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的,不然的话,如果坐视东奴攻城破寨,抢掠百姓,朝中奸臣都会借此大做文章的吧

    毕竟这些人身居后方,不知道前线实际情况,只知道花了重金养出来的大军,都不敢作战,养兵千日没能用兵一时啊!

    所以卢象升反复考虑之后,最后就是说道:“如今之计,我军也只能行牵制作用了,而绝不能和东奴进行正面决战!反正4万清军猬集一处,又没有当地官府提供粮饷支持,他们的消耗要比我们远远大得多,所以我估计他们应该坚持不了多久的。”

    这也是很明显的,鞑虏入关的目的就是抢钱抢人抢粮食,再加上之前都是连战连捷,所以都是以每三千人分为一股(两个甲喇),这样来攻城掠寨,所以效率是非常高的。

    可是现在整整4万人猬集在一处,虽然还能攻下州县,这个效率可就大大降低了!这样他们抢到的粮食,估计都不够四万人吃的呢!更不用说还有明军在附近作为牵制,所以现在卢象升打的主意,那就是和他们拼消耗,避免浪战!拼到鞑子熬不住了,自动重新分散,那也就机会来了。

    “谨遵督臣之命。”听见卢象升这么说,行营众将都是松了一口气,真要是卢象升彻底愚忠,让全军和东虏进行决战(这次的旨意中有这个意思),那可就哭都来不及了!不过现在嘛,还好。

    只是卢象升还不知道,虽然这样下去,鞑子的军粮供应确实会出问题,可是他的军粮供应,也同样会出问题!

    而且更严重的是,他不想和鞑子决战,可是接下来的形势发展,鞑子却使出了一招毒计,逼得他们不得不和鞑子决战的!

第二百三十四章奴酋狡猾!() 
威县,清军多尔衮部。

    虽然这几天,他们一直在全速撤离,避免和明军交战,不过到达威县之后,已经放满了速度,并且脸上也多了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因为他们的援军就要来了。

    而到了当天下午,此次入关的另一位大将,饶余贝勒阿巴泰,已经率领正蓝旗的12000人赶到。

    不过等到他见到整个南路大军的统领,睿亲王、奉命大将军多尔衮的时候,脸色却是有些不愉快的:“大将军,你这么急召我前来干什么?入关后八路进兵可是陛下定下的旨意。”

    而阿巴泰之所以说话这么冲,那也是有底气的,阿巴泰是老奴努尔哈赤的第七子,换成大明的话那就是亲王的身份,所以尽管多尔衮同样是老奴的儿子(第十四子,还是老奴的大妃所生,阿巴泰是老奴的侧妃所生),但是阿巴泰从辈分上来说可是多尔衮的哥哥,所以并不如何敬畏于他。

    而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双方的隶属关系了,阿巴泰是隶属正蓝旗的,而正蓝旗的旗主现在是豪格,也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而皇太极和多尔衮两兄弟不和,一直打压这两兄弟(生怕这两兄弟联手之后势大,抢他的皇位),那是聪明一点的人都能看得出来的。

    所以阿巴泰这次率军入寇,皇太极暗地里都是另有密旨的,所以现在阿巴泰本来打得好好的,忽然被多尔衮急调过来,当然口气就有些重了。

    而听到阿巴泰的话之后,多尔衮却并没有用他的身份压制他什么,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这次入关他是奉命大将军,统辖整个南路大军,阿巴泰本来就是要听从他调遣的,可是现在呢,多尔衮只是让人拿来一份战报,让阿巴泰观看。

    阿巴泰是一条粗豪大汉,满脸络腮胡子,不过此人在历史上颇有谋略,也能识几个字,在满人中也属异类了,所以一开始阿巴泰并不在意,可是等他看完之后,脸色却是变了:“大将军,这上面说的都是真的?”

    “都是真的。”多尔衮就是脸色沉重的点点头,然后阿巴泰就明白了,怪不得多尔衮要这么急着把他调过来,原来南路大军已经损失惨重了!

    要知道这次鞑虏入关,其实打的就是以战养战的主意,也就是通过抢掠大明的物资人口,充实自身,从而把这次大灾年的损失,转嫁到大明头上。

    所以抱着这个宗旨,清军的胃口是非常大的,刚一入关就是兵分八路,齐头并进,横扫整个大明北方!当然这样一来,南北两路大军最远的相距都有三四百里,所以阿巴泰对于其他几路大军的动向并不清楚的,他只是隐隐知道,貌似北路大军似乎不太顺,杜度部被明军重挫的。

    不过他只统辖八路中的二路大军(南路大军),然后距离北路大军又是实在太远,所以也就没关心那么多,可是现在呢,这份战报却是让他吃惊得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这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明国为了对抗这次入寇而组建的大军,在干掉了杜度部后,已经掉头南下,并且在前几天赶到高阳,先是全歼了三千围攻高阳的大清勇士之后,又是在乱石山之战中,歼灭我过万大清勇士我大清南路大军,伤亡惨重啊!

    可是等到阿巴泰看完之后,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奉命大将军,这说的有些夸大了吧明军不就是一群四脚羊么?现在居然就如此厉害?”

    而阿巴泰有如此感官,那也是很正常的,就好比他这次入寇以来,在山东各处攻城略地,已经打下十几个州县,并且所有的州县都是轻轻松松打下来的,那么轻松程度,不像是来打仗的,而是来武装游行的!可是现在呢?明军就变得这么强了?

    可是多尔衮听了之后,却是摇了摇头道:“我以前的想法和你是一样的,自从明国最善战的戚家军被全歼在浑河之后,明军的脊梁已经被打断了!基本上看见我军之后,就是怯懦避战的!”

    “可是现在的明军却是变了,就好比这次的关宁军,原来这种货色看见我军之后,那是有多远多跑多远的,可是现在呢,这次的高阳之战就是他们打下来的。而这次的乱石山大战,更是全体明军全部上场,非常的武勇。”

    “原来如此——”这下阿巴泰彻底明白了,也就理解了多尔衮急调他前来的用意,既然明狗都敢战了,这样多尔衮手里只有1万多大军,却要对阵明狗四万五千人,确实够呛啊。

    “大将军,接下来有什么命令你就说吧。”既然端正了态度,阿巴泰也就不再闹情绪了。

    “嗯——”多尔衮就是满意的点点头,不过他觉得,接下来还是要给阿巴泰鼓鼓劲,于是多尔衮接着就是说道:“不过告诉你坏消息之后,接下来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说着多尔衮脸上已经露出了一个兴奋的笑容:“明国虽然暂时占据了一些上风,但是他们的大臣却是喜欢内耗,所以我略施小计,明国的四万五千大军已经去掉了一半,回返北直隶去了,所以现在我们要面对的,只有25000人了。”

    “什么?这就太好了呀!”阿巴泰听了就是非常惊喜,这就是一加一减啊他率领二万五千援军赶到之后,就有整整四万人了!可是明狗呢,却减少到了二万五千人,这一加一减,那就能占据绝对的上风了!甚至他都有些怀疑,明国的大臣那是吃屎的吧他究竟是站在那一边的!

    当然,阿巴泰如今年近五十,戎马半生,人生阅历那是相当丰富,所以对此也觉得毫不奇怪,明国的人就是这样的,给他一点甜头,只能做出连祖宗都不要的事情!早先的八大皇商如此(山西晋商范永斗他们),现在的明国大臣也是如此,毫不奇怪。

    而既然形势占优,那当然不能错过机会了,阿巴泰接下来就是问道:“那么大将军,接下来你准备和明军进行决战吗?”

    “没错——”多尔衮就是毫不迟疑的道。

    “可是大将军,你的两白旗本来就损失不小(也就是正白旗,镶白旗),这要是再打下去的话,恐怕连维持一个旗的建制都不行了吧,这样大的损失还不如安安静静的抢东西呢!”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毕竟阿巴泰非常清楚,他们这次入关的首要目标,就是抢一切能抢的东西,当然如果能顺手消灭明军,那就更好了,可是因此而伤亡过大的话,那就得不偿失,毕竟我无敌八旗,一共只有人口不到百万,兵力不到十万啊

    不料多尔衮听了之后,却是斩钉截铁的道:“我也知道这样打下去,两白旗将伤筋动骨!可是却非打不可!”

    接着多尔衮就说出了他的理由:“因为这次来犯的明军中,有一支非常厉害的部队,涿州大捷,乱石山大捷,都是他们打出来的!而且这支部队最近又被明国的皇帝赐名为天下第一军,气焰非常嚣张!所以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绝对要把这支军队给消灭掉的,进而打断明军的脊梁!”

    不得不说,多尔衮还是对的起他的称号的(睿亲王),就好像后世的满遗分子,大力鼓吹多尔衮是我大清得以立国的元勋,是卓越的战略家,军事家,虽然有夸大之嫌,但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的。

    就好像这一次,拼着把他的两白旗打光,也要消灭玄甲军,就证明了他的战略眼光。

    等到多尔衮表了决心了,就把他历年搜集来的资料,都给阿巴泰观看,甚至从崇祯七年杨山芦起家开始,一直到崇祯十一年为止,非常详细,也详实的证明了,玄甲军的崛起,给我大清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

    而阿巴泰等到看完之后,都是喃喃自语道:“真是难以置信,明国内居然也有如此强军!既然如此,大将军我支持你!这个仗不仅要打,而且要大打!一定要把这支玄甲军彻底消灭!彻底打掉明军的锐气!”

    当然阿巴泰也知道,这样大打特打的话,他的正蓝旗肯定也损失不小,不过在历史上,阿巴泰此人就颇有眼光,就好比这一次满清入寇,他能担任其中南路二路大军的主将(南路一共为四路大军),转战千里,没有相当的谋略,是不能担此大任的。

    当然这也和此时满清对于大明的态度有关,在四年前大清征服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