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大哥,这是天灾,你也别太过着急了。正所谓物极必反,这几天都热城这样了,肯定会迎来一场大雨的!”
魏子悠宽慰了乔志清一声,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自己也跟着揪心了起来。
“明天你陪我到河南去一趟,下面呈上的公文里,只有河南的旱情最为严重。这地方一年到头不是旱灾就是水灾,老百姓完全就是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况必须要改一改,天涝的时候我们就多蓄水,天旱的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只要我们有决心,人定可以胜天!”
乔志清不断的敲打这桌子,越说脸上越是豪气万丈。
“好的,那我待会下去,就交代一下工作。正好在这京城也闷坏了,出去转转也能透透气!”
魏子悠点了点头,一听到又能和乔志清出去视察,心里就乐开了花。
只有这时候乔志清才属于她一个人,每天都能和乔志清黏在一起。虽然碰不得、摸不得,但是能说说话,她已经很开心了。
“行了,这里没事了,你把这份军报赶快发下去吧。还有这份《关于统治印度的意见书》,你也一并发给吴旭明。让他在印度放手大干,破旧立新,按照我们的方式统治这个民族。”
乔志清把批阅好的军报递给魏子悠,还有一份详细的意见书也交给了她。
这份意见书乔志清考虑了很长的时间,其中还参考了邓洲的意见,将拉贾斯坦邦的女王卡琳娜,立为印度女王。在完全平定印度后,利用这些愿意归顺的贵族,统治这个国家,并且从中掠取利益!
这样也不存在什么民族对立问题,以夷制夷,用这个办法也很快能使印度走向稳定。
世界上只有两个民族最坚韧耐劳,一个是汉族,一个就是印度族。
尤其是印度族,这个民族的奴性极大,经过上千年印度教的种姓制度的教化,所有的低种姓族群均服从命运的安排。即便被人奴役剥削,也不会升起半丝的反抗。所以才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完全充当起英帝国的奴仆。
“好的,那乔大哥忙吧,我这就下去安排!”
魏子悠甜笑着从乔志清的接过公文,转身就扭着细腰出了门去。
在阳光的照射下,乔志清燥热的盯着她的娇躯。那旗袍里面的小内裤,竟然都看得清清楚楚。
“上帝,一群狐狸精!”
乔志清拍了拍脑袋,拿起桌上的冰瓜就大咬了一口,连忙给自己降了下火气。
690。第690章 天干物燥(一)()
第二日,天还未亮的时候,乔志清就从闷热的书房里行了过来。明明只穿了单薄的短衣短裤,但还是出了一身的热汗。
他换了身灰色的麻衣麻裤,出了书房后,在湖边的廊亭下坐了下来。
现在的衣服已经有了后世的样子,裤子就是裤子,上衣就是上衣,再不是从前的长袍马褂。
麻布做的衣服透气性极好,一阵夜风从湖面上吹过,乔志清的身上也不觉凉快了许多。
“总统,今天还要赶路,你怎么也不多睡会?”
王五四点钟就准时起身,刚才巡视了下各处的防卫,回到乔志清住处的时候,发现他已经起身了。
“天太热,睡不着!”
乔志清指了指石凳,示意王五坐下说话。这个小伙子自从在南京的时候跟上他,现在已经变得成熟了许多。
“总统是忧心各地的旱情吧?”
王五看着乔志清愁眉不展的样子,知道他现在肯定很忧心。
“是啊,这贼老天一天不下雨,我这心里就一天难安。”
乔志清掐灭了烟头,起身后凝视着东方。天边已经出现了丝鱼肚白,朝阳马上又要升起。
“总统不用太过忧虑,老天爷一定会被你的赤诚之心感动,很快一定会降下大雨!”
王五宽慰了乔志清一声,心里对乔志清满是感动和敬仰。
“但愿如此吧,天快亮了,你去准备马车。咱们早上走,也能凉快一点!”
乔志清微微舒了口气,对王五摆了摆手,回到书房让丫鬟打了盆水便洗漱了起来。
总统府的丫鬟分为三班,每班八个小时,一天都有人在门外服侍。
魏子悠今日也起的很早,乔志清洗漱完毕后,她已经在门外等候。
一行人趁着夜色便去了火车站,王五这次抽掉了一个营的兵力随行保护,昨天已经在总统专列上布防妥当。河北省军区和河南省军区都得到了消息,铁路沿途每隔一公里都有哨点护卫。
现在的蒸汽火车时速只有三十公里,快马加鞭就能和火车并驾齐驱。沿途一带并不安全,不时还有小股的土匪为患。所以各军区并不敢大意,要是出了问题,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
“乔大哥,这次的干旱主要集中在豫西和豫北地区。现在的铁路已经修到了新乡市,我们是直达目的地,还是沿途就下车?”
魏子悠拿着行程表做着安排,宽敞的总统包间里,只有她和乔志清两人。
“郑州的黄河大桥还没有修好吗?”
乔志清凝神的望着窗外,迎着窗口的车风,心里也稍稍的平静下来。
火车刚出了北京,窗外已经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成熟的小麦一片接着一片,在车厢里都能闻到麦香的味道。
“没有,预计要明年才能完工。不过黄河以南的铁路已经开始修建,并不耽误什么!”
魏子悠脱口而出,一切消息都了然于胸。在昨天乔志清吩咐要视察河南的时候,她已经整理了所有的资料。
今年铁道部新上马了一个大工程,那便是由北京抵达广州的京广铁路。
这条铁路由南至北,纵贯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五省一市,预计修建五年的时间,也是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大动脉。
京广铁路意义重大,不管是沟通南北的经济,还是加强对江南的政治、军事控制,都有非凡的意义。
“那就好,郑州黄河大桥是我国的第一条上千米的大桥,意义非同寻常。这次的行程也加上这里,咱们顺便到工地上巡查一下!”
乔志清点了点头,对魏子悠轻声一笑,显然对她的回答很满意。
她就跟电脑计算机一样,不管问什么都了然于心。人常说漂亮的女人没大脑,魏子悠却两样都占。有时想想,上天造人也不是太公平。
因为中国的造桥技术还不发达,所以郑州黄河大桥迟迟没有动工。
这座桥梁汇聚了全中国的造桥专家,众人第一次把混凝土和钢筋技术用到了造桥里。经过一年的摸索,今年终于开始动工。当然,这些造桥技术乔志清也帮了不少的忙,他也提供了不少浅显的理论。
“记下了,那我们可以直达新乡市。然后从新乡市乘马车,一路巡视到黄河大桥的施工现场。这样既巡视了旱情,又了解了大桥的施工情况。一举两得,也不耽误行程!”
魏子悠认真的提了个建议,拿着钢笔不断的添加着乔志清的日程安排。
在豫北的旱情里,新乡和焦作也最为严重,正好顺路就可以巡查。
“好,就按照你的安排来吧。”
乔志清同意了魏子悠的建议,其实到哪里巡查都一样。旱灾一来,到处都是逃荒的流民,他现在就是想看看当地政府的对应措施。
河南省省长现在由袁保恒担任,他因为起义有功,也被乔志清提拔重用。
乔志清主要还是看重他的能力,他本就是河南巡抚,对于治理河南也有了一套经验。
河北的旱情并不严重,沿途只有几个县市出现了干旱的情况。
乔志清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严重的旱灾,他那个时空里,水利灌溉系统已经很发达,也能抵御小规模的旱灾。
而现在完全是靠天吃饭,春天就开始的旱情一直持续到现在。整个田地里几乎是光秃秃一片,没有任何的农作物。
火车一进入河南境内,旱情就变得严重起来。一路之上,赤地千里,看不见一点绿色,田地里已经裂开了口子。
乔志清让火车在一片麦田里临时停车,农民们正三五成群的在田地里收割着麦子。
因为干旱,金黄的麦苗显然长得不高,上面的麦穗也只有小拇指大小。
此时的车次较少,所以调度也很方便。乔志清的专车一到,为了保证专列的安全,整个河南境内的火车车次都暂时停止。不过一天也就一趟车次,并不影响什么。要是放在乔志清的那个时空,铁道上估计已经趴满了火车。
“快来看啊,这铁家伙停下来啦!”
“火车,那是火车么,我儿子就坐个这个!”
“大家都听一哈,火车停了,大家都去看火车!”
“……”
农民们看见这铁家伙停了下来,纷纷好奇的围了上来。胡文海让车上的亲兵加强警备,车门打开后,紧跟着乔志清下了火车。
691。第691章 天干物燥(二)()
乔志清下了车后,人群便纷纷聚了上来。尤其是小孩子,围着火车爬上爬下,父母拦也拦不住。
“老乡,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乔志清冲人群里的一个老汉问了一句,他的须发皆白,头上裹着白巾,背后还留着辫子。看起来在这里辈分最高,站在人群的最前面,年轻人都自觉站在他的身后。
“官爷,这里属于鹤壁府洪县,你们是从哪哒来的啊?”
老汉客气的回了一句,满脸的褶皱也稍稍的舒展了许多。
他跟乔志清抱拳行了个礼,一举一动都很有做派,不像是一个农民。
乔志清一身灰色的中华装,蹭亮的皮鞋在阳光下异常的显眼,也是当下官员的标准着装。
火车的车厢上更是戒备森严,身着迷彩服的士兵持枪紧盯着车下。有的地方对着麻袋,上面赫然竟架着机枪。
这些农民的眼睛都看直了,一看乔志清就来历非凡,每个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