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地还有自发的募捐者,要给军队捐钱和物资之类的,国内现在对于这场战争的舆论可真的是非常积极。
臣昨晚上就带着相关的人连夜赶工,写出了昨天那一战的新闻报道,准备放在下一期的军报上进行连载刊发。想必倒是后国内民众对于我军的胜利会更加的···”
陈信立刻打断了对方的话头说道:“没必要一定等到下一期的军报再刊发,你让文体部做一个特刊的计划,这种利好的消息应该紧随事态的发展而发,没必要一定等到下一期的去。”
黄政委一拍手,高兴的说道:“还能这么干?恕臣愚钝,臣实在是没想到可以发特刊的。”
陈信微微一笑,没有接话,继续走了起来。
黄政委左右看了看,发现身边的警卫们还是离得远远的,没有人打扰他,于是又对着陈信低声的说道:“君上,鞑子如今就算是想要进攻,那也已经是后继无力了。
刘参谋长做出的布局是要紧盯鞑子不放,非要让鞑子八旗的本部人马脱一层皮不可。
不过呢,属下倒是觉得,让鞑子主力暂时逃窜回去,才是附和咱们王国利益的。
毕竟,还有一个大明在旁边虎视眈眈呢,咱们这几年虽然做出了一些让步,而且还联合各地的军头搞走私贸易,在大明境内串联起了不少的力量。
可是,咱们占了大明的属国朝鲜的地盘是不争的事实,那朝鲜当年可是被大明皇帝定为了不争之国的,年年向大明进贡,从不断绝。
当年咱们掠夺了朝鲜的土地自立为王的时候,崇祯还发来过圣旨,斥责我们的行为。哪怕现在,大明那边的官方态度,可一直都把咱们当叛逆来看的。
要是咱们这一次把鞑子收拾的太狠了一些,让他们丧失了对明军的主动权。等到明军缓过气儿来,那到时候咱们该如何自处啊。
毕竟国内的绝大多数人口,原来都是大明的子民,如果非得要他们在大明和王国之间选一边的话,民心到底如何,臣实在是有点拿不准。”
第六百七十八章 后路()
黄政委说完了这一番话之后,就低着头不再言语,紧紧的跟在陈信的身后,只是不时的偷偷瞥陈信一眼,然后又迅速的低头,等待着陈信的回答。
而陈信早听完了黄政委的话之后,也不由自主的放慢了脚步,然后,他面色不变的继续走动了起来。
他清楚黄政委的意思,他想说的就是要后金来牵制大明一方,不能破坏王国现在良好的扩张机会。
从华夏的形势来说,在华夏军的努力,和在华夏军支持下东江镇的牵制下,对付鞑子已经不成问题,至少占领金州以南的地区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建奴一方,在这一战之后,应该也是不敢再大举兴兵攻伐辽南地区了,华夏军大可乘机占据金州地峡,努力的发展己方的实力,这种局面就连黄政委这种政工干部都能看清楚。
而黄政委背后的意思,就是要让华夏军在攻占了辽南这个特殊的,即远离大明又和鞑子接触的地方,继续发展自家的实力。
后金不敢南下辽南地区进攻华夏,想要不被消灭,那就只能向西入关攻伐大明了。
华夏占据了辽南之后,自然就能观望天下形势的发展。并随着华夏实力的一步步膨胀,在有了把握的时候,参与进争夺中原的棋局中去。
这是自从华夏军越来越强之后,王国中很多人不由自主产生的新的想法。谁都无法阻止汉人这种入主中原成为天下共主的思维模式。
一行人就在这样的沉默气氛之下,走了100多米的距离,直到这个时候,陈信才对黄政委说道:“你为王国的未来着想,这是对的。
不过,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矛盾的焦点,现在我们最主要的矛盾还是华夏文明和野蛮的奴隶主们之间,文明的保卫战。而不是和明庭之间的权力争夺。
眼下后金的实力还保留着很大一部分,他们女真八旗的本族人马损失并不是太严重。
而且,远道而来的后金军在攻坚战上的表现或许不怎么样,可要是咱们双方进行野战的话,在鞑子骑兵优势兵力的冲击下,咱们未必能赢。
所以,现在可还远远不是可以轻视后金的时候啊。你作为辽东派遣军的总政委,绝不能有这种小心思。
总的来说,鞑子的祸患不在于区区一个辽东,而是在于大明、王国以及整个天下,王国和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还有咱们王国和大明之间的关系,还有其他逐鹿中原之类的事情,以咱们的实力,根本不需要靠野蛮奴隶制度下的鞑子。
只要咱们能够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保证咱们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足够强大,再加上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在大明那边做好的各种布局,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现在的你,只要做好政委的本职工作,我自然会把你的忠诚记在心中的。”
···················
三号堡垒,这个曾经阻拦、拖延后金军进攻好几天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后金军一处营地,作为金州地峡陆路通道最狭窄的一处地方,无论是任何时候,这里都注定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从后金军进入旅顺防线开始,这里就一直驻扎有一个牛录的战兵,还有300多名蒙古兵。
而随着华夏军游骑兵团、侦查团、特殊勤务团等部队进入后金运输线进行大规模破袭战开始,这里就增加了两个牛录大约600名战兵。
这些人马驻守在三号堡垒被摧毁的废墟附近,确保后金军在这里运输通道的安全、畅通。
岳托在三号堡垒废墟西北边的一座山头上,举目观察着海面上的情况,他看的很清楚,在那里停着几艘帆船,看其造型,就是华夏军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快蟹。
只不过华夏军的快蟹型号众多,种类繁杂,其官方记录的型号已经有足足17种至多了,就算是华夏军中对海岸警备队不太熟悉的人都分不出其中的差别,就跟别说岳托这种外人了。
他根本就分不清对面是哪种型号的快蟹,不过,他也用不着关心那种具体的型号,只要知道是华夏军的战船就好。
在哪几艘战船高高的桅杆上,还挂着这个时代最常见的望斗,里面有人举着两根管子连在一起模样的东西,在四下里观察着什么。
岳托知道那个东西叫望远镜,孔有德和李九成原来在山东巡抚标营效力的时候,红衣炮手们的手里是有这个东西的。
那东西能把远处的东西拉近到眼前,让人看清楚原本看不清的东西。
据说这东西是从佛郎机人那边传过来的,这次岳托在旅顺战役期间,在华夏军那边已经看到过很多次了,华夏军那边似乎有不少的望远镜,经常有人在鸡冠山的山腰和山头上张望,就是用的这东西。
只不过,华夏军所用的和孔有德等人所描述的完全不一样,孔有德讲述的是单筒的,而华夏军手里的都有两个筒子。
望远镜在军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岳托在没有用过这东西之前,真的很难想象镜子里面是个什么样子的场景。
对于岳托来说,现在的华夏军真的很神秘,华夏军的很多东西都充满着一种神秘的感觉。
这次多尔衮从每个牛录里面抽调了两个甲兵,交给他带来第三堡垒废墟。确保他们自己的后路没有问题。
为什么派岳托这个和多尔衮不对付的人过来,实在是现在的多尔衮威望下降的太厉害了,很多人不信任他,害怕他安排自己亲信过来的话,到时候会捣鬼让多尔衮自己的人先跑。
所以,才有了岳托这个和多尔衮不对付,甚至是一直在争锋相对的政敌过来的事情。
实际上,当天晚上,在多尔衮宣布要退兵的时候,后金八旗的奴隶主们都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儿。
进攻眼前的旅顺防线这样的坚城,已经大大超出了后金的国力,现在都还没有攻下第一道的夯土墙呢,他们就已经损失了超过5000女真本族人了。
足足4万5000多人的包衣也死了超过8000多,还有些受伤没有办法挨回辽东的,伤亡数字到时候还要增加。
损失惨重而没有任何的收获,后金今年这个冬天肯定会过的非常艰难。
第六百七十九章 新的发现()
“主子,又有小船往北去了。”镶红旗一名梅勒额真的声音在岳托的耳边响了起来。
岳托往海面上看了一眼,发现几艘华夏军的快蟹战船冒着黑烟往北走了,他对身边的梅勒额真点了点头,对方会意下去安排去了。
很快,就有一队镶红旗的甲兵骑着战马往北,一路跟随着那几艘华夏军的战船而去。
岳托也是个聪明的,在女真八旗只顾着吃喝玩乐的时候,他却请了在努尔哈赤的大屠杀下存活下来的300个秀才中的几个包衣教他读汉书、识汉字。
他不但读各种大明的兵书,以熟悉汉家几千年代代相传下来的战争艺术,还读那些儒家经典以熟悉汉家的思维和礼仪,所以,他是后金鞑子高层中少有的明智之人。
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之后,现在的岳托也差不多理解华夏军的打法了,那就是随时都保持着双方之间的接触。
华夏军所保持着的接触,就是依靠着连绵不绝的小规模进攻来进行的,这就使得后金军如果想要从夯土墙上撤退的话,就一定会被华夏军给注意到。
如果后金保留在前线的兵力减少到一定程度的话,就很容易被华夏军的接触式战斗给试探出来。
岳托估摸着,多尔衮想悄悄脱离夯土墙的行动不会那么顺利。如果直接放弃夯土墙,那华夏军会马上判断出后金的意图。
那时候只要华夏军的骑兵一放出来,就会牢牢的缠住后金军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