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德宗后期,宦官不仅操纵朝政,还利用权势欺榨百姓。宦官主持的宫市,强买强卖,“置白望数十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阄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高下者。”因此对百姓的掠夺最为残酷。又有宦官所领的宣徽院五坊小儿,也作恶多端。每到京畿放鹰、犬时,他们便至民家“恣其须索”,或以捕鸟雀为名,“皆为暴横以取钱物”,使“百姓畏之如寇盗”。德宗相信宦官,对此听之任之。尽管不断有大臣对宦官扰民提出指责,德宗却一概置之不理。

    德宗朝政的腐败引起不少朝臣的不满,太子李涌对此也有看法。其时翰林待诏、杭州人王伾,由于善书法;越州(今浙江绍兴)人王叔文,由于善棋,可以出入东宫,侍奉太子。李涌常与他们谈论政事,对王叔文的见解尤为欣赏。经过多年的接触,李涌对王叔文非常信任。当时一批有才能的士大夫如韦执宜、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淮、程异以及吕温、李景俭、陆须、李谅、李位等人也是二王所引荐,使他们能经常在一起游处,密谋异日掌握朝政并进行改革,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领袖,以二王及刘、柳等八人为核心的革新集团。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德宗病死,太子李涌继位,是为顺宗。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握了政权。时以韦执宜为宰相,王叔文居中用事,颁布了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其中包括蠲免百姓积欠的各类逋租旧赋;规定“常贡之外,悉罢进奉”,并停止盐铁使“月进”钱;德宗贞元末政事由人为造成祸患的,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也一切罢免。此外,掊敛残暴的京兆尹李实,也被贬官。以上措施受到百姓的欢迎,史称“市里欢呼”,“人情大悦”。在此基础上,王叔文集团进一步采取了统一事权,革除弊政的行动。他们首先从掌握财权、裁抑藩镇入手,解除了浙西观察使李锜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的职务。而以宰相杜佑兼度支及诸道盐铁使,并由王叔文协助,着手进行盐法改革。不久他们又开始了削夺宦官兵权的计划,任命与凌准有联系的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李位为推官,以便夺取宦官掌握的京西诸镇神策军的指挥权。但这一举动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他们密遣使者令诸将不要听从范希朝指挥,使希朝到后,“诸将无至者”,夺兵权的计划因而未能实现。

    此时,由于顺宗有病,在宫中施帘帷,政事由王伾、王叔文决定,而通过宦官李忠言、顺宗妃牛昭容传达,引起朝臣的疑虑和反感。同时王叔文等治国日浅,在朝中没有什么地位和势力,也不为旧日的宰相大臣所容。剑南西川(治今为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因求都领剑南三川遭到王叔文拒绝而心怀怨恨。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便利用这些矛盾,与朝中反对势力以及在外的直皋、荆南(治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均、河东(治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等串通起来反对王叔文集团。其年三月,俱文珍等先以顺宗名义宣召大臣,迫使顺宗同意立李淳为太子。五月,又削去王叔文翰林学士官职,减去其权限。七月,王叔文以母丧去位,革新集团的重要人物如陈谏等也纷纷被调离中央。接着,俱文珍等于八月,迫使顺宗让位于太子。由于顺宗预定此年改元永贞,故史称“永贞内禅”。

    永贞元年(805年)八月,太子即位,是为唐宪宗。此时王伾已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也已贬渝州司户,次年赐死。宪宗即位后,又将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宜八人先后贬为远州司马。此外,参与革新运动的其他人,也大都先后遭到贬谪,被赶出朝廷,使这次革新以失败告终。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后人也称之“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历时146天。王叔文集团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的弊政,并打算在此基础上,裁抑打击藩镇,以加强唐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这次改革的过程中,他们虽遭失败并被罢职贬官,但事实上,一些改革的措施在宪宗朝还是得以继续和实行,由此导致了宪宗朝讨平藩镇的“中兴”。

    宦官吐突承璀

    吐突承璀小时候当了小黄门,在东宫供职,生性聪敏,很有才干。宪宗即位,任命他为内常侍、知内侍省事、左监门将军,不久又任命他为左神策军中尉、功德使。

    宪宗元和四年,王承宗反叛,宪宗下诏任命吐突承璀为河中、河南、浙西、宣歙等道赴镇州行营兵马招讨等使,内侍省常侍宋惟澄为河南、陕州、河阳以来馆驿使,内官曹进玉、刘国珍、马江朝等人分别担任河北行营粮料、馆驿等使。谏官、御史接连上疏,都说自古没有由宦官担任马兵统帅的,补阙独孤郁、段平仲言词尤其激切。宪宗不得已,改任吐突承璀为充镇州以来招抚处置等使。及至吐突承璀率领禁军上路时,宪宗亲临通化门楼,劝慰一番,为他送行。

    出兵一年,吐突承璀毫无建树,便派密使告诉王承宗,让他上疏听候治罪,答应停止用兵,为他调解。吐突承璀还奏称节度使卢从史一向与贼寇往来,答应为王承宗请求节度使的职务,于是诱使潞州牙将乌重胤定计捉住卢从史,押送京城。及至王承宗的奏表送到后,朝廷计议停止用兵,吐突承璀撤军,仍然担任禁军中尉。段平仲上疏直言,极力论述吐突承璀轻率定策、耗费赋税的罪过,请求杀死他,向天下谢罪。宪宗不得已,将吐突承璀降为军器使。不久,吐突承璀又当了左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

    当时,弓箭库使刘希先占用大将军孙王寿的20万钱来谋求节度使的职务,事情暴露后,宪宗命令刘希先自杀。经过互相告发,事情牵连到吐突承璀,宪宗便外放他为淮南节度监军使。太子通事舍人李涉生性狂妄,居心险恶。他投匦上书,论述刘希先、吐突承璀无罪,不应一个遭贬,一个受戮。谏议大夫、知匦事孔癸戈见到李涉奏疏的副本,不肯受理他的申诉。李涉在光化门手拿奏疏,打算进呈,孔癸戈上疏说他是品行恶劣奸邪的小人,宪宗将李涉贬为硖州司仓。

    宪宗对吐突承璀仍然依依不舍,而宰相李绛在翰林院时常指责吐突承璀的过失,所以宪宗才把他贬出朝廷。元和八年,宪宗打算召回吐突承璀,便免去了李绛的宰相职务。吐突承璀回京后,再次担任神策军中尉。

    惠昭太子去世,吐突承璀建议立澧王李宽为太子,宪宗没有同意,结果立遂王李宥为太子。穆宗即位,怀恨吐突承璀当初不帮助自己,便将他杀死。敬宗时,中尉马存亮申述吐突承璀的冤屈,敬宗下诏昭雪,并让养子吐突士晔按礼法收葬他。

    古文运动领导人韩愈

    唐宪宗依靠裴度、李,平定了淮西叛乱,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个行军司马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草平淮西碑。

    韩愈是唐朝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他认为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风气不好,连文风也衰落了。许多文人写的文章,喜欢堆砌词藻,讲求对偶,缺少真情实感。他决心对这种文风进行改革,写了不少散文,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主张和写作实践实际上是一种改革,但是也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一些传统,所以被称做“古文运动”。后来,人们把他和柳宗元两人称为“古文运动”的创导人。

    韩愈像韩愈不但善于写文章,还是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在他写完平淮西碑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得罪朝廷的事儿。

    原来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迷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

    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

    从长安到潮州,路远迢迢,韩愈孤单一个人,被派到那么边远的地方去,一路上的辛酸心情,就别提了。

    韩愈到了潮州,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也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他把潮州官府里的官员找了来,问当地老百姓有什么疾苦。

    有人说:“这儿出产少,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还有城东恶溪(今广东韩江)里有条鳄鱼,经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