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祖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成了这清清白白的美味。

    此物不但好看,还象征着我们学子以后不管是做人还是为官都要一世清白,另外除了这层含义,将此物饮如腹中,味道也非常不错,实在是令人回味无穷。先前那句诗文,便是平舆名士许靖所做!许靖曾言:‘不饮此物不足以明其志!’如今沛国附近的名士豪客,经常为了见识此物来我相县。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此物名为金鳞化龙,这道菜也是许靖亲自命名的。这金鳞并非是黄河鲤鱼,而是指麦子成熟的时候形似一枚小小的金鳞,但经过数道工艺加工之后,便成了如今这黄龙般的模样。麦子兄长应该吃过不少,但能做成这等美味,实属世间罕见。

    名士许靖借这道菜教育世人学子,一定要好好接受教育,努力学习,等有朝一日厚积薄发,金鳞化龙,出人头地!这两道菜几乎是每位慕名来此的学子必点的菜肴,除了你我这等学子之外,不少名士也会来此品尝一二,表示此物不凡。

    今日小弟请兄长前来,就是希望兄长不要因为闭门造车,而错过了世间机缘。倘若兄长觉得此事不值得出来一趟,那么小弟就在此先向兄长赔个不是!”小弟举起豆浆一饮而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为兄在此谢过贤弟,若不是跟贤弟来此,安知世间有此稀奇之物?安能明扬我心中志向!贤弟助了我一臂之力,今日安能让贤弟再为我耗费钱财!过会便由为兄来付账,现在贤弟敞开肚子尽管吃!店家,再来两份一世清白和一份金鳞化龙。”

    兄长说完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于是拿起豆浆尝了两口,顿时感觉这豆浆滋味不错,此物竟比牛乳还鲜,还要爽口润滑!随后又拿起油条,感觉味道更是美极了,此物竟比寻常的谷物食品更香,比寻常的油炸食品能脆,两种口感融合在一起,直教人欲罢不能。

    豆浆和油条只不过是祖茂弄出来的最简单的食物,原本也没想着赚钱,只为讨好刘耀,在刘耀那里刷一波好友度。后来用豆浆油条做早饭招待刘耀,顺带把许靖也叫上来陪刘耀吃饭,豆浆和油条这两样后事再简单不过的早餐,却受到了两人的极度认可。

    祖茂表示现在的豆浆原料一般,调味品更是奇缺,只能加点盐和葱花做咸豆浆,完全无法跟后世加酱油,加味精的咸豆浆相比,更别说还有只加白砂糖的甜豆浆。至于油条差别不是太大,就是原料有些差距,祖茂的油条用的是夹杂着麦麸的面粉做成的,用的油则是猪油,而后世的油大多是植物油,但最终的口感应该是差不多的。

    祖茂看到古人面对现代的食物完全没有任何抵抗力,就发现了豆浆油条这种最简单的食物里也蕴含着无限商机。因此祖茂在宴客之后,留下许靖商量,又许了许靖一些利益,让许靖给自己的酒肆代言,给豆浆油条等食物打广告。

    在古代名士的影响力不亚于现代的明星,更别说受名士影响的大多都是有钱人,而许靖又是本地人,又在本地打广告,这效果自然非同凡响。

    豆浆油条一炮打响,祖茂酒肆自然财源滚滚。

    当然光靠豆浆油条还撑不起一个饭馆酒店,除了豆浆油条这两样之外,祖茂还想出了好多招牌菜,并且每道菜都配上了一个响亮的菜名或是一句配套的诗文。譬如油豆腐就叫金玉满堂,烧鸡叫飞黄腾达,豆腐瘦肉汤叫多福多寿,馒头包子叫蒸蒸日上,要不是现在还没科举,祖茂还准备把鸡翅和猪蹄配在一起,取名叫金榜题名

    祖茂的酒肆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人们的饮食风尚,但却不能直接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穷人暂且不说,就说那些富人——肉食者,习惯上还是吃牛羊肉和鸡鸭鱼,而猪肉和狗肉,还有虾蟹黄鳝泥鳅却并不喜欢吃,而祖茂自身的习惯却偏偏跟他们相反。

    抛开肉食不说,就说主食,肉食者首食小米,次等选择面粉和黄米,最后才是吃稻米和豆子。沛国很少种植小米,大多种的是麦和稗子,极小部分地区种植豆子和蔬菜。

    富人为了自己的口腹之好要从北方购买自己喜欢吃的小米。种得多产量大的小麦却因吃面粉的富人不多,供大于求使得小麦的价格低于平均水平。穷人吃的是稗子做的米糠、稀饭或者是麦麸、米糠、豆子做的豆饭,这种食物本来就是穷人吃的,因此价格也低。

    沛国的饮食结构和粮食生产结构不同,最终导致沛国的财富留向北方,而地主、商人可以通过收购本地价格低廉的小麦和稗子,再贩卖到其他地区,来获取本该属于农民的利益。

    发现了这种情况,祖茂不得不想办法来解决。祖茂所掌管的钱粮,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赋税,羊毛出在羊身上,赋税本身就来自于老百姓。祖茂要增加财政收入,自然要想办法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通过民富来实现国富。

第16章 养猪致富() 
保障老百姓的利益,让老百姓手里有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硬性规定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

    为什么不把稗子的最低收购价格也定好呢?因为稗子口感差,富人不吃,吃稗子的大多是南方的穷苦百姓,但南方物产丰富,日子过的紧也能到河里摸鱼,上山打猎,很少有需要花钱买粮食的时候。因此地主、商人收购稗子,销量其实不大,沛国本地收购稗子,大多是用来养牛喂羊的,沛国草地少,人口多,养牛羊的成本就高,倘若再提高饲料的价格,富人很可能直接到北方购买牛羊。

    这样一来,就加剧了沛国的钱财外流,钱荒更加严重。古代大多朝代,都是缺钱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劣币淘汰良币,富人囤铜,另一方面是人口越来越多。而每逢战乱,钱荒会变本加厉,甚至动摇统治者的根本。

    祖茂是将沛国当自己根基来看待,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有钱人单纯的把沛国境内的钱用到外边去,等到时候需要钱办事的时候,却发现没钱可用了,从而造成社会动荡,威胁自己的统治。

    而老百姓种的小麦,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规定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自然能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祖茂也不能如此简单粗暴的这么干。

    第一,这么干就直接动了地主和商人的利益,这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弄不好就会直接反噬祖茂,或许祖茂一闭眼之后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第二,地主和商人缺少了这部分利益,那也会想方设法的从其他地方剥削回来,甚至可能是变本加厉,最终受伤的还是农民。第三,小麦有利可图,就可以让本地地主、商人从其他地方赚到钱,贸易能带动地区经济,祖茂这么做就是临泽而渔,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是有害的。

    祖茂知道这事情不能正面应该,所以只能选择曲线救国的方法——改善沛国人民的饮食结构。

    如今肉食者依旧以牛羊肉为主要肉食来源,在沛国养羊跟北方相比无疑是事倍功半。而牛不仅是农耕必备的物资,在军事上也不可缺少。一头牛用作耕田,十个大汉都比不上,沛国土壤肥沃,只要犁好田,基本就能有收成。而牛身上的牛角,牛筋,牛皮等物质可以用来做弓,做鼓,做攻城器械。因此自秦汉起就有明文规定:盗牛、屠牛者斩、食牛者罚。但肉食者为了口腹之好,顶风作案,宰牛取肉,屡禁不止。

    养羊不划算,而牛又是应该由官方控制起来的重要物资,肉食者以牛羊肉为食,这对祖茂统治沛国,自然不利。

    历史上取代牛羊作为主要肉食的是什么?猪,猪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比牛羊低,更好养活。相比较牛肉的腥,羊肉的膻,猪肉的臊味其实更好处理。而且猪的出肉率和脂肪比率比起牛羊来也更高,因此养猪可以让老百姓吃到更多油水,改善营养,强健体魄。另外,猪粪还能肥田,对农业生产有不少帮助。

    沛国靠近徐州,有一部分盐碱地,据祖茂所知,猪粪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良盐碱地,如此一来就能增加沛国的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出。

    猪对吃货来说简直是全身是宝,猪宰杀后主要的肉是脊排,肋排,大骨,前后腿肉,五花肉和里脊肉。脊排炖汤,肋排无论是用来爆炒、油炸还是炖汤都可以,大骨是熬制高汤的主要原料,前后腿肉、五花肉和里脊肉是最常用的猪肉,煎炸烹煮涮烤炒样样适宜。

    此外还有猪头,猪蹄,下水,猪血可以食用。而猪中还有板油和网油可以供榨油,板油的油多,网油的油更香。猪肉虽然有一股臊味,但猪油却有一个特殊的香味,作为调味料,可以促进食欲,提升食品的口感。

    养猪技术难度不大,沛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稗子的秸秆又可以充当养猪的饲料,因此不需要太多成本。而猪养大后可以卖肉赚钱,养猪的过程中产出的猪粪又可以肥田,改良盐碱地,因此养猪对祖茂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能快速帮助沛国百姓脱贫致富。

    当然,想让肉食者从吃牛羊转变为吃猪肉,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猪肉在南宋之前,一直都被认作为是贱肉,要不是祭祀需要用到猪头,老百姓看猪好养活,或许猪都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但北宋有个文豪喜欢吃猪肉,这人不但是个吃货还是个美食家,这人就是苏轼,苏轼给猪肉扬名,又发明了不少跟猪肉有关的美食,而南宋开始又对苏轼比较崇拜,自此猪肉才开始在上层人士的餐桌上流行。

    祖茂没苏轼的名气,但是身为一个吃货,用猪肉做美食,还是可以的。做猪肉美食,最关键就要去除猪肉身上的臊味,这个时代已有了葱姜蒜,以及部分香料,但是还没有发明酱油和料酒。没有酱油和料酒,就算处理了猪肉身上的臊味,也能白煮和油炸,也就是跟牛羊肉一个吃饭。

    但要真正将猪肉拔高到临架于牛羊肉之上的地位,那还得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