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督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城下的满清队伍,没有因为自己的一个兄弟惨死而恼羞成怒,却立刻退回到火枪射程之外,不一会儿,在队伍里就冲出一匹战马,在马上的骑士打着白旗,对着城上连连大吼:“不要误会,不要误会,我们是大清帝国的使者,为两国和好永不再战而来,请城上的将军开城,允许我们拜见大明皇帝陛下,传达两国休战通好之意。”

    这个消息一传到城头上,立刻使得城头变得鸦雀无声,这个消息的确太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了,所有的目光就都投向了在场上最高的长官,皇帝的代表——曹化淳。

    曹化淳实在是没想到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紧紧的握着拳头,沉思了许久之后,转身对身边的朱大友道:“开城,放他们进来。”

    朱大友刚要跑下去执行命令,身边的那个老板突然拉住他提醒道:“多带人马,以防有诈。”

    这个提醒立刻让朱大友醒悟过来,转身招呼手下的兄弟,跑向了城门洞,然后谨慎地将城门洞打开仅仅能容一人一马过的缝隙,一百手下的士兵,500刚刚到来的乡勇,紧紧的握住了手中的武器,盯着鱼贯而入的满清使臣。

    经过这一段忙碌,曹化淳早已经整顿了最威武的将士,站在城门前的空场上,迎接着满清的使臣。

    满清的使节一见到曹化淳,为首的立刻提马上前,在马上恭敬地拱手施礼:“外臣大清帝国,礼部员外郎王思远,拜见这位公公,不知道这位公公怎么称呼。”

    曹化淳哼了一声,然后报出了自己的官职:“大内司礼监秉笔,提督京营都督曹化淳。”

    王思远闻听,立刻肃然起敬,曹化淳可是天下公认最正直有才干的太监,能得到他的亲自迎接真的是脸上有光。还一个,那就是自己刚刚一来,就能碰到曹化淳,也算是自己幸运,若不然,自己能不能见到崇祯还是两说呢。

    于是再次拱手,说明自己的来意:“外臣奉我大清皇帝之命,特出使大明帝国,觐见大明皇帝陛下,说明愿再次归回大明治下,请为藩属,为大明守卫北疆。外臣之心,还请曹公公上达大明皇帝。”

    曹化淳一听当时愣在当场,怎么,在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满清认熊了?要做大明的藩属啦?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消息,不管这个消息是好的还是坏的,至少能争取一段时间巩固京师防守能力。

    王思远说着双手在袖子里拿出了一个议和的副本,双手呈上:“这是我大清皇帝,与大明皇帝的合议副本,还请公公转递给大明皇帝陛下。”

    曹华成看了一眼那个副本,却没有伸手接过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可以放使节进来,这不过是权宜之际,而一旦接了这个议和的副本,那自己就等于接了一滩狗屎,将来不管结果如何,自己是无论如何也甩不脱了。

    但是,面色上淡淡的道:“对于你们的来访,我作为一个内臣,不能言否,这事情自有鸿胪寺操办,我只能通报我们的皇帝陛下,请皇帝陛下定夺。”于是吩咐左右:“就在这里摆下桌椅奉上茶水,请来使休息,我现在就面见皇帝去。”

    曹化淳急匆匆赶到皇城紫金殿的时候,大朝会还没有散,现在孤臣党经过上次辞官义举之后,真的是扬眉吐气,在大殿上那是咄咄逼人,东林当然是寸步不让,各派大臣依旧在扯皮争论,互相攻击,由当前的形势已经发展到了人生人品的攻击,再次上演了全武行,那一个乱是怎么一个了得形容。

    接到传见圣旨的曹化淳进来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情形,不由得心中哀叹,这都什么时候了,这些大臣哪来的那些闲肠子呢。

    于是穿过那些互相厮打的大臣,跪倒在崇祯面前。

    崇祯就大声的问曹化淳:“大伴前来可有什么紧急军情?”

    这时候不得不大声,整个大殿已经吵成了一锅粥,因为你声音小了,双方就根本听不见。

    结果本来曹化淳想小声地通报的,这时候也不得不提高声音回禀:“启奏万岁,伪帝皇太极,派使臣前来求见,洽谈与国朝议和之事。”

    结果声音太大,却再次在这大殿上点燃了一个炸药包,不对,是点燃了整个炸药工厂,那种震撼效果,绝对是绝无仅有,正在互相撕扯的所有大臣,立刻一个个变成了木雕泥塑。

第1060章 议和要分两步走() 
皇城的御书房,崇祯皇帝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中的兴奋与忐忑交集上下,手捏着皇太极的议和文书,焦急的大步甩着胳膊走动,让所有太监宫女们一个个眼花缭乱。

    崇祯严格下旨,今日无论是谁,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绝对不见,孙承宗卢象升,以及户部礼部尚书或者是一些重要朝臣,带着各自急迫的目的几次求见,都被他坚决地挡在了门外,但却独独下密旨招见鸿胪寺卿王友仁。

    之所以召见他,因为这时候的崇祯心情是复杂的,复杂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刚刚鸿胪寺转来了议和文书,在这个合议文书里,皇太极做出了最大的让步——第一点,撤掉国号,去掉帝号,恳请崇祯封自己为辽东王,纳贡称臣,自己将派三子进京作为人质,宣誓永不背叛。

    对等的条件就是,两方以现在的交火线为界,以东以北地区,划归皇太极这个辽东王管辖,国朝不得派任何官员入住,作为藩王,皇太极将每年向大明王朝,纳贡辽东特产,人参鹿茸貂皮东珠等等若干,作为回赠,国朝应向辽东王每年赏赐,白银200万两,捐帛200万匹,,生铁200万石,还有其他各种物质等等。

    第三点,双方处罚各自掀起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大明朝,交出吕汉强,卢象升,王大壮,陈亮,许杰,等等等等。

    而辽东王,也交出杜度,苏克萨哈,杨古力三旗旗主,以及以下各级将佐。

    这个议和条件,在崇祯看来是相当公平的,同时现在人家已经兵临城下,他皇太极还能提出这样低三下四的条件,可见皇太极议和的心是多么的诚恳。

    其实这场皇太极家族与大明国朝的战争,已经打了几十年了,大明朝为之损失无数,大败连连,就为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差一点将整个大明帝国拖入崩溃,走向灭亡,虽然最近几年在吕汉强的努力运作下,大明朝走向了中兴,但依旧被这场战争所拖累,在崇祯的意识形态里,如果将现在投入到这场战争的钱,转而投入到国内,大明朝早就河晏海清了。

    还有一点,也是崇祯皇帝深深懊悔怨恨,那就是吕汉强的崛起,在崇祯的逻辑里,吕汉强的崛起是跟辽东战争有着直接关系的,如果没有辽东战争,吕汉强就不能掌握军权,他只能做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不管他怎么折腾,都要白白的为自己劳心劳力,而只要某一天自己不需要他了,只要派出三五衙役一道圣旨,就完全可以让女吕汉强,步入万劫不复之地,何必出现现在这个状状况,培养出了一只老虎,一直对皇权一只虎视单单的老虎?

    一切都是这该死的辽东战争,这个战争早就应该结束了。这次皇太极能够俯首称臣,甘心议和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谓天下大吉,也正好,用这种办法,剥夺吕汉强的兵权,彻底的铲除吕汉强的所有势力,而让天下无言以对。

    现在,在崇祯的心中,议和两个字一再轰响,在他看来,只要议和,一切的矛盾都将迎刃而解。

    崇祯虽然有这样的心思,但这时候却无论如何这句话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因为这个大明国朝中原历史上历届王朝不一样,这是一个最有血性的朝代。

    这个王朝对叛乱,可以接受容忍,可以允许那些叛乱的流寇接受招安投降,因为在明朝的所有皇帝内心里,都还存在着一份根深蒂固的农民情结,在他们的心中,这些百姓不管怎么样的造反,毕竟都是大明的子民,只要放下武器投降,那就依旧是大明的臣民,在这一点上,在后世崇祯表现的最为优秀,农民军都挖了他家祖坟,这个在普通百姓都绝对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最终崇祯却只是下了罪己诏,然后这些挖祖坟的凶手,在恳请投降的时候,崇祯也欣然接受。

    而大明朝的历代皇帝对于外敌,却表现出了决死的铁血与不屈。且不说大明帝国开创了天子守国门的先例,就是在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英宗皇帝被俘,蒙古瓦剌荣膺中来要挟大明朝廷,让大明纳税称臣,结果,大明朝廷竟然致被俘的皇帝不理,干脆在国内再推一个皇帝,直接将英宗推为太上皇,那个意思就是告诉你,你手中的已经是太上皇了,你愿意杀,愿意养着随你便。

    当瓦剌大军打到北京城下的时候,大明的首铺于谦亲自披挂上阵,集结军民22万,列阵京师九门,全城百姓,更是全家上阵,最终大败瓦剌联军,然后发起决死的反攻,即便瓦剌将英宗皇帝绑在大阵之中做挡箭牌,却依旧不能阻挡大军的推进。

    有这样的铁血血统,如果这时候崇祯同意和满清议和,那他就开创了大明朝列祖列宗的最坏的先河,无论他以前和以后会取得什么样的辉煌业绩,千古骂名,这个锅他是背定了。

    既然这个罪名自己不想背,那就必须找一个人来背,于是,他相中了鸿胪寺卿王友仁。

    王友仁是铁杆儿的东林党人,平时好大言,总作标新立异之论,也算是把东林党人为反对而反对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也就是说,在总的效果上看,他是继袁崇焕杨鹤之后,大明朝的第三个大嘴巴。

    大嘴巴也有大嘴巴的好处,那就是他们都有一批被他洗脑了的拥护者,所以这个王友仁在朝堂上下,颇有一帮拥护者。

    最主要的是这小子有前科,从他当官那天开始,就对这辽东战争多出反对之言,有时候言辞激烈到与人动手的程度。

    但在那个时候,他的言论还不被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