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氏水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一直以来,不管其他地区是如何民怨沸腾,盗匪四起;不管北面女真是否崛起,会不会南侵。反正艺术家皇帝赵佶,还有大多数汴梁城的官员和百姓看来,一切都是这么美好!

    丰亨豫大,富贵升平,海晏河清,简直就是盛世景象,所有这些人也都认为,这样歌舞升平的好日子,将会千秋万代的一直延续下去。

    可当林冲带着四万五千骑军风驰电掣一般马上就要杀到汴京城下时,所有汴京中人这才发现,原来他们强自粉饰出来这个太平盛世,竟是如此的脆弱和虚幻。

    加上林冲一直以来让张三李四,魏桐郑巧在汴梁城内放出的各种河北河东路、京西荆湖路不太平;京东淮南路,江南和福建等地到处是盗匪的讯息。

    众人这才有些意识到,原来他们一直以为歌舞升平的大宋,其实早就盗匪四起,伏莽处处,随时可能演变成各地的大暴动。

    而这个时候林冲那厮再领兵杀到汴梁城下,朝廷中枢权威严重受损,强干弱枝的假象一下被戳破,只怕这天下真要动荡不堪,甚至分崩离析天下大乱了。

    汴梁城民间智者能想明白的事,朝廷中枢赵佶、蔡京、王黼这一帮人精中的人精如何会想不明白?

    一想到这些如此严重的后果,想到他们那原本还能勉励维持这天下太平,若是再灭亡西夏,收复燕云,就是妥妥的盛世中兴,结果被林冲一下全给毁了。

    包括赵佶在内,还有蔡京等众多朝廷高官无不恨得七窍生烟,恨不能把林冲千刀万剐了,但恨归恨,接下来的危机却还要应对。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被吓坏了大臣上疏建言,许多每天吃饱了闲得蛋疼的太学生们也朝夕聚会,叩阙请愿,表示赶紧将西军调过来平乱才是。

    毕竟西贼远在几千里之外,只是边境癣疥之疾,哪怕西贼趁机做大,反过来侵占关中之地,大宋也还有潼关和黄河天险可以抵御。

    可梁山军这伙反贼却在汴京城的眼皮底下,骑兵快马突袭,也就两天时间。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汴京城旁边却趴着一只吃人的大虫,几十万都门禁军还不是他们的对手,这实在是太恐怖太可怕了些!

    是以哪怕不惜代价也要尽快铲除这伙叛逆,至于西贼外患,女真外患,在解决掉梁山这个心腹大患后再徐徐图之就是!

    这些人慌了神的各级官员,还有大学生们每日只是打发议论,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而真正统治这个帝国的朝廷中枢我顶层高官们,想的自然比这些人更多一些。

    就算要调西军前来平叛,也要先解决了眼前这次危机才是;再者都门禁军烂成现在这个样子,甚么事情都要指着西军,一旦西军起了异心,将来岂不是太阿倒持之患?

    是以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朝廷必须要有一支可靠的,能够上阵厮杀的能战之军握在手中,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在得知都门禁军竟被高俅折腾得如此不堪后,蔡京作为当朝宰相,太师,就曾立即向赵佶建言,由东府政事堂主持,西府和三衙全力配合,在几十万都门禁军中拣选出八万拱卫禁军,勤加操练起来,期待能早点形成战斗力好拱卫汴京。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眼看梁山叛军就要打到汴京城下,到底要如何退敌?

    “圣人不必太过忧虑,依老臣看别看梁山叛军气势汹汹,其实却是自陷险地!”

    垂拱殿中,只听蔡京不急不缓道:“汴京城墙高四丈,宽五丈九尺(注1),不但可以容纳足够军士守城,更可以架设无数的投石车和床子弩,又有神臂弓这等守城利器,别说守上十天半月,就是守半年也守得!

    况且还有各路援军源源不断赶来,封丘县还有数万兵马可为掎角之势,一旦梁山叛军攻城受挫,我们十多万大军正可以在外围对叛军进行反包围,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蔡京说的倒是不错,汴京城的城墙如此高大坚固,护城河又宽又深,一时之间怎么可能攻得下来?

    就是在真实的历史上,靖康之耻汴京城也不是被金军打下来的,而是郭金妖人的六丁六甲神兵自己打开城门放金兵进来的。

    (其实金兵只是趁机拿下了一段城墙,烧毁城门,但不敢下城。所以严格来说,其实金兵根本就没有攻破汴京城!

    只是大宋太怂,一见城墙被占领,直接熄灭了抵抗的决心,被金人哄骗着议和,一点一点被女真算计,先索芝麻,给了;又索西瓜,给了;最后把什么都给了。

    徽钦二帝是被女真骗去,被文官逼着去金营议和被扣押的;宋徽宗的老婆女儿也是被这些本该保卫他们的文官和都门禁军出卖给女真人糟蹋蹂躏的。宋人的怂和无耻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就是靖康之耻的真实情况。详情可搜《靖康纪闻》)。

    是以蔡京一说完,王黼、蔡攸、李彦、宿元景等人无不点头附和,觉得林冲此举最大的危害还是打了朝廷的脸,戳破了朝廷强干弱枝假象,严重打击了朝廷中枢的权威。

    但实际上眼前来看,还是威胁不到城内任何人的。

    赵佶心里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可是不管怎么说,堂堂大宋国都竟然被一伙反贼包围,城中大军还不敢出城决战,这就是在红果果的打他脸了,就是他作为皇帝的奇耻大辱!

    是以赵佶一向风姿绝佳,气质儒雅的脸上这时便一直铁青着,眼神中也满是怒火,只是却有些发作不出来,气咻咻了半天,终于找到发泄口。

    “传朕旨意!征发民壮守城,犒赏加倍,命所有砲手,弓弩手上城墙,有能杀死林冲者,赏金二十万贯,封侯!”

    众大臣闻言不禁微微苦笑,不过说起来这个官家就是这种轻佻轻易的性子,很多时候想到甚么是甚么,好在不过多赏了十万贯金银,多封出去一个侯爵,倒也算不得什么。

    因此众人只是心中暗笑,却并没有人进行劝谏,就当给官家出出气好了。

    也在这时,就听一名小黄门急匆匆跑了进来,一旁的梁师成连忙问道:“甚么事,慌慌张张的,梁山叛军打到城下了?”

    那小黄门连忙说道:“不是,是张叔夜张相公回来了!”

    ps:感谢书友书友20170210162016519 的打赏!

    注1:这里是尺寸用的宋朝标准,一尺为3168,一丈为317米;书中身高则用汉尺,一尺为23,林冲身高184米,卢俊义207米,宋江138米。汴京城墙高127米,宽19米,算是非常高非常宽了。

《靖康纪闻》介绍和摘录() 
    《靖康纪闻》为宋人笔记,北宋人丁特起撰,分上下卷、拾遗,前有作者自序,记载了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的事件特别是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的事件。 X靖康之难期间,金军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从此灭亡。

    丁特起,北宋末太学生,合肥人,金军攻开封时,丁在城中,数度上书乞早决用兵议和之计,后以亲身经历写成《孤臣泣血录》。《孤臣泣血录》又名《靖康纪闻》,是现存记录“靖康之变”事迹的第一手笔记资料。

    ●序纪闻者,纪靖康元年中事也。春正月五日,金人拥兵犯京城。二月十二日,退师。秋九月,陷太原。冬十月,陷真定,继陷滑州等郡县。十一月二十五日,拥兵再犯京城。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陷京师。明年,春正月十日,邀皇帝出郊。二月六日,废帝。九日,邀太上皇帝、皇后、太子、诸王、公主、嫔妃等郊外。三月七日,改伪楚,立张邦昌,僭号夏。四月一日,退师,拥二帝北去。四日,邦昌伪赦。九日,册命元佑皇太后。十一日,元佑皇太后垂帘听政,邦昌复避位,收伪赦。五月一日,皇弟康王即位于南京,改元建炎,大赦天下。孤臣特起自春徂夏,适在京师,初迫桂王,尝为西枢门下客,颇得其事。继游函关,与同舍郎讲问尤详。悉痛二帝之播迁,悯王室之颠覆,咎大臣之误国,伤金戎之强盛。事有不可概举者,大惧天下后世或失其传,无以激忠臣义士之心,无以正乱臣贼子之罪,无以知吾君仁圣忧勤而罹此不辜之实,因列日以书之。起元年十一月,至明年五月一日,目击而亲闻者,罔敢违误。其间褒贬,允协公议,非敢徇私臆说也。盟于天,质于地,告于祖宗之灵,斯言无愧。如其青史,请俟来哲。宋孤臣丁特起泣血谨书。

    摘录:(靖康元年十一月)十六日,金使王芮等十三人到阙议割地,其辞颇不逊,仍欲大臣亲谕河东、河北之民,交割地界,朝廷许之。是日,边报益急。

    十七日,道路传闻游骑已渡河,执政诸公似未深信,皆云:“自秋末,佥事李回已将兵防河矣。”但边报益急,殿前司乃遣马纲作斥堠。已而召募忠义团、结使臣,将以修守御。是日戒严。

    十八日,既戒严,内外惊扰,近城居民流离迁徙者,不绝于道。军人保甲乘时作乱,劫掠财宝,焚烧庐屋。得城东巡检魏清捕杀三百余级,稍定。朝廷指挥城外居民搬入,听就寺观止。

    十九日,开封府揭榜云:“前日北兵来,系拆彦质溃兵,已招安讫,城外居民,各仰归业。”……是夜二更,马纲还报,金人已渡河。大臣犹未之信,再遣使臣刘词,将步骑三百出封丘门远探。(金兵来之前汴梁城的准备,人心慌乱)

    二十日,刘词远探星驰而还,云:“兵次陈桥,为金人掩杀,伤者几百人。”大臣始仓皇,而计无从出矣。是日增置都大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官吏,以枢密聂昌领之。(金兵杀到陈桥驿)

    二十一日,诏罢诸司庶务,专以应副军期为主……

    二十三日,命保甲、军人、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