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门给赫尔曼?米勒负责破译代码的译电员是艾德里安亲自挑选面试的,其忠诚度毋庸置疑,专业素质也必定非常过硬,赫尔曼?米勒并不担心译电员会出现差错。一连好几天的电报,米勒了解了发生在德国内部的形势,国民军已经如同秋风扫落叶,统一德国胜券在握,而埃里克?艾德里安担任德意志联邦国家第一任总统也将毫无悬念。

    赫尔曼?米勒行事非常稳重,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战争性质,谁也难以改变,英、美、法不会因为艾德里安有可能担任德意志联邦国家总统就可以让德国避免承担战败的名声,也不可能改变投降的事实和命运。他将自己的疑惑和顾虑毫不掩饰地告诉了艾德里安。

    艾德里安拿到米勒发来的电报后,马上与内阁进行了紧急商讨,最后回电赫尔曼?米勒,让他学会说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若是协约国愿意看到一个崭新的红色德国出现在他们家门前的话,德国随时可以办到!毕竟德国人现在更愿意和苏联人做朋友。

    这句话十分清楚地告诉协约国,尤其是美、英、法等国,红色苏联正在全球增强其影响力,以英国、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将受到非常大的威胁,而德国现在就在这两者的中间,如果英、美、法一定要给德国扣上一顶“战败投降”的帽子,德国就倒向苏联,否则反之。艾德里安赌的就是这一点,他相信西方阵营不会太糊涂。

    米勒拿到电报后先是一愣,随后无所顾忌的在房间里哈哈大笑起来,连日来苦思无计的赫尔曼?米勒,甚至就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是捧着这张电报睡着的,这一晚,他睡得非常踏实,非常很香甜,从他的内心深处,由衷地佩服艾德里安,不愧是合格的好总统。

    第二天,正如艾德里安所期待的,赫尔曼?米勒异常强硬地向协约国西线战场最高统帅福煦复述了艾德里安的原话。福煦元帅也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将军,作为协约国西线战场的最高统帅,他被任命为协约国的代表首先接见了米勒。根据当时的情形,米勒的态度在福煦看来就是鸭子死了嘴还硬。但是,当他把赫尔曼?米勒的原话再次复述给了英、法、美三国高层时,始料不及的西方阵营一下子除了惊讶,还有更深一层的思考,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这场战争的结论,并想想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让双方都能接受的收尾。

    在英美两国还在各自内部讨论的时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雷恩?普恩加莱却几乎没有任何的迟疑就拒绝了德国的提议,并告诉协约国总指挥福煦元帅。法国只接受德国的无条件投降,然后德国接受协约国的制裁。

    艾德里安的威胁,难道普恩加莱没有看到吗?他其实看到了,但是根本没有在意。普恩加莱10岁那年,普法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普恩加莱的家乡沦为战场,遭到惨重的破坏,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兰西饱受屈辱,少年的普恩加莱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都深深的感受到这种悲壮的民族情感,这就不难理解当普恩加莱站在法国政治舞台上,他为什么极力鼓吹战争,倡导复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极力走访各国,为孤立德国外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作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极右翼民族主义领导人,他把这股力量发挥到了极致。普恩加莱出访俄罗斯帝国,同沙皇、俄国总理、外交大臣等举行了会谈,签订了军事专约。英法也签订了海军专约,对英法两国的海军力量进行了统一部署,专约规定英国海军重点保护大西洋包括法国西海岸,而法国海军着重布防地中海,并保护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在普恩加莱的斡旋之下,协约国进一步巩固。这一切都是在他1912年首次组建内阁后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完成的,之后更是为了复仇大业不惜和昔日盟友克雷孟梭闹翻。

    如果在普恩加莱领导下的法国只能有一个死敌的话,那么这个死敌只能是德国了。

第74章 坦克营() 
艾德里安决定研制新型坦克,其中部份原因是受一战中索姆河会战的影响,此役,英军出动了马克I型坦克,对德军防线的震动相当大。因此,德意志联邦国防军总参谋部为了确保实现总统艾德里安的构想,提出了本国坦克的技术要求,制定了坦克的设计方案,并要求用实战方式加以检验。

    其实,东西两线开战之时,德国的装甲类武器研发工作就已经开始了起步,尽管从生产数量和发挥的作用上看,还比较落后。但是,其积极研制的势头非常强劲,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为了实现新的作战任务,更好地打赢未来不可预知的战争,新生的德意志联邦政府自汉诺威建立政权以来,开始从武器装备到人员的培训齐头并进,全国各地招收优秀坦克手的同时,各个部队曾经使用或对装甲武器有少量常识的士兵也可以补充到坦克部队来。

    德国西部某坦克部队营地热闹非凡,从全国各地应征入伍的新兵络绎不绝。战争持续到现在,大家都对坦克已经不再陌生了,大规模轻步兵作战的话,它的优势与劣势也显而易见,但是,曾经与他有过正面接触或是经过训练的人也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班杰明?谢里登,来自柏林武备士官学校,目前为军士长。亚尔维斯?劳里,1913年入伍,参加过东线作战,多次负伤并获两次铁十字勋章,现在是上士,这两个人在坦克训练基地不期而遇,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刚刚到这里,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亚尔维斯?劳里提议到营区周围转转,看看德国的西部跟东部有什么地方不同。谢里登说这是个好主意,顺便吃个酸菜炖猪蹄也挺不错的。

    两人说说笑笑,谢里登忽然指着操场一排坦克说:“劳里,你快看,这就是我们以后有可能朝夕相处的‘坦克朋友’?瞧这家伙看起来呆头呆脑的,这应该不是我们要用它作战的坦克,应该不是。”

    劳里不敢确定,说:“这可说不准,你瞧那顶部突出来的一截,太不可思议了,但愿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坦克炮不会打那么准,不然的话……那可就太糟糕了。”

    这一看不要紧,两人把去营区周围转转和吃酸菜炖猪蹄的事全忘了,尤其是劳里,似乎一定要弄个明白:“而且这些坦克怎么就一门炮啊?听说英国人的坦克可不止一门炮呢!对,好象是两门炮。你瞧这气场我们就输了一大截。”

    对于坦克,谢里登和劳里虽然比较陌生,但他们早就听长官们说过英、法两国的坦克在索姆河耀武扬威的样子,那种气势跟这不是一回事。

    几位教官正在给另一辆坦克校炮,听见了他们的谈话,觉得挺有意思,没有阻止他们的讨论,至于疑问方面,也许在不久的时候这些小伙子们会接受一个答案。

    训练基地的四周被层峦叠翠的山地包围,几条宽阔的简易土路由基地向各个方向延伸,东面最高的山头上有一个碉堡形的混凝土小房子,有人正在上面不停地挥舞着一红一绿两面小旗。隔着山梁,能够感觉到山那边扬起的尘土,那也许就是坦克打靶的地方了。又有一批新学员从车上下了,肩上的背包都没放下就开始四处打量,对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他们好象不喜欢眼前的坦克,怪怪的,感觉有点失望,参军之前,他们可没想过这些,但现在他们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了。

    不远处还有很多老学员,新学员的抱怨和疑问在所有刚来训练基地的学员心里都曾有过,非常正常,时间长了就会见怪不怪,老兵们只是笑笑,因为这样的情形不止是这些新兵,他们当初也是如此。

    托拜厄斯?普里斯特利,慕尼黑大学在校生,他也是刚刚入伍的新学员,前两天就报了到。此时此刻,独自坐在训练场的草坪上,还没有适应这里的生活,离开家人,离开家乡还是第一次,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一个好兵,好的坦克兵。“内陆的孩子见识少”这是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这两天,柏林、不来梅和和罗斯托克人经常这么说,是的,内陆孩子明显没有柏林孩子那么顽皮,他得想想以后怎么跟这些人相处。

    谢里登和劳里看了看周围,忽然发现自己太天真了,群山环绕的训练基地就象个与世隔绝的小王国,别说出去吃一顿猪蹄炖酸菜,就是出去一趟都不太容易。

    几排两层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营房座落在群山脚下,营房前面一大块操场因为要做灯光球场而做了硬化,其他地方都是挖掘出来的土坪,有的地方甚至还是没有来得及长草的松土,也可能是坦克履带碾轧造成的。山间有一股清泉流出,从操场边流过,比起马达的轰鸣,泉水的声音就象是一首永远也弹奏不完的乐曲,训练之余,经常让学员们流连忘返。

    并不是每一个新学员都觉得德国的坦克会比英国人的更容易受到攻击,大多数新学员对II号坦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很期待早日成为这些铁家伙的驾驭者或乘员,他们甚至在询问教官什么时候可以正式开课,似乎已经等不及了。

    新学员的轻武器和队列训练结束后,枯燥的文化课也是必不可少的,学员们应该先了解坦克的构造、性能以及作战用途,还有许许多多的安全常识。课程分为几大专业,比如车长、驾驶、运弹、操炮、小故障处理等科目;各科目分班学习,各司其职。

    教官告诉学员们,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后才算是一名真正的坦克兵,而真正合格的坦克兵却还要经过刻苦的训练,指挥、驾驶、越障、打击和协同都达到良好,那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坦克兵。

    接下来进入车组训练,也是几大专业科目学员的集成配合。

    托比?罗利和雷尔夫?克雷吉同属一个步兵连队,在西线时他们都见识过英国人的坦克,那一往无前、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