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淖婀兔览幔头ㄎ魉谷毡就骱衔壑皇遣坏梦苹崛Π镏捶ㄎ魉沽恕�
事实上,他也的确就是这么做的。预备干部处在菲律宾建立情报站,中美双方的一些贸易往来之类的,他暗中都出过不少力。
听了杨义兵这么一说,黄柯倒是想起来了,他点头道:“这个苏子荣还是有点眼光和远见的,在苏慧首次来南京的时候,他还捐出了十万美元作为抗战经费。不过格局太小,斤斤计较太多。”
杨义兵附和说道:“司令说的是,此人是做生意做的习惯了。不然他早就提前跑去美国,怎么会为了点产业什么的啰里啰嗦的,以至于现在落了水,还要千方百计的联系这个联系那个。”
黄柯叹了口气,“他这样太看重钱财又想各方讨好,实际上也是大多数在海外华人的真实写照。远的不说,就说这个东南亚吧,华人在当地不仅要受到当地人、当地政府、当地警察们的欺负,还要看洋人们脸色行事,时间一长自然就养成这种畏头畏尾的性格,好不容易攒点钱,自然不愿意就这样给丢了。”
杨义兵深以为然,“也是环境使然。不过这次抗战,海外华人还是出了不少力的。”
“对,所以我们国家在强大了之后,长期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也好,去海外的中国人短居也罢,都要保护起来。”说到这里,黄柯想起了美国历史上臭名昭着的排华法案,他说,“对了,你回头和苏慧联系一下,让她写篇文章发在美国的报纸上,大意就是中美之间即为盟友,应该体现盟友之间的平等,要把包括排华法案一系列列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不平等条约都废除。”
黄柯又说,“这个事情可以明年再和美国人谈,但必须先要营造出一种氛围。咱们要趁着罗斯福说话还算数,美国又需要我们的情况下,赶紧把一些不必要的法案都废除了。对了,再提一提香港问题,刺激一下丘吉尔。”
杨义兵点点头,“好的,我回去就办。”
“不谈这个了,谈谈你的想法,你怎么确定苏子荣就能搞到三桠树皮浆做成的纸张?难不成他在日本本土还有产业?”黄柯有些疑惑的问道。
“差不多,他虽然在日本没有产业,不过华人商会在日本有类似的造纸产业,搞到一批三桠树皮浆做的纸张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说完,杨义兵又进一步的解释说:“我们对在菲律宾等地的华人商会也摸过底,大致的还是知道的。”
黄柯点点头,“若是真如你说的那样,那还是可以的。”
“我们还可以可以从汪伪那边弄到一些印钞票版,到时候只要纸张油墨具备,就可以印刷日元了。”杨义兵又进一步的说道,这话让黄柯听了很是满意。
他站起来道:“好,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尽快的去办吧。”
杨义兵起身离开刚到门口的时候,陈烈文正好走进来。陈烈文汇报说,关于林章彦的那个事情已经查实了,是陆军部上报过来的,远征军司令部并未上报。
“陆军部不知晓前线的情况,怎么就能够上报他的名字?”黄柯皱起了眉头。
陈烈文解释说:“是这样的,远征军司令部那边上报时候的名单是有林章彦,并不是主功,只是作为基本的上报程序上报。而陆军部之所以把他主要功劳安在林章彦的头上,据说是因为报纸上铺天盖地对林章彦的报道。”
“瞎胡闹,难不成陆军部是看报纸办事的?”黄柯余怒未消,看来此事其中必有蹊跷,“你去把报道林章彦的报纸给我找来,我要看看。”
陈烈文点头说是,汇报完之后没多久,便出去了。
带着一肚子不满的情绪,黄柯没有在国防部大楼吃午饭,而是让十四仔安排了车辆,回了枫林路上的公馆。
前些日子,为了协调武汉方面的机构回到南京,黄柯同意了行政院提出修建新办公场所的建议。
说是修建,其实以修为主,主要是要对中央政府办公机构进行重新规划,要把东西花园修葺一下,将现有的行政院、立法院以及国防部等中央一级部门都搬到那里去,避免现在分开办公的情况。
为此,中央执行委员会还专门批复了一笔款子。修建的过程中,原来两江总督署辕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欧式的气派门楼。说是请着名设计师姚彬设计,用花岗岩等材料建造的。黄柯虽然觉得浪费铺张,不过为了避免刺激武汉那边,也就没说什么。
修建工作到年底要完成,到时候中央诸多机构都搬迁到那,现在那边的路也被新命名为“中山路”。
黄柯其实不愿意搬到那去,他现在在枫林路住习惯了,地方也够宽敞,亭台楼阁、图书馆、机要室什么的也都一应俱全,不需要再大费周章的搬来搬去。可十四仔说,就算是不搬,这黄公馆也该改改名字。他说公馆都是要员们住的地方,一个国家的元首住地不能叫公馆。
黄柯觉得没那么多讲究,叫公馆不挺好的。
公馆里这几天很清静。家里的三个孩子都出去了,赵小婉去了昆明,说是卖房子的事情出了点问题;赵庭辉这段时间在避风头,不知道又跑到哪去了,所以家里空荡的很。好在十四仔、孙妈一些老人们还都在,不然的话他还真不想回家来。
黄柯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一家人住在一个大房子里,熙熙攘攘的多好,要是空荡荡的他总是觉得不舒服。
回到家的时候,孙妈上前替他接过帽子和外套挂好。黄柯问,“今天没什么事吧?”
“没有,司令。倒是侍从室打电话说,傅小姐来南京了,说是想见见你。”孙妈知道黄柯和傅瑾的关系,黄柯拿她当长辈,索性也不瞒她,所以有些事情她也都知道。
“哦,那回头你替我回个电话过去,让她过来吧。”黄柯看似随意的随口说道。
说完,孙妈端来一壶泡好的茶和一个烟灰缸,她知道黄柯的生活习惯,每天回到家喜欢喝点茶、抽抽烟,所以每天也就备着。
黄柯没有接过烟,他对孙妈说;“孙妈,厨房里有没有什么吃的?我肚子有点饿了,不想抽烟了。”
“这忙的,连饭都顾不得。”孙妈的语气像是责怪自己的孩子,黄柯非但不生气,反倒是十分受用。在这个世界,他和赵小婉都无父无母,自然也就把朴实的孙妈当做母亲了。
后厨里自然备下了一些春卷、油包和小米粥,他端了过来,也弄来了一些咸菜豆干,黄柯吃的香甜。
看着黄柯哧溜的喝着稀饭的样子,孙妈不住的笑了。孙妈是一个如同祥林嫂一般命运的人,丈夫和孩子都相继离她而去,所以也就把黄家当作自己家了。
“孙妈,你要不也吃点?”黄柯注意到孙妈在盯着自己,便问道。
“不不不。”孙妈站在一旁,有些惊慌失措的摆了摆手,那样子像是做错了什么事情一般。她担心说出实情会惹得黄柯不高兴,毕竟她清楚自己的身份,哪敢去认黄柯当儿子?虽说人家说亲如一家,可那是给自己脸,自己要是分不清个好赖来,那不真成了半吊子了。
“没啥,那个司令,咱们的部队在缅甸打胜仗了?”孙妈故意岔开话题问道。
黄柯点点头,“是啊,孙妈你很关心时局嘛。”
孙妈也不矫情,摆摆手道:“我一个睁眼瞎老婆子关心啥时局,就是这几天出去买菜听人说,有个‘白面小将’叫什么林团长,带着远征军在缅甸杀的鬼子是七进七出啊,救出了一万多洋人,啧啧啧!真是堪比常山赵子龙。”
孙妈文化程度不高,和中国大多数的老百姓一样喜欢听戏说书,这样的故事在老百姓嘴里经过编排之后,自然也就成了传奇故事。
说着,她还把自己收藏起来的报纸给黄柯看。她说她不认识字,但看上面的照片,知道是个清秀的小将。
黄柯接过报纸看了一番,上面将整个仁安羌战役都安在了林章彦的头上,其中夸张之处数不胜数。虽然现在调查结果还未出来,但黄柯已经基本确定,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冒功之人。
啪!黄柯将报纸拍在桌子上,吓的孙妈一惊,连文是不是这白面小将战死疆场了?
十四仔慌忙进来询问何事,黄柯正欲要说出命令的时候,却忽然又止住了。
第100章 周佛海告密()
黄柯觉得棘手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抗战的时候,军纪必须严抓,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怎么能够让前线的弟兄们放心?这件事在一线部队一旦传开,势必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同时,黄柯本人的性格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存在。
而另外一方面,抗战的时期是迫切的需要塑造这种英雄来鼓舞士气的,林章彦虽说并无什么军功,可经过报纸上这样吹嘘一番之后,再加上他那白净的小脸蛋,自然成了老百姓心里的“英雄”。
这种极其正面的英雄形象,已经大大鼓舞了民众对抗战的信心,这个时候要是宣布将此人查处,并且告诉大家他是骗子的话,岂不是毁我钢铁长城?
想来想去,黄柯没有一个稳妥的办法,不过查还是要查的。
吃过饭之后,他用家里的专线电话给缅甸前线去了一个电话,针对此事具体的询问了一下孙立人。
孙立人这几天正在同古前线视察,外面一片噪杂之声表明他这个时候很有可能身临一线。听到黄柯直接了当的询问,他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一开始在想这林章彦会不会是有亲戚在中央之类?
为了不至于去得罪人,他模棱两可的达道:“前线具体的作战细节我不是十分清楚,不过我十分确定这一战役的主要指挥是三团团长刘放吾。至于副团长林章彦的具体功绩我也不是十分清楚,不过从上报的情况上来看,他这一仗并没有什么显赫功绩。”
孙立人为了不至于让黄柯感觉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