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活有晴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的那天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林梓晴的父亲林文山以为孩子受的刺激过大,脑子坏了,这个刚失去媳妇的文弱男人紧接着又要面对脑子坏了的女儿,若换成一般人,只怕是万念俱灰。

    可林文山虽瞧着是个文弱的秀才,性情却十分坚韧,他虽悲愤欲死,却更知道自己还有一儿一女尚需照顾,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倒下去,林文山一边找来大夫为其看病,一边日日发奋读书,秋闱眼看就剩下两月的时间,无论如何这次也要去考举人,到时候整个家庭的生活条件都可以改善。

    林文山的房子就在一个巷子内,这个巷子因为住了很多谢付两家的族人,所以名字就叫“谢付巷。”

    她们家住的是一户姓施的人家留下的一个院落,外观为斗砖封火墙的四合院式,占地面积约一亩,名字叫“施宅”。

    大门是随墙门,里共3座院落,由前厅、过道、住所、阁楼部分组成,这个院子是四合院式天井院建筑,南侧有木构二层护厝。

    大院里现在留有6户人家,是这巷子周围其他宅院比较少户人家的宅子。

    里面住着她的三伯父一家,叔公一家,李姓祖孙三家,李家两位老人带着小儿子住在西面六间厢房。

    前厅右手边住的是他的女儿李秀莲女婿王忠良一家,以及儿子李成贵一家。

    林梓晴的家在院子里中间天井院里东面,有三间房,原来是林梓晴大伯父家住的。

    大伯父一家搬到北门去住以后,这些房间就都留给了林文山。

    大的一间带有阁楼,是林文山跟林梓田的住处,林梓晴自己一个人住隔壁小的一间,她的房外连着一个过道,里面是一个放谷子的小房间,厨房就在隔壁。

    施宅的左边是潘家人住的“潘家园”里面住了10几户潘氏族人。潘家园的正前方是县衙。县令姓付,里面住了一些付家人。

    在施宅跟潘氏族人住的宅子中间有一个晒谷场,往右下角有一个小一点,2进厅的院落住了两户黄姓人家。

    施宅的正右边,就是谢氏族人住的“谢氏庄园”。是一个占地五亩的四进大院落,里面天井非常宽大,种了几株百年老树。

    施宅后面转过弯,往前三十几米就是李氏族人住的大院子,它的门楼砖雕精致细腻,人物形态栩栩如生,美轮美奂里面住着祖孙四代,李家住的是一栋四四方方的院子,房基用青石打底,房墙全部由结实耐用又不失美观的大青砖铸成,屋顶盖着青瓦,除了堂屋之外,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大窗户。

    除了正屋之外,前后还各有一院,前院左右各配有一间耳房、一当厨房,一当储存粮食农具的杂物间,庭院右侧有几株桂花树,周围都是种的凤仙花跟鸡冠花,左侧靠近厨房边有一口水井,庭院统一用青砖铺成。

    后院面积更大一些,约有整整一亩地,除了住了李家最老的一位叔公外,最后面就是猪舍和鸡舍,前后院与正屋联在一起,统一用由一人多高的围墙围了起来,这样的房舍,在整个镇子来说,实属不多见的豪华住宅,整个古桑村,能与李家的房宅相提并论的也唯有住在北门的黄氏族人住的府邸了。

    古桑村共有两大姓,一姓李,一姓黄,李跟黄都是是大姓,全村一千余口,林姓只有十余户人家,而李姓跟黄姓却各家至少有三百余口。

    李家的族长今年五十出头,家有五子,不是在做官就是在县城里经商。

    而林家祖辈几代除了出了一个举人老爷之外,也没什么出众的人才,林文山的祖父辈一个经商,在县城里做着小酒楼的生意,一个在当夫子之外,并没有其他当官的背景。

    林文山的父亲林德森也只是一个老农,靠着祖上的集荫留下几十亩田地而已。

    林文山考中秀才的时候,鸡公岭山脚下的路下田村一个外来户谭老头带来了一儿一女在那落户,女儿小谭氏长得秀美端庄,林文山的母亲有次做针线活听人说起,很快让人帮忙牵桥搭线,找媒人去谭老头家提亲。

    别看老谭家是外来户,但是谭老头是个勤快人,家境经过他的打理才五六年的光景就变成了路下田村的一个小地主,他家的闺女更是村里有名的美人加才女,虽然年过十七仍未定亲让人颇为不解,可架不住人美家有财,那可是有机会嫁入官家或者大富人家做少奶奶的。

    林文山当初能娶到小谭氏可是羡慕死许多同村跟镇子上的男人。(未完待续。)

    本书由,请记住我们网址看最新更新就到

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事() 
施宅虽然没有附近几座宅子大气豪华,但是简单的四合院,也有它的好处。

    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并排三间。上屋是灶房和饭堂,墙壁清一色都是四方的薄青砖砌的,墙壁上打着木桩,挂着一些发黄的草帽和竹篾编制成的箩筐筛子。

    林文山住的这个中间的院子里栽种了一棵五米高的桂花树,树下,林梓晴的三伯母小梁氏撸起了袖管,露出两棕色的手臂正蹲在一口大木盆旁埋头搓洗着手里的衣裳。

    林梓晴爷爷这一房的上上下下二十多口人基本都分了家,不过现在林文楠跟大儿子林建明都下地干活去了。

    换做平时,小梁氏都是挑着衣裳去村口的河边浆洗的,河边的水活络,清澈。桥底下这边铺了青石板,上一段是洗菜的,下一段是洗衣的。

    可今儿不一样,小儿子兵仔不知道怎么回事,嘴里面上颚长了个尖牙,昨儿半夜还发起了高烧,说了大半夜的胡话,她和兵子爹一宿没合眼,就守在床边,天刚发亮,大女儿淑英便去了村里找老中医行四伯,听说行四伯昨日傍晚去了四十里地外的县上,兵仔爹回来与她一合计,都觉着这病不能拖。

    林文楠便去跟兵子爷爷那商量了下,让自己小舅子梁复茂赶着家里唯一的牛车去了隔壁镇上请另外一个老中医肖大夫。

    这一天,她进屋去瞅了好几趟,每一趟都要摸下小儿子的头,喂他喝几口薄荷水,这孩子昨晚都烧得跟炭火炉子似的。

    小梁氏心不在焉的拧干了手里衣裳的水,甩在一旁的竹篓子里,又从脚边跟小山堆般的脏衣服里随手拎了一件甩进盆里,信手搓洗了起来。

    脸上忧心忡忡,时不时抬头望一眼已经下山日头,竖起耳朵听前院传来的牛车的车轱辘声,从古桑村到附近的肖家湾镇,一来一回得有五十多里地,怎么弟弟跟英子去了快一天了,估摸着该回来了吧?

    草草搓完了衣裳,小梁氏站起身来,将湿漉漉的双手在身上胡乱擦拭了一下,转身急匆匆的朝身后的东厢房走去。

    林梓晴带着弟弟正好回来,跟小梁氏打了个招呼,目光在这妇人的身上打量着,看着她还算高挑的身材穿着一件青蓝色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头发挽了一个髻,插着一根桃木簪子。

    三伯母的眼睛很大,肤色暗黄,眼睛下方有一圈黑影,眼睛里也有些残留的血丝,满脸的倦色,似乎一宿没合眼皮的样子。

    林梓晴关心的问道:“三伯母,小堂哥的情况怎么样了?退烧了吗?大夫来看过了吗?”

    小梁氏听见林梓晴的问话脚下微微一刹,有点不敢置信,脸上随即露出一抹惊讶。

    “晴儿,你好了,快过来给三伯母看看”。

    林梓晴依言走了上去,站在三伯母跟前。

    小梁氏粗糙遍布茧子的大手,轻柔的覆在林梓晴的额头上,好像在细细感受着什么,嘀咕道:“谢天谢地,你总算好了!”

    “嗯,我好了,小堂哥如何了?”

    “烧倒是没退全,不过没有昨夜那么滚烫了,这都快到晚上了,你英子姐还没叫来大夫,哎!”

    “应该快回来了!三伯母你别担心,你先去看看小堂哥吧!我回去烧饭了。”

    林梓晴正跟三伯母告别,准备回自家厨房去,人还没进屋,对面西厢房传来了一阵气急败坏的喝骂声。

    “老大家的,你躲在屋子里磨叽个啥?日头都下西了,你还不去厨房烧火做饭,难不成等男人们回来,饿肚子不成?”

    在声音骤然响起的同时,林梓晴转过头去看,西厢房门口,一个老妇人扶着木门站在那,虎着一张脸,稀疏的眉毛,一双眼睛看人的时候,就像在瞪着你一样。塌鼻杨,薄嘴唇,花白的头发一丝不乱的梳在脑后,绑了一个髻,插着几根细银发簪子,两边耳朵上也都戴着一只银晃晃的圆形耳环。

    矮小干瘦的身板,穿着一套七成新的深蓝色布衣,脚很大,显然是没有裹过,应该是从小就下地做农活的妇人。

    林梓晴看到这老妇人的第一眼,就感觉这是个不太好相与的。这个念头才刚刚在脑海里冒出,门口的老妇人两片薄嘴唇一张一合着又嚷嚷开了。

    “这眼瞅着快到晚上了,米没淘菜没洗灶房冷冰冰的,你是存心让一大家子都饿着肚子吗?到处找你找不着,却是躲到这里死来了,你个偷懒卖坏的败家玩意儿!”

    只听见几声嗫嚅着说着的话:“娘,我也才刚刚进来,我这不是去菜地里找猪草了吗?还去捡了许多柴火,家里的松毛烧完了!”

    “我呸!”

    老妇人王氏那双阴嗖嗖的目光往屋里自己媳妇罗氏身上正眼扫了一眼,满脸的嫌恶,朝地上啐了一口骂道:“就打那么一小框子猪草,够你吃还是够猪吃!松毛也就搂来半框子,还不够烧一顿饭的,你个偷懒耍滑的败家娘们!”

    林梓晴听了半刻,她嘴角咧开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这古代的王大娘跟现代的性格王大娘可是相差太大了,一个敦厚和蔼,一个尖酸刻薄。

    话说这个的老王氏,口舌也忒恶毒了一些吧?不怕把自己大媳妇给骂得背过气去?

    林梓晴摇摇头,又看了眼已经到小堂哥屋里去的三伯母,牵着愣愣的弟弟回到厨房。

    林梓田回过神来,瞧见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