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战事已经进入关键环节,程普等人率领的孙策大军已经冲入弓箭手射程,虽然一两波箭雨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可以大大打压敌军士气。
冷兵器时代敌阵百步之内被比做死亡地带,就是因为进入了敌军弓箭手齐射的射程。战争多发生在动乱年代,四方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同样意味这军队装备不精。
孙策起兵不久,没有任何积蓄,如果不是孙策手下强将不少,这支军队将和黄巾军无异。
孙策手下大军目前有八万之多,程普、黄盖等四员老将率领的一万老兵自是百战精英,是孙策起兵立足的根本。其次就是周瑜的两万五千丹阳郡兵,孙策、周瑜经营多年,也算精良。孙策手下有五千亲兵,虽是东拼西凑而来,但众人赞助之下,衣甲倒也齐全。
其余有两万是舅舅吴景提供的两万郡兵,这两万人不同周瑜手下人马。当年孙坚战死沙场,孙策被迫投靠袁术后。大军交给了四员老将,孙策本人以守孝之名躲在丹阳将近三年,直到去年众诸侯讨伐王渊,孙策逾趁乱起事,才回到袁术麾下。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两万五千兵马正是孙策这两年多和周瑜共同打造的。当年孙策回丹阳守孝,遇到了投奔叔父的周瑜,两人一见如故,自此兄弟相称。
孙家是丹阳最大的家族,周瑜叔父周尚是丹阳太守,于是二人动用了孙家的财力,周家的权利,共同打造了这支大军。
历史上同样如此,不过孙策是脱离袁术后,逃出寿春,直接渡江去了豫章,豫章起兵后周瑜是帅兵前去投靠的。显然二人早有联络,不然以周瑜之才,如此乱世手握大军怎么会寄人篱下,而且是强者主动投靠弱者。
而吴景的两万大军也是孙策提早联络之下拉起来的,虽也有所准备,但没有财力的支持,这支军队显然也就比临时拉起来的民夫强了一点而已。
其余两万人马是收编的山匪水贼,加上朱治等世家投奔带来的私兵,同样是残次不起,军纪散漫。
两军想争,士气尤为关键,一支没有特殊信仰的部队,正面战场出现两三成伤亡就会溃败,不错,是正面战场的局部,并非整支部队。当然这不是绝对,部队的训练程度、将领的统帅能力、两支部队的仇恨程度等等一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战局。
打个比方,程普等人率领的一万老兵或许可以吧这个数据放大到三四成,而吴景的两万郡兵锋线出现一两成就会溃败。
而要赢得一场战争,最首要的就是如何提高己方士气,打压对方士气。师出有名、单挑、骂阵这些看似对上万人战场豪无作用的东西,正是双方将领打压对手士气的主要手段。
弓箭齐射给对手的心里压力要远远大于杀伤,没有人不怕死亡,尤是这种战友倒地后嘶叫声不断环境下,自己又随时可能被不知何方而来的一支箭带走的未知恐惧,会深深的刺激每个人的灵魂,当这种刺激放大到一定程度,溃败再所难免。
当孙策策马冲进刘瑶大军弓箭手阵地以后,太史慈果断的放弃了追杀,一边指挥大军向冲锋而来的孙策大军射出一波波箭雨,一边取下后背的长弓,试图射杀孙策。
孙策冲进弓箭手阵营,一杆长枪上下挥舞,已经杀死多人,孙策知道此时正是己方大军冲锋的关键时刻,一人之力虽然无法撼动整支大军,但总能影响到局部。而这局部的阻力一旦减小,就有军队突入进来,从而扩散到整支军队的贴近。
就在这时,孙策突然心头一紧,后心一股凉意袭来,暗箭!弓箭手大阵中的孙策根本不可能听出太史慈的弓弦声,但多年的征战所得的经验和身处敌营紧绷的神经所带来的第六感却救了孙策一命。四周的箭雨声让孙策根本无法听辨出暗箭袭来的方向,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孙策果断的选择顺这刚刚刺出的长枪,跌落马背。
但孙策反应快,太史慈射出的弓箭同样不慢。不待孙策掉下马背,顺势向前扑倒的同时只感觉左肩被狠狠的击中,强劲的弓箭瞬间穿透孙策的战甲,深深的钉在了孙策左锁骨之上。
孙策一声惨叫跌落马背,只感觉左臂已经失去了知觉,不待孙策检查伤势,四周的敌军已经围杀了过来。
孙策不由暗叫一声苦耶,但要想活命只有拼死杀敌!孙策果断的抛下长枪,拔出腰间宝剑,向面前之敌杀去。所幸四周都是弓兵,武器都是随身携带的短剑,不然以孙策目前的状态,根本无法使用长枪,若有枪兵在场,一个群刺就能断送了孙策。
即便如此,深处敌阵,跌落马背又身受重伤的孙策知道自己恐怕撑不了多久,短暂的麻痹之后,左肩穿来了钻心的疼痛,挥舞宝剑杀敌的同时,会触动伤口,无法包扎伤口的情况下,要不了多久自己即便不会被敌军砍杀,也会因为失血过多倒地。就在这时,孙策发现弓兵开始集体后撤。孙策知道,己方大军已经贴近,敌军开始变阵,弓箭兵要撤回步兵后方去了,敌军的后撤给了孙策活命的希望。
孙策咬紧牙关,不断的挥舞着宝剑,护住周身要害,只希望撑到己方大军杀进敌阵。
第135章 江东易主()
负责冲阵的真是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员老将率领的一万老兵。两军作战,并不是一股脑全部冲上去的,同样是需要轮换的,否则锋线部队出现过大伤亡容易自乱阵脚。
按照常理,第一波冲锋的往往都不是最精锐的部队,而此番孙策单骑冲阵,程普、黄盖等人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保护孙策要紧。
太史慈摆出的同样是惯用的整形,最前方一排大盾兵保护弓兵,随后是弓兵在前负责射住阵角,长枪兵、刀斧手等步兵在后准备随时替换弓箭手。
眼看孙策大军已经冲临战阵,作为主将的太史慈已经顾不上孙策了,指挥弓箭手退后,待枪兵补上后自会了解了孙策。
孙策同样明白,自己的大军已经冲过来了,在敌军弓兵后撤,步兵尚未补上的空挡,逃回本阵是自己活命的唯一机会。
但深陷敌阵、身受重伤又掉落马背的自己想要逃生谈何容易。敌军弓箭手阵营虽然后撤,但不代表没人对付孙策,孙策可是敌军首将,拿到孙策头颅的功劳人人想要,弓兵集体后撤,但附近的弓兵自觉的留下来照顾孙策。
“聿聿”就在这时,孙策听到一声熟悉的马叫声,抬头望去,正是自己的战马通过敌军弓箭兵后撤出现的短暂空隙,折反了回来。孙策抓住机会,挥舞宝剑砍翻右侧数人,与奔驰而来的战马汇合。
战马飞驰而过,孙策用尽全力爬上马背,顾不上后背新添的几道伤口,调整马头,借助马势,孙策策马跳过敌军盾墙,逃回了己方阵营。
见一人一马越过敌方盾墙,杀将出来,孙策大军知道是自家主公杀出来了,急忙让出一条通道。孙策知道不能在这里停留,一旦落下马背,会严重影响士气,咬紧牙关策马向己方中军冲去。
看到孙策杀了出来,程普、黄盖等人悬在心口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开始全力指挥大军冲阵。
刘瑶大军有太史慈坐镇,虽然没有程普、黄盖率领的一万老兵精良,但好在人多势众,也能应付下来,一场血战就此展开。
两军作战,前期多以小规模的战斗为主,一单进入决战,势必不死不休。尤其这种不分上下的局势,两家都杀红了脸,杀到最后两家都精疲力尽,靠一口气撑着,所以谁都不敢撤,一单这口气松掉,那将导致溃败。
这一仗打从中午杀到天黑,又从天黑杀到天亮,这种无止境的拉锯战双方各部已经轮流上场几此,死伤惨重但依然在苦苦支撑。
刘瑶大军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在太史慈的率领下,也是杀出了血气,即便这样,太史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率领亲兵四处督战救火,别说睡觉,飯都没顾上吃。
眼看双方进入了不死不休的局面,这时乌程城内的一场小小的战斗却决定了整个战局。
刘瑶被孙策单枪匹马吓退以后,自是不敢在中军多呆,率领亲兵撤回了城内,把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太史慈。但这等生死之战,刘瑶同样不敢休息,在城头观战直到次日凌晨。
但毕竟刘瑶上了年纪,加上一辈子养尊处优,坚持不下去了,就在刘瑶撤回府邸休息的途中却遇上了伏击。
伏击刘瑶的乃是长江上的一伙水贼,首领正是周泰、蒋钦二人。原来这二人在江上为匪多年,但这并非周泰所想,而长江两岸又没有周泰看的上的主公,直到孙策在丹阳起兵,周泰决定拜孙策为主。
周泰知道,自己水贼出身,即便孙策能够看重自己的武艺,但难免别同僚看轻,于是想在投奔之前立一件大功,而此时正好赶上孙策帅军攻打乌程,于是周泰率领一众手下提前潜入了乌程。
但太史慈防守严密,城内八万大军驻防,以周泰百多人自然找不到机会,但随着两军展开决战,城内空虚,周泰在刘瑶回府的途中活捉了刘瑶,当周泰押解刘瑶站上城头只是,这场领双方将领都不知如何收场的战役结束了。
自此,虽然孙策依然昏迷不醒,但孙策大军已经消灭了江东所有大势力,自此江东
易主,归了孙家。
149459 。
149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