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东幼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瓒大营同样人马喧嚣,全军整装待发。

    此时的公孙瓒可谓兵强马壮,在众多诸侯中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实力。手下近万骑军,纵横北地未尝一败,此次也正是要借着讨伐董卓的机会一举在中原打响自己的名号。

    公孙瓒有着此时首屈一指的容貌,为人更是以好战闻名,手下虽无名将,自身却战力强悍,因此自有一股军人的傲气。

    此时的公孙瓒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正在观看手下骑军集结,身后立着三人形貌各异,一眼看去却都非是常人,正是前来投奔公孙瓒的刘关张三兄弟。

    刘备态度恭谨,面容整肃,眼神却很坚定,和演义中那个只会哭的“弱鸡”完全不同。

    刘备与孙坚一样是个草根崛起的典范。同是草根,他和孙坚却有很大的不同。也许是为了弥补武勇上的不足,他找了两个异常能打的兄弟。同样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支持,他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而这一切不仅是来自个人魅力,更多靠的的却是血缘关系,一个名头——“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

    因为自幼便历经世情,刘备少时便“志向远大”,因此他也无法如孙坚一般行事恣意。只能谨小慎微的行事,依靠一个有着百多个后人的“祖宗”来一点一滴的建立自己的势力。

    事实也证明他是成功的,蜀汉的建立虽然不能说是牺牲最少的,但一定是杀戮最轻的,遭遇难题时总有贵人相助,这与刘备建立下的广泛人脉不无关系。

    而现在,刘备轻易的在诸侯中选出了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有交情,自身实力强大,却没有强力手下扶助的公孙瓒。

    公孙瓒此人手下其实不乏能人,只是与边蛮作战久了,没经历过需要分军团作战的局面,因此缺了对得力战将依赖,屡战屡胜又导致为人过于桀骜。也正是这样只有擅长掌控人心的刘备才能在其面前混的如鱼得水。

第33章 风云际会汜水关(下)() 
“玄德观我军容如何?”

    公孙瓒端坐马上,手持马鞭指着面前已经列队整齐的骑兵方阵,意态轻松的询问身旁的刘备。

    刘备策马走近几步,关羽和张飞则同样跟上,立在两人身后。

    “伯圭兄的白马义从自然是有数的强军,光是这等集结速度,非凡骑术就可见一斑。那董卓也就是龟缩在雄关坚城之中据守,否则只靠伯圭兄的这些人手就可轻易击破那些西凉蛮夷。”

    同时天下闻名的骑兵部队,西凉骑军一向被人拿来与公孙瓒手下白马义从做对比。如今听到刘备如此盛赞自己手下、贬低西凉骑军,公孙瓒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早已经万分得意,快要乐开了花。

    虽如此公孙瓒也只能压住欣喜,嘴上谦虚。

    “玄德过了,西凉人的马匹都有西域血统,更是收编了不少马上民族,其自有独到之处,不可小视啊。”

    刘备连忙做受教状,回道:“骑军一道还是伯圭兄最了解,备是远远不及的,手下那几百草头兵更是拿不出手。今次汜水关一战,小弟就为伯圭兄摇旗呐喊,助伯圭兄一举破敌,让白马义从扬名天下。”

    公孙瓒闻言哈哈大笑,一时间心情越发飞扬起来。

    “玄德放心,此行兵进汜水,以你兄弟三人的武勇,为兄一定找机会让你兄弟一举成名。”

    刘备闻言连忙躬身行礼道谢,俯下去的眼中,只有精光闪过。

    就在关东联军陆续抵达汜水关之时,袁绍的两封密信已经通过快马递到了收信之人的手上。

    自从玉玺被盗之后,董卓就日夜睡不安寝,无奈之下急召吕布回洛阳宿卫宫掖。

    而此时吕布手下直属的五千人就驻扎在洛阳城外,由高顺暂领着。而其中千人是高顺手下的直属部队,就是号称三国前期第一强军的“陷阵营”。

    而吕布本人则与张辽一同领着护卫的差事,负责整座皇宫的守卫工作。

    “将军,高顺遣人送来一封书信,说是有人射箭书入大营。上面指明交与将军,高顺不敢擅专,特将书信送来。”

    一人手持一个带着火封的小竹筒,走近了吕布所在的宫苑之中。如果此时孙策在场,就能一眼认出,此人就是当日在街上与张郃大战一场的张辽。

    而张辽口中的将军,自然就是公认的三国第一武将,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吕奉先。

    吕布此时正值而立,精气神都在巅峰,整个人就如一柄出鞘利剑,散发着摄人的光彩。无怪乎以张辽的人才武功,都甘愿为其副手,供其驱策。

    张辽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小竹筒递给吕布。吕布也不多话,直接接过,捏碎了竹筒,倒出其中信笺,细读起来。

    读过片刻,吕布将手中信笺递给张辽,示意张辽也看一看,同时笑着说。

    “袁本初好算计,驱虎吞狼之计能用到这一步,也是了得。不过这提议真是让人无法拒绝啊!”

    张辽也飞速扫了一遍那张信笺,然后有些疑惑的问吕布。

    “将军是想答应下来?”

    “没错,前些时日董卓和李儒密议过后就把本将调回了洛阳,这直接打乱了咱们后续的计划,如今有人帮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吕布笑着答道,神情满是志得意满。

    “可是将军不怕董卓起疑,怀疑您与关东联军私下勾结?”

    “哈哈,文远,你以为老老实实的在洛阳城里呆着,那董卓就不怀疑咱们?他现在是手中无人可用而已!不信你等着瞧,一旦关东联军攻破汜水关,留下守洛阳断后的,一定是我部这几千人。”

    说罢,指了指张辽手中书信,道:“将这书信处理掉吧,咱们的计划一如前议。功勋是打出来的,这次汜水关一行,就让我们彻底在西凉军中树立威信,站稳脚跟吧!”

    另一边,李傕也接到了袁绍的书信,与吕布的书信不同,这封却是一封匿名信。

    信中列举李傕当前所处局面,将西凉军中平静表面下的暗流剖析的一览无余。李傕自然十分惶恐,自己的处境自己知道,之前多加掩饰也是无奈之举,如今受重用的皆领兵在外,自己无兵权在手,一旦洛阳战事结束,后面的处境将会更加尴尬。

    李傕当下便直接往见董卓,尽数了胡轸固守战术的劣势,声称一旦关东联军攻城器械准备完成,汜水关必将难守,同时请战引兵增援汜水关。

    董卓刚愎,根本不是轻易受人摆布之人,也深知李傕这类将领只能打顺风仗,根本没有在汜水关破敌的实力。只是女婿牛辅为了“尽孝”,强烈推荐了李傕、郭汜二人入董卓帐下,这也是为何将李傕和郭汜留在洛阳驻守,却又不加以重用的原因。

    先前玉玺丢失乱了方寸,如今几天过去,经过与李儒一番细致的讨论,最终定下了从洛阳撤军迁都长安的计划。为了规避撤军对士气的影响,西凉军上下现在缺少的只是一场“胜利”而已。

    而此时李傕的请战“碰巧”提醒了董卓,有些该死的人不能再留,而且是时候将吕布这头“恶犬”放出去了。

    如果想要以攻代守,还有谁是比吕布更合适的人选呢?

    就在吕布领军出征,增援前线,而董卓军令通传汜水关的时候,孙策也随同孙坚启程前往汜水关。

    此行只有父子二人,携带数十近卫,余下所部均留在后方修整,作为最后一批援兵。

    再次前来汜水关的孙策与之前心情截然不同,作为一个看客,心情异常的轻松。

    联军十万进剿,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孙策也乐得以旁观者的身份,从旁欣赏这场名传千古的大战。

    只是不知道经过自己的一番“搅合”以后,什么传说中的“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会不会出现。孙策自然希望华雄会留给自己,而不是被关羽莫名其妙的干掉。

    经过那日一战,孙策已经完全不信有人能一招之下“秒杀”华雄了,就算是吕布也不行!

第34章 “老好人”陶谦() 
袁术军负责后勤补给,有了前次的教训,这一回针对粮道的清理可谓下足了本钱。孙策这一路行来,感觉就像后世领导出行一般,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孙策对这种马后炮的行径嗤之以鼻,而且汜水关骑军已遭重创,精锐尽失,短时间内可没法恢复元气,更别提再来一次“漏夜出城,长途奔袭”的高强度作战了。

    混在袁术大军中的孙策父子是最后到达汜水关的,两父子的到达同时也意味着所有关东联军诸侯完成了集结,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次到达汜水关,孙策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徐州剌史,演义中那个三让徐州的老好人,陶谦、陶恭祖。

    陶谦与孙坚是旧识,两人在皇甫嵩征讨西羌时,曾经共事过一段时间。陶谦虽然天资聪慧,但年少放荡,成名为官后也恃才傲物。

    陶谦虽有才华,却并不属于名士一流,因此与孙坚一样,不入世家大族之眼,这也是其手下少有治才,多是幸进之辈不无关系。文人的悲哀就在于此,孙坚好歹有些忠心的武将下属追随在侧,陶谦却更为尴尬,一切只能靠自己。

    与孙坚面对轻侮向来一怒拔刀不同,陶谦只用“软刀子”对付读书人。

    不过孙策很“赞赏”对方的手段,不出预料的话,有“二张”之称的张昭、张纮,就是在未来被陶谦拱手送给平江东时期的那个孙策的。

    在皇甫嵩遭贬斥,张温接手征伐西羌的军务以后,陶谦便对张温不屑一顾,时为同僚的董卓在陶谦眼里更是粗鄙不堪,也就是与孙坚关系稍好。两人同是起于微末,只是一个有文名,一个尚武勇,惺惺相惜下到是有几分交情。

    如今起兵讨董,又同属袁术一系,陶谦也不怠慢,闻听孙坚前来,主动请缨接待父子二人,引着父子二人逛起了关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