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样做的后遗症很大,但暂时只能采取这个措施,再利用强大的中原文化,慢慢的同化他们,最终实现当地中原化。然后再展开改土归流,正式纳入朝廷掌控。
于是,林逸凡便召集众臣,商议对云召的处置。
对此,众臣皆以为,云召立国数百年,人心稳固,不宜强行纳入天华版图。而是扶立傀儡国主,其军政大权皆由我天华官吏掌控。
只待我天华彻底稳固了民心,方可顺势将其收入囊中。
对此,林逸凡亦是深以为然。不过对于派遣何人前往云召主持大局,众臣不由有些犯难了。
西南地区不比中原,其地湿热,瘴疫丛生。派谁前往,无异于等同流放一般。
首先,老弱官员自然不能前往,否则,只怕还没抵达目的地,就有可能病死途中。
其次,有抱负的青年官吏,也不会想去。毕竟留在中原,至少还有熟悉的人事物,获得的晋升机会也很多。
若是去了云召,天高皇帝远,穷山恶水出刁民,不仅不好治理,还无法上达天听,这辈子都有可能交代在那里了。
对此,林逸凡也一筹莫展,不是他不能强制指派官员赴任,可这样做对谁都没有好处。你能指望一个心存怨怼的官员,能够把云召治理好吗?
于是,林逸凡便令内阁在全国各地的官府中张贴布告,悬赏自愿前往西南赴任的官员。
对此,内阁开出的条件十分优渥,但凡愿意前往的,底层小吏可以连升三级。也就是说,如果你本来是一名县吏,如果前往云召,便能立即升任县佐官留用。
凡是有县令级别的官员愿意前往,直接提升为郡属官,乃至郡守。以此类推,只要愿意赴任,都能减少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打拼。
同时,赴任官员的俸禄也极为丰厚,比中原同级官吏高出五成。还有再审核政绩之中,赴任的官员也能得到吏务部关照,比中原各地的考评高上不少。
但尽管如此,愿意前往的官吏也是寥寥无几。如今天华正值国力上升期,在哪里都能拼出好政绩,那又何必放弃大好的生活,前往那蛮荒之地呢?
这样的情况,顿时让林逸凡感到了危机。天华帝国似乎已经开始趋于保守,人们不再那么对开疆扩土感兴趣了。
毕竟现在天华打下的疆土,实在太大了。随着不断的迁徙引流,再加上十数年战乱所导致的人口大减。让中原百姓的土地危机大为减轻,不用被迫迁徙他地。
(本章完)
第835章 南下支政()
更关键的是,随着农研院大力培养优质粮种,产量大增,又有以红薯为主的辅粮供应,百姓们吃穿足用,更加趋于安稳的生活。
在民间,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反对朝廷如此无休止的开疆扩土,认为以其劳民伤财的对外征战,还不如将这些钱,用于民生建设。
更有甚者,认为天华的地域太过庞大,为了维持如此庞大的疆域,便需要保持庞大的军队,投入巨额的钱粮供养大军,以及发展当地民生。
还不如进行分封,将边地分成大大小小的属国,以此拱卫中原。而帝国则无需花费人力物力,便可保中原繁荣强盛,固本强干。
这样的言论,虽然在民间不占主流,但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声音。林逸凡对此颇为恼怒,但却没有办法。总不能强行禁止这种言论,逮捕那些口出狂言之人吧?
仔细想了想,林逸凡觉得,天华开疆扩土没错,不过问题却在于,百姓从中得到的好处太少,以至于无感。
既然没有任何好处,那么凭什么让百姓们,无条件的支持朝廷的政策?
对此,林逸凡也是犯难。开疆扩土,在短期内是不可能产生回报的。除非是纵兵掠夺,搜刮征服国家的所有财富。
但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够收回成本。毕竟,一些国家本就贫穷困苦,再如何搜刮,也刮不出多少油水。
但占据该国,却对于朝廷长远的战略,有着莫大的好处。这其中的取舍,绝对不能用短期的利益来衡量的。
针对这个情况,林逸凡已经指示内阁对此展开调查,并拟定一系列政策,既能维持朝廷进取的精神,又能让百姓们雨露均沾。
七月下旬,经过全国海选,总算凑出了一批青年才俊,愿意前往云召赴任,以此博得一个好前程。
对此,林逸凡大喜,当即下旨让他们前来京城,他要亲自接见众人。
在这其中,曾身为太子夫子的张晟也在这批人当中,还有已经开始展露头角的林青,林明等林逸凡当年收养的少年,纷纷主动加入南下的队伍。
八月中旬,林逸凡特地在天华殿,接见从各地赶来的数十名青年官吏。这些人年纪最小的还不满二十,最大的也只有三十多岁。
林逸凡在殿中对他们进行训话后,又勉励了他们一番,称赞他们为国之栋梁。并下旨设宴,为众人饯行。
林逸凡的这番举动,很快便传遍天下。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陛下对这些南下赴任的官吏如此重视。
甚至有传言,陛下亲自将那些人的名字一一描在御座后方的屏风上,以便时时记挂。
这让许多人心中暗自懊悔,早知如此,当时就应该选择报名参加。那样的话,自己也能够简在帝心。只要在云召留任几年,回来后便能得到提拔重用了。
只可惜,第一批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第二批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注定得不到陛下的优待了。
就在第一批南下赴任的官吏出发时,云召境内,天华军横扫了云召各地,镇压其中一些不肯臣服的府城。
于此同时,再得到林逸凡的授意后,天华军开始整编那近二十万俘虏,裁汰之后,整编出十万兵马。
天华军十五万陆军,再加上数万海军,以及十万云召新军,共计近三十万大军,开始正式向乌泽黎越二国开战。
海州的十万天华军,以及五万岭南军,合计十五万大军,一举杀入黎越北部。
至此,天华军共计四十多万大军,展开了西南之战。
就在西南爆发大战之后,内阁最终拟定了关于国民互利的一系列政策,交由林逸凡御览定夺。
在这份草案中,内阁提出三个大纲要求,以及数十个小则。
其一,为减少朝廷对外战争的开支,允许民间组建民兵团,到国外探险征服,一如当年西域故事。
当民间发现海外土地后,可向朝廷禀报,朝廷将赐予其丰厚的赏金,作为报酬。给予其一个虚职,以扬其荣。
而海外所发现的土地,则开放出售给国内的大商贾和大地主。在海外的土地,没有国内的上限。能够买多少,全凭实力。
其二,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将大力推动工商业对外扩张。给予工坊主以及商人们各种优惠政策,将天华的商品更多的出口域外。
为了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便需要拥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打开他国的贸易大门,向其倾销天华商品。
其三,提高银行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以吸纳民间存款,为工商业贷款提供更多的银钱。
如今,天华的银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后,已经遍布各个州郡,涉及大半的县城。
有了朝廷信誉的保障,百姓们开始慢慢接受银行的存款。许多人在赚钱之后,都会将一部分钱存入银行,赚取利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天华银行的储户已经达到八百多万。要知道,天华全国只有七千万人口,按照五口一户,全国也就一千四百万户左右。
一般存钱都是一户一家的存储,也就是说,这八百万人已经达到全国过半户口,有存储的习惯了。
再加上天华有藏富于民的政策,当全国一半家庭,将自己的大小不等财产存入银行后,银行账面上的存储数额达到两亿五千万两。这已经大大的超过了朝廷财政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人均存储了五六两银子。
但这还只是全国一半人口有存储,若是达到全覆盖的话,这存储的数额,只怕还要在翻一番。
这也是天华在这几年里,接连发动数次大战,却没有损失多少国力的原因所在。有钱有粮,心中不慌。整个天下,还有哪个国家能有天华的财大气粗?
林逸凡在看完内阁拟定的政策后,不由暗暗点头,这些法令一旦实施,确实能够让天华再上一个台阶。
不过,林逸凡还是觉得,内阁拟定的这些内容,还是过于保守。既然是对外扩张,那就把步子迈大一点,给予民间更大的自主性。
(本章完)
第836章 殖民政策()
于是,在林逸凡的修改填补下,政策上出现了一些变化。
林逸凡更改民兵团为探险队,允许民间自行组建探险队前往海外探索未知世界。
当民间探索征服域外土地后,只需向朝廷申报,便能拥有该土地的永久使用权。朝廷将其纳入领土范围,给予其必要的武力保护。
至于该地的发展,全部交由民间自行建设,只要合法合规,并交足赋税,朝廷一概不予干涉。
同时,发现新土地的人,将能够得到朝廷赐予的爵位。即便是发现一个小小的岛屿,也能得到末等乡男之爵。若是能够发现堪比中原的新大陆,最高能够获得国公之爵。
在林逸凡看来,若是有人发现了一块像中原那么大的陆地,其功绩绝对足够得到一个公爵。
唯有重赏,才能出勇夫。唯有高爵,才能激发人们的欲望。也唯有利益,才能让天华永远前进。
而在第二条上,林逸凡不仅仅希望天华的工商业,能够走出去。更希望他们能够担负起移民天下的重任。
因此,林逸凡特意增加了一个诱人的条款。凡是能够招揽足够的百姓迁徙海外定居,不仅其应该征收的商税,能够得到补贴减免。朝廷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