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玉民的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如果谷红英还有其他的考虑,那就不应该了,她闯荡江湖这么些年,自问有些眼光,但是对于这个自己已经确定跟随的东家,她还是有些看不透。既然他这么有信心,那自己就陪着疯一把,汇聚在杨树铺的几千号百姓也一起跟着他疯一把。
“好,东家,家里就交给我,不需要您分心,杨树铺和扁担石都等着您回来喝庆功酒。”
“老村长,杨东大叔。”
孙玉民交待好谷红英后,把头扭向了两位老人家,说道:“明天您二位一定要镇住场面,不管人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不能让大家伙乱了。”
“东家,你这个安排,老朽有些不太明白。”
老村长开口说道。
孙玉民不想让两个老大人家知道太多的内幕,也不想让他们太过于担心,可不说出些道道来,又怕他们会胡思乱想,于是解释道:“我们邀请了佛子岭的王得贵来赴宴,他可能会带些民团的人来,到时候您二位不管他说什么做什么,都帮着应付一下,既不得罪他,又不让他走,留客这一方面,您二位可远胜我们这些小辈。”
“东家的意思就是稳住他呗,别的咱不在行,但是劝客留客,可是长项,你就放心交给我们这几个老骨头吧。”
杨东大叔直接说道,他可不想听到老村长再哆哆嗦嗦问一大堆,也不愿意因为这些东西耽误人家几个商量。
“对,就是这个意思,杨东大叔你说的太对了。”
孙玉民双手都竖起了大拇指。
杨树铺这边的事安排妥当以后,他对小玉英说道:“丫头,你把老村长、杨东大叔送回去。”然后又对谷红英说道:“谷姐,你安排一下今晚上三个连的伙食,菜可以丰盛一点,酒也准备一点点,我要提前给他们这几百号人誓师。”
两个女人把两个老人送走以后,会议室里就只剩下了孙玉民身边的这些骨干们,除了黄伟外,都是跟随着他从刀枪血雨中走过来的好兄弟。
“我们这一仗要想打胜,惟有一条路可行。”孙玉民开门见山说道:“那就是伏击他们,我只所以让老村长他们拖住王得贵,就是不想计划出现纰漏。”
“你什么时候做的计划?”
刘文智很好奇,他可是亲眼看到,亲耳听见,傻熊过来报告鬼子要进山的消息,这期间孙玉民可是就只待在会议室,哪里都没有去过,计划从何而来,除非他会分身术。
孙玉民没有吭声,他只指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霍山县城到咱们杨树铺的路途不算远,路也并不难走,和以往咱们所理解的山区不太一样。如何选择伏击地点,是这次成败的最关键点。”
孙玉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是一直盯着吴林生,他现在虽然是二连连副,可先前却是管着侦察这一块,霍山县城到杨树铺这一片地方,他早已经熟得像自家的后花园。
第二百一十二章 誓师(五)()
吴林生岂会不知老大的心思,他以前来来回回就特意留心过,想的就是以后如果打仗了,怎么运用山区的地形地势。
这一段路程里面适合打伏击的地方不多,如果不想让鬼子伪军离这太近,那最好伏击的地方就只能选择在佛子岭那一块,上次劫胡海龙那个地方非常的合适。
“老大,你心里是不是早就已经有了合适的地点。”
吴林生还没有开口,邓东平先发问了。
孙玉民脸上带着笑容,完全没有大战即将来临的紧张和严肃。对于邓东平的问题,他并没有回答,只是问道:“你们换军装时,那些国军的领章、帽徽之类的没有扔掉吧?”
戴存祥他们忙摇头,当时有部分士兵扯下了帽徽之类的就要扔,还好被制止了,否则孙玉民这样一问,那只能是干瞪眼了。
见大家都摇头,说明这些小东西都还有,这让孙玉民有一些高兴。
这场仗既要打,还不能让对方知道,也不能让外人知道是杨树铺义勇团在打,毕竟队伍现在还过于渺小。打这场仗只能是冒充别的队伍,在霍山这一块能和鬼子伪军抗衡的肯定只有隔壁立煌县的,廖磊的二十一集团军,这也是孙玉民为什么会问领章和帽徽等等国军的标识还不不在的原因。
“东平,这第一仗,事关重大,我想亲自指挥,你同意吗?”
孙玉民还是没有回答邓东平的问题,反而是征求他的意见,人家好歹是一营长,拿走人家指挥权,总得说一声吧。
邓东平当样会点头同意,他也知道这个仗虽然不算特别大,和在二十师比起来,算是小得不能再小,可是对于杨树铺来说,对于这支还只有三个新兵连的义勇团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一仗。自己没有把握就凭这三个新兵连,能把拥有一个鬼子中队还有一个伪军大队的敌人全数消灭掉。
孙玉民只是粗略的说了一下自己的构想,并没有把这场仗如何打的细节在会上说出来。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邓东平他们已经很习惯他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人再向他询问或确认自己的任务,按照他们的思维,孙玉民让自己的连死钉在一个地方守,那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敌人迈过去半步;如果是攻,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端起刺刀往敌人阵地冲去。令行禁止,再困难都必须执行,这就是二十师为什么能在兰封拼残土肥原师团的原因。
深夜的杨树铺一片漆黑,只有营房门口点着一堆柴火,向四周散发着一点暗黄的光芒,两个值哨的士兵正缩在火堆旁边取着暖,可在这寒冷的北风吹拂下,即使是身处在火堆旁边,两个人还是有些瑟瑟发抖。已经时值寒冬,往年早已下雪,只有今年,连雪头子都还没有见过,可照这个寒冷的趋势,大雪这几天就会飘下。
黑暗中,忽然传来一声吱呀的开门声,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在这寂静的夜里,还是传得很远。
两名哨兵都警惕地端起了步枪,望向了声音传来的地方。
借着依稀的火光,他们看见自己的连长如同一尊雕塑似的立在平时集合的地方,他的嘴里含着一个哨子,手上拿着一块怀表。
董文彬轻按机括,一声动听的金属声传了出去,怀表的盖子弹了上去。
如若不是哨兵那儿还有一推篝火,能借着那微弱的火光看清楚怀表的指针,在这黑夜里,当真会是伸手不见五指。
怀表的时针已然指向了四点,董文彬看着秒针跳到十二的位置时,便吹响了口中的哨子。
凄厉的尖叫声顿时在杨树铺的夜空响起,不光三连,一连二连的营房门口同样响起了哨子声,紧随而来的是士兵们从熟睡中惊醒的动静,从最开始的慌乱,到逐渐的秩序井然,这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从第一个士兵冲出营房,到全连集结完毕,没有一个人发出一句声音,只能听到急促的脚步声,或者是武器装备碰撞到什么发出的声音。
这让和邓东平、刘文智一起站在操场上的孙玉民非常的满意,自己想要的部队雏形已经有了。
三个连队被三个连长分别带到操场上,当着孙玉民的面,邓东平整好了队,并向他汇报:“报告团长,杨树铺义勇团一营集结完毕,请您指示。”
孙玉民还了个礼,大步走到了队伍的正前面,大声喊道:“稍息!”
一营三个连五百多名士兵听到孙玉民的口令后,动作整齐划一,这让旁人看得是热血沸腾,也让孙玉民心潮澎湃,这几百号人,今天自己就要带着他们走上战场,按照他们现在表现出来的气势,今天自己绝对有信心带着他们打一个大胜仗归来。
“弟兄们,咱们杨树铺和扁担石好不好?咱们的新村子好不好?”
孙玉民没有对这些新兵们说那些慷慨激昂的话语,对于穷苦人家出来的孩子,都深深地知道和理解在这个世道里,守住这一份安宁的不易。可以说,如今的杨树铺,如今的扁担石,还有那十一个新村子,绝对是旁人眼中的世外桃源,虽然还算不上很完美,但是能吃饱穿暖,已经好的不得了,他们根本不会再去奢侈别的什么。
孙玉民问这句话的原因,就是站在这些人的立场,以他们的思维来激励他们,这肯定比那些华丽的陈词烂调,比那些国破山河在的大道理,实用很多。
“弟兄们,咱们现在有着新家,有着新的邻居和朋友,也有着美好的生活,我敢说,只要再这样过上两年,咱们这一片不说富甲一方,但绝对会是别人羡慕的榜样,家家户户有白米饭,白面馒头,有鱼有肉吃。再也不会在寒冬腊月,一家人都挤在一张薄被子下,大家都能穿得暖,能够住得好。”
孙玉民的这些话虽然很朴实,但绝对是这些士兵们非常想听到的,看着下面在冷风中依然站得笔直的战士们,刘文智他们突然发现,孙玉民当初执意要从国军序列中脱身而出,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不管是在教导总队还是在二十师,士兵们虽然都出身贫寒,但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那些只为了一个月一块钱响银而呆在部队的士兵,怎么能够和为了保卫自己家园,为了让全家老少能过上富足美满生活,而去扛枪打仗的战士相比较。
“现在,有人见不得我们的日子过得红火,勾结了鬼子和伪军,要来摧毁我们的家园,要来埋葬我们的美好生活,你们说我们答不答应?”
孙玉民这句话说的特别大声,就似黑夜中的一记重鼓,擂在了每个人的心头,当全场的人都吼出来“不答应”这三个字时,沉寂的杨树铺似乎被突然唤醒,全村的狗像是突然冒了出来,冲着操场这个方向狂吠着。
几乎所有的房子都亮起了油灯的光芒,好多好多的百姓都披上衣赏,打开大门出来张望,更多的人打着灯笼往村子的路边,往操场汇聚。
“好,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