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踊跃赴京的。

    康熙十八年(1679年)初,由各方面推荐并由礼部核准的应试者186人中的大部分已经聚集北京,其中不乏素负才名的学者和才子,如朱彝尊、陈维崧、尤侗、阎若璩等人。为了保障贫寒之士免于饥寒之困,户部按人定量给与了衣食。三月初一日,康熙帝亲自主持在体仁阁进行了考试,与试者共143人。试题为璇玑玉衡赋一篇,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一首。试后由大学士李、杜立德、冯德、掌院学士叶方霭阅卷,分判为四等。康熙帝又对等第名次稍作调整。无锡布衣严绳孙也是多次力辞不许,参加考试时就仅写了一首省耕诗,希望因此而落第,康熙帝却因其名声太大而迭为上卷之末。最后定榜,一等上上卷为彭孙等20名,二等上卷为李来泰等30名,其他三等四等不填榜内,总名为下第。

    弹琴俑参加这次博学鸿儒特科考试的人员成分非常复杂,既有现职官员的京卿、道员、郎中、主事、中、行、评、博和知县,又有未仕的进士、举人,甚至百姓。由于是皇帝特设的科试,所以对中试者不论其原出身如何,一律入翰林院,分别任侍读、侍讲、编修、检讨,负责纂修明史。

    己未特科一时称为盛典,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仇恨。有人称中试的翰林为“野翰林”。京中还流传开政治讽刺诗,说这些博学鸿儒们“若教修史真羞死,胜国君臣也皱眉。”其中选者们也多遭由科第进者倾轧,不能久在其任。

    乾隆帝即位后,处处效法康熙,在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也举行了一次博学鸿词特科考试。这次应试者176人,分为诗赋和策论两场。第一场试题为五六天地之中合赋,以敬授民时圣人所先为韵,赋得山鸡舞镜得山字七言排律十二韵,和黄钟为万事根本论。第二场题经、史、制、策各一。试毕取一等刘纶等五人,二等十人,各授编修、检讨及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又补试取一等、二等共四人。翰隆时期的这次鸿博特科完全是仿效康熙时的旧制,但时势大不相同,已经没有了当时的重要政治意义,况且人才之盛也大不如前次,不免给人以效颦之感。

    才子冒襄

第256章 清朝(10)() 
冒襄,字辟疆,别号巢民,江苏如皋人。父亲名起宗,明朝的副史。冒襄十岁时就能作诗,董其昌给他的诗作序。考上崇祯壬午年的副榜贡生,应授予推官之职,恰逢动乱发生,就没有出门做官。冒襄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并称“四公子”。冒襄少年时很有盛气,才华特高,尤其能够使人倾动。曾经在桃叶渡置酒席,与六君子之后人聚会,一时间名士都来相会。赐酒正酣,则发狂气放声悲歌,指责谩骂怀宁人阮大铖,阮大铖是原魏忠贤阉党一派的人。当时金陵城的各部歌舞,以怀宁人最盛,所唱歌词都出自阮大铖之手。阮大铖想要与其他社的人员结交通好,令歌者前来,冒襄与客人们一边骂一边称好,阮大铖听说此事更加对他怀恨在心。甲申年党狱案发,冒襄靠人相救才得免祸。家中本有园池亭馆一类胜处,回家后更加喜好客人,没有一天不招致客人的,家道自此衰落,他犹欣然不悔。

    冒襄既已隐居不出,名气更加大起来了。清朝督抚荐他做监军,御史因他人才出众也推举他,他都借口父亲年迈而推辞。康熙年间,有人又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举荐他,他也不去。他的著述很多,流传于世的,有先世前徽录、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他的书法也绝妙,喜欢写大字,人们都喜欢珍藏他的作品。康熙三十二年去世,享年83岁,私下谥为潜孝先生。

    名士傅山

    傅山,字青主,是山西阳曲县人。他六岁时只吃黄精草,不吃粮食,强迫他吃,他才吃饭。他读书过目就能背诵。明朝末年,天下将有大战乱,那些名为士大夫的人,大都迂腐不堪,傅山为此很气愤,于是他含辛茹苦坚持气节,绝不屈节媚时。提学使袁继咸被巡按张孙振诬告,张孙振是宦官魏忠贤的党羽。傅山约同学曹良直等人去通政使衙门,三次上书替袁继咸申诉,巡抚吴生也认为袁继咸无罪,于是得以昭雪。傅山从此名闻天下。甲申年明朝灭亡后,他改为道士装,身穿大红道袍,住在土窑洞里,侍奉母亲。袁继咸在九江被俘,押往北京,他把在患难中作的诗寄给傅山,信中说:“我不敢有愧于我的朋友!”傅山看了来信失声痛哭,说道:“我也不敢辜负大人的期望!”

    顺治十一年(1654年),傅山因河南案件的牵连被捕,他坚贞不屈,绝食九天,几乎饿死。他的弟子中有人想出绝妙的计策营救他,因而得以免祸。但傅山非常悔恨,以为不如早些死了为好,因而他整日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一天也不停止,盼望恢复明朝。等到天下大局已定,他才出门和人交往。

    歌唱俑康熙十七年(1660年),朝廷举行博学鸿词考试,给事中李宗孔荐举他应试,他坚决推辞。有关部门用强制的手段,让夫役们把他捆在床上,抬着他进京。来到离京城二十里的地方,他誓死不入城。大学士冯溥首先来看望他,公卿大臣全都来到,傅山躺在床上,也不施迎送礼。魏象枢向皇帝上奏,说傅山年老有病,皇帝下令可免他考试,给他加内阁中书衔,以示恩宠。冯溥强迫他进宫谢恩,派人抬着他去,傅山看到大清门,止不住泪流满面,昏倒在地。魏象枢上前说:“好了,好了,这就是谢恩了。”第二天就要回乡,大学士冯溥以下的官员都出城为他送行。傅山感叹地说:“从今以后可以摆脱干扰,没有牵累了!”接着他又说:“如果后世人象称许许衡、刘因那样称许我,我死不瞑目!”听到的人,都啧啧咋舌,大惊失色。傅山回到家,地方大官都到他家去看望。傅山无论冬夏,都穿一身布衣,自称为“民”。有人说:“你不是内阁中书舍人吗?”他不加理睬。他死后,用大红衣、黄冠来殡敛。

    傅山擅长书法绘画,他说:“写字要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人们认为这话不只是在论书法。他的诗文,起初学韩愈,文风倔强,自鸣得意,后来的文章则是信笔写来,民谣俗语,都从笔下流出,但他不希望以此名家。著有霜红龛集12卷。他的儿子傅眉,比他先死,傅眉的诗作也附在霜红龛集之后。

    傅眉,字寿髦。他每天出去打柴时,把书箱放在担子上,休息时就取出诵读。傅山常去各地卖药,他和傅眉共推一辆车,晚上住在旅店里,灯下教儿子读经书,傅眉也刻苦力学,能继承他父亲的学问和志向。他和人谈起中原文献,滔滔不绝。傅山喜欢喝苦酒,自称老蘖禅,傅眉则自称小蘖禅。

    清初学术思潮

    明嘉靖、万历以来,长江流域一带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新的经济因素的增小,使人的思想变得异常活跃。明亡后,一方面,朝廷为控制人心,积极提倡理学,使其盛极一时。另一方面,剧烈的时代动荡,更进一步要求一些思想家去思索社会问题,以致在学术上也形成了反对宋明理学的抽象纷争,注重经世致用的实学,产生了一代新的治学风气。

    武士摔跤图较早开始这一新型研究的是桐城人(安徽)方以智,崇祯十四年(1641年)始,开始撰写通雅和物理小识。前书广泛记叙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涉猎天人、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等,以“备物致用,采获省力”。后书系根据张华博物志、赞宁物类相感志及其老师王宣的物理所等书推衍撰成。解释事物的所以然,提出寓“通几”于“质测”的科学治学方法。顺治十年(1654年)年,方以智北归后居南京高座寺开始写作药地炮庄一书,是“以庄子之说为药而己解为药之炮”。在这些著作中,方以智尤为注重对自然现象的实证研究,并从中阐述他的哲学理解,认识到哲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间的相通性,并始而注意吸收新传入的西方科学成就。

    衡阳人王夫之在明亡之后先是在家乡附近的“续梦庵”居住,读书和注解易经,不久,投入抗清斗争,在衡阳举兵起义失败后到肇庆,委身于永历朝廷,走广西梧州,又因内部斗争而离去,流寓于零陵、常宁一带的荒山之中。顺治十二年(1655年)开始撰写周易外传、老子衍、黄书。周易外传借论述周易研讨哲理和抒发政治抱负,提出“天才惟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推故而别致其新”等命题,发展和总结了前人的知行观与易学辩证法。顺治十五年(1658年),颜元开始写存治编,提出了“井田、封建、学校皆斟酌复之”的致学思想。

    余姚人黄宗羲早期与两个兄弟一起组织抗清“世忠营”,又在清兵占领浙东后率五百残兵娶寨抵抗,败后曾避居山中。顺治十八年(1661年)完成明夷待访录一书,该书建立在他对家国之变的切肤感受基础上,因而由感而发,大胆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及宦官、弄臣等,认为专制君主是“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女子,以博我一人之产业”,进而要求托古改制,希望设立一有“条具为治大法”的理想社会,主张授田于民,发展生产,君臣共治等。随后又著成汰存编、思旧录等书,并恢复了他老师刘宗周所创办、中断了二十多年的“证人书院”,开展讲学活动,主张实用,反对空谈,提倡功用。黄宗羲的讲学一时轰动大江南北,以致形成了著名的浙东学派。

    昆山人顾炎武也差不多于此同时致力于学术研究。顾炎武早年与归庄等人一起参加抗清斗争,昆山失守后,大半同志被杀,其生母于乱军中被砍断右臂,两个弟弟被杀。嗣母王氏闻昆山城破,绝食而亡。顾炎武虽幸免于死,但因与鲁王的秘密联系,几遭残害。因“感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