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麻阳紧邻黔阳,可以说这两个地方是朝发夕至都不为过,吴佩孚驻兵于此,对袁祖铭无论是战、是困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是因为如此,马继增只要能够在吴佩孚兵驻麻阳的时候,对袁祖铭部展开攻击,骚扰袁祖铭令其无法在吴佩孚进兵驻兵的时候对其进行打击,待到吴佩孚驻兵结束,部署完备后,那么他们两个在兵合一处,绝对有信心能够吃掉袁祖铭的这一部护国军。

    袁祖铭当然不知道北洋军是这样的打算,可是他得知了北洋军上个团的兵力正在向黔阳进兵的消息后,他便当下决定,全军撤出黔阳,进驻山地,与此同时,全军向麻阳方向运动,因为袁祖铭知道麻阳方面的地形比之黔阳,更为开阔,但是还有必要的防御需要的山地、河沟,这样的地势,他只要能够占据有利位置,那绝对是一个易守难攻,而且比之黔阳更为能够坚守的地方。

    袁祖铭留下一部护国军作为垫后的部队,对有可能接近他们的北洋军进行必要的阻击,除此之外,其余的部队,皆全速向麻阳方向的山地撤离,袁祖铭知道,自己此时决不能和马继增部展开正面的攻击,就是消耗战他根本无法承受,所以他此时只能选择最快的速度撤离此处,而后占据有利地形,坚守、休整,而后再图蜈蚣关。

    袁祖铭部队的撤离使得马继增心中大叫不好,原本他的打算是让自己的三个团缓缓进军,造成一种正面攻击黔阳的态势,马继增知道,他现在已经将袁祖铭部与王文华彻底截成了两段,他们首尾不能相顾,无法相联系,而且他也吃准了袁祖铭肯定不会选择无后方作战,或者说他知道袁祖铭绝对不会任由王文华部彻底被歼灭在此的。所以马继增料定袁祖铭必然会选择坚守黔阳,这样一来的话,只要他减慢攻击的速度,然后牵制住袁祖铭部,待到吴佩孚部署完毕,那么一切就已成定局。

    可是他没想到,袁祖铭这一次竟然没有与他料想的一样,坚守黔阳,而是直接选择了撤出黔阳,他没想到袁祖铭竟然会这么直接的就选择了脱离战斗,而后进入到无后方作战的窘境之内。这也就表示了袁祖铭放弃了王文华部,这一切都出乎了马继增的预料。但是要说起来,这一次马继增还是猜错了,因为袁祖铭不是放弃了王文华部,而是选择了战略性的撤退,而后驻守山地,借助有利地形展开坚守防御战。

    马继增得到了前方的报告之后,不由得连忙下达军令,命令部队即刻全速前进,追击袁祖铭部,务必将其牵制在黔阳境内。以此来保证吴佩孚部能够依照计划进驻麻阳。三个团的北洋军在接到了战令之后,即刻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全速追击袁祖铭部,但是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才刚刚进入到黔阳境地之后,就遭到了袁祖铭部之前埋伏好用于垫后的护国军的猛烈阻击。

    这又是一场规模小但是质量高的战斗,护国军垫后的两个连全部牺牲,但是他们也对北洋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三个团的北洋军虽然没有伤害到元气,但是短时间之内想要追上袁祖铭这是不肯的了。

    且说这一边护国军的垫后部队全部牺牲,北洋军三个团收整部队准备再次追击袁祖铭的时候,而另一边,撤兵来开黔阳的袁祖铭部此时已经成功的进驻了麻阳与黔阳相邻的山地之中,并且开始了他们的防御部署。袁祖铭这一次亲自在阵地上对全军展开布置、调度,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时间紧迫,一丝一毫也耽误不得。

    其实不单单是他自知时间紧迫,就是刚刚率军赶到麻阳边境的吴佩孚及其部下第六混成旅的官兵,也是一刻也不敢耽误,因为他们之前是在列车上的,所以对于此处的战局变化并不清楚,可是吴佩孚是一个精明强干、韬略精神的人,而且他也是一员骁勇之将,他很清楚,在列车上他听到的枪炮声,必然是出自此处的,所以凭借着经验吴佩孚知道,恐怕之前的计划已经无法实施了,那么既然如此,他能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进驻麻阳,与此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尽快的与马继增部进行合围的态势。吴佩孚出兵之前,曹锟成与他深切的谈论起了此时北洋军与护国军的战斗形势,而且吴佩孚自己也知道如果北洋军不能取得一场大胜的话,那么恐怕从此之后,北洋军数万军队就彻底的无法阻拦护国军的进军脚步了。

    不过,吴佩孚这一次虽然猜对了,确实是战局有所改变,但是那一阵阵的枪炮声却不单单只是源于此处的,因为就在吴佩孚进兵的同时,他的后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当然了,这里所指的吴佩孚的后方肯定不是曹锟所在的那个地方,而是吴佩孚进军路线的前半程铁路左翼发生的战斗。

    而这一场的战斗虽然尚不得而知到底是哪一位对北洋军展开的进攻,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绝不是无的放矢的一战,而且谁也没想到这一章到最后竟然会左右了护国军与北洋军的战局!

    不过那都是后话,眼前吴佩孚快速进军,兵驻麻阳,马继增部三个团也收整完毕,两者此时已经对袁祖铭形成了合围之势,护国军袁祖铭部,危急!

第162章:战麻阳() 
袁祖铭现在驻军防守的地方,也属于麻阳境内。所以袁祖铭还未布置好阵地就遭到了吴佩孚前部的攻击,当然了,吴佩孚的前部部队只不过就是一个连的骑兵而已,一个连的兵力本就不多,再加上是山地,骑兵也无法发挥他们的机动优势,所以只是刚刚一接火,吴佩孚部的骑兵就暂时的撤退了。

    虽然这只能算是一次不是战斗的战斗,但是正是这样的战斗,使得袁祖铭知道了,吴佩孚部的战斗实力绝对远超其他的北洋军各部。为什么这么说那,其实很简单,有时候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单单非得要两军交战才能够看得出来,其实一支军队的纪律、速度、装备等等都能够看的出一支军队的战斗实力。

    袁祖铭虽然击退了吴佩孚的前部,可也正是这样,才使得他这一次清楚的知道自己恐怕是遇到劲敌了,而且这个劲敌绝不是马继增所能比拟的。所以这一次轮到了他袁祖铭摆开了一面如临大敌的态势,他把本部的所有重武器击中了起来,全部安排在吴佩孚部的进攻方向上,而且又趁着此时的间隙,将一部分的手榴弹通过绳子的串联,组成了简易的悬挂雷区,布置在自己的防御后方,他希望以此来阻挡马继增部的三个团。

    袁祖铭自己也端着枪,匍匐在战壕里,通过望远镜不断地向吴佩孚进兵的位置观瞧,看起来这一次他是没有了昔时攻取蜈蚣关时的从容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临近傍晚时分,终于吴佩孚的大部队赶到了,而且吴佩孚的部队根本就没有进行集结,便直接的向着袁祖铭的阵地展开了攻击。

    其实吴佩孚一开始的时候并不知晓袁祖铭阵地的位置,可是因为其前部骑兵与袁祖铭部接火,从而得知了袁祖铭部的布置防区,而吴佩孚在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果断下令,命令全军火速赶到袁祖铭部的防区,对其展开攻击,同时命令自己的后队士兵,迂回辗转,争取在自己大部队正面与袁祖铭展开攻击之后,袭扰袁祖铭阵地的侧翼部队,与此同时,吴佩孚还将自己的炮兵全部部署在了麻阳到黔阳通道两盘的山地中,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出于他对自己手下第六旅官兵的自信。

    而且也是为了在自己德胜后,截断袁祖铭部退守黔阳的路线,由此就可以看出,吴佩孚这个人到底是对自己的部队到底有多自信,他没有想到自己战败后会怎样,而是只考虑袁祖铭战败后,如何的截断其退守的通道,从而将其完全歼灭。

    孙子兵法有云,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翻译过来就是说: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吴佩孚此时正是如兵法中所讲的那样,他将自己定位在了“不可胜”而后却没有“待敌之可胜”,而是将袁祖铭部定义在了“必败”的位置上,不能说吴佩孚这么做这样的定位袁祖铭部不对,只能说是吴佩孚过于自信了,还未交手就将敌人定位到了“必败”的位置上,这样说起来虽然对自身军队的士气有所提升,而且也使得自己的军队能够在作战的时候拼死向前。

    但是也容易导致自己的军队成为“骄兵”,从而落得一个“骄兵必败”的下场,但是这一点吴佩孚也是清楚的,他这么一个精神韬略的人物,又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那?而他之所以清楚还要如此,实在是因为他不单单是对自己以及自己的部下自信,同时也是因为他知道在不远处,还有要与他夹击对方的马继增部三个团的兵力,三个团的兵力虽然差不多也将近了一个旅的兵力,加起来两个旅围攻一个旅,再加上武器弹药充足,军事士气高振,这样的情况下还不能够战胜敌军的话,别说马继增那个司令怎么样了,就是他这个阵前大将,也恐怕在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了。

    说到这,有一点要说明一下,那就是一个混成旅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其实说起来,一个整编的混成旅大概应该是三到五个团左右的兵力组成,由步兵、警卫、骑兵、炮兵、侦查、卫戍等兵种组成,但是实际上混成旅的主要战力还是由步兵组成的,当然了,一个满编的混成旅应该是四千人左右,可是因为现在的情况特殊,而且各部将军也都是各自为战的,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混成旅的编制,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