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六七十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里人看着两大家子折腾,都摇摇头,关于农业合作社的事,宋老爹告诉了村长,至于这最后一年他们种什么,自己可管不着,也不能管,谁知道今年的天气怎样?万一不好,水稻收获不咋地,会被大家埋怨死的。

    孟红梅提供的种子是可以收割以后继续留种的稻谷,亩产不是什么亩产千斤的那种,只要稍微认真一点也能亩产五六百斤,精心伺候最高也就七百斤打顶。

    这两天家里晾晒种子,后面的院子里面和前面院子里面都准备育上秧苗,还有两位哥哥的院子里面也准备育上秧苗,两大家的秧苗都育上了,到时按田亩给种子钱。

    这段时间宋洪兵没少翻阅前几世买的一些农业资料和各种栽培技术,一点点的作笔记,加上自己琢磨,苗是成功的育上,两家改水田的工作也在继续前行,每天都会从城里拉上几趟大粪回来肥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忙活了半个月,终于全部改造完,还有耕田细整,大家休息几天之后,又要开始插秧,新一轮的劳动还没有来,大家都累的够呛。

    休息的几天时间,红梅带着大宝在山上采草药,自己以后争取当一个赤脚医生。原主小时候跟着学过,一些医术是村里的四奶奶教的,可惜的是四奶奶前几年就死了,村里谁有头疼脑热的都是找四奶奶。这时候采草药还能正大光明的卖钱,一边采还一边教大宝认识草药。小家伙记忆力不错,教两遍就认识。

    明天就要插秧,孟红梅背着大背篓,早早就借好牛进城,这里离城里也就是三四十里路,原本是可以很快到的,牵着牛走足有六里地,才走完这这条狭长的羊肠小道,牛刚刚好能过最后的那个谷口,走到外边村里人一起盖的两间小屋子,拿出来钥匙,打开门,拉出来车架子套上,自己赶着牛车朝城里赶去,一路上的路颠簸的人想哭,到省城的时候,才九点不到,还算是比较快的,进城卖了草药,还卖了一根三十年份的人参,拿着钱在城里的百货大楼转了一遍,知道里面卖了一些啥,从寄牛车的地方出来,在城边上买了几十只小鸡,把鸡筐子放在牛车上,一路装了一些面粉是标准粉和富强粉两种,看着还不错,保准粉做出来的东西都是黑色的。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自家不能全吃白色的,至少人前是不能吃。

    还装了几瓶雪花膏,自己用的,还有两边的老娘都要送一瓶,还有两套碗,一套十个,十个饭碗,十个大菜碗,十双筷子,毛巾一打,袜子一打,胶鞋,雨靴,雨伞,一样三双两把,洗脸盆两个,还有杂七杂八的东西自己全部倒腾回来,和宋洪兵约好的时间,在谷口等着自己,他挑空箩筐过来等自己。

    中午就到了谷口,宋洪兵已经站在两间屋子前面等着,“梅子,辛苦了。”

    “嗯,确实辛苦,路面坑坑洼洼的,颠簸的我差点哭了起来,遭罪了。”

    “路面是要修修,只是现在谁顾的上。”宋洪兵一边说话一边转移东西,红梅还时不时添加一些东西进来,肉是必须要加进来的,还有一大块板油,能炼出来好多猪油,几条腊鱼,这是备用插秧的时候吃的,一壶换好包装的油,也是前世两人一起准备的,上好的花生油,储物空间还有菜籽油。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兵子,咱们的屋顶要换,我不管到哪里都不习惯茅草顶,还有插秧完以后,家里再盖几间主屋,还有东西厢房也盖上,以后想盖麻烦,院墙加高一些。”

    “行,我也是这么想的,村里人都知道我们俩手里有点钱,这样也好全部用了,以后赚钱背着他们些,也不招人眼红。”

    “最好是主屋都用青砖,东西厢房找大青石盖,这个比青砖还结实。”

    “这样,现在的房子以后做杂物房,前面盖四间主屋,东西厢房四间,前面的屋檐宽一些,以后家里走动不用淋雨,用条木走廊和后面的杂物房连起来,这样以后也不用淋雨,我找五叔家里前面院子扩大一些,你觉得咋样?”

    “很好,这样正好我找娘家借点钱,就说房子一次性盖到位,以后几十年都不用再盖,蛮好的。一年还一点两三年还完。”

    “嗯!”

    商量好以后,两人才一起回家,箩筐和背篓都盖的严严实实的,红梅背着背篓,一只手牵牛,一只手还拎着鸡筐。

    一路上没有见着人,这时候大家都在家里或者地里,吃中饭。

    回到家,红梅没有歇息,赶紧洗锅做饭,从储物空间拿出来一罐霉豆腐乳,还有一罐牛肉酱,烧水下面条,这是最快的。

    “兵子,你去爹娘家里接大宝回来吃中饭,要是爹娘和小妹没有吃,一起请来。”

    “哎,知道了。”宋洪兵这一世真的如自己前世说的那样,可以在家里陪红梅,以前一直是军人,很少照顾家里,这一世是农民,他告诉自己一定要顾好家里,以后梅子就不要下田种地,自己全包了。当然红梅以前还是农业专家,具体实施操作是自己,可是方法得按红梅的来。

    想着想着人已经走到老宅,刚进去,宋有福就看到小儿子,高兴的招呼小儿子:“梅子回来了。”

    “嗯,爹你们吃饭了没有?”

    “还没呢,你娘和小妹带着大宝刚从山上挖野菜回来。”

    “那就甭做了,去我那边吃,梅子带了菜回来。”

    “行,佳琪带着大宝和你娘出来,别做饭了,咱们到你三哥家里去吃饭。”

    “知道了,爹。”宋佳琪一听高兴了,三嫂肯定是买了好吃的才让他们去吃的,她弯下腰和小侄儿说:“大宝,你妈买了好吃的回来。”

第90章 五十年代农家生活(2)() 
家里的东西放在孟红梅夫妻睡觉的房间里面,堂屋也有一个大炕;平时招待客人和孩子们玩闹的地方。

    快速生好火;锅里再清洗一下;舀上几瓢水,加大火势,尽快烧开锅里的水,才能下面。

    宋洪兵带着父母和妹妹过来的时候;还抱着大宝,宋佳琪进来就开始朝厨房跑,“三嫂,我帮你。”

    “小妹;你帮我清洗几个大碗和一个小碗;还有筷子。”

    “好的;一定洗的干干净净。”宋佳琪就喜欢三嫂这样的;大大方方的吩咐自己做事,也不假意推拒。

    手脚利落的下面条;一斤挂面全部下到锅里,宋佳琪站在锅边,看着大锅里面的白面条,口水直咽,三哥三嫂真舍得;不年不节的居然吃白面条;刚才爹娘绝对没有看到;要不老娘绝对要舍不得;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

    宋老爹依然是拿着旧烟杆,没事嗒两下,虽然不能继续抽烟,过过嘴瘾也是好的。坐在炕上看着孩子他娘逗小孙子大宝,乐呵呵的。他就喜欢待在小儿子家里,舒服。

    几碗白面条端进来,宋爹对着小儿子开玩笑:“咋滴,准备不过了,不年不节的吃起白面条。”

    宋洪兵打开炕桌上的霉豆腐和牛肉酱,“爹,娘,马上就要插秧,养好身体,才有力气插秧,偶尔吃顿好的也不是不可以哈。”

    宋爹不是死板的人,也不端架子,“瓜娃子,嘴馋的很。”

    “主要是孝敬爹娘,给爹娘改善生活。”

    “兵子,你别三两天就祸祸你袋子里面的两个钱。攒两个钱不容易。”

    宋爹说的语重心长,家里的条件也不是村里最好的,这些年家里接连娶三个儿媳妇,还有家里不断添丁,后面又给家里三个儿子分家,已经耗尽家里的所有的积蓄。最近几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攒点钱,给老闺女攒点嫁妆钱。

    “爹,我知道,我打算插完秧苗,家里打算重新盖房子,帮着参谋参谋。”

    宋爹知道小儿子手里有钱,盖房子也成,这是一家的根本,“你打算咋盖?”

    “以后形势可能有些变化,谁知道会怎样,我手里有点钱,村里人很多都知道。有点扎眼,我想干脆盖房子,盖好点,再找我我老丈人家借点,外边再借点,这样也算是散尽家财了。”

    “嗯,盖几间,用什么材料盖。”

    “正房盖四间全部用青砖,东西厢房也盖四间,屋檐走廊宽阔些,以后方便行走。还有家里以后要是再添孩子,孩子长大以后,短暂几十年都不需要盖房子,东西厢打算用大青石盖,怎么样?”

    “瓜娃子,你攒了不少钱吗?居然这么阔气。”宋爹高兴的说道,真的,这样的房子在太平村那也是独一份儿,自己也有面子。

    “那是,今天梅子又进城卖了不少草药,咱家以后不会缺钱,你和我娘放心!”

    宋母担心的看着小儿子,“你们俩节约些,不要祸祸钱,梅子你要管住兵子手里的钱,这小子一有钱就想着花完,不花完他就心里不舒服。”

    “娘,我知道的,以后牢牢抓住兵子手里的钱,不让他花。”

    “对,就是不让他花。”

    婆媳关系不错,孟红梅是宋母从小看着长大的,对她也了解,知根知底的,两家关系也一直处的不错,所以对三儿媳她是最喜欢的,也是最放心的。

    吃完饭,孟红梅从房间里面拿出来两瓶雪花膏一瓶给婆婆,“娘,我今天进城卖草药,顺便买了四瓶雪花膏,这一瓶是你的,每天早晚洗脸以后抹上,保准抹上几年,我们婆媳俩走出去会被人认出来是姐妹,还有一瓶给小妹,早晚擦擦脸上的皮肤到时能嫩出水来。”

    宋母拍拍三儿媳的手,“你这孩子刚才还说不乱花钱,你和佳琪有就算了,干啥给我还买一瓶,真是的,乱花钱。”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心里美滋滋的,三儿媳好啊!好东西每次都会想起自己,今天中午吃面条也是,过年都吃不上一顿这样的白面条,可她倒好眼巴巴的让自己和老头子带着老闺女来吃,男人都饭量都大,看看老头子吃了两大碗,那霉豆腐和牛肉酱的味道真不错。配着这面条是绝配,老头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