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龙老夫人的坠地,下面喊叫着乍起,随后许多人奔出。很多的女人扑在那妇人的身上嚎啕痛哭起来。
随着那一阵混乱,那些都在街对面的桂林府来的无赖们也呆傻了。这个结果远超过他们的预想,没想到龙家竟有如此烈妇,经干出如此刚烈之事。等到冯虎和一群亲兵们涌出去之后,那些无赖们“轰”地一声落荒而逃。
冯虎抬头看着金士麒,指着后面喊:“要追吗?”
金士麒摇摇头,“不用。”他指着下面说:“看住龙家那些妇人,别跟着做傻事。”
当晚,柳州府的通判、推官纷纷来查办此事,金士麒只是如实叙述,声音平静淡然。事情闹到这地步,县里府里急做一团,当值的官吏们全都面sè晦暗。现在桂林那边恐怕更是焦头烂额,他们逼死了一个七品官员的母亲,不知如何报上去,不知道让谁来顶罪了。
何参将也让吴永博来了解情况,得知金士麒只是一个旁观者,吴永博分析说应该没咱们什么麻烦,但要注意保守秘密。
但随后的两天,龙家的事情被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
那消息根本压不下去,那背后的因果更是路人皆知。次ri那老太太的灵位就设在被烧毁的老宅之中,前来吊唁的民众自然络绎不绝。之后如何千人联名、万人送别、立碑作传、寻访上告,那都是后话了。
事发三ri后,金士麒便安顿好柳州的所有事项,先一步回迁江去。
离开柳州时仍需渡江,他乘坐的还是那条“80料”的大河运船。他花了200两银子把那条船买了下来,这价格相当于新船的半价。他本想请船老大继续干,还许了20两银子的年饷。没成想那老家伙拿了银子就告老还乡,据说200两银子能买几十亩水田,他要做一个幸福的小富农。那一瞬间,金士麒竟有些妒忌他。
这条船被归于柳州水营,就留在柳州修缮改造,加上顶棚和舱室再换上两根桅杆。这条将作为临时的“都司坐船”,过些ri送金士麒去广州。至于龙泽和武腾那两只大怪物,它们在西江水里根本折腾不开,能一路跋涉到南丹卫已经算是极致了。金士麒还要慢慢思考如何利用它们,毕竟是价值上万的战船,不能总停在港口里充当吉祥物。
离开柳州时,郭梓文那秀才追到了码头上来。这几ri他一直帮忙跟进龙家的事情,偷空也帮金士麒联络那些本地商人。
到了惜别一刻,郭秀才终于说出了憋了许久的念头:“金都司,这边事毕之后,我也去迁江吧。”
就等着这句话呢。“郭兄,我也是万般盼你能来,但我不敢想请。”金士麒却又凝重地问:“你若去了迁江,怕是一辈子无法做官了,岂不可惜?”
郭梓文静思了片刻,笑道:“那官,不做也罢。”
“在迁江俗世繁重,庸碌终生,岂不可惜?”
“金都司!我想看你如何养马万匹,还有你那大桥如何建成,还有你说那藏宝港‘三年赶柳州、五年超桂林、十年再造新江南’,我很想亲眼目睹、亲力而为,怎又会庸碌?”
金士麒最后问他:“我惯于亡命于军阵之上,又此逢乱世,我又一向行事偏激,说不定哪ri横死了。这般光景,你也情愿?”
郭梓文咬牙道:“情愿。”
“上船来吧!”金士麒一笑,“送我到南岸去,船上继续聊。”
七月初九ri,金士麒带着山海关那批匠户们回到迁江,随他而来的还有从柳州请来的20多家合作商户。
所谓百姓心中有秤,虽然这杆秤未必准确,至少这一次歪到了金士麒这边。除了“龙家被困事件”赢得了一些人心之外,起到决定还是藏宝港数万两银子的营造计划。那是柳州地区数十年一遇的大生意,还有金都司的信誉保证(不受贿、不勒索、不拖欠银子)那些本地的小商家两、三年也赚不到如此多的纯利润,着实吸引人。
金士麒回到迁江的第一件事,就是领着那些商户们去参观“藏宝港”的工地。
这座新城依托红水河南岸铺展而开。街道平直整齐,“横三纵七”的主干道将城市分作多个小区块。在金士麒离开这半个月中,藏宝港所在的土地已经完成了丈量规划,四处都扯着纵横的绳索,标定着施工地带。数千计的山民工匠们在四处劳作着,平整土地、挖掘地基、搬迁土石、砍伐树林。
金士麒带着诸人去看一座“示范xing”的建筑。那是一座长达100尺的长屋子,四壁已经搭建成型,匠人们正在铺设屋瓦。那座长屋是内部“贯通”的构造,商户们猜测是工场的房子。金士麒却介绍,这是一间标准民宅,被称为“排屋”。
他详细介绍,那排屋每间隔5尺便设置一组纵梁,每处纵梁处都可以添置墙壁隔断。排屋就可以分割成几套du li的民宅。
“就像一根大甘蔗!”金士麒爱死了甘蔗这物种,最喜欢用它来举例子。“平均五户人家吃一根,按照每家人数来分甘蔗节。你们懂了吗?”
三个千户所目前有2000多户军民,其中半数住在藏宝港城内。他们的房子都设计成这种联排样式,之后再按照每家的人口情况分割使用。各家之间用双层的木排夯土割断,以保证夫妻床铺上的声音、背后说闲话、藏银子等等消息等等不会传到左邻右舍去。
平均每座“排屋”可以分配给5户家庭,总计400间。虽然这些房子造型单调,但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还节省土地。
参观者恍然大悟:“就像军营一样啊!”
“这样造房子,省钱!”另外一位也看出门道来了。
“哼哼。”金士麒轻笑。其实他的本意并不是省钱,而是更重要的一点。“来,诸位看看周围的工地,瞪大眼睛,是否发觉异样?”
商户们四下看着,只见方圆一里之内遍布着一队队的山民在挖土铺设基石,倒也忙得热闹。众人眯着眼睛看了许久,终于有熟悉营造的商户发现了门道:“都司爷,他们只土建,却没配木料?”
“没错,木料都在那边!”金士麒指向河畔。那边依稀有木料竹子堆集成山,还有新造的几间大房。金士麒骄傲地告诉他们:“我们的房舍都在工场中修造,之后再搬来。”
没错,金士麒的目标是把房子当作“工业产品”来制造。
第89章 水力时代()
广西当地的房屋多是土、木、竹混合结构,若是高级一些的建筑,则是砖木混合。无论哪一种档次,木材都占据着近半的工程量。当时惯用的建筑方法是把木头和竹子运输到工地上,在现场削皮、锯木、凿笋子等加工处置。但是藏宝港的这些房子都是统一的规格,统一的样式。因此可以在工场中批量生产“预制组件”,最后运输到现场组装。
普通军民的“排屋”结构非常简单,木为梁、竹为墙,夹层之间夯土的结构。当时百姓对房舍的需求不高,只要四壁不漏风、房顶不漏雨、地面夯实不钻老鼠就成。工场里的“预制组件”的房舍完全能满足他们。
甚至金士麒等三位千户的府宅,还有英武祠、各官衙处所的公共建筑,还有其余军将官员的100多间官宅,虽然看上去琳琅满目变化多端,其实也不过是各种规模的单体建筑的组合。营造所提供了从小到大30个规格和档次的房舍,凑成一张丰盛的菜单,由各位老爷们自行选择和组合。所有的木材组建也都在工场中统一加工。
譬如金士麒府上的正堂,在“菜单”上就是“甲等二级”,与“甲等一级”的英武祠中军堂采用同等档次的建材和装饰,但长宽各小了几尺。而他的内书房,则是“甲等四级”,尺寸上又小了许多。
他给莫儿修造的房舍(也是他99%的夜晚里下榻之处),便是“乙等三级”,比内书房大一些,但使用的梁柱屋檐装饰则都低调了许多。几道院墙之外,姚孟阳给他祖母的房舍是“乙等二级”,材料档次跟莫儿的一致,只是宽大了许多。
建筑的标准化、等级化,这不仅是为了省钱,也是朝廷的指示jing神,大家都要遵守。
对于藏宝港势力来说,他们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这个“建设新城”的大项目,把山民们训练为初级的产业工人。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近千名被筛选出来的“实习工”都接受了“上岗培训”。内容很简单:识别“上、下、前、后、一、二、三”等几十个基本汉字,还有看图纸、使用尺规、学习各种木工工具另外就是有事儿找队长,不许私下斗殴之类的纪律教化。
简单的培训之后,工人们便上岗了。
对于这些山民出身的工人来说,木材加工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切入点。这活计上手简单,每天只生产一种规格的材料,有大量的重复劳动以提高cāo作水平。但又要求他们按图纸制作,又有严格的jing准度要求,因此非常锻炼人。
通过这半年的工厂式生产,这帮木工(苏长顺反对这个称呼,称他们只是一些力工、杂工),将逐渐变成熟练工人。
藏宝港建成之后,金士麒是不会放他们走的——这个秘密暂不能跟那些山大王们透露。到时候藏宝港将诞生一批工场和作坊,这些工人们将很容易转化到其他岗位上去。因为在工厂化的生产中,所有的任务都被分解为工序、图纸、原料、规范、进程最终变成产品。这些工人们今天在造木屋,明天就可以造军船。他们今天在搓麻绳,明天就去造鸟铳——只是图纸和难度不同罢了。
这就是南丹卫的工业潜力!
这没什么不可能的!金士麒曾经熟知一个故事:了不起的“拉沃什金”,那是二战时期苏联最大的飞机设计团队,并生产了数以万计的飞机。它在战前也不过是一家家具厂,因为椅子造型好看、沙发解释耐用,就被工业管理机构接管了。安插了几个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