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转眼的时间,没有想到已经是沧海桑田。
该长大的都长大了,该老的也都老了。“命”果然公平的很。
给了他超出于旁人的智慧,却没有给他一天完美的结局。其实结局未必是完美的,这一切,只是看你如何去想罢了。如果他不是现在英年早逝,再过个十年二十年,谁知道还会发生些什么呢?
这一切都是变数,包括每个人的命途,也包括经历。
算了,或许天命就该如此,他没有力气给荀彧写信提醒他,那就这样吧!至于日后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一切或许早有命理在这其中。他不想去改变,他也付不起那个代价。
一个兄弟走了,另一个也要走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还真是这么个意思。
曹孟德本来是打算陪伴在奉孝身边的,至少在他生命中最后的光阴里。但是,大追捕行动不得不开展,而恰恰,又是在奉孝病重的时候。
他想起了初次与奉孝见面的时候,那时,他只以为对方是个桀骜不驯的少年,他当时还想过,我要是用着你,那还不如跳江算了。
结果呢,一语成谶,他最后还真的用到了奉孝。而且事实证明,奉孝是个很厉害的谋士,他的种种思虑也绝对的令曹孟德大吃一惊。
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待到曹孟德凯旋而归时,这才得知奉孝在几天前就已经去了。
他终究还是没有赶上那最后一面。与陪伴在一位知己好友身边,陪他度过最后的时光,难道不是比清除后患更加重要吗?
是的,可惜,他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真是太晚了。
曹孟德心中想着,不觉流下了几滴悔恨的泪水。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曹孟德也不是会用眼泪去赚得别人同情的人。他这一生哭过很多次,为儿子,为兄弟,为知己,为部下,为仇人,为国运,就是不曾为自己而哭。
或许,他就不应该带奉孝来出征的。或许,他应该早在奉孝身感疟疾之时就让人把他给送回去,而不是继续在那苦寒之地养病。都怪他发现的太晚。
但是,还有谁比奉孝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的呢?他不想说,不想因此而扰乱已定的行程。
岁月忽已暮,就比如这时,原来在不经意之间,已经到了人生暮年。
对曹孟德是暮年,对奉孝还只是壮年。
曹孟德在这个年龄还未开始大业,而奉孝已然仙逝。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不知怎的,曹孟德脑海中突然蹦出了这么句话,明明很矛盾,但是却又难得的感到合适。
就在奉孝仙逝的那一天,刘备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有人来找自己,做什么呢?
当然是要债了。
刘备突然想起了一笔账,二十年前向一个少年借的三百两银子。这也算是他的创业基金了。
梦醒之后,刘备还是有些心悸。直到他听说了郭鬼才的死讯,然后,刘备轻轻的呼出一口气来,“没命等到我还钱那是你的问题。”
他诡异的笑着。
(本章完)
第206章 长子攻略()
身为家中的长子,袁谭是很庆幸的。
长子,嫡长子,这两个词语意味着什么,这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分量?如果这都不知道的话,那在这个乱世你还混什么?
不过,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总有嫡长子袁谭想不到的事情,总有他意料不及的事情。不知道怎么的,在袁谭看来足够重量的嫡长子身份,在他父亲袁绍看来似乎屁都不算。
袁谭幼时琢磨了很久,终于想通了这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他老爹袁绍本身就是庶子出身,而他走到今天的位置,成为袁家最光辉的人,正是靠了他自己的谋略,和什么长幼之类的继承顺序无关。
而身为庶子的他,自然也不会对什么长子继承制度多么的尊崇,或者在外人面前要装出一副遵纪守法敬仰周礼的模样,但是一没了外人的目光,那袁绍也就算是真正的放飞了。
而当袁绍实力足够强大,已经强大到了不再需要看别人的眼色的时候,对于冀州的继承人的选择问题,袁绍就要好好的琢磨琢磨了。
袁谭身为长子,智商还是比较在线的。他可是一直在约束着自己的行为,做到了三好青年。但是,父亲想要的,好像并不是这种模样的继承者。
这三兄弟中,中间那个不求上进,对争权夺利的事情并不感兴趣,那也就罢了,正好还少了一个敌手。
袁谭这么想着,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三弟身上。
很快的,随着孩子们长大,袁绍把青州给了大儿子,把幽州给了二儿子,至于小儿子,年龄太小,那就留在身边吧!
当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袁谭也不知道自己该是欣然还是悲伤。他并不喜欢这样的结果,不过,这青州怎么着也比幽州好一些,也就是说明,在父亲的眼里,他袁谭还是比二弟袁熙更受到重视与关照。
但是和三弟袁尚相比,那最后的结果可就说不定了。
而且,父亲把袁尚留在身边,真的是因为袁尚还小吗?虽然确实是那样。
不过,这袁谭心中的不甘心与不服气可是显然的。我一定会回来的,袁谭在离开冀州前去青州之时,他心中恨恨的想着。
袁谭在青州也算是管理有度,干出了一番不错的成绩,就在他整天日思夜想父亲什么时候能发现他的勤奋努力然后把他诏回去给他冀州让他继承的时候,袁谭也真的收到了父亲的命令。
是的,袁绍要袁谭回去,但是这原因和袁谭所想的可是有着很大的出入的,不过不管怎么说,只要还能回去,也就是说明父亲对自己还抱有希望的。而且,他不是还没有立继承人吗?
这正好是个机会。
是的,这的确是个机会。
袁绍和曹孟德正在火热交战之中,而给了自己这两个儿子下达了命令,让他们过来一起帮着自己。
袁谭真的把事情考虑明白之后,他反而有一种无奈的仓促。这算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日日夜夜所想的事情,竟然是在父亲遇到了困难时才得意回去?
这让袁谭心中有点小情绪,不过到底是亲人,不过到底是曾经在一起生活过的人。所以,袁谭的小情绪也只是出现了片刻而已,重新整顿好军队,然后与曹军拼搏,袁谭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
不过,让他生气的,还是当时父亲竟然准许袁尚那小子出去应战。这种风光的事情,怎么就不能轮到他呢?好吧,袁谭承认,他还是有点害怕的,只要是个正常人,谁不怕死?
所以呢,那袁尚意外的赢了,这出足了风光的弟弟让袁谭看着眼红,但是他却没有办法,谁让他自己因为害怕而退缩了呢?
等真的到了战场上杀敌的时候,袁谭可是很认真的。不过这一次,好像父亲并没有看到他的努力。而这一战最后的结果也很令人痛心,总共加起来过百万的冀州大军输了,竟然输了。
幸好那姓曹的有点自知之明,害怕自己这一口吃成了胖子,所以才干脆的退了兵。其实要说真正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还不是那个不怕死的刘备看着曹操在外面打仗,于是动了点歪心思想去偷袭人家的许都吗?
结果,最后这许都还有偷袭成功,反而听说被曹军打的屁滚尿流的。好像还被迫去了荆州投靠了刘表,这种人,就算去找刘表,也只是再多拉上一个丧命的罢了。
对此,袁谭不屑一顾。
冀州的危机一解除,袁绍让儿子们回去,从哪儿来的该回哪儿去。看着父亲那惨白的脸色,袁谭很想说一下,他愿意留在这儿好好的照顾父亲。不过,袁谭刚在心中想着这事,如果此时说出来会不会被别人认为成别有用心?会不会让父亲袁绍误解呢?
他还没有下定决定,那袁尚已经先他一步向父亲表明他愿意照顾父亲。
这个熊孩子……袁谭对三弟非常的气恼。
整天的不学无术,只知道弄什么花拳绣腿,然后仗着父亲的宠爱说话也是那么肆无忌惮,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这个三弟,也实在是……袁谭比较痛恨,他自己怎么就不能先说一步,反而被别人给抢了先机了呢?
而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同意了。看父亲那神情,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也就是说,父亲对此还挺高兴的。靠!这种好事,早知道他就先说了,当时为何要考虑那么多呢?
一次次的想在父亲面前好好的表现自己,可是这一次次的,最后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身为长子,袁谭实在是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攻略失败了。
没事,这次失败了,不是还有下一次吗?他就不相信,他就不可能赢!
等到袁谭再一次回到冀州的时候,已经是一年之后了,虽然一年的时间很短,但是却也足够的改变很多,说其为沧海桑田,一点也不过分。
袁谭回去之后,本以为父亲是不是该宣布一下继承人的问题了,怎么着自己也要好好的表现。但是,这一次,父亲沉珂在床,还未等他回到冀州时,父亲就已经去了。至于那继承人,当然是袁谭怎么着都不会承认的三弟袁尚了。
好吧,再一次的继承人攻略以失败告终。不过,一两次的打击不能代表什么,在谋士郭图的奉劝外加各种针砭时弊各种分析之下,袁谭也觉得,自己这三弟是不是有要动他的心思呢?
好吧,既然对方翻脸无情那可就别怪他在这儿大义灭亲了。在现实与权利面前,谁和你有什么亲疏关系?
袁谭本来以为他这一次可以成功的,但是结果仍然不容乐观。袁谭失败了。
袁谭想着自己争名夺利这么多年,最后还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况且,父亲真实的死因是什么?最后的遗诏到底是什么?这些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