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辩有些迷惑了“三宝,你不是说这几天德妃去拜望过这三人么?就算对德妃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也不可能如此一致吧?难道武如意人气这么差?”

    郑和苦笑一声,表示自己也看不懂了,继续验票:“糜美人选的是德妃娘娘。”

    “陈昭容选的也是德妃娘娘。”

    “薛美人选的还是德妃娘娘。”

    刘辩眉头几乎蹙成了疙瘩:“这到底几个意思?你不是说上官美人去拜访过陈圆圆、薛灵芸、糜真三人么?她是得了太后的授意去给甄氏拉票的,怎么可能太后选甄宓,他们却一致的选武如意,这到底怎么回事?”

    “奴婢……奴婢也不知道啊!”郑和额头冒汗,“奴婢不记得发错选票啊,每一张票奴婢都亲手发下的,奴婢敢用脑袋担保。”

    郑和给刘辩跑腿了将近十年,的确从来没出过差错,这一点刘辩还是比较信任,挥挥手:“继续验票,朕倒要看看怎么回事?”

    除了何太后之外,已经有十一个嫔妃的选票水落石出,剩下的还有五张,在全部揭晓之前,真相有点扑朔迷离了。

    “步昭仪选的甄娘娘!”

    “孙修容选的甄娘娘。”

    “张美人也是选的甄娘娘。”

    听到这里,刘辩对真相已经猜了个十之**:“朕弄错了啊,不是这些嫔妃对武如意阳奉阴违,而是武如意以退为进,让这些嫔妃选的甄宓啊!”

    郑和不敢接话茬了,继续验票:“这张是武德妃的选票,选的果然是甄昭媛。”

    最后一张打开,自然就是上官婉儿的选票了:“最后这张是上官美人的,选的是……德妃娘娘。”

    事情至此,真相基本上已经揭晓,上官婉儿对何太后阳奉阴违,反其道而行之给武如意拉票。武如意以退为进也好,主动退让也罢,给甄宓拉了选票。而甄宓投给了武如意,刚刚进宫的赵飞燕不甘寂寞,也兴奋作浪违背自己的意思选了武如意,真是好一场跌宕起伏的后宫大戏啊!

    这选票就像一张照妖镜,让所有的文武大臣和后宫嫔妃,把自己的内心毫无遮拦的展现在了刘辩眼前,可以说这场皇后大选收获颇丰,至少让刘辩看清了每个人的庐山真面目。

    “哈哈……”刘辩忽然大笑一声:“套路玩的深,谁把谁当真?套路,都是套路啊!”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十几个女人汇聚一堂,而且许多是做过皇后、嫔妃的宫斗强人,甚至还有武则天这样的一代女皇,如果和睦相处那才见鬼了呢!

    刘辩觉得这样也挺好,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任他孙猴子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要想完全没有风波那是不可能的,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上面压制着不让这些心机婊翻出浪花来就万事大吉。

    须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皇帝至察了就后宫反而更加混乱,万事和为贵,哄为上策,大棒加萝卜才是王道!。

一千一百二十 君臣的小船说翻就翻() 
大年初四,太极殿,早朝。△↗,。

    换了一身崭新龙袍的刘辩在宫女掌扇的簇拥下,后面跟着三宝太监,龙行虎步的走上太极殿,准备与群臣商议立后事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在刘基、荀彧的带领下一起抱着笏板施礼,山呼万岁。

    由群臣先奏事,把过年这几天压着的大事挨着处理了一遍,最后由刘辩提出了今天朝议最重要的事情:“诸事处理完毕,那么就商议一番立后之事吧?经过昨日诸位爱卿与后宫嫔妃们的选举,甄氏一票险胜武氏,正应了双星曜空的吉兆。着司空孔融筹备立后事宜,择良辰吉日举行立后大典!”

    孔融立即出列领命:“臣遵旨!”

    孔融刚刚退下,面色忧郁的左丞相荀彧就迈步出列:“陛下,臣荀彧有本启奏!”

    刘辩从荀彧的脸色上嗅到了不好的气息,昨天票选结果之后就看到荀彧脸色铁青,此番他突然出列,怕是与立后之事脱不了干系。

    “荀爱卿有何事启奏?直说无妨!”

    荀彧却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一脸唏嘘与回忆:“臣犹记得十年之前,陛下御驾亲征虎牢,征讨逆贼董卓。返程途中前往颍川拜访微臣这一介布衣,不由得让彧感激涕零,遂许陛下以驱驰……”

    “荀彧不正面说事,却打起了感情牌啊!”刘辩手抚胡须在心中暗自思忖,清了清嗓子,直了直身子,尽量让自己显得更霸气一些。

    “是啊,荀卿说的朕还历历在目,当年朕亲征虎牢,地盘不过建业、吴郡两地;武将只有秦琼、岳飞、甘宁、徐晃等人,兵马不过两万,被吕布单骑夜袭,差点要了朕的性命。弹指间,十年已过,如今朕已经坐拥偌大山河,将列千员,带甲一百五十万。多亏了荀卿在京城运筹帷幄,决断国策,才让朕毫无后顾之忧的南征北讨,开疆拓土。论功劳,荀卿不输任何人!”

    荀彧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叹息一声道:“十年以来,臣夙兴夜寐,寝食难安,唯恐有负陛下所托。转眼由当年的血气青年已近不惑,悄然不觉间,两鬓已生白发,忽觉得力不从心。十年以来,臣不曾睡过一个安稳觉,不曾休过一天假,如今孙儿已经八岁,我这个做祖父的却从来没有抽空抱过他……”

    “荀彧不正面说事,这是准备拿辞职来威胁朕?”刘辩心头一凛,在心中暗自沉吟一声。

    平心而论,这些年来刘辩南征北战,朝堂上的事情多亏了荀彧主持,尤其是在缺少内政人才的前期,荀彧的加入大幅增强了刘辩集团的实力。可以说比起强于军事,短与内政的刘基来,荀彧对整个东汉朝廷的作用更大一些。这也是刘辩格外器重荀彧,让他第一个做丞相的原因。

    “怎么可以这样呢,君臣之间的小船难道说翻就翻么?”

    刘辩在心头微微叹息,你荀彧为大汉朝鞠躬尽瘁,庶竭驽钝,可朕也没有亏待你啊,就在黄琬、卢植死后改革朝廷制度,变为三公九部制,让你做了丞相,与陆康、孔融领衔满朝文武,算得上恩重如山了吧?可你竟然为了一个武如意闹情绪,实在太让朕失望了!

    但刘辩也了解荀彧的性格与为人,属于和魏徵、狄仁杰、包拯同一类人,耿直倒是耿直,但缺少变通,认准了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历史上的荀彧就是因为反对曹操篡汉,正面硬刚,才被曹操赐死,刘辩相信荀彧既然站出来就绝不是吓唬自己。

    “荀卿这话什么意思呢?莫非是对朕立后之事有所不满?”刘辩轻抚浓须,蹙眉问道。

    荀彧长揖到地:“陛下已经做得够好,而且能够充分征求臣子的意见,没有独断专行,臣已经感激不尽,岂敢再有所非议。”

    “莫非是觉得朕与太后一人五票不公平?”刘辩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继续追问,“姑且不说朕乃是堂堂的九五之尊,册立皇后是朕的家事,朕和母后享受一点特权不算过分吧?”

    “臣岂敢妄自评判陛下,就是因为有些劳累,直感到心力交瘁,所以打算向陛下请假三个月,回家颐养一段时间。”荀彧怀抱笏板,咬定自己是因为劳累所以才打算请假,而不是因为立后之事闹情绪。

    虽然荀彧不承认,但大殿上谁都知道这是对刘辩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不满,刘辩自然也心知肚明。如果荀彧用辞官还乡威胁刘辩,或许刘辩还有所忌惮,但用告假三个月吓唬自己,刘辩还真不害怕。

    “啪”的一声,刘辩伸手在龙椅的扶手上拍了一下:“既然荀爱卿已经十年没有休假,那朕就准你半年假期,回家休养去吧!”

    荀彧握着笏板的双手微微颤抖,心中一寒:“臣……遵……旨!”

    话音落下,荀彧缓缓后退,在满朝文武的纷纷议论之中,一步步后退到太极殿门口,方才转身离去。步履蹒跚的下了太极殿的白玉台阶,在鳞次栉比的御林军注视之下,孤单落寞的离开了乾阳宫,身影逐渐消失不见了。

    荀彧与刘基并列左右丞相,比起长于军事的刘基来,荀彧在朝堂上的作用更大一些,正是靠着他的决策才在刘辩御驾亲征的时候保证大汉朝廷有条不紊的运转,可谓是大汉朝的中流砥柱,其分量自然不是魏徵这个御史大夫可比。

    看到荀彧告假离去,文武百官们不由得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可荀彧对立后之事只字未提,只说告假休养,也不是天子把他驱逐出去的,想要出列求情,却是无从谈起。

    刘辩心中冷哼一声:“朕对你们这些臣子已经够了忍让了,立个皇后一再和你们商量,甚至让你们投票选举,还要怎样?难道死了张屠夫,就要吃带毛的猪么?”

    刘辩也知道一言九鼎,不受臣子制约的皇帝历史上压根就没有,否则还要朝堂做什么,再强势的皇帝都要征求臣子的意见。但在立后这件事上,自己已经尽量尊重大臣,可荀彧和魏徵还要和自己硬刚,只能杀鸡儆猴,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了!

    刘辩扫了满朝文武一样,朗声道:“既然荀文若要请假,朕也不能勉强他,朕没有那么霸道!但国不可一日无相,仅仅刘基一人应付不过来,朕决定调青州刺史王景略入朝署理丞相之位,由萧鹤前往青州接替王猛署理刺史之职。”

    在刘辩的心里是想要把萧何慢慢的扶植成大汉丞相,可萧何毕竟才出仕不到一年,就算表现的再好,也没有资历扶摇直上,担任丞相。如果刘辩敢这么做,满朝文武怕是会有一半人告假甚至下野,所以刘辩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调王猛入朝为相,让萧何去青州接替王猛。

    王猛的资历不浅,已经出仕七八年,一直在青州担任刺史,是整个大汉朝最早的封疆大吏。而且王猛在军政方面表现出色,正是靠着他的调度粮草,以及调兵遣将,才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