合舰队展开决战。
鉴于这些原因,双方都默契的将战争范围控制在了库页岛,但是库页岛上的战争却是没有任何留手的。
自战争爆发后,中华民国全国的目光也被库页岛给吸引了过去。这个时候库页岛成为了整个国家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这个时候世界关注的焦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接着就是俄国内战。此时俄国内战也已经差不多结束了,白俄政府全面溃败,苏联已经在接收俄国的遗产了。
如今世界唯一大规模的战争,也就是库页岛。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这场战争,希望从这场战争中学到一些经验,看清楚一些军事建设方向。
首先学到的,自然就是防空火力,结果把英美法日这些国家都给坑进去了。
华东舰队在库页岛顶住日本空军的大规模空袭,接着对库页岛上进行了轰炸,摧毁了日本空军将近三千架格式飞机。
这样的战果,再度振奋了国人。中华民国各省在收到捷报后,到处都在举行庆祝活动。如今中华民国尽管西北政府多年的宣传,已经确定了民族主义的思想占据社会主流,成为普通民众都接受并认可的思想。
民族主义的思想也让这个时候中华民国的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大,普通老百姓都在关注国家大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子相比满清时候好过太多了,而且很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老百姓,如今的奋斗目标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为民族做贡献。特别是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学生,更是如此。
前线在打仗,老百姓则思考着如何做贡献,政府自然也就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各省老百姓都在积极响应。
每一次对外战争,都是一次唤醒老百姓民族责任的时候。这一次也不例外,全国上下都提出了努力生产建设的号召,同时也号召老百姓有钱别死存着,号召老百姓进行消费,或者进行投资。
舆论也在引导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各大报纸都在宣称,国家现在有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为了更快的发展,不应该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而是要拿出来消费或投资,这样才能让国家发展得更快。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钢铁产量也在进一步的提升,预计全年钢铁产量可以突破一亿吨,主要还是铁矿石开采规模经过多年的大力开发,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另外英法与中华民国重新签订了贸易协议之后,英法殖民地的铁矿石也在向中华民国供应。
另外英国也在向中华民国出口钢铁,预计今年的出口量可能突破500万吨。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钢铁变得比较充足了,中华民国的钢铁充足的情况下,家庭汽车的供应量开始增长。
所以老百姓的消费供应上,钢铁制品开始增加。
高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这个时候开始大量消费电器。普通收入阶级这个时候也有部分的电器消费。
而在汽车消费方面,西北汽车制造厂则推出了更高档的汽车,让原先那些高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所消费的汽车开始更新换代。让他们再消费一次汽车,而他们淘汰下来的汽车则进入二手市场。
另外原先的普通家庭汽车,这个时候也开始降价了。一辆和美国福特汽车高档一点的家庭汽车,现在一辆只卖350元,并且还有进一步降价的趋势。
汽车的增加,也加大了燃油的消费。同时加大了发动机制造业的规模。也催生出了许多产业,这些产业都能增加就业岗位。
战争并未影响经济的发展,库页岛的战争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但是在中华民国的经济总量面前,这样的消耗并不算什么,所以没有进入战时生产状态。
战争主要是消耗钢铁,这一年中华民国的钢铁足够挤出一定份额让军方进行战争消耗。除了将在全面生产突破一亿吨的钢铁,还有进口钢铁。
现在沈凝云是一边在做大钢铁产量,也在提高钢铁质量,开始大量生产低合金钢,这些高级的钢铁的附加值就不一样了,所以进口普通钢铁,出口低合金钢的产品,则是有利益的。
英美双方介入调停,他们的目的还是很顺利的达到了,中华民国同意将战争范围限制在库页岛范围内。
作为交换,英美不得不承认,库页岛存在历史争议。
所谓的历史争议,意思就是现在打上一场,谁赢了就归谁所有。
美日介入调停,同样也希望能够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希望在情况不对的时候,能够将岛屿上的日军撤出来。那可是一百万劳动力啊!在美国看来,那都是钱。
财富是创造出来的,并不是有金银多少。
劳动力就意味着能生产商品,所以那些劳动力都是财富。不过打是要打的,英美这个举动,就相当于是想拉偏架。
沈凝云自然也看出了这一点,不过并不在意。他比美国更明白那一百万日军对于日本来说意味着什么,特别是日本现在倒向美国,这一百万日军如果投入生产,将为美日两国创造不少的财富。
所以沈凝云并不打算让库页岛上的日军能活着回到日本。要么击毙,要么投降,然后到中华民国接受劳动改造。
现在中华民国并不缺粮食,而且有廉价的粮食,劳动改造是有利益的,可以让中华民国建设更多的东西出来。别的不说,就是把这些小日本抓去植树造林,每年也能种植大量的人工林出来,而且日军俘虏却是很好管理,他们的纪律性很好,管理起来方便,干活又肯出力气,比较习惯服从,所以中华民国对于那些日本俘虏很欢迎,希望能有更多的日军俘虏。
相比之下,那些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