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这个张信也来拜访过一次,只是当时燕王托病不见,怎么这都已经敲了更了,张信又去而复返了呢?

    “恐怕有什么变故,”张昭华一把挥开给她脱衣服的宫人,道:“张信必欲见人,则必有事情相告。”

    她把衣服又重新穿上,和高炽两个匆匆赶往端礼门,一路上几盏灯笼晃晃悠悠,使得张昭华的心也忽上忽下,等到了门口,却发现大门紧闭,只有一声声急促的敲门声,张昭华招来守卫道:“就只有张信一个人吗?”

    见这守卫点头,张昭华就吩咐开门:“既然孤身前来,有什么好怕的!”

    高炽本来想阻拦,但是大门已经开了,张信疾步窜了进来,见到高炽,不由得眼前一亮:“世子殿下,我知道燕王并没有病,如果真有的话实言以告!”

    这样直率的话,叫高炽猝不及防,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而张昭华立刻道:“指挥使大人深夜前来,难道是看一看燕王究竟有没有真病吗?”

    张信之前也见了张昭华一次,此时便道:“世子妃殿下,事急矣!我必要面见燕王,陈说利害!”

    张昭华听到这样急迫的口气,心中大震,“是不是朝廷要动手了!”

    张信双眉一耸,刚要说话,却见远处一盏灯笼临近了,来人居然是马和——他见到张信,就道:“燕王殿下请大人一见。”

    看来燕王已经惊醒,而且似乎也意识到了张信屡次请见的不同寻常,几人急忙上了肩舆,飞也一般地赶往存心殿,终于在病榻前面见到了燕王。

    张信当即拜在榻前,道:“殿下虽然不肯讲实情,但是臣却要如实以告。如今臣奉朝廷密旨捉拿殿下,殿下若果真无他意随臣赴京;若另有主张的话殿下不要相瞒。”

    张信这一番话显然出于诚意,打动了燕王,当张信将朝廷密旨出示,燕王更是从床上翻下来,下拜道:“生我一家者,将军也!”

    燕王遽然而起,立刻召见道衍、张玉、朱能等人,急定起兵之计。张信不能久留,否则张昺谢贵很有可能会察觉,走之前他又道:“殿下府中,有朝廷的耳目。”

    燕王笑道:“我已知之,将军勿忧。”

    等到道衍来到存心殿,燕王已经披甲起立,遣马和动员阖府,全府上下无论男女老幼,全都起床,操戈待旦。燕王遣张玉去清点府内护卫,配备兵器,准备应变。

    燕王将朝廷密诏交给道衍看了,道:“如今朝廷定了决心,张信说明日便要调集卫卒入城,真是下的快手!”

    道衍仔细看着密诏,道:“朝廷既然下了逮捕燕王的旨意,那么一切折中调和、委曲求全的办法都已无效,现在殿下已不是当断则断了,而是不断也得断,朝廷已经断了我们的后路,生死存亡、胜败荣辱,俱决明朝。以贫僧之见,举兵罚逆,刻不容缓。”

    燕王点了点头,却见张玉、朱能两个疾步而来,道:“末将已经清点府中护卫,总共八百零六人!已经尽出甲衣,随时待命!”

    燕王就道:“八百零六人对抗三万人,弹丸之地要对抗北平城——”

    没想到金忠却道:“殿下此言差矣。朝廷命都督宋忠率兵三万屯开平,这三万人马中,倒有一万多乃是殿下旧部,且王真、谭渊、徐祥他们,也在怀来,召之即来,殿下登高一呼,谁敢不从?殿下又说王府弹丸之地,殊不知殿下经营北平一十五载,人心归附,百姓无不愿为殿下而死,同心一力,众志成城,朝廷虽然兵多将广,又能如何?”

    燕王看向马和,马和当即道:“王府所储粮草,足可支用两月,工事已经加固,并时刻有人守护,男女老幼,正在全力安置。”

    燕王对诸将道:“请各位兄弟想清楚,一旦举兵,再无退路,若是失败,不仅会碎尸万段满门抄斩,而且会世世代代被人唾骂,后人一旦提起我们,必然以贼寇、叛逆之名相加,且我等与朝廷为敌,以一隅敌全国,胜算渺茫,天命——”

    “天命在吾,”道衍打断燕王的话,“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一,此一即为生机,若不然,也不会有张信临机报信之事了,这就是天道留给殿下的一线生机。”

    金忠也随即道:“殿下,岂不闻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殿下若不效周公伐管蔡,谁知殿下身受不白之冤呢?”

    当年周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意欲自立为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如果周公在人们对他有流言时死了,人们便不知道他是忠心的,而王莽假如在谦恭的时候死了,也没人知道他有篡位的野心了。金忠此言,就是劝燕王举兵以证清白。

    高煦道:“举兵罚逆,虽是一条险路,但坐以待毙,更是死路一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鱼死网破,跟他们拼了,拼个你死我活!”

    燕王想起自己几个兄弟,几乎都是毫无反抗地束手就擒,唯独一个湘王有胆子反抗,但是却玉碎瓦全,自己不论举兵成功失败,总算是对朝廷沉重一击,就算是失败了,也让朝廷之后再对藩王下手时候,能多少有些顾忌。

    徐氏带着儿女坐在一边,燕王看过来的时候,见到她坚定的目光,心中一烫。他知道徐氏一直是坚定地他,仰赖他,即算他起兵已经等同于割断了徐家和她的一切关系。

    看到高煦已经发声,而高炽却是一副犹豫两难甚至欲言又止的样子,张昭华暗道不妙,看样子高炽是又犯了毛病了,但是现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哪里还能由得他有异言?果然燕王见高炽如此,神色已然沉了下来,张昭华急忙道:“父王刚才所言,一旦举兵,朝廷必以贼寇、叛逆之名相加,其实不然,大义在我彼,父王难道忘了,《祖训》有言,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如今君侧奸臣喋喋,离间骨肉,废高皇帝万世法,父王举兵,则是索取奸臣,奏而斩之,若能如此,父王收兵归藩,谒孝陵、朝天子而还,乃是遵《祖训》而行,天下舆情,必不罪我。”

    张昭华一番话,说的人都在点头,她其实是在为这次举兵找到大义名分,因为即使燕王的确逼不得已,但是一旦发兵,就是对抗中央政府,在天下人看来,这就是谋逆,这就是反叛。然而张昭华所说的,就是一种迷惑方式,因为高皇帝留下《祖训》,里面“清君侧”一条,就是最好的化用,而张昭华提出的“事成之后,收兵归藩”,更是向天下人明示燕王没有谋反之心,只是将迷惑圣聪的奸臣绳之以法。然而事实上,若是燕王真的功成,他会解甲归田,回到藩国吗?

    自然不会了。

    所以说,这是一种迷惑方式罢了,在现在这前途未卜的阶段,要尽可能的争取大义名分。

    她这话说了,叫燕王不住点头,而高炽那里,似乎也能接受,打皱的眉头也渐渐松了。而道衍道:“世子妃所言,乃是长久之计,如今却有眼前之害,就是明日即将登门的张昺、谢贵。”

    提到这二人,燕王不由得捏紧了扶手,道:“大师,这张昺、谢贵二人,明日必然率精兵围住王府,我府中能用之人,不过八百零六人,如何抵挡?”

    “殿下岂不闻擒贼先擒王?”道衍桀桀一笑:“兵员再多,只要擒住张昺、谢贵两个,其他人又能如何?”

    道衍指着密诏中的“削爵及逮官属”几个字,道:“朝廷对殿下只是削爵,而未说逮捕,所要逮捕的乃是燕府的官属,这就给了我们反将一军的机会。”

    道衍的计划是,只需先擒为首的张昺、谢贵二人,余下敌众再多,也无能为力。将王府的官属开列名单出来,召张昺、谢贵入府逮人,待其来到府中,只须缚一夫之力,便可大功告成。

    这一晚上,几乎人都没有睡觉,好不容易觑见后堂没有人了,张昭华才对高炽道:“方才父亲问起兵事宜,你如何是这般脸色!难道除了跟随父亲起兵之外,还有他途吗?你还不等不见容于新帝,就要不见容于父亲了!”

    高炽十分忧愁顾虑:“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称兵构乱,这、这和汉七国有什么分别?若是失败,我等唯死而已,天子不会看在骨肉情分赦免,连祖训里面,都对诸王谋反不赦!”

    张昭华可能是人里,心中最没有忧虑的人,因为她知道燕王起事,以成功告终,然而此时除了她,没有一个人会预料到燕王的成功——即使是道衍这样的人。而这样的起兵,在他们看来,和汉七国、晋八王是一样的,都是以一隅敌全国,以藩王之身造反,而最终无一不是被中央剿灭,身死名灭。

    燕王此时会想到自己终有一日登临大位吗?不会,他与诸将举义,乃是共图免祸,绝不会有心富贵。

    张昭华记得以前,高炽似乎还没有这般犹豫不决,就是那次她问道燕王每年领军长途奔袭千里,实为训兵的时候,高炽很明显是清楚的,而且在为燕王包庇——她打量了高炽一会儿,忽然问道:“最近是不是有人在你耳边灌了什么耳音?是不是有人用什么君臣大义、骨肉亲情这样的话,把你弄糊涂了?”

    见高炽神情一顿,张昭华心道果然,道:“王安,王安!”

    见王安蹑手蹑脚地过来了,张昭华就道:“最近这几天,纪善所是哪位师傅授课?你家世子爷,是和哪个人走得近了,听了一堆乌七八糟的话?”

    王安也早都瞧不惯那人的行为,也当看不见高炽,只低头道:“最近几日,伴读余先生常常拜见世子。”

    张昭华怒道:“果然是这个余逢辰!这个书读死了的人,我定要叫他好”

    她说着就叫王安带人过去,先把人绑起来,结果王安去了一圈道余逢辰已经被收押起来了,看样子是燕王的意思,既然余逢辰都被看管住,那长史葛诚和其他几个密谋反叛的人,也应该被燕王捉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