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邕这才想起那个总是叫着自己师傅的冒名徒弟,恍然笑道:“没想到他真的在洛阳,让他进来。”顿了一下,又道:“反正也快吃饭了,就请他一起吃吧。”
蔡琰立刻不满道:“爹爹,你已经答应陪女儿一起吃的。”
蔡邕哈哈一笑道:“反正你跟他也算认识,大家一起吃也没什么?”
这时管家却打断道:“老爷,和许公子一起来的除了五熊那几个兄弟外,还有两个人称仰慕老爷才华,希望能求得一见。”
蔡邕一愣,苦笑道:“这个许康,还真是会给我找麻烦,刚一见面就带这么多人来。”
蔡琰“哼”了一声,道:“既然如此,父亲也不必见他,把她轰出去算了。”
蔡邕轻斥道:“琰儿不得无礼。你先吃吧,为父去看看这个小子又搞什么鬼?”
蔡琰无奈,只好答应一声,气呼呼的走了。
走在通往内府的路上,许康熟络的问管家道:“怎么没见陆大哥?他没来洛阳吗?”
管家笑道:“陆猛家里又添了个小子,老爷就把他留在了家乡,也好有个照应。”
许康“哦”了一声,暗叫可惜。
内府客厅,餐几已经准备完毕,上面摆好了各种肉食,白酒等物。
许康见蔡邕做在主位上,忙上前跪下道:“弟子许康见过师傅。给您老人家请安。”说完,叩了一个响头。
第五十三章 蔡邕收徒()
蔡邕见状无奈道:“起来吧。既然来了,正好一起吃顿饭。”
许康闻言心中大喜,他本来还怕蔡邕不肯受自己的跪拜大礼呢,今日见他表现,竟然有默认自己这个徒弟的意思。
难道今天当真是自己的幸运日?先是赵云莫名其妙的投靠了自己,接着就是蔡邕默认自己为弟子。说不定自己以后再东汉就真的时来运转了。
收起这些不合时宜的想法,许康站起身,将身后的几人一一介绍了一遍。
五熊兄弟是蔡邕早就认识的,许康着重介绍的是典韦、赵云二人。
几人听许康介绍完毕,齐齐上前躬身道:“见过蔡先生。”
蔡邕呵呵一笑,道:“既然是许康的朋友,大家不必拘礼,请坐吧。”
“谢蔡先生。”
几人一边吃饭一边聊起了最近的变迁。
许康莫名其妙的成为鸿都门学祭酒倒是引起蔡邕不小的兴趣,不过,也仅此而已。对于许康的弟子身份,蔡邕更像是一种无奈的默认,最多觉得这个学生相当有趣而已。闲来无事,大家一起吃吃饭,打发一下时间倒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许康,开始时主要是希望能和蔡邕搭上关系。后来见他平易近人,并没有这个时代世家高门常有的傲慢心态,便有点佩服他的为人,真心拜他为师的意思了。
而其他人,能和蔡邕一起吃饭,更多的满足一下自己的追星心理而已。
第二天,不出意外的,许康在蔡家与蔡邕共进晚餐的消息便传进了洛阳那些文人显贵的耳朵里。
对于闲着无聊的文人们,这又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一个是朝廷诏安的反贼,这两个人竟然成了师徒,怎能不让人充满遐想。
于是议论者有之,迷惑者有之,觉得是许康恶意炒作的更是不少。直到三天后,蔡邕在家中举办的文会宴中邀请许康的消息传出,这件事才算有了点儿眉目。
于是称赞着有之,贬损者亦有之。当然称赞的都是称赞蔡邕的高洁,贬损者贬损的也是许康的无耻。
对于这些无谓的议论,许康自然是一笑了之。
到了文会宴那天,蔡府张灯结彩,热闹异常。
许康和门口接待的管家热情的聊了几句,便昂首挺胸的走进了蔡家大门,身后十名鸿都门学的学子紧紧跟随,气势之壮让其他人纷纷侧目。
虽然许康最近因局势的关系对于宣传鸿都门学的热情降了不少,但有眼前这么个好的平台自然不能轻易放过,于是他仗着与蔡家亲近的关系,组团带来了十名学子。
对于其他人莫名惊诧的目光,许康早已习以为常。当初为了提升鸿都门学的声誉,他就带着鸿都门学的学子们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宴会,商人举办的,武将举办的,社会名流(多是为推荐某个相好的妓女之类)举办的,他几乎带着鸿都门学的学子们都转了一个遍。什么样的目光没有见过,而他们也几乎成了洛阳文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许康的我行我素在洛阳几乎已是人尽皆知,此时只见他手一挥,十名学子立刻分成数股各自找人比文论道去了。
在他看来,俗语说的“许康领进门,本事靠个人”。既然自己已经把他们带进了文会的大门,应尽的义务也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靠他们自己的手段来扬名了。自己总不能还像老母鸡似的护着他们吧。
而对于这些学子来说,参加文宴也算是驾轻就熟,不会再有人有怯场的表现。
而且由于是蔡邕举办的文会宴,宴请的对象大多是一些学子或者有些名气的年轻文人。和他们的年龄本事都相近,这样也更容易交流一些。
因此,鸿都门学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摩拳擦掌,想要好好表现一番。
蔡府内宅,以蔡邕为首的几位当世大儒,高门正聚在一起,品茶聊天。
这些人人数不多,但身份极高,这些从他们花白的胡须就可以印证出来。他们自然不可能再去和一帮小年轻比文论道。否则外面的那些人看到他们各个拘谨的很,谁还会有心思做文章。
门外传来轻叩之声,道:“老爷,许公子来给您请安了。”
蔡邕笑道:“他倒是有心了,进来吧。”
木门悄无声息的打开,许康快步走了进来,给蔡邕叩了一个头,叫了声“老师”。
蔡邕点头让他起身。
许康起来后又对着其他几位老人行了一礼,道:“见过几位大人。”
其他人也大多听过许康胡闹的名声,若是在其他地方见面自然是很不待见的,但现在看在蔡邕的面子上,勉强点了一下头,算是回礼。
蔡邕也知道众位老伙计的心事,简单吩咐了几句后,便道:“今日外面来的人挺多,你去代我招呼一下吧。”
许康也不愿在一群老人面前看人脸色,闻言正和心意。告了一声罪,便出门自顾自的当起了半个蔡家的主人,饶有兴趣的接待起来访的宾客。
王谦见他出去后,皱眉道:“老夫素闻蔡兄择徒不拘一格,却不知怎么会认识许康?”
蔡邕笑着解释道:“本是在伊水河边无意中救过他一命,没想到他却一心要拜我为师。我见他心诚,便破例收他为徒了。”
蔡邕解释的简单,其他人也不便追究。
这时一直跟在王谦身后的一个少年忍不住拉了拉他的衣袖,一脸期盼的看着他。
王谦只好无奈道:“蔡兄,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望蔡兄能够答应。”
蔡邕忙道:“王兄何出此言,若是小弟能做到的,自然全力以赴。”
王谦闻言,将身后的少年拉了出来,道:“此乃吾之犬子王粲,自小仰慕蔡兄的文章,想要拜你为师,不知蔡兄意下如何?”
那少年立刻上前,拜服于地,请求蔡邕收录。
蔡邕见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却丝毫不介意的道:“早闻王兄有一子名粲,有过目不忘之能,今日能收之为徒,亦是吾之幸也。王兄放心,小弟必然倾囊相授,绝不敢藏私。”
第五十四章 卫氏仲道()
关于文会宴的一般流程,上午的时候自然是一边喝酒一边观假山、赏绿水、评价一下园林,然后或写景或抒情或感怀时事的写几篇文章,彼此相互印照,品评优劣。
等到中午举宴之时,则将其中几篇优秀的作品交给宴席中德高望重的才识之士来进行最后点评,指点不足,肯定先进。来上一堂现场教学,让其他学子也能从中受益。
至于下午,宴会基本上就结束了,有兴致的自然可以继续游玩,有事的也可以随意离去了。
而其中文学的印证和鉴赏,多少就有点儿比试的味道了。虽然没有武人的刀光剑影,但争执起来亦是含沙射影,各不相让。俗话说的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文章的好坏,有时候是见仁见智的,很难做到统一口径。
所以除非两个文人的实力相差太大,否则很难真的评出个优劣来。
这期间,为了分个高下,各种比试,各种争执自然是难免的。
尤其是鸿都门学和太学,大汉这两所天下间仅有的高等学府,相互之间更是看对方不顺眼。
许康这次所带的鸿都门学学子也算是有真才实学的,开始时遇到几个太学弟子比试起来都能轻松获胜,但随着太学弟子们不忿,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免要站出来了。
从这里也可看出太学所拥有的深厚学生资源。眼前这个学子看上去也不过只有十六七岁,模样清俊,苍白的脸上因傅粉而透出一丝红晕。
虽然此人看上去娇娇弱弱,但是真正比起来后,鸿都门学的十个学子才算见识了对方的厉害。十个人轮番上阵,先是比文,后来比赋,比兴,那少年竟然样样得胜。
鸿都门学毕竟是不同于太学的一所专科学院,里面所教的东西更杂一些,所以众人一商量,又比起绘画,书法等。
而太学是为国家提供储备干部的地方,更注重的是四书五经六艺的学习,对于这些杂学一向都不甚重视。鸿都门学的几位学子本拟可以稳胜对方一筹,可是比试结果再次出人意料。
少年竟然还是能一一得胜。
这一下,彻底引起了在场所有才智之士的注意。
许康也夹杂在人群之中,欣赏的看着这位有点腼腆的少年英才,同时仔细收集者旁人对他的议论。
卫仲道,初听到这个名字时,许康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