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不这么打,还能怎么打呢?
到底应该怎么打,现在洪承畴也弄不清楚,他必须要花时间,寻找清兵的弱点,研究全新的打法。
打报告给朝廷: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
洪承畴的意思是说:给我半个月的时间,就半个月,让我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打……
朝廷回电:不行!
现在就得打。
11。皇上最恨别人吃饭
反对洪承畴研究清兵弱点,要求他立即出击的,是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
实际上,崇祯皇帝这一次没有犯浑,明确支持洪承畴等半个月后再行决战。但是这老陈太有责任心了,他提出来的观点是:洪承畴已经出关一年了,已经花费了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这么浪费下去太令人痛心了,要节约闹革命,怎么能因为找不到清兵的弱点就不打了呢?
要打,要快点打。
第28章 松锦城下的生死对决(3)()
看崇祯皇帝明显支持洪承畴,陈新甲急了,找了个兵部职方司主事马绍愉,一个职方郎中张若麒,三人对崇祯皇帝展开了围攻:陛下,求你了,打吧,快点打吧,洪承畴那十几万人马,天天都在吃饭啊,只吃饭不打仗,他们每吃一口,我都替陛下你心疼啊。
这句话可算是说到点子上去了。
崇祯最痛恨别人吃饭。
一想到十三万大军凑在辽东,每天呱唧呱唧大吃大嚼,吃完了就睡大觉不干活,崇祯就感觉自己的心绞痛严重发作。
受不了了,十三万人要白吃半个月啊,那还不如杀了崇祯好了。
赐尚方宝剑与主事马绍愉、郎中张若麒,命俩人前往军中,让洪承畴即刻开打,如果洪承畴再磨磨唧唧,取其头颅来见。
马绍愉和张若麒兴高采烈地来到辽东,把尚方宝剑一架:洪承畴,你看清楚了,今天你给一句话,打,还是不打?
洪承畴登时傻眼了:别这样,有话好好说,我也没说不打啊。
马绍愉和张若麒站起来:既然要打,那就催师行进,走吧你。
于是洪承畴哭丧着一张脸,指挥八镇人马向前移动。
十三万大军推至松山。
安营扎寨,宣府总兵杨国柱看每次扎营,吴三桂都溜出去提几颗清兵人头回来,他看得心中痒痒,这次也不打招呼,带了数百步兵,摸黑在大野地里乱走。走着走着,突听一声号炮,四下里黑影幢幢,也不知有多少清兵杀来。杨国柱惊叫一声,掉头便走,不防扭头之际,被一名清将凌厉的一刀,嗖的一声,可怜杨国柱,一颗大好头颅,飞入到暗夜之中。
这杨国柱,真的是有点缺心眼。他只看着吴三桂每次偷袭,都有斩获,却没有想一想那都是在清兵的外围。而现在他们已经与清兵近距离接触,清兵紧张得连睡觉都睁一只眼睛,这时候再琢磨偷袭,那只会是枉送了性命。
杨国柱为国捐躯,洪承畴下令,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替。
虽然杨国柱枉送了性命,但也把清兵吓得够呛。可以说,洪承畴挺进松山,带给清兵以强大的心理压力,这压力不是把清兵压零碎了,就是把清兵压疯狂了,看看是哪种结果吧。
睡觉。
一觉醒来,洪承畴出得营帐,伸了懒腰,顿时呆在当场。
就见三道深深的壕沟,每道壕沟深八尺,宽丈余,由王宝山开始,经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直到南海口,环环萦绕,竟然将所有的明军,全都圈在了里边。
这三道壕沟,彻底断绝了明军的粮道。
十三万明军,就此陷入了重围。
哪来的这么三条壕沟?
洪承畴惊心不定,抬头细看,就见远处清兵大营,皇太极正眉开眼笑:哈哈哈,朕的杰作,足够老洪喝一壶的了吧?
12。玩的就是心跳
当得到洪承畴往援锦州的消息之时,皇太极就陷入了茫然之中。
咋办呢?老洪可不是一般人,这家伙厉害啊,如果他不来辽东,那李自成铁定已经被他逮到,抽筋剥皮了。
如今他来到了辽东,是不是我们野猪皮家族,末日到了呢?
再一琢磨,不可能吧?他洪承畴厉害是不假,难道那孙承宗就不厉害?熊廷弼就不厉害?袁崇焕就不厉害?可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别忘了,他们那边还有一个崇祯皇帝呢。
再厉害的人物,和崇祯皇帝凑成搭档,结果也就一个字:
死!
所以这洪承畴虽然厉害,但有崇祯扯住他的后腿,估计老洪也没什么咒念。
OK,那就出动全国所有的兵力,所有的年轻男子,上至六十岁,下到十六岁,统统编入军队,孤注一掷,跟洪承畴拼了。这场仗,不是他完蛋,就是我完蛋,玩的就是心跳,要的就是刺激。
全国的男子全部出动,跟着皇太极狂奔了六天六夜,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7月19日,一口气跑到松山附近的戚家堡。然后他惊讶地发现洪承畴竟然驻扎在松山,当时皇太极心里的诧异,已经到了极点。
松山这个地方,是有名的绝地啊,洪承畴不倚靠宁远而驻扎,跑到这里来干什么?莫非,大明的奇人异士,一进入辽东,智商就迅速地下降了不成?
再悄悄地派了侦察兵去打探消息,报说是崇祯皇帝催逼洪承畴进军,皇太极当时就哭了,曰:崇祯伪政权,你真是体贴朕的心啊,你崇祯这么帮忙,朕要不拿下中国万里江山,那就太对不起你了。
皇太极下令,大清国所有的适龄男子全部出动,半夜不许睡觉,都去挖坑。整整挖了一夜,竟然挖出了三条深深的壕沟,将八镇明军困死在里边。
皇太极再下令,为防明军突围逃脱,派兵团团围住杏山,使溃兵不得入城。
自塔山南至海边,北至山岭,以及守远北部的连山,所有的逃路,统统都被堵死。
是役也,明军十三万人。
清兵有十五万人,其中还包括蒙古联军、朝鲜联军,应该算是一多国维和部队。
皇太极摆明了架势,要用十五万的多国部队,将十三万明军精锐,彻底歼灭。
13。咱们已经死定了
被兵部尚书陈新甲这么一搅和,明军彻底完蛋了。
现在的情形是,锦州、松山,以及宁远成了三个孤立的据点,相互之间不能接应,无法救援,由着皇太极挑肥拣瘦,红烧清炖,明军却只能是逆来顺受,任皇太极宰割。
最惨的是,被马绍愉和张若麒这俩家伙死催活催,洪承畴心里害怕,急忙行军,明军只带了三天的口粮。眼见得粮道断绝,顿时人心惶惶,陷入了混乱之中。于是洪承畴急忙召集军以上干部开会,研究如何打破敌人的封锁,死中求活,杀出一条血路来。
研究的结果,就一个办法,等到第二天,大家全体出动,拼了老命往外边冲,不信冲不出去。
到了第二天,八个总兵官吹响号角,率领士兵喊叫着向壕沟冲了过去。那壕沟好深,前边的士兵扑通一声掉下去,当场摔得半死不活,淌着眼泪往上爬,却说什么也爬不上去。
步兵还算幸运的,最惨的是骑兵,那壕沟深八尺,宽丈余,战马扑通一声跌进去,再想出来,那可就难了。
这么跳显然是不行,太笨了,拿云梯来,大家走云梯。
可是清兵就等着明军走云梯呢。一大群弓箭手排成长队,拿明军当活靶子练习射箭,嗖嗖嗖,几百名明军心窝中箭,当场毙命。
没办法,冲不出去,八镇总兵收兵回来,都来瞧洪承畴的脸色,看看领导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洪承畴又有什么办法?
明天接着再来。
可就在那天夜里,皇太极闲着没事,出来观战,突然看到塔山那边,堆积着明军的粮草。皇太极大喜,立即回帐,叫来獾十四郎和阿济格,给了二人一人一支令箭,命二人各带两千骑兵,悄悄地去偷明军的粮草。
这两人悄悄地过去,突然大喊一声,杀入明军大营。明军正在酣睡之中,听到喊杀之声,跳起来光着脚丫子四处乱跑,被清兵一顿好杀,然后獾十四郎和阿济格将几百堆粮草迅速地搬下山,从原路回到了大营。
洪承畴得报,气得差点没哭出来,当即将保护粮草的营官统统砍头,然后连夜召开军事会议。
这是一次很奇怪的会议,会议上,兵部尚书派来的专职添乱捣蛋的张若麒,提出一个怪异的动议,他建议立即回师,返回宁远去搬运粮草。听他说话的意思,好像他有十足的把握冲出清兵的围困。
可是别人,却没有张若麒那么乐观。
洪承畴说:明天,是我们的最后一天。
他又说:要告诉战士们,我们大家都是死定了,坚守在这里,是死,往外冲,是死,但拼命地冲锋,有可能还有一线生机,是生是死,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决心。
然后洪承畴与八镇总兵官做最后的握手。
天亮之后,谁能活着出去?
碰运气吧。
在这所有人的当中,唯一不想碰运气的人,是吴三桂。
14。蒙古兄弟好实在
吴三桂回到自己的营帐,立即召集所有的亲信家将,召开家庭会议。
会议上,每个人都慷慨激昂地表决心,表示宁可自己死,也要保护吴三桂冲出去。因为只要吴三桂杀出去了,就算自己战死,吴三桂也会替自己照顾老婆孩子,可要是吴三桂死翘翘了,就算是自己活着出去,也得拖着老婆儿女去讨饭。
这就是死士。
养他千日,死在一时。
所有的人都抱定了决死之心,只有一位蒙古族的兄弟,坐在那里看着大家嘿嘿地傻乐。
这位蒙古族傻兄弟,原本是皇太极辖下多国维和部队中的一员,在一次战斗中被吴三桂捉活了。当时琢磨着砍了他,可看这兄弟心眼忒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