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曹孟德气急之下砍了两个退缩的裨将之后,兵士们的士气再次被拧在了一起,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之下,终于终于斩关落锁,大队浩浩荡荡的拥入。
守城将士理所当然的被诛杀,曹孟德是很仁慈很大方,但是这仁慈大方也要看用在什么时候。背国判国者,岂能忍之?
而曹军在城中搜刮出的各种皇室器具,以及修筑的宫室殿宇,则为袁术犯罪的直接证据。
什么都不用说,也不需要任何的辩白。因为没有什么比强而有力的事实依据更有说服力的了。
是夜,曹孟德独自站于窗前,他看着室外的晃晃明月,心中思虑万千。冷不防的,有个人站在了他的身边。
“是你?”曹孟德一副吃惊的模样。
“孟德兄还以为是谁呢?”荀彧微笑,举手投足之间截然一副悠游自在的样子。
“没什么。”曹孟德干笑两声。“这么晚了,你过来有什么事吗?”
“孟德兄,虽然你白天之举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但是也请孟德兄你顾及到自己的生命。毕竟,你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你是这天下……”
荀彧还未说完的话被曹孟德打断。
“别说那么多。”曹孟德叹了口气,“我实在不想……让典韦的悲剧重演啊!”
“我……这……”荀彧也算得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物。但是此刻,他心中却没有了半分言语。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或许说,在孟德兄这般真情之下,他不知道自己还可以辩解什么。
这一刻,似乎所有的智谋都被那真情所打败。这一刻,荀彧也以叹了口气的方式结束了此次的夜谈。
“文若,你还有别的事吗?”曹孟德这逐客令已经下的很明显。
“最重要的事已经说了,接下来的,倒是次要的了。”荀彧无奈一笑,“孟德兄,虽然那袁术是叛逆之贼,当万死难辞其咎。不过如今荒旱,粮食境况艰难,如果执意进兵,将对我军发展也只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倒是建议,不如我们退兵暂回许都,等来年麦熟之时,便是我军征战袁术之日。到那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你说的很有道理。”曹孟德点头。
“我说的,只是您心中所想的罢了。”荀彧摇摇头,苦笑。
的确,荀彧说的这番话这个道理,曹孟德不是没有想过,所以,不能说他们两人心有灵犀,只是因为,这是目前最理智最正确的方法罢了。
次日,曹孟德也不再犹豫。他安排好了所有的部署防备。
曹孟德与孙策通了气,让他看好荆州的那个刘表。他又给刘备写信,让他和吕布结为兄弟,徐州与小沛,方能真正达到坚不可摧的守固地位。只有这样,他曹孟德也才能放心。
不过,曹孟德可没有那么好心的为刘备或者吕布着想。在写信与他好一番嘱托之后,曹孟德又私下派心腹给刘备送去了密信。
刘兄请暂且忍气吞声,屯于小沛,令吕布疏于防范。假以时日,吾必助刘兄做成想做之事。
这话说的很隐晦,谁知道刘备想做什么呢?不过曹孟德还真的知道。但是真真假假,他只装作糊涂就好了。犯不着为刘备付出那么多,而自己却吃力不讨好。
针对曹孟德的私信,刘备思来想去了好久,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赌一把,赌的就是曹孟德的承诺。
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想来这鼎鼎大名的曹丞相的信用值不会是负的吧?
而且刘备知道,曹丞相与他是一般无二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就不妨合作一次。就因为,他刘备也知道曹孟德想要什么。
时间转瞬即逝,但是曹孟德却无时无刻的不在盼望着小麦成熟的那一刻。等小麦熟了,他就有了足够的粮食去征兵兴战,他就可以去讨伐张绣袁术等人,他就可以真正的将徐州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不是大汉的版图,而是他曹孟德自己的版图。
就在他千等万等之时,那田野里的麦子也终于开始变黄了。对农民来说是丰收,对国家来说是赋税,对军队来说是粮饷,对他曹孟德来说,就是某种寄托与企望。
曹孟德为了实行早已在心中打过无数遍腹稿的某条新的政令,他特意带领军队在行军的路程中经过了大片麦田之处。
“将士们,吾奉天子诏令,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如今正是麦熟之际,军中部下,无论职位大小,但凡其马匹踏毁麦田者,立斩之!即使秋毫,亦不可犯。这才是我曹家军治军之严明,大家都听清楚了吗?”
曹孟德这一席话,最主要的还是想要宣传自己在执法方面的说一不二。在他看来,一个王朝,最重要的便是法制法规,与这相比,其他倒是都在其次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无法不成国。无论什么时候,法律永远都摆在第一位的位置上。
然而,事与愿违。
就在曹孟德刚刚慷慨激昂的发表完这一通演讲之后,他自己的坐骑倒是因为受了惊而踏上了那片绿油油的麦田。这本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即使这麦田被马踏坏了,也不会影响今年的收成。
但是,关键就在于,领导刚刚颁布了相关的政令,更关键的,这颁布政令的领导恰恰与面前这位犯错的领导是同一个人。
什么叫打脸?这就是。非常经典的打脸案例。
只要不是曹孟德,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曹孟德都会毫不犹豫的“杀鸡儆猴”的,但是现在的他,只能无语的咒骂着自己这不争气的坐骑了。除此之外,他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的了。
治罪吧,自杀谢罪?这算什么?不治罪吧,那岂不是给大家造成了一个很不好的影响吗?
曹孟德大义凛然的站出来,“对于我刚刚颁布的政令,任何人都没有例外。任何人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这个社会才会有条不乱的发展下去!”
他一边说着,一边给自己的谋士荀攸奉孝等人使眼色。
“虽然我是主将,但是也不能因为我而改了这金科玉律。如今,我便自刎以向天下谢罪!”
下马后,曹孟德将刀架在了脖子上,他面不改色的说着。
“大人不要啊!”那荀攸哭喊着。“大人乃是马匹之过,与您无关。您乃是一军之首,怎能如此不顾全局?”
“什么叫与我无关?公达,是非曲直,自在人心。你这话说的有些过了啊!”曹孟德放下刀,“不过你说的是,我是一军之首,必须要顾足全局。这样吧,此过暂且记下,我割发代首,以示严惩之过!诸君切记,日后必不可再犯。”
曹孟德说完,便真的毫不犹豫,将刀对准了自己的头发。
一刀下去,割去了他的尴尬,同时,也让曹孟德解了围。至于什么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迂腐思想,倒是在其次了。
(本章完)
第78章 襄城凭吊()
曹孟德解了这场尴尬之后,他心中还是有些隐隐不爽。
他原本以为自己是一呼百应之人,怎么着在这些兵将们心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到头来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及时的站出来,反而还是公达在自己的授意下很配合的演完这出戏。
亏自己平日里那么重用奉孝,关键时候他怎么就像木头似的杵在那儿?这让他丞相大人多么尴尬?不过幸好还是自己急中生智的继续编排下去,不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呢?
这件事只是一个小插曲,没有人会多么在意。或许在史官们记载丞相大人的事迹时,这还可以为他加分不少。
战争还是要继续的,张绣还是要继续讨伐的。
在曹孟德挥军急下时,军中将领更是团结一致,似乎都卯足了劲儿,要在丞相大人面前立个功劳。
早在与曹孟德结下梁子的那一刻起,张绣就已经后悔了,早在与曹孟德不死不休的那一刻起,张绣就已经豁出去了。
他杀了人家爱将和儿子,怎么还会指望别人放过他?既然这一战不可避免,那就不如放手来博!
当然,这是贾诩告诉他的。
如果不是贾诩在那儿挑唆,他还不想与曹孟德对着干呢!一个女人,还是自己叔叔的女人,怎么能比一个城池更加重要呢?真是犯不着啊!
“曹贼,你枉为君子,虚假仁义,声名狼藉,恶迹了然,出身不正,不知廉耻,与禽兽何异!”张绣破口大骂。
曹孟德冷哼,枉为君子倒是确实,出身不正也算正确,至于是不是禽兽……等把那破口大骂的小人抓住,不就知道了吗?
他一定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什么叫法不容情。破坏大汉安宁的人,没有一个会有好下场。
曹孟德算对了天时地利,却独独少算了一个人和。而这个人,正是鼎鼎大名连曹孟德都舔着脸去拉拢但是对方丝毫不给面子的贾诩。
曹孟德本来用了疑兵之计,这确实是个好计策,在古往今来中也是屡试不爽。不过还是被贾诩给识破了。或者说,贾诩只是比较擅长如何的把控人心。
人心嘛,自古以来便属于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物象,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那叫帝王之术。而他贾诩只是一个谋士,他只要做到他谋士的本分就够了。
他需要做的,很简单。尽力的为自己的明主争取最大的权利。尽管他压根就看不起自己的这位明主。
曹孟德算错了贾诩,贾诩却不敢小瞧这位曹丞相。上次的那般设计,居然还让曹孟德侥幸逃脱,这是他的失误,某些失误还是可以有弥补的机会的。如果这次再算他不得,那他贾诩就真的认输,承认曹孟德是上天所眷顾的将领。
但是事实证明,曹孟德真的中计了。也就是说,他并不是那种幸运的老天爷的宠儿。
贾诩教了张绣将计就计,张绣尽管不怎么聪明也没有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