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康在地图上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将这些势力全都串联了起来。只是要保证这个目标实现就必须控制黄河水道。
这个想法来的是如此突然,连许康自己都吓了一跳,但随即他就被这个想法深深吸引住了。
黄河水量充沛,自古便是中原的一条黄金水道。而要控制黄河水道,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许康第一次感激起董卓封给自己的这个长水校尉的虚职。
长水校尉掌管天下水军,当然只是名义上。而东汉的三大水军除了洛阳的楼船军外,还有东方的莱州楼船军和南方的豫章楼船军。不过后两支军队对许康来说鞭长莫及,他的目光自然就投向了最近的洛阳楼船军。
也是许康的运气好。若是以前,楼船军将领桀骜不逊,他纵然有长水校尉的职衔,也休想指挥的动一艘楼船。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洛阳楼船军早已被朝廷遗忘,各级将领能走的都走光了,剩下的也只能苦挨度日。许康这时候的出现无疑给这些人带来了最后一丝希望。
于是,许康在发下了将来必定重建楼船军的誓言后,成功得到了方泽的追随。
但是重建楼船军毕竟是一项大工程,不可能一触而就。即使是倾国之力,没有几年的时间也休想建成一支合格的楼船军队,更何况什么都没有的许康了。
庆幸的是黄河楼船军大营内,各种工匠、设备一应俱全,所缺乏的仅仅只是启动资金而已。
对于这一点,刚刚在洛阳之乱中发了一笔国难财的许康正好可以弥补。
于是,在许康的亲自指挥下,薛可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楼船军大营中。停工数年之久的船工门终于可以再次工作。
所有的楼船都被分门别类的记录下来,尚能利用的就修一下,不能利用的就全部拆除,就这样十之八九的舰船都被拆解,仅靠拆除下来的船板便成功解决了修补其他楼船所要的木料。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第一批十艘楼船终于驶出了船坞,开进了浩浩荡荡的黄河水道之中。
上千人的水军人员被分配进去,这些人都是愿意跟着方泽重建楼船军的人。幸好当初他从没有放下锻炼手下儿郎的机会,如今终于又有了船,方泽明白让大伙一展所长的机会终于到了。
为了掩饰楼船军的存在,许康特意暗中建立一个名叫大河帮的帮派组织。
打着扩张地盘的口号,大河帮迅速西进。在方泽的率领下,凭借着强大的楼船,所有盘踞在黄河上游和渭河中的水盗不得不在投降加入大河帮,还是灭亡之间做出选择。
大河帮的势力成功控制了渭河的势力,并在岸边建立了一个据点。
此后解除了后方威胁的大河帮迅速东下,经过数场惨烈的水战,再加上薛可儿金钱攻势的诱惑,终于成功打通了通往济河的航道。
随着大河帮越来越多的楼船服役,许康将其一分为三,分别部署在渭河,黄河,济河入口处。这样既可以降低楼船军暴露的风险,又能更有效的控制河道安全。
当初许康在完成对董卓的投名状后,便开始注意保持和他的距离。毕竟董卓将来是要做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反派的,许康可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死忠于董卓一党的人。
幸好现在董卓刚刚执政,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还是比较容易纳谏的,对于朝堂上那些反对他的势力也采取了包容的策略,因此对于许康的若即若离,倒也没人在乎。
洛阳城内毕竟有太多的大人物,也有太多的天才,许康虽然也曾闻名一时,却只不过是一朵乍放的昙花,既然已经凋谢,自然不会再有人去关注。
而许康也乐得趁此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事业。
如今的许康,除了宝扇居外,酒坊成了他另一个巨大的盈利项目。
白酒的制作在东汉末年已经成熟,着名的杜康酒就是这时候制作出来的。但是由于工序的繁琐,质量上乘的白酒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产量极少。只有那些有身份的大人物在重要宴会场合才舍得拿出来一些待客。
许康在和手下的酿酒师们一起解决了白酒蒸馏的问题后,使大批量酿制白酒成为可能。而且酿出的酒酒质清澈,酒香扑鼻,再加上价格公道,迅速占据了洛阳中上层的白酒市场。
其他方面,凭借着比这个时代多出来的两千年的见识,许康推出了各种各样精巧的小型玩具,以及一些熟食的制作方法,成为了引领洛阳时尚的急先锋。
这一切都使许康的财富如滚雪球一般快速积累起来。
由于从来没有一个官员像他一般如此热衷于赚取财务,许康“财迷”的称号不胫而走。
但许康并没有被这些硬邦邦的阿堵物迷惑了心智,他始终坚信一点,只有被自己用出去的钱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再加上楼船军的扩张需要,这些钱在他手中也就是转了一个圈而已,便又被他散了出去。
所以,虽然大河帮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却没有给许康带来一丝利益。
第六十六章 许靖问难()
许氏曾经是洛阳城内唯一可以与袁氏相抗衡的家族,虽然有一正一邪之分。
自许相被袁绍诛杀,许家的势力迅速萎缩。以前曾依附于许家的官员随即与他们划清了界限,许氏子弟在其他世家的联合暗中打压下,各自分得一笔财产后,便四散到其他地方享福去了。
如今的洛阳许氏只剩许靖一人还在苦苦支撑。
但是随着袁绍、袁术兄弟相继逃离洛阳,袁家与董卓的矛盾逐渐表面化,虽然一时间董卓还不敢对袁家有所行动,但必要的打压已是不可避免。
许氏也因此迎来了政治上的解冻期,而许靖竟被一下子提拔到了御史中丞的高位。
许靖府,许康在许靖之子许钦的引领下,走进了许靖的书房。
看到坐于上首的许靖,许钦微一行礼,道:“父亲,许康来了。”
许靖点点头,道:“你先下去吧。”
许钦微不可察的皱眉,躬身道:“是。”
看到许钦离去,许康也上前道:“参见伯父,不知二伯父招小侄来有何事吩咐?”
许靖和蔼一笑道:“我如果不派人招你,你会乖乖来见我这个伯父吗?”
许康尴尬一笑道:“伯父说笑了,小侄无父无母,巴不得能天天呆在伯父身边承欢膝下。只是担心伯父厌烦而已。”
“油嘴滑舌。”许靖笑容一收道:“不过我听说当初袁绍假传圣旨骗你四伯父许相入宫,你事先已知晓此事了。”
许康心中一颤,脸上却显出愕然的神色,道:“伯父何出此言?小侄怎么可能知道?”
“你不知道?那又是谁通知樊陵不要前往宫中的?”
许康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原来是樊陵向许靖告的密。对于三国历史已经做过一次深入记忆和分析的许康,自然知道许相和樊陵会被袁绍矫诏杀害的史实。但由于许相对他一向不假辞色,再加上许康如今的许氏身份,虽然给了他地位上的优势,同时也成为束缚许康的工具,而他又绝对不会允许一个对自己没有任何好感的许相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所以为了杜绝将来被许相变相控制的可能,许康才会在其被杀一事上保持了沉默。
只是对于樊陵,许康却起了爱才之心。樊陵虽然也谄侍宦官,道德上有一定的瑕疵,但却绝对是一个爱民的好官。
由他主持修建的泾阳渠质量之高,在东汉末年这个乱世之中堪称罕见。因此当地民众为了感谢他的恩德,便将此渠叫做樊公渠。
正是了解到这一点,许康才冒险派人将他半路截了下来,算是救他一命。
如今见许靖问起此事,许康黯然道:“当初小侄对此事也只是怀疑而已,还曾几次暗示过四伯父,只可惜他没有听从。”
对于这种解释,许靖显然并不相信,他认真的看着许康,似乎想要确定许康是否在此事上说谎一般。但许康经历大战无数,早已练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本事,岂会被他看出究竟。
最后许靖只得叹口气道:“你也算是有心了。樊公,还请出来一叙。”
话音刚落,屏风后便转出一人,对着许康深施一礼道:“多谢公子救命之恩。”不是樊陵还是何人。
许康忙闪到一边,不敢受他大礼,摆手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早闻樊公爱民如子,修建的泾阳渠井然有条,是我大汉少有的利民工程,必将惠及千古。家师见到此渠时,也是大加赞赏,并做歌以颂之。”
“公子过誉了。”樊陵虽然谦虚,但眼神中却有掩饰不住的骄傲。毕竟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值得肯定的一件大事。
樊陵毕竟做过三公之首的太尉之职,虽然和曹操的父亲曹嵩一样是买来的,而且只做了短短的一个月。不过毕竟名分在哪儿,许靖倒也不敢托大,二人谦让一番,方才一起坐下。
许靖道:“樊公如今赋闲在家,想必早已是静极思动。如今董太尉求贤若渴,樊公若要出山,你觉得做个什么官职比较好?”
许康心中一惊,没想到许靖最后一句话竟是对自己说的。虽然早知道樊陵投靠了许家,但毕竟对方也曾做过朝廷高官,在许家的地位应该极高,他的去留应该是由许靖亲自负责才对,怎么会突然问起自己来?
许康偷眼看去,见二人正炯炯有神的看着自己,这樊陵更是一脸期待之色。他心中疑惑,嘴上再三推辞。
直到许靖不耐烦道:“只是问一下你的意见,不必拘泥于世俗礼仪。有什么直说便是。”
许康这才轻咳一声道:“世人大多愚昧,轻信于道听途说,樊公为袁氏所迫,若是继续留在洛阳,不免惹人非议。恩,小侄一直佩服樊公修泾阳渠之能,听说青州连年干旱,百姓困苦。若是有樊公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