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京的城市和国防建设趋于完成时,张猛立即作出了调整,将数万工程建设大军调往长安、金陵和大兴三座城市,协助这三座城市的建设工人大军们加快城市建设和国防建设。
长安作为大唐帝国的首都,由于原来就有五万多汤加土着人,他们绝大部分都没有文化,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在长安的城市和国防建设大军中,他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的勤劳甚至超过了大唐国防军,虽然长安的城市规模规划最大,开工建设时间比燕京晚了大半年,当时张猛没有更多的工人分配给长安进行城市建设的情况下,单单靠一些技术工人做出指导,这些朴实的汤加族人便辛勤的工作起来。
当燕京市建设完成时,长安市竟然已经完成了80%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谓是一个奇迹了。
不过,细想之下也在情理当中。
张猛为了全面规划长安市,将原来的汤加人居住的草屋全部拆除了,全部开工建设几十层高的居民住宅区。
由于张猛承诺过给所有汤加人房子住,因此这些居民楼被朴实的汤加人视为未来自己的新家。他们是相当高兴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奢望过像国王一样住在有砖瓦水泥盖的房子里,而且张猛规划的最低住宅楼都是二十层往上的,内设升降机,对于汤加人来说,这个巨大的诱惑力是促使他们不畏辛苦劳累也努力工作干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张猛当时也承诺给他们每人都有工作,有衣服穿、有大米白面吃,不用再裸奔和吃果子野兽生活了,他们的子女也都可以上学、就医、服兵役,这又是另外一个巨大的动力,令汤加族人在盖好自己家的楼房后,积极加入修建公路、学校、医院、军事基地、粮库基地等各项城市建设当中。
正因为这数万汤加族人挥汗如雨的曰夜工作,才促成首都长安市的建设提速30%以上。
首都长安是大唐帝国的行政中心,因为长安岛是最大的岛屿,比燕京岛大了好几倍,因此长安的规模是可以容纳一百万人居住和生活。
作为大唐帝国的标志姓建筑,原来的汤加王宫被拆除并进行大规模扩建,从民国故宫博物馆聘请了二十五位历史建筑学家,按照唐代的大明宫图纸进行一比一比例原貌复原,重建大明宫。
大明宫周长7。65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大小。共11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
规模庞大的大明宫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重建大明宫对于大唐帝国来说政治意义巨大,没有比这个更能表达张猛对盛唐再起的渴望之情了。
当然,这个项目一度被张辛亥反对,理由是太占地方、太费钱了。
张辛亥从几个建筑师口中得知重建大明宫至少需要6亿现大洋,折合1。2亿唐元,对于张老爷子来说,这可是天文数字,一向省吃俭用的他自然要反对了。
不过,对于张猛而言,他可不那么想。
首先,大明宫虽然是一比一比例复原,但所耗费的材料费却是相当便宜的,都可以从美国廉价买到。就算不买,之前张猛大规模囤积的材料也足够用了。
这样一来,建造大明宫其实只需要支付设计费、人工费和机器设备等费用,全算下来只需要三千万唐元就足够了。
另外,用张猛的思维来讲,建造大明宫将为大唐帝国带来可观的gdp增长,刺激国内相关行业发展,可以提供至少五千个工作岗位。
同时,张猛深知未来旅游行业的暴利,尤其汤加群岛风景秀丽,一旦复原世界最大的大明宫建筑群,每年的旅游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
更何况,大明宫的意义非凡,是大唐帝国崛起的重要标志。
张猛一番说辞顿时说服了张辛亥,使得大明宫得以开工修建。
“我看你就是想自己爽爽,非得找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来!”
避开张辛亥,张薇顿时叫住了张猛,直接揭穿了张猛那么一小点私心。
张猛长叹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一想到我赚了几百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我这心啊,纠结死了!你知道吗?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死了钱还没花完!”
张薇顿时无奈的翻翻白眼,一脸被他打败了的样子。
;
第十二章 高筑墙广积粮()
大明宫作为长安城的地标破土动工,的确对大唐帝国的国民们产生巨大的心理作用,那份对盛唐文明的期盼是不言语表的。
虽然用现代机械设备修建大明宫并不费事,但依然需要至少两万名各类工人参加,这令正在进行的城市大规模建设更加缺少人力了。
尤其是金陵市和大兴市,这两座城市位于人口不足万的岛上,建设速度远远不及燕京和长安,更加需要劳动力。
新建成的国会大厦内,参众两院通过了《第二次人口引进法案》,确定再次从中国引入50万人口,以便满足大唐帝国目前大规模城市和国防建设所需的劳动力缺口。不过,对引进人口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满足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身体素质,因为大唐帝国即将告别基础设施建设而进入全面工业化国家的建设时期,需要大批具备基础知识的工人和后天可培训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
国会议员们很大方,引进五十万人口一点都不眨眼睛。
听到这个消息的张猛满脸无奈,他们那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安置五十万人口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好在张猛当初进行城市规划时就做了预案,未来大唐帝国的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尤其未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话,战争期间的伤亡全靠大量人口来补充,再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人来艹作使用也是白搭。
所以,张猛在四座城市规划当中,划出了大片土地用做居民区,而且居民区全部盖的都是密集型的高层楼房,全部规划完成别说安置五十万人口,安置两百万人口都没有问题。
张猛根本就不担心引进多少人口,也不担心没有房子给他们住,更不担心没有工作给他们,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如何来养活这些人口。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此时此刻张猛已经为大唐帝国目前的六十多万人口的粮食、饮用水等民生消耗感到一定的压力了。
大唐帝国全境三个群岛上面,除了燕京群岛个别海拔高些的火山岛森林中有些小溪和地下山泉,根本没有一条河流存在。
以前的汤加人完全靠自家储存些雨水生活,因为人口只有五六万,所以压力不是很大。
随着大唐帝国的建立,从大陆和海外迁过来的华人华侨,现在应该称之为唐人了。人口暴增至六十多万,生活用水的问题早就暴露出来了。
张猛的办法是在每座城市的绿化带高地内修建有大型的蓄水池和自来水站,由于地处热带,降雨量丰富,所以蓄水池还算够用。
想到后世的香港养活近八百万人口全靠几座超级蓄水池供水,而大唐帝国很明显因为地少将来也得像香港和新加坡那样的城市模式发展,因此为了避免曰后人口继续猛增带来的严重缺水问题,张猛不得不提前进行规划,扩大每座城市的蓄水池规模,一劳永逸的解决未来百年发展所必须的饮用水问题。
而粮食问题对于张猛来说反而相对简单一些了。
大唐帝国不产粮食,所需要的粮食全靠进口。之前汤加人靠吃果子为生,后来英国人来了援助给他们粮食,为了粮食才肯屈服于英国人,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以前英国人每年给汤加的粮食援助如今是根本养活不了大唐帝国的国民们的,大唐帝国有钱可以自主的从国外进口。
经济危机爆发后,大唐帝国的粮食进口费用大规模下降,可谓节省了一笔巨额开支。但实际上这笔钱并没有省下,依然被张猛用于扩大采购粮食的计划当中了。
没错!
张猛除了趁着经济危机期间以白菜价购买美国的钢铁、水泥等工业原材料的同时,也在大规模从美国、南美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大规模收购粮食。
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张猛是个傻子,因为经济危机期间,各国生产过剩的粮食根本卖不出去,没有人会傻得去买粮食。有些自以为聪明的农场主将粮食封存起来,以为过一两年粮价就会回升,但等待他们的则是粮价继续下跌,甚至粮价都不够运到市场上出售的运费钱,很多农场主被逼无奈直接把粮食就地当煤炭烧掉或者埋入地下当肥料。
粮食正常情况下可以保存一年,晒干可以保存两三年,再长的时间农户就没有办法和能力保存下去了。
只有张猛知道战争即将来临,到时候各国都打得焦头烂额,农业荒废,粮食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此时如果不趁机大规模囤积廉价粮食,等到战争来临时可就没有这样的大便宜可捡了。
因此,张猛在大唐帝国的每座城市附近都修建有大量的巨型粮仓,用来储备优质粮食。
在二三十年代,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供应国家是美国、南美洲国家和澳大利亚。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的粮食首先雪崩似的降价,紧跟着就是南美洲国家和澳大利亚了。
美国人比较狠,很多农场主都直接把过剩的粮食毁掉以便维持粮食价格,后来他们发现那样是愚蠢的,因为他们根本无法阻止粮价雪崩似的暴跌,后来也开始卖粮了。
张猛很喜欢跟美国各地的帮会社团打交道,用他们办事既省钱又省事,还不会给自己惹麻烦。
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