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儒一看,哎呀一声,跳到一边,大声喊道:“太师何故打儒,儒实无罪啊!”
董卓冷哼一声,喝骂道:“汝无罪?本太师问你,从洛阳撤走只之时,是否是你亲去鸩杀的刘辨?”
李儒与董卓之间保持了一段安全距离之后,点头说道:“不错,正是儒所为,儒亲眼所见,刘辨饮下鸩酒。”
“哼!你瞧瞧这是何物!”董卓怒道,将手中的诏书扔给李儒。
李儒小心翼翼的从地上捡起来,赶紧退后两步,以免董卓突起鞭笞,这才打开诏书,看了起来。
“弘农王辩,承天景命,继任大统,封皇弟协为秦王!”李儒笑声念道,脸色大变。
“这不可能!”李儒叫道,“吾亲眼所见,刘辩面色紫胀,绝无再活可能!”
董卓冷哼一声,道:“不可能?这诏书都下了,你看着玺印,莫非传国玉玺否?”
李儒刚才没注意,现在又看了看,也确定了就是传国玉玺的印章。
“或许那赵迁找了个人,假替刘辩。”旁边的吕布自认为聪明的说道。
李儒摇了摇头,说道:“这基本上不可能,蔡邕、杨彪、黄琬一帮旧臣也都在赵迁那里,若是刘辩是假冒的,他们肯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董卓显然气还未消,朗声命道:“奉先,接令!”
“义父请讲!”吕布上前一步,抖动身上铠甲,甲叶婆娑,威风凛凛。
“奉先,你领兵十万,直取晋阳,老夫稍后,率大军前往,誓要将赵迁灭除!”董卓恨道。
吕布双手抱拳,道:“孩儿领命!”
说着,吕布就要离开,准备兵马,李儒见状,连忙阻拦道:“将军且慢!”
吕布知道李儒乃是董卓心腹智囊,他出面拦阻,自己要是不予理会,面子上过不去,于是,便停下脚步。
董卓冷哼一声,问道:“文优,你还有什么事情?”
李儒也顾不得董卓手里的皮鞭了,赶紧说道:“此时不宜出兵啊!”
“为何不宜出兵?”董卓问道,“那赵迁在晋阳,令立天子,与老夫分庭抗礼,老夫如何能忍?”
李儒再次躬礼道:“兵法云,主不可怒而兴师。今天子迁回长安,根基维稳,宜高墙深壑,吨积粮草,俟天下有变,出兵函谷,仿秦之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也。”
听了李儒的话,董卓的怒气稍解,问道:“那就放任赵迁逍遥放肆吗?”
李儒捻着胡须想了想,说道:“太师可以天子新幸长安为名,大赦天下,分封百官,长安之处多用亲近,关东诸侯,更加恩宠,如此,人心思变,或许可有转机也。”
董卓除了暴虐一些,倒是不笨,仔细的想了想李儒的话,觉得十分有理,便道:“便依文优之言,但汝要记得,今日这些麻烦,全由汝做事不周而起,日后要戒之慎之,今日之罪权且记下。”
李儒唯唯诺诺,赶紧告退,吕布也知道,这仗又没得打了,自然也落得逍遥自在,告退而出。
于是董卓立即上表天子,自领丞相之职,李儒为司徒,吕布为大将军,其弟董晃为左将军,侄董璜为始终,领禁军。其余宗族,皆封列侯。
又表奏韩馥为冀州牧,刘虞为幽州牧,袁绍为征东将军、渤海侯,王匡为讨逆将军、山阳侯,对赵迁形成包围之势。
几方博弈开始,不知鹿死谁手。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讨伐王匡()
却说关东联军,自董卓劫掠少帝西逃,赵迁在晋阳令立天子之后,便无法适从,众人在接到刘辩分封之后,便各自领本部人马回到属地。
只有河内太守王匡未有受到加封,心中自知是赵迁从中作梗,不由得心中愤懑。
恰好此时,董卓遣少帝使者到来,宣读圣旨,封其为讨逆将军、山阳侯,王匡不禁大喜,前往河内屯兵。
其余诸侯各自散去,更有兖州刺史刘岱为了些许军粮,与桥瑁发生冲突,并将其斩杀。
自此,声势浩大的讨董联盟土崩瓦解,诸侯之间并没有因为这次联盟而关系亲密,反而各有嫌隙,大打出手。
并州晋阳城,大将军府,赵迁将文武召集起来,进行例会。
“如今天子继其位,百官居其所,然四海未平,天下不宁,西有董贼觊觎,吾欲以天子之名,兴兵讨之!”赵迁说道。
短暂的安静之后,荀彧起身谏道:“吾闻深根固本者,方能制天下,主公虽有一州之地,然此时与董卓力拼,不智也。”
赵迁点点头,说道:“请文若先生教我。”
荀彧轻捋胡须,道:“此时若兴兵伐董卓,多留兵则无用,少留兵,则河内王匡恐乘隙寇之,则晋阳不保,若不既克董卓,则主公无安身之所也。”
“文若之言甚是,然军士终日坐守于此,终非良策。”赵迁皱眉道。
荀攸起身说道:“启禀主公,吾闻得近日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在汝南、颍川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逆,弹指可破,破而取其粮,以资军士,朝廷喜、百姓悦、军粮足,此一举三得。”
赵迁听后大喜,说道:“好,就依公达之言,出兵讨伐汝南、颍川之黄巾余党。”
田丰眉头一皱,说道:“主公,若至汝南,需经河内,那河内太守王匡与主公有隙,前些时日又未受新帝加封,而怀恨主公,恐不借路。”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本将军巴不得那王匡阻吾大军,若如此,吾便趁机将河内收回。”
“主公明见,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且又近晋阳,必先取之,以为晋阳屏障。”荀彧说道。
荆飞也上前一步说道:“主公,吾飞讯营军士早已探得,彼王匡已受伪帝册封为讨逆将军、山阳侯,正可以此讨之!”
赵迁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那王匡怎么说之前也是讨董联盟的一路诸侯,若贸然进兵讨之,恐袁绍相助,不若先礼后兵,使袁绍不能助之。”
“主公何以先礼后兵?”田丰问道。
赵迁道:“命季才书信一封,送给王匡,言王师过路,使其提供军马、钱粮,不得有误。”
“大哥,那王匡怎能会提供军马、钱粮?”张飞很是肯定的说道。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若王匡不与,则本将军便可奉天子诏讨伐与他,那时袁绍也不能相助。”
对于赵迁的计策,众人无有不从,于是,赵迁留赵云、赵风兄弟二人守晋阳,又派人送钱粮至雁门,犒赏张辽。
随后,先命杨俊写好书信,送往河内,同时,赵迁点起一万大军,起兵伐贼。
不几日,王匡接到赵迁的书信,既怒又惊。
怒的是赵迁又来讨要军马、钱粮,前些时日,因为卫仲道的事,王匡已经将大量的军马、钱粮送往了晋阳,如今没够多长时日,怎能再拿得出来。
惊的是赵迁率一万大军前来,而王匡前番在讨伐董卓时,被吕布杀了十之七八,留在河内的五千精兵,更是被赵迁全歼,如今王匡手下,用于一战的兵士不足一万。
“太守大人,大将军赵迁的军队不日即到,为今之计奈何?”河内从事问道。
王匡叹了口气,说道:“赶紧修书给袁本初,求他发兵来救。”
从事答应下来,赶紧写信,派人送往洛阳袁绍那里。
袁绍在洛阳接到王匡的求救信后,召集谋士,将信件遍视,问道:“河内太守求救,可发兵救之否?”
沮授看后说道:“明公如今在洛阳,赵迁在晋阳,中间乃是河内,吾以为,河内可为屏障,不可放之不管。”
郭图连忙起身谏道:“明公不可发兵,那王匡与赵迁乃是私仇,明公掺入其中,无益啊!”
审配也点头道:“赵迁兵精将猛,兼有并州及河间之地,又新立天子,兵锋正盛,不可力敌啊!”
“况且董卓在侧,恐乘隙来攻,则洛阳不在。”逢纪也说道。
袁绍看着手下的众谋士又是各持己见,不由得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听从谁的意见了。
沮授长叹一声,说道:“明公若是担心与赵迁冲突,可派一支兵马前往孟津,以示形势,即表明了态度,又能防止董卓的窥伺,一举两得。”
其他几个谋士听到不用与赵迁开战,纷纷点头同意,而袁绍见众谋士终于达成了意见,便命颜良率精兵五千,前往孟津屯兵。
长安的董卓听闻赵迁出兵后,急忙召唤李儒,商议是否该出兵取晋阳。
李儒将军报仔细的看了看之后,摇头道:“赵云乃是一员虎将,虎牢关前战吕侯,虽然以多胜少,但若坚守城池,恐急切攻之不下,若此时袁绍来攻,则长安危矣。”
长时间的奢靡生活,早已腐化了董卓的心,此时听李儒说,进兵无益,也就不再坚持,只是嘱咐盯紧赵迁及关东诸侯的动向,随时禀报。
就这样,袁绍隔岸观虎斗,董卓按兵不出,赵迁的大军路过山阳,直抵河内,列阵于城外。
王匡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密密麻麻的赵迁的军队,不由得脸色发白,颤巍巍的喝道:“赵迁,为何伐吾!”
赵迁冷笑一声,策马上前一步,朗声道:“王匡,汝本为讨董盟军,为何此时却投靠董贼!”
王匡一惊,叫道:“胡说八道,吾何时投靠董贼?”
赵迁摇手一指,道:“汝将旗之上,是何字样?”
王匡转头一看旁边的将旗,首先正中乃是一个大大的“王”字,在其左侧,立书“山阳侯”,上方横书“讨逆将军”。
王匡心中一惊,心中暗道不妙!
第一百四十八章 神箭惊军()
这官职不是晋阳的天子所封,乃是长安的董卓以伪帝的名义册封的。
王匡由于嫉恨赵迁不给自己加官,便接受了董卓的册封,并将名号绣于将旗之上,以显其威,没想到被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