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东幼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子孟浪,问刘叔父一件私事。”

    “少将军有话但说无妨。”刘辟没想到孙策醒转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自己提问,有些诧异,但还是欣然应下。

    孙策见刘辟应的爽快,便直接开口。

    “叔父先前提到汝南民生之事,不知现在可还有此打算?还有,如今汝南军民中刘叔父与龚叔父是谁在主事?”

    刘辟闻言,摇头苦笑。

    “我二人虽不是同族,却也利害相关,平时没有主事之人,凡事都是商量着来。”

    看着孙策诧异的表情,刘辟一乐,继续说道:

    “说来奇怪,可确实如此,我二人才望不够,勉强得乡里看重才有了现在这点儿家底,行事自然没有那么多讲究。贤侄提到汝南之事,做叔父的也不藏着掖着,现在汝南境内十几万流民嗷嗷待哺,以我二人能耐怕是支应不了几年”

    说到此处刘辟眉头越发深锁,孙策却是突然间放声大笑,直笑的刘辟隐有怒色,方才止住笑声。

    “叔父莫怪,小侄是笑这次来的真是好时候,前几日临行前与公瑾谈论拓荒屯田之事,还苦于人手不足,如今叔父却在愁人手太多无处安顿”

    孙策自顾自的解释着,说的刘辟满脸疑惑,孙策一拍额头,恍然大悟。

    “公瑾是庐江周氏后人,周瑜,周公谨。至于屯田之事不如这样,小侄即刻修书一封,叔父可以派人与公瑾联系,我父即刻要前往会稽赴任。如今扬州以南地广人稀,虽每多山峦,但总好过中原战乱之地。相关筹划出门前我与公瑾已有了章程,叔父只管派人前去,到时自能妥善处置。”

    孙策一席话,让刘辟听的眼神越来越亮。乱世之人,求的不就是一块立足之地吗?当初为何投入黄巾军中,不就是为了在这中原腹地保住家宅不失吗?

    如今黄巾起事已过去数载,董卓挟天子西狩长安,内有袁绍、袁术相争不断,欲占据中原以争天下,外有公孙瓒、韩、马之辈虎视眈眈,随时都可提兵进犯中原。

    当年大贤良师张角在的时候,黄巾军号称百万之众,尚且不能与这些累世家族抗衡,如今黄巾军四分五裂,光凭刘辟、龚都这些人如何能与其相争?

    惹不起就躲,中国的农民阶级从来不善与人争,如今有了退路,自然喜出望外,恨不得十几万人立刻就渡江去往那避乱之所。

    “贤侄此话当真,为何孙将军之前书信未曾提及此事?”

    孙策大包大揽说了一通,结果被刘辟当面戳穿,有些尴尬。

    “此事还未报于家父知晓,临行前只是安排了千余人觅地试行,若来年收成稳定,才好推广开来,晚辈大话倒先说了出来,让叔父空欢喜了一场,实在罪过”

    刘辟闻言,也有些沉默,他也知道这种事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定下来的,如今也算有了头绪,倒比之前没头苍蝇一般四处投靠要强。

    “贤侄多虑了,做事求稳是好事,万万急不得,我汝南虽饱经战乱,但也是丰沃之地,靠着前些年的继续,支应个两、三年问题还不大。如今就依照贤侄所言,我先与龚贤弟商议一番,之后再亲去庐江,与那周家公子会面。”

    孙策闻言,知道以周瑜的口才,刘辟若真是去了,此时就成了十足十,也放下心来,举杯敬酒。

    “如此便恭祝叔父此行顺利,一帆风顺,早日寻得安身之所。”

    “承情,也要祝贤侄此次北上旗开得胜。”“叔侄俩”相视大笑,举杯对饮,暂时将孙策北上的险阻抛在了脑后。

    开发江南,引进人手乃是第一要务,而如今中原之地流民甚多,但终究形不成规模,大批量的流动人口就只能在这些“黄巾乱民”头上找补。这些人不仅是拓荒屯田的最好人选,同时也是极好的后备兵源,当然,前提是能控制住这些人已经不那么安分的“民心”。

    西汉之时,长江以南还是贬谪之地,如今四百年的开拓,江浙一带已经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底子。

    只需足够的人口注入,再加上强势的技术支持,或许用不了十年,这句民谚就会真正的流传江东各地,甚至远播天下

    

第98章 东行() 
孙策的江南开发计划就是要在保证民生的基础上,尽量的吸纳北方流民,在保证大汉朝元气的同时将势力向南方扩展。

    等到江浙一带开发完成,孙家的触角就可以向湖广一带延伸,从而奠定万世不拔之基。

    最大的问题还是此时的大运河没有开挖,北上交通不便,这里就需要靠那些世家大族们“鼎力相助”了,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一场酒宴在宾主尽欢下结束,刘辟一路礼送孙策与吴景返回营帐休息。进了分配给孙策的临时大营,孙策却一改之前的笑容满面,反而愁眉不展,被刚刚酒宴之上刘辟提供的另一个消息所困扰。

    作为一个穿越者,孙策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观察整个南方大地,这些规划做起来也不难,问题就出在很多意外之上。

    这个问题起因还是孙策为孙坚谋取的官职上。这次出兵阳城的周昂,也就是历史上很能打的那个袁绍部将,居然出身会稽郡!

    而且周家还是会稽大族,周昂的兄长周昕和弟弟周喁,如今都在当地为官,可以说是势力不小。

    周昂是没与孙坚有过正面冲突,可留在阳城的一些潜在势力就难免受到冲击,两家肯定没有历史上那般深仇,但要做朋友却越发难了。

    孙策皱着眉头考虑这些问题,一旁的吴景全都看在眼里。

    吴景深知此来的任务只是为孙策查缺补漏,因此今夜只是陪席,没有对孙策与刘辟之间的商谈发表意见,这些事儿自有姐夫去处理。

    可现在大事已定,孙策还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这就让吴景有些不解了。自己这个外甥向来有主见,这对一个继承人来说是好事,可对自己此行的任务却是有妨碍的。

    想到这,吴景也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的问道:

    “伯符可是有心事,有事但可说与舅父听,咱们可以一块儿参详参详。放心,舅父只是听听,不会妨碍你做事。”

    吴景如此对小辈开诚布公的说话,一点儿没有长辈的架子,可以说是十分的放低身段了。

    孙策看在眼里也知道自己的舅父,对人情事故还是掌握很深,因此也不再将问题憋在肚子里,而是将自己的忧虑一股脑的讲给吴景听。

    谁知吴景听了,居然哈哈大笑起来,看着孙策的眼神也带上了一丝玩味。

    “我还道你小子在愁什么大事,原来就是这个。放心好了,这种事情本就常见,将军那边自有计较。况且他周家在会稽也排不上名号,只是寄于会稽魏氏门下做走马狗罢了。”

    孙策听的却是一愣,这个舅父看来并不像历史上那么弱啊。看来吴景和孙贲打刘繇在横江津打了那么久,直到孙策被袁术放出来才一鼓而破,要说里面没有猫腻,孙策自己都不相信

    这些世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孙策是真的理不清楚,史书中也不会记录这些乡野之事,只能从朝中官员身上寻找出蛛丝马迹。

    不过他面前这个舅父却是此中好手,怎么也是出身于吴郡大族的子弟,吴景对自家事还是十分清楚的。孙策正好借着这次一同北上的机会向吴景请教一番。

    次日一早,孙策便与刘辟辞行。刘辟闻讯,特意拨出了一只百人队,护送孙策一行一路向东前往徐州,然后借道青州北上。

    孙策此前也准备先向东行,然后沿着后世开凿京杭大运河的路线一路向北,最后进入幽州地界。此时向东取道徐州,正与孙策之前定下的路线不谋而合。

    目前徐州正在陶谦治下,而陶谦也算亲附袁术,之前又与孙坚有些私交,因此也不怕此行会遇到什么艰难。

    而青州和冀州就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了。

    如果取道太行山脉以东,青州地界上正是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地带。青州刺史焦和、北海相孔融,一不是什么能吏,二又与自己这方没有交情,根本没办法保护自己过境。

    要想安全通过青州就只能硬闯,又或者联络上正在青州平叛的公孙瓒。不过想到这次北上的目的,又不免有些尴尬

    如果取道太行山西麓,绕远的问题暂且不说,那边可是被孙策坑了一回的济北相鲍信的地盘。

    鲍信这人,孙策倒是不怎么忌惮,他真正顾虑的是此时奉了袁绍之命,正在东郡之内扫荡黑山贼的曹操!

    曹操、周昂、刘岱,三处布局已成,将袁术包裹其中。

    袁术以为自己可以通过此次豫州平乱联络上公孙瓒,与其南北合击吞并袁绍,却不知袁绍的一张大网已经张开,紧紧地笼罩住袁术占据的中原腹地。

    一待袁绍吞下冀州,就是与袁术撕破脸皮,吞并大汉北疆之时!

    二袁相争是孙策乐于见到的,这次北上如果有机会,也会在上面加把火,在南方还没有完全归入孙家治下以前,北方还是越乱越好。

    孙策虽然不想北方因为战乱而民生凋敝,可也不是什么圣母性格,连潜在敌人的治下子民都要操心,大不了到时候开放长江渡口,全力吸纳流民也就是了。

    不过这次顺路来徐州,孙策却是来送礼的,送的还是年初经过试验效果显著的曲辕犁!

    徐州五郡六十二城,但是真正掌握在徐州刺史陶谦手上的地盘并不多。西南和东南都被世家大族所占据,只名义上归入徐州州治,实际上却自成一国一般。否则后面刘备占据徐州时,也不会因为下邳小小一郡的得失而满盘皆输了。

    而且此时徐州农业发达,矿产和冶铁却极为匮乏。相反扬州却是有着后世供应整个南方的马鞍山铁矿,虽然还没收入囊中,可放在碗里的肉,自然可以先划入未来规划。而且马鞍山铁矿以数量巨大的露天铁矿闻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