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祖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处理完两万黄巾军的事情,祖茂也趁机稍歇了一会儿,一觉睡到大天亮。一夜下来,袁术大军果然跟祖茂相安无事。

    此时亲卫发现祖茂起床,才来跟祖茂禀报,袁术大军已退,此事也已经通知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那两部军队此时早已离去,多半是去追赶袁术大军。

    祖茂睡觉之前就向亲卫吩咐了,就算发现袁术大军遁走,也不用即时喊醒自己,只需去通知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并且别让他们来吵自己就行。

    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军中自备着粮草,其他的也跟祖茂没什么瓜葛,得知袁术退兵,也相继离开苦县。

    原本苦县隶属于陈国地界,但如今苦县内没有百姓,城外农田又被战火波及,尽数毁坏。所以陈王刘宠也没什么好留念的,也不跟祖茂交涉关于苦县的问题,直接就调兵离去。

    祖茂不知道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是去追赶袁术还是回归颍川、陈国,巩固自己的统治。

    反正祖茂一定是要派兵追赶袁术的,袁术军中无粮,陈国境内又被黄巾军祸害,抽调不出供给两万大军食用的粮草,袁术应该知道此事。照这样推断,袁术返回南阳肯定不会经过陈国,而多半是借道汝南。

    袁术要获得可供两万大军食用的粮草,只能走梁国或者汝南这两条路。袁术跟梁王不熟,借道梁国又要通过兖州陈留,再入颍川才能回归南阳,进入兖州有可能被袁绍的小弟们围攻,总的来说走梁国这条道路,风险太大了。

    而汝南是袁术老家,一方面是率领大军荣归故里,装一波逼。另一方面则在老家还有些声望,找汝南的世家豪强借点粮草,再容易不过,另外汝南的路,袁术走得多熟得很也不会迷路,而汝南最大的势力黄巾贼已经在苦县消耗大半,因此袁术军借道汝南不会遭受其他势力攻击。

    祖茂猜到了袁术的归途必须经过汝南,立马就调集好兵力,本部五千兵马外加一万汝南黄巾,直追袁术大军。

    祖茂这么做,一来是不想轻易放走袁术手下的两万大军,防止袁术迅速恢复实力,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二是祖茂刚刚收编的汝南黄巾,也刚好要回归汝南,接收他们远在汝南的数十万父老乡亲。

    如今时间已经向五月迈进,等到六月大部分冬小麦都应该收割完毕。到六月下旬就又要开始种植稗子。祖茂在六月之前将汝南黄巾百姓接回沛国,到时候沛国直接增加了一半的人口,到时候劳力也会增加五成,开完荒种下稗子,来年就会多五成的粮食产出。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如今沛国将近四十万人口,加上日后的汝南黄巾百姓,至少能有六十万人。照这样计算,到今年年底沛国将收获一千两百万石稗子。

    稗子的出米率以三成计算,那最终收获就是三百六十万石米糠。

    如今祖茂军中士卒每一餐大概要吃掉三升米糠做的杂粮饼,一日三餐,算上酱料、咸菜、咸肉等消耗,每日大概食用一斗粮食。以一年三百六十天计算,那么每个士兵一年需要消耗的米糠就是三十六石。

    如此说来,沛国一季稗子的产出足够祖茂十万大军一年的军粮消耗。

    此外,沛国的农作物一年两熟,稗子成熟后还可以继续播种冬小麦,产量也不会比稗子小,不但够满足沛国百姓的生活所需,还有一部分能够存余,作为来年的种子和祖茂大军的军粮。

    如今祖茂的军队前后左右外加新收的两万黄巾军,都不足四万人马。倘若能够顺利接回数十万黄巾百姓,今年年底祖茂大军的名额就可以扩充到十万。倘若此行不顺利,祖茂则只能再增加两三万兵力。

    而在增加两三万兵力之后,沛国要是遇上个灾荒或者人祸什么的,祖茂就会瞬间爆炸,难以应付。

第52章 黄巾移民() 
接回汝南黄巾百姓,是祖茂目前“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中最关键的一环。

    韩当、李通、陈恭退回沛国,回守原地,如此一来沛国固若金汤,高筑墙基本完成。

    接下来自然是广积粮,种田需要人口,汝南黄巾百姓占未来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这事情不可谓不重要。

    袁术逃回去两万士卒,就算卷土重来,祖茂有数十万黄巾在手,只要祖茂乐意,到年底就能爆兵到十万,完全不用在意袁术。

    祖茂率领一万五千大军继续出征,一路上倘若能遭遇袁术,那正好将袁术大军吞并,到时候卖个破绽,让袁术独自逃回去就是了。倘若不到袁术,也没什么遗憾的,毕竟袁术就只是个添头,祖茂在意的还是那数十万汝南黄巾百姓。

    祖茂大军再次到达宁平县,然后准备从宁平县进入汝南郡,却又碰上了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的败兵。

    派人上前一问,原来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在得知袁术退步后,就紧追不舍追杀袁术至此。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的勇气,以一万大军硬抗穷凶极“饿”的两万袁术大军。

    幸亏周氏兄弟手下的丹杨精兵给力,刘宠个人的武艺也非常不错,而袁术手下又饿了一晚上,滴水未进,士气和体力有些不足。双方激战一场后,袁术稍胜一筹,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大军败走,袁术却也不敢再追。

    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知道自己不敌袁术,却不知道袁术军中没有粮草,已经是强弩之末。此时被袁术表面上的实力所震慑,有些害怕袁术,不敢再追,最终只好率领败兵回归自己的管辖区域。

    祖茂从他们告知的消息中,得知袁术就在不远处,刚率领大军准备从陈国进入汝南郡,奔着宜禄县而去。祖茂由此分析出,袁术大军还未得到粮草补给,此时袁术的处境还有些窘迫。

    袁术大军没有再次进攻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的联军,抢夺他们的粮草用做自己大军的补给,这也从侧面正面,袁术大军已经没有一战之力了。

    汝南郡内最靠近陈国宁平县的就是宜禄县,而宜禄又在宁平西边,袁术大军返回南阳,正好顺路。

    倘若袁术大军进入宜禄县城,两万大军或许能够得救。但祖茂却不想给袁术这个机会,既然袁术大军就在不远处,而且有些饿的没力气了,那袁术大军的行军速度必然不如祖茂大军。

    “快马加鞭,追上袁术大军。”祖茂一声令下,大军行军速度骤然加快,完全不恤体力,先前赶路。

    祖茂大军方向没跑错,速度又非常快,自然很快就追上了袁术大军。

    此时袁术大军已经有些溃不成军,一部分人走在最前面,袁术及其麾下将领还有少数亲卫有战马代步,速度不慢,都在这最前方。而一部分饿兵已经有些走不动道,只能将长枪当做拐杖慢悠悠的走两步走两步。中间有一部分士卒边走边再丢弃武器铠甲,用来减轻负重。

    看到这部毫无形象,无人管教,弱不禁风的军队,祖茂没有犹豫,直接让大军冲锋。

    弓箭手边跑边射箭,长枪兵列出一队队战阵,齐刷刷的冲向袁术大军,大刀兵也抽出了腰间的战刀,准备大杀四方。

    见此阵势,原本软弱无力的袁术军中将士,如回光返照一般瞬间就焕发了光彩,脚底抹油跑的比谁都要快。

    袁术大军不攻自破,这本应该是冲击中军的好机会。

    然而祖茂却下令,先招降俘虏,再针对袁术及其麾下将领。

    袁术等人胯下有战马,得知祖茂率领数万大军前来追杀,自然也不顾麾下士卒死活,大难临头各自飞,保住自身的性命才是。

    看到自家将军首领抛弃大军逃走,袁术军中士卒只能跪地求饶,表示投降。

    此时的情况,投降祖茂对袁术大军来说,或许还是一种比较好的情况。毕竟继续留在袁术军中,也没饭吃,无法填饱肚子,而当祖茂大军的俘虏,或许还有机会美餐一顿。

    俘虏了两万袁术军中将士,这一下子到也成了祖茂大军的负担。为此,祖茂不得不分出一些粮草,并让史涣率领五千黄巾士兵,将这两万俘虏压回沛国。

    这种事情史涣不是第一次干,因此交由史涣做最好了。另外原本一万黄巾军就是用来防备路上会遇到袁术,怕兵力不够,拿来充当炮灰用的。如今袁术之祸已除,祖茂军中留下一万黄巾,就也有些不适合了。

    毕竟何仪新降,一万黄巾军又多是何仪的人。而到时候祖茂大军所到的地方,也是汝南黄巾的老巢。何仪此人心狠手辣,为了保全自己,杀起同伴来毫不心慈手软,因此弑主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所以,祖茂不得不防着何仪一手。有五千士卒护卫,黄巾军实力又不如祖茂麾下,同等兵力下,何仪就算有谋反之心,也只能憋着,不敢在祖茂面前放肆。

    外患袁术已除,内忧何仪也暂时被祖茂镇压。祖茂继续带领大军西进,在何仪的带路下,过了两天就到了何仪部老巢。

    何仪老巢中有四五万黄巾百姓,在何仪大半日的动员之下,总算是带上大部分家伙,走上了远赴沛国的道路。

    祖茂给何仪留了两千黄巾军和一部分粮草,让他自行解决他老巢内的百姓。

    剩下的三千黄巾军中有刘辟、龚都、黄邵以及其他汝南黄巾首领的部下,都知道如何找回老家,找到自己所在部属的父老乡亲。

    很快陈到、吴霸也率领大军帮助汝南黄巾百姓搬家,先行回归沛国。

    七八天下来,在汝南境内的黄巾百姓九成以上都跟随大军迁去沛国。

    而祖茂和许褚则带着四千士卒以及剩下的黄巾带路党,继续北上颍川搜刮留存于伏牛山脉中的黄巾百姓。

    又忙乎了几天,眼看着五月份快到了,祖茂带着五万多黄巾百姓,经过颍川和陈国,返回到了沛国。

第53章 张邈求援() 
“敢问前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