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静芳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暗示母亲去韩府提亲,母亲将信将疑地与父亲商议后真的去了。再后来,就如同做梦一般,他居然真的娶了素卿,成了同龄人羡艳的郎君。

    新婚之夜,揭开盖头的时候他是真的又惊又喜。虽然远远看过素卿的模样,也听说过韩府的大姑娘貌美如花,可多少的赞誉,也比不过这昏黄烛光下那张眉目含情的脸。

    新婚那几年,是他人生中最顺逐的日子。娶了再完美不过的妻子,得了长子,考中了进士。

    冬日里,素卿如同一只最狡黠的猫,柔成一团,窝在自己的怀里,声音又甜又滑,似乎大冬天往耳朵里吹着再暖不过的风,她笑兮兮的,“为什么选你?那年元宵,我在酒楼上头吃酒,看着你同仆从走散了,偏生又捡了人家卖花小姑娘头上的木钗子,结果你硬生生追了人家一条街,就为了还一支不过十来文钱的钗子。人家同你道谢,你还红着脸拱手回礼,像个老学究。”

    “后来呀,我又看着你为了哄路边走丢的小孩子,给他买了糖葫芦,领着他去找路边的官差。我就想着,这么心好的郎君,又长得这么好,不知将来便宜了哪家姑娘。”

    “我又想,何苦便宜了别人,何不干脆便宜了我,我这种生意人,哪有有便宜不占的道理。”

    那张巧笑倩兮的面庞仿佛还在眼前,转眼就到了她又怀了身孕。

    彼时姐姐已经被聘做皇子妃,自己又中了进士,正是人生最得意之时。常有三朋四友,大小同榜同年约出去应酬,走马观灯,秦楼楚馆,他略有拒绝,就被笑是“家有胭脂虎”,又被嘲笑做丈夫的自己给自己攀了葡萄架子。

    他到底是个男人,没有经过事情,被这样一激,哪里耐得住。

    现在回想起来,她怀着胎,又要打点姐姐嫁入皇家后大小礼节事宜,又要打点家中的生意,又要照顾病体初愈的母亲,想来是给了自己万分的信任。

    然而自己是如何回应她的信任的呢。

    那日喝多了酒,他早已不记得前夜发生了什么,醒来之后却是在楚馆之中,他还未完全清醒,就被一群朋友拉着去送外任的同年,回到家中,就听到素卿滑胎的消息。

第五十五章 回信() 
赵老夫人打发了张璧,想了想,让人叫来了一双孙辈。

    “我得了消息,田太后有意让二郎尚魏国公主。”没有铺垫,没有绕弯子,她十分平静地将事情直接说了出来。

    周秦愣住了。

    她有一瞬间觉得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昨日自己已经及时赶上了哥哥,田储也站出来做了证,魏国公主并未得逞。

    明明一切都同上一世全然不同,明明没有了元宵夜奔马,明明哥哥与祖母都活得好好的,为什么叔叔还是要尚公主。

    周延之则是被唬了一跳。昨日之后,他确实十分忧虑,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却暂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赵老夫人的话对他来说,不啻平地响雷。

    赵老夫人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这个消息,而是很快接着道:“你们觉得这意味着什么?”

    居身帝王之侧,长在公侯之家,虽然没有入仕,周延之依旧有着敏锐地政治嗅觉,自然不会幼稚地以为是皇家看中了叔叔的人品心性。他有些犹豫地道:“叔叔要去职回京,太后要着手兵权了。”

    他说完这话,似乎想到了什么,表情更凝重了,试探性地小声道:“一旦公主亲事定下,皇上大婚避无可避,可太后真的会放权让皇上亲政吗?”

    周秦脸色苍白,却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太后想要另辟蹊径,行那伊尹之事。”

    赵老夫人若有所思地看了周秦一眼。

    孙子性子沉稳踏实,不骄不躁,假以时日,必能扛起这一房门户。然而孙女这般聪明,终要嫁到别人家,实在太可惜了。

    她有意无意地对着周秦问道:“你为何会觉得太后欲行伊尹之事?”

    周秦心跳如擂鼓,脑子里却奇异地十分冷静,还能条分缕析地一一将脑中所想列出来,“太后从叔叔着手,因为宣庆近年来虽战乱不断,却仅是小打小闹,并不会伤及社稷根本。叔叔不恋栈兵权,我们府上不站队,不结党,动我们阻力最小。除此之外,还说明她还打算长久掌权,才会做这般大动作。如果她有在三五年间让皇上亲政的打算,必然不会大动干戈。”

    “太后虽打算将这位子长长久久做下去,可皇上年岁已大,再不让他亲政,朝堂必要炸开锅来,除非换一个年岁尚小,不能临政的坐在上头。”

    她顿了顿,将话接了下去,“太后既然已有此念,即便叔叔最终未曾尚公主,一样会被调职另用,只是不晓得政事堂、枢密院同太后之间如何角力而已。”

    赵老夫人越听越觉得惋惜,若是孙女也是个男子,与周延之作了兄弟,两人互相照应着,一个老成持重,一个敏捷敢想,又何愁家业三世而衰。

    周延之道:“太后要动叔叔,也要问过枢密院答不答应。”

    “除非她将兵权交归枢密院重新发派。”周秦接道,“可那就没有了意义,兵权在叔叔手上,还有可能收归回来,若是还给了枢密院,从今以此为例,以后她休想再沾上一星半点的边。”

    “还有一个可能。”赵老夫人淡淡地道,“太后把宣庆的兵当做了筹码,与政事堂做交换,只要让出两三个位子,自然有人去出这个头。”

    如同赵老夫人所料,田太后确实挑起了政事堂与枢密院打对台。

    石颁与田太后密谈之后出了宫,不过几日功夫,政事堂有意要重启更戍法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连第一批轮戍军将及地点都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街头巷尾开始大谈特谈,似乎在这一刻,从久试不第的穷书生,到跑堂的小二,从颠着大肚子的杀猪佬,到有些小钱的富家翁,人人都变成了枢密院的官人,军事上的专家。

    “政事堂这不是在乱弹琴,眼看着咱们大魏过上这几十年安稳日子,就要瞎折腾!这更戍法岂能乱用的?更戍,更戍,就晓得更戍,我同你讲,前朝就是因为更戍才亡的国!”——这是朱雀门瓦子里走街,卖胡饼、乳饼,缺了一颗牙的阿婆。

    “政事堂插手枢密院,褚大官人居然也忍得,是我,早就一口大唾沫呸到政事堂那几个人的脸上。”——这是金水河边摆渡卖鱼的老翁。

    “政事堂心是好的,边将十几二十年不换,想来是担心他们拥兵自重,但也不能就这样随意就定下来,凤翔的兵调去驻守交趾,还没打仗,便要减掉一半人手,你猜怎的?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书上写了,交趾厉瘴,凤翔的兵哪里受得了!”——这是一知半解,凑热闹的酸书生。

    知晓谈话内容的除了自己,就是太后,谁能传出这些消息。

    石颁不由得苦笑,知道田太后不满他手脚过慢,自己开始动手了。这风再吹一阵,御史台的人就坐不住了,肯定要弹劾京都府衙任由谣言乱传。

    然而出乎他意外的是,首先坐不住的竟然不是御史台,而是远在闽边的李狄。

    李狄不晓得听了谁的传话,竟派了从人将书信夹带在八百里加急的急脚递中送了过来,问他,是否朝中有意归拢兵权。

    石颁这才察觉事情不对劲起来。

    若是田太后的手笔,只会在京城内有所风传,可若是连闽边的李狄都有了耳闻,这传言该乱成什么样子。

    三人成虎的前车之鉴,石颁再清楚不过。

    可民间谣言,最难控制。大魏开朝以来,从未禁锢人言,便是民间传说太祖色中恶鬼,连老妪都不放过,太祖也不过一笑置之。这种半开玩笑半当真,却不危害社稷的笑谈,朝廷更是没有理由去禁绝了。

    隔日,礼节性质的大朝会过后,政事堂与枢密院的重臣们聚在了垂拱殿中,石颁当着老对头褚禛的面站了出来,对着田太后拱了拱手,道:“臣有一事待禀。”

    田太后含笑道:“爱卿但说无妨。”

    在这一片混乱当中,张璧跑厥了十几匹马,终于回到了京城。

第五十六章 狼烟() 
张璧风尘仆仆回了京,他先在郊外找了一户农家,在里头换了新买的外裳。

    他若无其事地雇了马车回府,着人通禀了赵老夫人,这才进去回话。

    “国公爷请老夫人放心,说‘随她们去罢’,让府里就当做不知道这件事情,仍旧按寻常行事,请姑娘出去玩耍,少爷照旧读书,剩下的他自会安排,让您勿用担忧。”说着递上了一封密信。

    赵老夫人接了信,温言抚慰了张璧几句,让他下去好好歇息。她拆开看完,总算是放下了半颗心。

    与自己比起来,位高权重的儿子自然是更有成算。

    想到这个时刻周延之还在宫中伴读,她便叫来了周秦。

    赵老夫人从来不是那等把大事瞒着小辈的人,与其让小孩什么都不懂,出去乱撞,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就参与家族的荣辱兴衰。

    她把密信交给了周秦,道:“还好有你叔叔在,按他说的去做,咱们也松口气。”

    周秦迫不及待地将信看完,只觉得疑窦丛生。

    也许是因为前世的记忆,她并不像赵老夫人一般放心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周严身上。她担心周严因为远离政治中心,会对现如今京城朝堂的状况有所误判。若是平常,误判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可在如今田太后准备对兵权下刀的时候,也许只是一丝一毫的错误,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结果。

    毕竟上辈子,叔叔也不曾预料到护国公府会遭遇那一系列噩耗。尚主之事定下之后,他也曾被魏国公主晾在一边,被田太后支使得团团转。

    周秦虽然不想赵老夫人太过操劳,但更觉得此时不该就此撇手,她郑重地提醒祖母道:“叔叔真的明白此事有多严重吗?他固然觉得兵权在不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