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地世家见魏延横扫袁术、曹操、刘表以及世家叛军,不敢再违逆魏延的意志,开始缴纳田赋和商税。

    当然,魏延现在的政策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所以田赋商税并不甚高,对于世家大族来说是九牛一毛,他们没必要为了这么一点儿钱跟魏延的十万人马,作对只会落得像原来那些叛乱世家那样灰飞烟灭,所以他们妥协了。

    这些世家缴纳了田赋商税,而税收只跟田亩、商铺、矿产等营收挂钩,跟人口不挂钩,所以他们继续隐匿人口没有半点好处,没有继续隐匿人口的动力,又迫于重罚的压力,便把之前隐匿的奴仆、佃农全赶去当地郡县乡亭官府登记造册。

    魏延给出的时间是三个月,三个月内义阳八郡的人口统计要全部完成。

    留驻各地的正规军、警备军、屯田兵在休整之余便帮助各地官府督促各地民众去官府登记造册领取户籍证明,包括每个进入义阳八郡的流民也都安置下来,登记造册,魏延这一次非要查清楚自己治下有多少人口不可,不能再拿推测出来的七百万来蒙蔽自己。

第336章 【人口普查】() 
跟这个人口大普查相互配合的便是整合村庄,把错落在山间荒谷的小户人家都迁移到大坞堡里面,避免战乱对这些人家的损害,各地郡县兵四下出动,搜遍每一处山隘荒村,把散落的小户人家、小村庄都迁移到大坞堡里面。

    特别是左冯翊郡,因为那里时常有羌胡、匈奴、鲜卑等胡人南下劫掠。

    根据魏延意志建造的大坞堡都是棱堡结构,那些弯刀骑射不善攻城的胡人根本攻不破,他们只好去劫掠那些散落在山间荒谷毫无防备的小户人家、小村庄,胡人经常会在过冬前对该地进行一次扫荡,要赶在这次扫荡前完成迁移。

    每个郡县乡亭都有当地驻军协助执行人口统计任务,让每户的家庭成员都要当地官府衙门,由当地官吏当面验视,检视完毕发放户籍凭证,凭证是一张硬壳纸,上面有个大概的画像,画像下面的信息有郡、县、乡、亭、里等所在地名、姓名、性别、年龄、身高、肤色,上面盖着当地县尉的大印。

    虽然魏延已经想法设法鼓动民众主动申报户口,但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人把官府的意思曲解拒不到官府申报,甚至还有一些有过劣迹的不敢露面的,魏延便下令发动检举,建安二年年末前,完成义阳八郡人口调查,到时候还没有入户者又非新移民,不仅本人罚做官奴,所在亭长、里长皆要罚做苦役。

    三个月过去后,整个义阳八郡人口统计出来,总计有八百七十七万六千四百五十二人,男子有三百九十三万四千一百二十二人,女子有四百八十四万二千三百三十人,女子比男子多出九十一万。

    魏延对这个结果并不惊讶,他早就想得到,世家隐匿的人口会远超过大家的估计,按照原先估计的世家隐匿人口而估算出来的人口不过是七百万,现在看来,那个估计还是太保守了。可能还有某些世家有一些隐匿人口尚未报上来,最近几个月陆续从其他州郡投奔过来的流民算起来,现在大概有九百万人口,算是大汉鼎盛时期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魏延本来认为按照古代的条件,很难做什么人口普查,但看了王粲掌握的典籍后,他发现不能低估古代人的智慧。

    这个国度最迟在周代就已经普遍开展了人口核查,且形成定制。《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其各登其乡之众寡”。可见,当时设置的“小司徒”和“乡大夫”等官职的职责中就包括了人口核查事务—登记民之“众寡”。

    魏延大规模地进行人口统计,并未引起强烈的反弹,就是因为在汉代,人口核查制度已经得到巩固和发展,户口典章制度已经日臻完善,每年农历八月,各郡、县都要核对户籍,进行人口统计。

    魏延重视人口,是因为人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富国”、“强兵”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所以必须掌握本国的人口状况。

    但以前的刘汉朝廷之所以年年搞人口核查,跟当时的赋税与徭役制度是分不开。魏延当政之前,直接以纳税人为课征对象的“人头税”曾经是刘汉朝廷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此外,百姓还须无偿承担各种徭役,在这种赋役制度下,人口核查就成为政府财政、税收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汉代课征的“人头税”主要有“口赋”与“算赋”。“口赋”是对七至十四岁的少年儿童征收的一种税,每人每年缴纳二十钱,作为皇室收入。当时,为了推行国家的有关社会经济政策,算赋对商人、十五岁至三十岁的未婚女子、以及奴婢均有加重征收的规定;对孕妇、产妇、以及有年过八旬老人的家庭则有免征规定。此外,汉代规定百姓从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均有服徭役的义务,徭役的种类主要包括:适龄男丁一生中须到国都服兵役一年,称为“正卒”;到边塞戍守一年,称为“戍卒”;每年在所在郡县服劳役一个月,称为“更卒”。不能服徭役者,须缴纳代役金,称为“更赋”。

    在这种赋役制度之下,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身份以及婚姻、生育等情况直接关系到“人头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派,只有准确掌握人口动态信息才能确定百姓应承担的赋役义务和应享受的税收政策,人口核查成为实施这种赋役制度的前提条件。

    《汉书萧何传》中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就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知道此时的人口已由原3000万降到1300万左右。

    西汉末年,战乱和天灾使人口从6000万降至2100万,这2100万的数字是经过东汉对户口调查得来的。

    东汉对户口调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东汉时的户口调查称为“案比”,即案验、比较,常常在每年8月举行,同时,宫廷还会派人来“算人”,就是朝廷派人挑选少女入宫,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如果姿色端丽的就可以入宫选妃子,像太后何莲当年就是这样选入宫里的。

    东汉每年的户口调查规模也是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80岁老人,下到6岁以下孩童,都要一一进行调查。东汉户口调查的内容也很细,连身高、相貌都要调查。因为东汉重视人口管理,所以人口数量比之前增长不少,桓帝永寿三年有口56486856,是史籍记载的东汉最高人口记录。

    虽然经过了几年的黄巾暴乱和大规模的瘟疫,但人口基数在那里,同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隐瞒人口,魏延现在粗略估算,大概整个大汉的总人口还是在4000万左右。

    人口普查完毕后,有一个新问题产生了,魏延发现凭空多出了许多没有田地急待魏军给他们分配田地的人口。

第337章 【匈奴人!】() 
魏延让人仔细盘问,方才得知,这都是世家大族为了减轻自己负担,放出来的一些奴仆和佃农。

    几个月前,魏延扫平了世家叛军后,挟此大胜,理直气壮地把剩下那些世家大族非法占据未曾造册的田地全都收了上来。

    这些世家大族蓄养了很多奴仆和甘愿卖身的佃农,收留隐匿的人口实在太多,而多余的田地被魏延非常理直气壮地拿走了,这样一来,世家大族们就发现,之前那些不甘心卖身屈服他们的自耕农从魏军那里分得的田地,比自家的人均田亩还要多些,甚至还要好些。

    在魏延执政之前,世家大族都逃避田赋、商税,但因为魏延的铁腕镇压,残余的世家大族虽然是叛乱世家大族的十余倍,却都被十万魏军的铁血给慑服了,他们不敢再重蹈叛乱世家的覆辙,乖乖地答应缴纳一亩二斗的田赋,这跟自耕农缴纳的田赋是一样的。

    这一亩两斗的田赋便加在那些佃农头上,本来一亩地收成大概能有四十斗,多交两斗也没有什么所谓,但现在可以交给佃农耕种的田亩短缺了,耕种得少了,世家地主又要多的分成,搞得那些佃农都在拿自己的处境跟外面自由得只用缴纳一亩地两斗粮食的自耕农相比,心里非常不平衡,现在这世道变了,卖身为世家奴反倒不如以前做自耕农,很多佃农奴仆都纷纷逃离世家的庄园。

    世家大族们看到这样的形势,万般无奈,便按照魏军均分田地的标准,分给下面佃农每人十亩地租种,减免了额外增加的两斗赋税,那一亩两斗的赋税便从自己向佃农原来征收的粮食里扣除,当然这样分下去,还有相当一部分佃农没有分到田地,这些世家大族便把这些佃农赶走,让他们去找魏军要田地。

    人口大普查过去了,聚在魏军驻地前面的被世家大族遣散的佃农们拖家带口总有四五十万人之多。

    魏延考虑到水土生态保持,下令不准盲目地开荒,现在整个义阳郡、南阳郡的良田都已经分给魏军将士做军功田,还有很大一部分做军屯的屯田,当然石韬、韩浩他们那个现在改名为建设兵团的屯田兵们占据的良田也不少,能够预留给这些佃农的田地只有一百多万亩,仅仅够安置二十多万人,还有二十多万人分不到田地,如何安置这二十多万人呢?如何安置越来越多的流民呢?

    魏延便把目光放在因为战乱而地广人稀的弘农郡、河南郡,那两个郡足以安置百万人口。

    可是,在那里屯田,有个威胁是纵横河东的白波贼。

    白波贼在汉献帝东归的时候,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杨献韩绛,后来被魏延击败,另一部分是胡才、李乐率领,他们依然逗留在河东郡,随时可能威胁弘农、河南两郡。

    于是,到了九月份,魏延领三万人马,准备发兵河东,将白波余党扫除干净。

    表面上,魏延只领了五千人马,在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