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个时候,监斩官却说,辱骂父亲,乃是不孝,逆子。放任这样一个孩子成长下去的话,那么不要说会不会对朝廷有什么影响,就是对于姜华,也就是孩子的父亲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监斩官还说,虽然姜华其罪当诛,但是决不允许尤为人子者,伤害自己父亲的情况,所以监斩官笑着命令刽子手将那个小孩子活活的扔到火盆里,当然了,肯定不是刽子手用手扔进去的。

    而是用刀挑进孩子的后背,而后甩到火桶之内的,那一天到底是有多凄惨,没有人知道,或许斩首的那一天,根本就没有围观的百姓,或许那刑场就设立在某一处的军营中,总而言之吧,姜华一家人,到最后就只剩下一个人了。

    可以这么说,姜华这一家人的死与他肯定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的,但是吴三桂一家人的性命最后还是换来了他与陈圆圆的重逢,可是姜华换来的又是什么?他的妻子知道了这样的情况,饮恨服毒而死。而且值得一说的就是,陈圆圆与吴三桂后来还有人留下了圆圆曲,当然了,这其中矛头直指吴三桂,可是姜华,虽然没有人如此对他,或许有人如此,可是却没有外人知道。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圆圆曲,还在传唱,而吴三桂与陈圆圆却早已成为了灰土,姜华还在为了自己的理想,驰骋疆场,可是他的夫人却早已经化作了白骨骷髅,不知道掩埋在何处,不知道是否有坟冢,清明连雨之时,也不知道除了姜华那沉默的怀念之外,是否还有人记得她这样一个女子,她这样一个能够肩比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的女人。

    之前说过,孙文回到国内之后,便开始召集旧部已被策应蔡锷的护国军,可是护国军已经开始大举的讨袁行动许久之后,革、命军却没有响应,其实这还是因为孙文手里的资金、资源实在是太少了,而且说起来也是因为他选择的那个地方,他总是喜欢在金陵附近召集起、义军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不成他就真的想和冯国璋分一个高低吗?

    这没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一次孙文还是决定在南京附近着急有可能倒戈的将领,从而扩充自己的军队,而后向袁世凯放弃讨伐,而这一次作为先锋的就是姜华部,姜华可谓上说的上是第一个相应孙文号召率领手下投入到孙文帐下的那个人,而且这一次打开了南京附近进军通路的人,也正是他。

    说起来,其实虽姜华最近才刚刚将北洋军驻军击溃,可是实际上他这一场大战可以说得上是已经打了很长时间了,但是吴佩孚第一次领兵到前线去进攻袁祖铭部的时候,姜华的军队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与北洋军驻军展开了十余天的战斗了,而且那个时候姜华的兵马非常的少,而且武器装备有限,所以他只能屡战屡退,一面逃避北洋军驻军的追击,一面寻找机会,联系更多的人,从而对北洋军展开攻击。

    虽然姜华这个人是炮兵科出身,但是他在陆军作战上确实并不比任何专修陆军作战的军官差,反而因为他的炮兵专业知识,所以他手下的部队,步炮协同方面是其他军队所渊源不能企及的,而且说起来假如一直军队的正常武器配备是一个营配属三门炮的话,那么姜华只需要一门炮就能够准确的发挥三门炮的威力。

    而且姜华这个人虽然是从日本的陆军学院毕业的,但是他对于国内的军事教育也是非常的投入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前朝的时候放弃自己那个时候唯一的晋升机会,从而去到武备学堂当一个小小的教习了。

    姜华的部队,虽然起初的时候人数很少,但是毕竟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而且孙文先生说起来虽然自己不带兵,但是当年追随他的人并不算少,再加上他那个时候他已经接到了洪家的支援,在这样的条件下,来归属他的部队也就越来越多了,只不过因为他生在南京附近所以那些明确表示支持他的人,也不敢将自己的部队待到孙文处,这就使得孙文的处境变得尴尬了。

    而正在这个时候,姜华部传来的消息,却是给了孙文一剂定心丸,那就是姜华在迂回游弋于北洋军驻军追击之下的时候,一次不经意奇袭,竟然找到了北洋军的军械库,从而扩充了武器装备,而后又收编了不少的流寇,扩大了队伍,从而打开了北洋军驻军的防线!

    这个消息足够让孙文解决很多难题的了,但孙文将这个消息通告出去的时候,那些原本表明了支持他但是却不敢用兵的将领们,也开始变得蠢蠢欲动了,但是这样的情况虽然是孙文最想要看到的,但是却也给他带来了他意想不到的后果。

    那就是孙文想着如何再添一把火,使得那些将领们能够出兵讨袁的时候,他竟然接到了一封南京的来电,而且这份通电标明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要他做好战斗的准备,北洋军要开始对他进行攻击了,其实这并不能使得孙文如何,毕竟大风大浪都走过来了,而且作为领袖又怎么会被一封电文就吓的畏首畏尾了那?

    可是但孙文看到这封电文的署名的时候,他却不由的感叹了一声,一脸的无奈,更多的还是焦急,因为那电文的署名不是别人,正是冯国璋!

第171章:镇压() 
姜华的军队此时就驻扎在金陵的附近,虽然其已经打开了金陵的通路,但是实际上这对于北洋军来说真的就是不痛不痒的小动作罢了,因为虽然姜华弄开了金陵这一条路的包围,但是谁都知道北洋军金陵的核心关在是冯国璋,绝不是所谓的驻军,而且谁也都知道,虽然金陵也就是南京是在国民政、府亦或者是可以称之为北洋政、府的麾下的,但是实际上其实现在金陵直属于冯国璋一个人。

    姜华的部队驻扎在金陵地界内,但是却不敢妄动就是因为他们的是真的忌惮冯国璋的金陵军,而且说起来虽然姜华部得到了一处军械仓库的弹药储备以及武器装备,可是说起来有时候很多的武器装备在手里,可是自己的手下缺米有那么多可用之人却是也是一种折磨,而且这样一来的话,很可能那些武器装备这些军人眼中的宝贝,却容易变成麻烦,而且还是那种注意让持有者置身死地的一种麻烦。

    而且现在明显的,因为姜华部突破了北洋驻军的防御,开辟了革、命军的进军路线,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暴露了自己的装备配置,从而曝光了革、命军这一次来势汹汹、来者不善的特点,当然了或许这一特点只是针对姜华部的,但是看起来那就是整个革、命军的整体实力,所以说起来也是因为这一点,才会导致冯国璋亲自通电孙文,说起来,两军交战,尤其是在这样的态势下,冯国璋这样的行为是不在常规之列的。

    但是说起来,其实冯国璋的心里是真的不看上革、命军的,不单单是因为其两次成功镇、压革、命军,还因为其实说起来那些被孙文纳入麾下的革、命军虽然其中不乏有北洋军的精锐部队倒戈,但是更多的却还是一些进步人士,以及北洋军中的散乱部队。这样的部队组成的革、命军又怎么能够让一直统治精锐部队的冯国璋看在眼里那?

    要是将他们都放在眼里,那冯国璋就不是冯国璋了,其实也不单就是因为这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得冯国璋看不上这些革、命军的就是虽然革、命军战斗英勇,但是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战术设置,与北洋军之间发生的战斗,三次胜利,至少有两次是因为他们的野蛮的进攻而使得北洋军人心惊胆战。

    虽然这也绝对是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可是依靠这样的素质去打仗,真的不是一个正规军该有的,而且作为军队的领袖,这样的作战方式,容易造成极大的伤亡,对于自己不下的消耗过大,这里所说的消耗不单单是因为人马的死亡,还有因为受伤从而需要休养而不能够投入下一次战斗的战损,而且这样的破釜沉舟的打法,对于弹药、武器的节流非常的不利,容易导致武器弹药的缺失、不足,从而使得整个部队在一战之后,没有了再战的本钱。

    当然了,这样的情况暂时是不会发生的了,毕竟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都是在武昌起、义之初革、命军经常会发生遇到的问题,到了后期就有了明显的改观,到了二次起、义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基本就杜绝了,不过虽然是这样,可是因为一点革、命军确实找到了不少北洋将领的白眼,这其中对此最为不屑的就要数冯国璋了。

    虽然昔年时袁世凯曾经对冯国璋说要他不要过于的藐视革、命军,还有孙文这个人,可是每每如此,冯国璋总是笑着对袁世凯这样解释,或者说是辩驳,道:“孙文之辈,虽为英才却非军、政之才,可治一域,而不可治一国,能开辟,却不能铺就。”而袁世凯每每见到冯国璋如此,唯一能做的就是无奈的笑着摇头,当然了,他这不是在否认冯国璋,只不过就是不知道应该如何的积蓄就这个问题与这个老家话继续说下去。

    而起冯国璋不止一次在酒桌上,以及一些正式的场合上对外宣称,如果革、命军再一次组建,并且兵进南京的话,那么南京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冯国璋还曾经大放厥词,或者可以称之为对外宣称,如果革、命军胆敢再一次与北洋开战的话,那么他这一次就要彻底将革、命军彻底歼灭。

    而且这个时候,冯国璋还曾借昔时秦国战神名将白起的名号,号称如果革、命军胆敢举兵犯禁的话,那么他真的不介意自己学一次白起,重新打一场现代的“长平之战”,由此可见冯国璋此人对于革、命军的态度,以及他对于剿灭孙文一脉的决心与信心,当年的长平之战,白起与赵括代表秦赵两国决战,这一战以赵国的失败作为结束,但是赵国所付出的代价绝不是单单的赔偿称臣,还有那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

    这代表着什么,冯国璋这样的比喻表示出了什么,不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