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宋从靖康开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一个国家文明进步,都要靠教育,而科举制度自从隋唐建立以来,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之外,其弊病也逐渐开始显露。

    就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科举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官员选拔制度,那么从儿童时候的学习开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如何考取各种功名为最高目的,无论是明经或者进士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而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总而言之多集中于文学社科类,而对于自然科学却忽略,被人们嘲笑为杂学,为大部分读书人所摒弃。

    而这正是中国在以后几百年内逐步走向衰落,西方迅速崛起的最根本原因!

    谁掌握了科技的力量,谁就在世界上称雄!

    所以,赵君把这个学堂定义为能识字,然后以培养基础的科学知识和一些实用技能为主,与科举无关。

    而招收学生的全部是御营前军将士的后代,这些大部分都是粗鲁汉子们对于自己的孩子进入学堂学习就行,不指望他将来考进士做状元,而这正好随了赵君的心愿。

    建炎四年九月二十日,扬州学堂开学。

    扬州学堂坐落在扬州城内西北角一座府邸里,这里原本也是一朝廷大臣的别院,现在朝廷搬到了杭州,所以这里大部分都空了下来,赵君以御营前军的名义买了下来,也没花多少钱。

    买下来以后,赵君派人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将后花园直接填平作为学校的操场,并且对一些房舍也进行了修缮,作为学校的教室和宿舍用。

    第一次招收功招录七岁到十岁的儿童五百人,共分十个班,采取五年制教育,招收的基本上都是军人的后代,凡是战死将士的后代,全部免费入学,其他则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也算是赵君兑现了当初平复苗刘之乱后,在扬州举行第一次公祭上对于阵亡将士家属的承诺。

    赵君并没有兼任扬州学堂校长一职,而是原来扬州周刊报社的编辑杨汉生来担任,杨汉生自扬州报社成立以后就一直在那里工作,算是扬州报社四元老之一,但是业绩并不十分突出,他没有像欧阳澈那样的领导力和人缘,也没有张九成那样的才华,甚至比不上比他小了二十岁的孟浩的热情和冲劲,所以至今还是报社一名普通编辑。

    但是他听闻赵君要创立一所学堂,就主动请缨要求担任一名先生。赵君知道他没来报社之前就是私塾先生,就很快的答应了。和他经过一席长谈,赵君才突然发现这个杨汉生竟然精通于各种杂学,天文地理数学算学都有所涉猎,而且也很痴迷,用他的话说,曾经用一年的私塾的俸禄购买了沈括的一套梦溪笔谈,放在自己枕边经常阅之。

    这可是赵君最想要的人才啊!于是赵君毫不犹豫让他担任了扬州学堂校长,同时把招聘先生的任务也交给了他,自己最后把关就行。

    而在这招收的十个班中,最特殊的是竟然有一个女子班,全班一共三十一名学生,年龄更加层次不齐,从六岁一直到十一岁的都有,而负责这个班的教学的也都是女子,负责的竟然是大宋公主——柔福帝姬。

    举办女校,赵君当初并没有这个想法,毕竟这个时代女子还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除了一些官宦家的小姐,普通百姓家的女孩很少会接受教育。

    但是平日里很是温顺的柔福这次却变得有些强硬,非要办一个女校,教书的先生以及招收的学生都有她来负责,只要赵君同意就行。

    赵君能有什么办法?自己心爱的女人要办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自己如何阻拦?所以就由她去折腾,没想到真找来了两个女先生,都是她在扬州认识的大家闺秀,而学生则是军队将士家属的女孩,由大宋公主这块招牌,一些作娘的也就放心把自己的女儿交给她。

    不过毕竟这是在封建社会,男女有别,所以赵君根据柔福的建议对这个班进的校舍进行了全封闭,基本上和外面的学生隔绝,而教学内容也由柔福他们自定,连管理带后勤保障全部独立,成为学校中的学校。

    开学并没有举行什么开学仪式,而是根据学生年龄进行分班后,就带入到各自校舍进行第一天的上课,为此赵君还专门让朱勇从他的纠察营调来了十名士兵作为学校常备的保安人员。

    赵君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文士服背着手站在一棵大树下,他旁边是身穿白色长袍的赖布衣,两人神情悠闲。

    看着不远处房间里孩子的身影,听着郎朗的读书声,赵君突然有一种回到那个时空学校里的感觉,一时间不由得有些神情恍惚。

    “子君,你在想什么?”旁边的赖布衣问道。

    “我在想,过五年以后,这帮孩子快要成人,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五年时日还是太短,许多学生估计只能掌握一些皮毛啊。”赖布衣叹了一口气。

    赵君点点头,这只是相当于后世的小学教育,只能算是入门,但是有了基础就会有希望,“虽然时日较短,但是也许里面会出如沈括那样的大学者呢?”

    “看来子君你对沈括的杂学推崇备至啊。”赖布衣笑着说。

    “不要小看这所谓的杂学,它是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赵君很认真的说。

    “任凭子君所愿。”赖布衣很清楚自己身边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将军,他的身世、他的抱负以及他身上所迸发出那些超乎常人的知识技能,对于赖布衣而言一直是个谜,但是这并不影响对他的信任。

    这个世界,似乎因为他在逐步发生着某种改变。

    其实赵君此刻的心里,对于这所学堂的成立,还有许多遗憾。主要是教授的课本,大部分是由赵君亲自编写。

    语文开始以识字为主,一年之后加入简单的算学知识,到了后两年就加入格物(物理)、化学甚至实用技能如财会等方面知识,当然都是粗浅的入门。

    语文识字主要是以三字经为主,其实这个时代三字经并没有出现,但是这种识字形式到后世还为人所推崇。尽管赵君只会前面几句诸如人之初性本身,性相近习相远几句,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他做这件事,他找扬州城的饱学之人来编辑,要的只是这种具有韵脚的识字形式。这些都不是难事,主要难在了算学

    其实算学知识难度也不大,而赵君纠结于是否引进阿拉伯数字以及相关的符号,但是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种形式有些惊世骇俗,他的所作所为在朝廷引起了许多非议,早已经超出一个武夫的能力之外,俗话说多智而近妖,他不想自己再成为这方面的焦点,低调才是最正确的法子。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采取阿拉伯数字和一些相关符号,到了后期的几何学以及物理化学,根本就无法教授,赵君只好把这件事想后推,反正物理化学三年以后才开始教授,自己慢慢想办法把。

    而这成为他现在一块心病,如果一年以后想不出合适的办法,难道自己强行改版教材?

    但是让赵君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很快有了转机。

第171章 犹太人的请求(上)() 
一天早上,赵君正在军部处理军务,突然接到护卫禀报,说是有两个蓝帽回回求见。

    蓝帽回回是生活在宋代的犹太人,由于经常带着一顶蓝色的小帽子而被被人这样称呼,赵君曾在东京城见过,倒也不奇怪,不过今天来找自己有什么事?

    赵君有些好奇,就命人带到军部中厅会见,等赵君赶到的时候,只见客厅里坐着两个深眼窝、鹰钩鼻的中年男人,还留着犹太人常见的络腮胡须,带着一顶蓝色小帽子,不过穿着是大宋百姓长穿的灰色长袍。

    见到赵君进来,两个男人赶忙站起来抱拳行礼,那个年长一点的男人说出的竟然是很流利的东京话:“在下艾萨克。辛格、阿巴叶拜见赵将军。”

    “不用客气。”赵君让两人坐下然后和蔼的问道:“不知两位来此有何贵干?”

    “我们是受长老会委托,恳请赵将军允许我们一赐乐业教(希伯来文的音译,亦即以色列的异译)建立自己的教堂和学校,我等定然会感恩赵将军的宽宏和仁慈。”那个叫艾萨克。辛格男人朗声说道。

    说完双手很恭敬的递过一个文书,赵君拿过来翻看了一下,原来这些一赐乐业居住在东京,也是因为靖康之乱以后,南下避难,到了扬州看这里比较安稳,就居住下来了,这几年的发展也比较平稳,于是就想建立教堂和学校,上面还有具体地点以及规模等,赵君明白过来了,原来是犹太人开办自己教堂和学校,估计扬州府尹不敢做主故让请示自己。

    对于犹太人这个民族,赵君抱有好感,且不说在原来那个时空中东地区,周围全部都是阿拉伯仇敌,但是小小的以色列硬是生存下来,而且活的还滋润。

    就说犹太人对人类的贡献也无比巨大,科学上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波尔、哲学上的马克思、弗洛伊德,艺术上的毕加索,这些人名字那个提起来不是如雷贯耳,更不用说在当代美国,据统计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犹太人占一半;全美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犹太人占一半;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三分之一;全美律师中,犹太人占四分之一;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犹太人占60%华盛顿和纽约两地的大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中,犹太人占40%;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犹太人占一半;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所以有人称美国的钱在犹太人口袋里,而重视教育则是犹太人取得这些成果最根本的因素。

    所以犹太人要来扬州开设教堂办自己的学校,赵君心里自然不会反对,犹太教不像其他宗教,基本上只限于自己的族内传教,所以也不用担心以宗教的名义搞什么输出。

    但是,既然对方求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