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峻、副将赫生额、游击耿世文等率官军六百余人前来逮捕林爽文等,驻扎在离大里杙五里的大墩。他们焚烧村庄,威胁村民,逼其擒献林爽文等人,引起当地农民群众的强烈愤慨。林爽文遂“因民之怨”,以“安民心,保家业”为号召,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夜率领天地会会众袭击清营,击毙俞峻、赫生额、耿世文等,并释放狱囚,开仓放赈,打开官府武器库武装自己。十二月初一日,起义军攻克淡水,初六日占领诸罗。十三日,台湾南部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义响应,攻占凤山,知县汤大奎自杀。随即,各地天地会组织纷纷起义响应,起义群众发展到十余万人。各地起义军首领公推林爽文为领袖,称“盟主元帅”,以县署为大元帅府,建立“天运”年号,建立农民政权。林爽文以杨振国为副元帅,高麟为总爷,王作为征北大元帅,陈秀英为中南总统大元帅,王芬为平海大将军,温道为护驾大将军,柯春为镇国大将军等等。各路将军分领各旗,每旗二三百人不等。南路起义军庄大田称“洪号辅国大元帅”,部下分设元帅、将军、先锋、招讨等等。南北两路互相呼应,协同作战,沉重打击了清廷在台湾的统治。
第270章 清朝(24)()
碗口铳林爽文起义军军纪严明,凡缴获物资一律归公,损坏居地财物“失一赔二,焚茅赔瓦”。所获钱粮等物除供应军需外,还分给各地贫苦农民。对殷实富户则强令其出银助饷。另外,起义军非常注意恢复生产和维持社会安定,多次颁布文告,号召军民“军归伍、民安业”,“务宜安分耕农”,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支持。在起义军占领区,物价低廉,秩序稳定,人心归附,从者日众,声势越来越大。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林爽文率军南下,会合庄大田起义军进攻台湾府城,但未能攻下。闽浙总督常青闻台湾事变,急派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赴台镇压。在当地地主武装的支持下,清军夺回彰化、诸罗。林爽文遂放弃七取府城计划,回师北上,再克彰化,包围诸罗。清廷又以常青为将军,江南提督蓝元枚、福州将军恒瑞为参赞,调集广东兵4000、浙江兵3000、驻防八旗兵千人至台湾对起义军进行围剿。常青老迈无能,胆小如鼠,只知结营自保;黄仕简部龟缩城中按兵不动;任承恩也停在鹿仔港畏葸不前。是年二月,庄大田诱总兵郝壮猷入凤山空城,随后派义军战士扮作民人混入城中。三月初八日,庄大田率主力突袭凤山,与城中战士里应外合,一举歼灭清军3000余人,复占凤山。郝壮猷败回台湾府城,被斩首示众。庄大田二克凤山后,约林爽文再次联合攻打台湾府城。五月起义军号称十万。直逼府城外十里之地。城中清军士气低落,因不服水土而病者达千余人。正当城破在即的关键时刻,负责攻打南门的义军败类庄锡舍率所部2000余人投降清军,致使起义军发生内乱,功败垂成,被迫撤围而去。
二次会攻府城失败后,林爽文率北路起义军集中力量围攻诸罗。诸罗地处台湾南北要冲,为双方必争之地。总兵柴大纪以4000清军困守孤城,拼死抵抗,常青先后派总兵魏大斌、参将张万魁、游击田兰玉、副将蔡攀龙等三次往援,谋解诸罗之围,均被起义军击败,只有少数人窜入城中。林爽文以数万人马围城数层,分兵截断诸罗粮道,城中军兵只得以地瓜、野菜充食。义军还多次派人混入城中充当内应,并命人在阵前呐喊喧哗以扰乱敌人军心。但因起义军内部存在着严重弱点:林爽文虽为义军盟主,却不能真正做到事权归一,属下各军多分散作战,各行其是;参加起义者多为失业、半失业的流民,斗志不坚,敌我界线模糊,一遇挫折,或受诱惑,便倒戈降敌。所有这些,造成起义军对诸罗城围攻前后达半年之久,却始终未能攻破。十月,清廷派陕甘总督福康安、领侍卫内大臣海寺察至台湾代替常青指挥各路官兵围剿起义军。福康安等以少数人马进攻大里杙,牵制起义军力量,亲率主力进攻包围诸罗的起义军。十一月初八日,清军7000余人与起义军激战于仑仔顶,海兰察亲率数十名巴图鲁冲入起义军阵中,起义军败退牛稠山,复为清军所败,只得撤诸罗之围,退守大里杙。
福康安等督清军大举进攻大里杙,林爽文率起义军万余人奋起迎击,终为清军所败,大里杙失守。起义军退至集集埔,屡遭挫败,力量损失殆尽,集集埔复为清军攻陷,林爽文率数十名亲信进入高山族居住的深山密林中。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福康安派广东屯练扮作民人进入深山,在老衢崎地方将林爽文等人俘获,解往北京,三月在京被害。南路庄大田起义军在林爽文失败后遭到清军全力镇压,屡遭失败。凤山被清军攻陷后,庄大田率部退守台湾最南部的郎峤。清军水路并进,包围郎峤,庄大田被俘遇害,起义失败。此后,林文爽部将陈周全、陈光爱、陈容、黄朝等先后集合天地会员在台湾各地起义反清,均被镇压。
征讨安南
安南即今越南,古称交址。明永乐年间,曾于该地设交址布政使司。宣德三年(1428年)安南卜黎利兴兵打败明军,俘交址布政使黄福,建立大越国。宣德六年(1431年),明政府承认大越国对安南的统治,黎氏接受明政府册封,两国建立起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清初,清政府继续册封黎氏为安南王,两国关系依然和平友好。乾隆年间,安南内乱,广南豪强阮文岳兴兵占据了广南,自称大帝,封其弟阮文惠为北平王。后二人隙,互相攻杀,安南王黎维祁乘机攻取阮文惠所居之地。阮文惠派兵进攻河内,黎维祁出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两广总督孙士毅、广西巡抚孙永清奏报:黎维祁之母率老幼六十余口逃入中国境内,并请求援助。清廷以世受安南朝贡,负有保护之责,遂命安置黎氏眷属于广西南宁,命孙士毅督师出兵安南。
是年十月,孙士毅与广西提督许世亨率两广兵一万出镇南关,以8000兵直捣河内,留2000人驻扎谅山以为后援;云南提督乌大经也率8000兵取道开化厅出马关进入安南。因安南贫瘠不堪供给,清军于两路设台站七十余所,由云贵总督富纲驻扎边外,负责自内地筹运粮草饷械济理由,故清军所过,秋毫无扰。孙士毅、许世亨自谅山命总兵尚维升、副将庆成率广西兵,总兵张朝龙、李化龙率广东兵分路进军,各地士兵、文勇随行,号称大军数十万。阮文惠慑于清军声势,将各寨守兵撤回,退保寿昌、市球、富良、长江,据险抵抗。十一月十三日,尚维升军率兵1200抵达寿昌江,阮军不支,退保南,毁断浮桥,阻止清军渡江。清军砍竹造筏,强渡寿昌江。孙士毅分兵1500,命张朝龙等率领由山间小路疾趋三异,阮军于山坡上竖立红、白、黑等色旗帜,适清军至,阮军擂鼓进攻。张朝龙率参将杨傅恒南征缅甸作战经过图兴龙、游击明柱等奋力迎击,将阮军击败,又预设伏兵于山坳之中,再败阮军,共计擒斩阮军数百人。阮文惠部下大司马吴文楚见寿昌兵败,又于河内添调兵丁五、六千人,由内侯潘文统率固守市球江。十一月十五日,清军进至市球江北岸。阮军凭借南岸地势较高,居高临下向北岸清军发炮轰击。清军一面建造浮桥于正面猛攻,而暗遣张朝龙率兵2000于上游20里外江势弯曲处乘小舟偷渡,绕至阮军背后。十七日夜,清军由正面浮桥强行渡江,张朝龙于背后突袭阮军大营。阮军黑夜间不知清军从何而来,人数多少,遂全军崩溃,潘文率残兵千余人逃回河内,旋与吴文楚等弃河内退走清花,并驰书向阮文惠告急。十九日黎明,清军抵达富良江北岸。阮军驾船在江心施放枪炮,清军亦分寻沿江民船及竹筏攻击阮军,歼敌百余。次日五鼓,许世亨、张朝龙等率清军200乘竹筏直冲南岸,夺得船只30余艘,大队人马迅速过江,击败阮军。阮军残兵三四百人分乘船只十余艘顺流而逃,游击张纯率部乘船猛追,抛掷火球,烧毁敌船,使阮军无一得脱。上午,清军师次河内城外,阮军不战自退,黎氏宗族及河内百姓出迎清军于城郊。孙士毅、许世亨等入城宣慰后扎营城外富良江边。河内城墙为土垒,高仅数尺,上植丛竹,内有砖城二座,即王宫所在,是时宫室荡然。安南国王黎维祁藏匿民间,于当夜至清营谒见孙士毅,拜谢再造之德。二十二日,孙士毅入城传旨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并传檄广西巡抚送归其眷属。清廷以孙士毅等于一日之内克复安南国都,诏封孙士毅一等谋勇公,许世亨一等子,诸将皆赏赉有差。
阮文惠虽然兵败,但势力仍在。其大司马吴文楚等退回清花后,称言清军势大,而阮文惠不以为然,笑道:“何事张皇,彼自来送死耳。”遂亲率将士渡河北上,过清花时征兵至八万,驻军于寿鹤,谋袭清军,先派人至清营假意请降,以麻痹清军,并探其虚实。先是,在清军克复河内后,清廷因安南残破空虚,无力供给大军粮草,全赖自内地转输,所征夫役达十余万人,且多染疾病,遂诏孙士毅班师。而孙士毅等时时以未能亲俘阮文惠为憾事,屡催黎维祁募人打造战船,准备直捣富春擒杀阮文惠,因黎维祁以人口离散,难以筹措为由一直拖延不办而未果。后又见阮文惠卑辞请降,故依然驻兵河内,并未遵旨撤兵。是年十二月,阮文惠兵至三叠山,黎维祁亲至清军大营问计。孙士毅因出关以来,所向克捷,骄傲轻敌,又误信阮军投降之说,故不以为意,防备空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清军正在庆祝新年,忽闻阮军杀至,只得仓促应战。阮军以象群为前导,兵勇紧随其后,向清军阵地猛冲。清军抵挡不住,全军大乱,昏暗中自相践踏,死伤甚重。黎维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