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也许这就是命运,也许这就是天时地利皆失的悲哀与凄凉,刘国峰想着一定要抢在护国军炮击前轰炸那片松林,可是,就当他刚刚开口,那一个包含了他一生气血骁勇的“打”字还未出口时。

    一发又一发护国军的炮弹,落在了他所处的位置上,而且,就在一颗颗炮弹爆炸的同时,他的眼中,终于流下了自己一生中唯一遗憾的泪水,这一滴泪水,带着他的怨气与无奈。

    这是一滴血泪,亦不知这一滴血泪,到底是他眼中溜出的,还是他心中滴落的,亦或是这一滴血泪本就是普普通通的泪水,而之所以会变得赤红,还是因为掺杂了那一片贯穿了是自己颅骨的破片,留下了的窗口处,血污所染红的血泪。

    总之,这一番轰炸之后,刘国峰以及他部下的炮兵,尽数战死,一具又一具焦尸残留在战场上,那被火焰灼热到暗红的炮管,还在散发着它恐怖的余温。刘国峰的尸体就这么倒在焦土之上。

    这一片废墟、焦土,还有残留的火焰与徐徐的青烟,大地的温度被爆炸所残留的火焰而提升,而无论如何,这一片此时灼热的土地,在不久后,又将要冷却为平日里的温度,而这片土地上那被血污染红的泥土,也将随着未来雨雪的冲刷,而恢复原来的颜色。

    刘国峰死了,他手下整整一个团的兵力,也随之共同消亡,作为护国战争北洋军一方第一支正面与护国军交战的队伍,刘国峰与他的部下们,这一战是悲壮的,无论他们出于何等的信仰。

    无论他们所忠诚的到底是怎样的领袖,总而言之,这一战,刘国峰打出了军人的气节,留下了北洋军中许久未曾出现的一幕,这不是一种英雄的行为,但是刘国峰仍值得被众人称赞。

    看着敌方炮阵地终于在最后一轮的炮火中被全部摧毁,我的心中实在是不知道此时到底是怎样的感慨,我没有任何的兴奋,同样的,我的心中也没有一丝的同情与凄凉,或许此时在我的眼中。

    我看到的,只有在望远镜中才能依稀见到的那一处地方,那徐徐的青烟,尚在燃烧的焦土,我好想看到了希望,同样我看到的也是毁灭,我不觉得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同样的,我也不觉得我军的作为有怎样的无情。

    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争啊,战争是推动历史的主要推动力,同样的战争也是席卷一切的最可怕的摧毁之力。我现在,统帅护国军为的,就是摧毁袁世凯的政、权从而恢复共、和制。

    战争是必须经历的,虽然这样的经历是令人感慨的,而且说起来,这样的方式,也是对于国力的摧毁,这绝不是损耗,战争如果是对外的战争或许只是消耗国力罢了,而对内战争的话,那么无疑的这既是对于国力的摧毁。

    不过,我此时也觉得幸运,那就是我在刚刚就率先命令步兵梯队开始向对方的阵地徐徐进攻,如不是如此,看着刚刚敌方炮阵地上所摆出来的态势,假如我真的就等候到炮击之后,亦或者是在步兵前进的过程中,停止了我军炮兵的打击的话,那么无疑的,我这三个梯队的兵卒,恐怕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无论是怎样的兵丁,无论是如何落后的火炮,这两者间的较量,绝不是公平的。只要适当的距离,那么即便是最落后的火炮,也能够轻易的撕碎十几名甚至是几十名士兵的身体,同样的,带走他们的生命。

    陈敏麟此时并不在我的身边,因为出于战争的考虑,再加上护国军整体将校数量的不足,所以我将陈敏麟派到了战场上去,这一次向前攻击的三个梯队中,走在最前面的那一方梯队,就是由陈敏麟率领的。

    而此时跟在我旁的这位副官,说起来,还算是唐继尧在我出兵前送给我的一块护身符,此人名叫邹若衡,云南昭通人,曾拜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下猛将万振坤为师,得起真传南少林拳法。

    此人投军后,一直跟随在唐继尧的身边充当他的贴身护卫,而且其实说起来,这个邹若衡还有一个称号,不过这个称号并不属于他一个人,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昭通三剑客”。

    这其中便有邹若衡一位,而另外两位说起来也不算外人,一个人此时唐继尧手下中尉近卫士官长龙云,而另一位,也是滇军中人,此时也在我的帐下,出任护国第一军少尉排长的卢汉!

第137章:首战告捷() 
护国军的攻势非常的勇猛,驻守新乡及其附近诸地的伍祥桢及其手下的北洋军面对这样的攻击,实在是有些无力反抗,当然了,这绝不是说北洋军的军事实力差,而是作为此地军事长官的伍祥桢,他本身就没有太高的战意。

    说起来,伍祥桢手下有接近万余部队,而且虽然相比之下装备上存在一定的劣势,可是人数上的优势以及借助四川特有地势的防御战,伍祥桢本是略占上风的,可是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老本到底有多厚,所以他也不想真的和护国军玩命的打上一仗。

    而且伍祥桢此人在此时之前,虽然也有官职,但是手中并没有什么实权,而且其手下兵力确实有限,像这样的万余部队他还是第一次统帅,说起来,在这个年景里,军人想要弄到钱。

    虽说比较容易,但是首先的第一点就是你手中要有足够的部队,而且这样还是在你本人首先在本地以及内阁中有足够的势力,保证你的上司以及和你同等官位的人,不会难为你。

    而且即便是这样的条件下,要是你没有足够的部队,不说你能不能剿匪、平叛弄来抚恤、奖励,就是让你去刮地皮,要是手下的兵马不足,万一遇到了彪悍民风的老百姓的反扑。

    这样一来的话,先不说你能不能弄到钱,保不住自己的这点实力自己的命也要搭在里头。所以伍祥桢在此之前虽然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军阀,可是实际上他是一点实力、权利都没有的,而且他也绝不敢太过刻薄的搜刮地皮。

    所以伍祥桢的日子过得并不舒服,虽然袁世凯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军费发给他们可是相比之于他们的花销来看,那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且伍祥桢这样的小小的军阀,或许还算不得军阀的人物。

    是非常尴尬的,因为他比之一般的同级别将官存在独、立主持权,不隶属与谁的部下,所以他不可能得到上峰的财政资源,而他那,又没有实力与其他的军阀争夺资源,所以他的日子要是还能过舒服了,那可就是天理不容了。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伍祥桢才并没有与护国军殊死一战的打算,因为他知道,此战无论胜败,那么首先可以可定的就是这万余部队首先都成了他的部下,他首先的就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那么既然扩充了自己的实力,那为什么还要去损耗这来之不易的实力那?而且说起来伍祥桢其实也知道,这一次虽然袁世凯调动兵马的声势浩大,可是未必就真的能打过三路护国军。

    再加上革、命军方面也有不知不觉的重组的意向,或许这一场战争真的未必这个战争的天平就会一直倾斜在袁世凯这一番,所以想到这里,伍祥桢就不得不去揣度一下,自己到底应该站在哪一方了。

    要是站在袁世凯一方的话,那么袁世凯战胜还好,可要是袁世凯战败那?蔡锷众人夺了大权之后,哪还有他伍祥桢的好果子吃吗?而反之同理,所以伍祥桢所处的位置真的非常尴尬。

    而且论起来,伍祥桢自己也说自己倒霉,那就是他怎么着也想不到,足足八万人的进攻军再加上四川等地的数万守军,加在一起十几万人的战争,自己这一个小地方竟然成了第一战场。

    而且刚刚得到了前线的消息,刘国峰的炮团全军覆没,护国军的步兵梯队正在缓缓前进,逼近己方的阵地,前线驻扎的士兵向他请示应该如何应对,这才是让伍祥桢最为头疼的。

    因为他自己还无法揣度出到底应该站在哪一方,而且之前的炮击战说起来真的要论出一二三的话,自己无论面对哪一方都还有一个解释缓和的余地,可是步兵方阵的进攻那就表示这二百米的距离之内。

    双方需要短兵相接,这样一来的话,伤亡比例不但大大的加重了,而且要是自己一个不好,站错了队伍,日后哪一方取得了胜利,向他追究其白刃战时的问题的话,他绝对是百口莫辩的。

    想及此处,伍祥桢不由得叹息了一声,他决定采取一种比较隐意但是却能够保全自己的作战方式。伍祥桢当下下令道:“即命令我部全部官兵,展开阵型与敌接战,同时属令全部将、校、尉官及全部作战指挥人员,以‘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八字为一切作战核心。此命令,即刻执行!”

    虽然看起来,伍祥桢的命令是出于对护国军进行全面歼灭的角度制定的,但是实际上这不过就是伍祥桢的权宜之计,因为什么叫做且战且退,诱敌深入?怎么战、怎么退,怎么诱敌,又该深入到一个什么样的纵深?

    这一切,伍祥桢都没有做出一个要求,所以这样的命令虽然看起来是对于护国军的针对行为,但是实际上伍祥桢这不过就是给自己同样的也是用来搪塞袁世凯等人的一个借口。

    这样一来的话,他这样所谓的“且战且退”,当退到他的防区边缘的时候,那么他直接的撤出防区也好,亦或者是将自己的部队从防区友邻位置迂回到前线的话,都是说得通的。

    因为伍祥桢已经打定了不会全力一战,那么他撤出自己的防区可以以“兵合一处”作为借口,而他重新将部队迂回到前线的话,也可以借口托词为“前后夹击”,这样一来的话,就能够公开的解释他的避战态度。

    同样的,这样一来的话,即便是到后来他面的袁世凯的话娿,也能够将避战的责任推脱为战术失误,而且他的行为方式也能够使得友邻被动的与他平坦责任,这样一来的话,即便是死罪,他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