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要是给我们的军队十万担粮草不仅够了而且还有多余,我们的实力也比辽东的公孙氏强悍,拿下他最多不超过一个月,但是十万担粮草又岂能够我们手上的那些老弱妇孺食用,主公既然想要让乌桓人为自己所用那么就必须要一视同仁。“
李休点了点头认为荀攸的话很有道理,忽然李休再度心生一计:“公达,我记得在辽东的东北面还有一个地方叫做高丽,要是我们效仿董卓你说如何。”
李休的话使得荀攸的眉头一挑,他觉得李休的做法太过了,这样的事情不是读书人能够启齿的。
“主公这是不是太狠了些。”荀攸苦笑的说道。
虽然荀攸感觉李旭狠了些,但是李休却知道日后那个高丽是如何的可恶,对于高丽李休没有丝毫的好感,即使他现在还没有做那些事情。
“公达妇人之仁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既然投身于乱世,那么就必须要做好自己的觉悟。”李休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杀气,随即李休下命太史慈从青州调回,尔后又让庞德去接替太史慈的位置。太史慈成为了辽东讨伐军的统帅,统帅了三万大军,而李休则在朔方郡继续主持大局。
此时公孙续已经回到了幽州,向着公孙瓒禀报李休的战报,在知道了李休缺少粮草之后公孙瓒似乎也感到了不好意思,给李休送去了两万担的粮草,虽然这些物资不多,但是公孙瓒的心却是尽到了幽州乃是苦寒之地,能够拿出这些粮草已经不错了。
得到了公孙瓒给予的粮草李休并没有选择将其扩充乌桓的新汉人人口而是全部送去了前线,除此之外李休还向前线增兵两万,太史慈在辽东遇到了本土士人的强烈抵抗,要是不增兵恐怕会阴沟里翻船,而且太史慈所带的辽东讨伐军都是乌桓人,李休害怕他们突然造反,这才让徐盛带领两万自己的青州兵前往增援。
得到了徐盛的相助,太史慈终于攻克襄平,取下了公孙度的人头,在得到了粮草之后李休并未对辽东怎么样,他现在需要一个踏板,一个他进攻高丽的稳定踏板。
李休接受了荀攸的建议打出了:“辽东地,辽人治的说法使得大量的辽东世家偃旗息鼓,表示愿意归顺。”
辽东的太守李休沉思了很久到底该让谁来担当,而就在此时新投靠李休的田豫脸颊有些红但是最终还是向李休举荐道:“我有一个叔叔名叫田畴,世居辽东,有大才。”
“田畴?”李休陷入了沉思,这个人他听说过,好像是一个牛人。
田畴,东汉末年隐士。好读书,初为幽州牧刘虞从事,后因有功被朝廷拜为骑都尉不受。曹操北征乌桓时投曹操,任司空户曹掾。因为向导平定乌桓有功,封亭侯,不受。后从征荆州,有功,以前爵封之,仍不受,拜为议郎。
这么一个牛逼人物,别人求官求爵,他却三番五次的拒绝官爵,足见性格之孤傲。不过,想要坐稳辽东恐怕非仰仗此人不可。李休的心中暗道。田畴的才能是一流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田氏也是北方的大族,田畴既然是田豫的叔叔那么就必须要用他,现在的形式用世家制衡世家乃是最好的方法。
“国让,你这叔叔既然有此大才那么快些引见。”李休摆出了一副求贤若渴的表情,使得田豫有些感动,同时脸上还有些挂不住,自己也只是刚刚投靠李休便得到了一个校尉的职位,而此次他给他叔叔求得可是一郡的太守,而且还是辽东这样的大郡,但是李休却是对自己如此的信任,自己一提叔叔李休便打算用。
“主公,我叔叔性格孤僻,在幽州除了前州牧刘虞以外谁都看不上,主公想要让他效力恐怕要亲自去请。”田豫的脸更红了,他知道田畴的脾气那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李休想要用他恐怕还会受些气。
(本章完)
第240章 混乱的江东()
李休以五万大军血战半月终于拿下了辽东,此时的辽东和三国后期那个辽东还无法相比,辽东的公孙氏还没有做大,再加上李休发话让辽东交由辽人治理所以所遇到的抵抗并不算太多。拿下了辽东之后的李休便要考虑到辽东的治理问题,他既然已经说出让辽东人治理辽东的话来就绝不会食言,不过能够治理辽东并能够稳定局势的人却是不多,在此时田豫推荐他的叔叔田畴担任辽东刺史。
田畴的脾气古怪,除了前幽州刺史刘虞以外谁都看不上,但是李休有的就是耐心,他第一次去拜访田畴被拒绝之后,隔了一天李休再度前去拜访。
田畴虽然认为李休可能不是他主公的最佳人选,但是依然为李休的精神所感动,再加上田豫的煽风点火,田畴最终还是答应出山,田畴答应出山,但是还是给李休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让公孙瓒放出幽州名士魏攸前去辅助他。魏攸乃是幽州的名士,因为刘虞之事公然抨击公孙瓒而被下狱,但是此人却是有一定才华的。
为了魏攸李休亲自去找了公孙瓒,公孙瓒对于这个既不能杀又不能放的名士也很是头痛答应了李休的条件。
李休任命田畴为辽东刺史,魏攸作为田畴的副手,至于辽东的兵马统帅李休任命徐盛和史涣驻守辽东。
田畴发挥出了出色的理政能力加上田家在辽东的威望很快便在辽东立稳了脚跟,李休在辽东大量的选拔人才,将各个人才送到辽东郡的各个乡镇。
辽东这块踏板已经逐渐趋于稳定,李休命太史慈继续向北发动攻击,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再度发起了攻击,但是高丽的战力似乎比李休想象中的更为强大,太史慈虽然夺下了几个城池但是却是被高丽的大军挡了下来,李休派出了手下的谋主陈宫相助太史慈这才打开了局面,不过高丽的战力依然强大,他们还从周围的国家百济借兵,使得战局再度坚持了下去。
在此时荀攸向李休建议收兵回辽东,但是却要向高丽提出条件,让他们给予我方粮草。高丽这几日打下来也是死伤惨重,而且之所以百济会出兵相助高丽其实除了唇亡齿寒的心态之外还有其他的心思,一旦高丽战败那么他们就趁机吞并高丽的地盘。高丽知道再打下去对他们有害无利,最终决定给李休奉上十万担的粮草,李休得到粮草之后收兵回归辽东。
在辽东,李休询问了一下陈宫高丽的情况,据陈宫所言高丽的军队并不少也有十万之众,但是战力方面却是极差,战斗素养也是不行,不过高丽毕竟是他们的地盘他们熟悉地势再加上我方将士的水土不服这才使得高丽能够和几方周旋,而且在北方除了高丽还有百济这样一个国家,实力依然不差,据陈宫估计想要成功拿下高丽的话至少需要十五万的兵力。
十五万兵力,李休陷入了沉思同样的将这个数字记在了心中,高丽他是一定要消灭的。
高丽的事情告一段落,李休加紧开战辽西的建设,现在的辽西已经有人口五十万已经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准,其中汉人二十万,新汉人三十万,在李休的连坐推出之后,高强度的威压使得辽西的叛乱少了很多,教导新汉人汉化的人选却还是没有着落,今天李休似乎想到了这一个教导人选,他手上有着一支人马无良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各个却都是识字的,要是派出他们那么不仅能够监视新汉人,还能教导他们汉化。
李休找来了无良十三和他们商量了一下自己的打算,但是无良十三却是说道:“无良军以主公的命令马首是瞻主公即使让我们现在去死我们也绝无怨言。
无良十三从各地挑选出了一批无良军的卫士,来到了辽西,本来无良军都是应该在黑暗中生活的,但是李休现在却给了他们一个正大光明的身份。
辽西的物资虽然匮乏,但是在李休的操作下,辽西今年的冬天居然没有饿死一个人,这使得大量的异族人侧目,他们攻击汉朝的疆土往往都是秋天,除了秋天天气适宜攻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粮食储备不够根本无法过冬,每年的冬天都会使得大量的族人死亡,乌桓人再度掀起了狂潮,想要投靠李休。
李休照单全收,并且分散分配开始屯田。
无良军的人懂的很多,种粮食也是会的在他们的教导下新汉人开始自己种植粮食。
李休稳定住了辽西的局势而在更加的北方,匈奴人和鲜卑人开战了,对此李休暂时没有实力去捡便宜,一旦自己出兵可能会使得鲜卑和匈奴人群起而攻这就得不偿失了。
经过了一年的修整,各方诸侯的实力也是更加的强悍,曹操稳定住了兖州和豫州的局势,而马腾韩遂虽然联合却也挡不住董卓大军的兵锋,退守武威和金城形成掎角之势想要抗衡董卓。
南方,孙策向孙坚建议以柴桑为跳板攻打江东之地,江东乃是他们的老家要是他们起兵可以获得不少江东的世家支持。
孙策的建议使得孙坚很心动,但是现在孙坚却正在和刘表开战手中的兵力已经不多了,于是孙坚给了孙策三千人马让他出战江东,本来是想要让孙策知难而退,但是却没想到孙策居然真的去了而且还得到了江东小霸王的美名。
孙策和他的结义兄弟周瑜组成了强大组合,一路过关斩将,特别是联合了孙策的舅舅丹阳太守吴景之后实力更加的强大,总兵力达到了两万之众。
看着江东的混战,袁术也想要分上一杯羹,他命令手下的大将张勋领兵三万攻伐江东之地,使得江东的大地更为混乱。
除了江东之外袁术更为看重的是徐州,徐州六郡粮草百万,得到了徐州他袁术就能再度压上袁绍一头。
(本章完)
第241章 陈王死,沛国乱()
徐州之地有粮草百万担,只要得到徐州他袁术就能压上袁绍一头,可是想要进入徐州则必先攻取小沛,而小沛则是陈王刘宠的领地,刘宠的手上也有着五万人马实力强劲,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