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无敌铁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对付高敬宗这种以汉人为主体的军队,他们可没有半点客气。

    一时间,朝廷上充斥着求战的声音。

    就在这时,沉默已久的尚书令王述却突然出声道:“此时高敬宗非但不能攻打,甚至还要保其后方无忧。”

    “这怎么可能?”

    “王尚书是不是疯了?”

    东晋文武大臣一片质疑声响起。

    王述微微一笑,抚须道:“诸位想一想,我们大晋的威胁,最大的威胁,来自哪里!”

    “北府军,高敬宗!”好几个人同时齐声道。

    “不对!”王述道:“不对,我们大晋朝廷最大的危险不是高敬宗,至少眼下不是。虽然我们得到的消息并不确切。不能确知高敬宗在中原到底搞些什么鬼,但从之前收到的消息看来,他既进入中原,则是对中原有野心。他对中原有野心,而我们又位于他力不能及的南方边陲,以高敬宗的精明绝不会愚蠢到两线同时进攻,他既然要开拓中原,南线必定转为保守,因此可以说在高敬宗当下北攻南守的国略下,我们其实是安全的。”

    “安全?”褚蒜子疑惑的道:“高敬宗此子连番出兵,用兵犹如神助,先胜田豹、后胜田洛,并其部,然后再战郭阳,慕容垂,实力暴涨三十余万兵马,如此以往,恐非大晋之福。”

    “太后明鉴,实则不然!”王述摇摇头道:“如若不是高敬宗此子,恐怕江淮大地早已狼烟四起了,战火甚至可以燃至大江南北。我们如今安得太平,正是因为慕容隽有高敬宗分心。高敬宗目前没有转攻大晋,当然不是因为他好心,而只是因为他暂时没打算吃掉我们。长远来说,高敬宗这个威胁虽然可怕,但其到达却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日子。”

    褚蒜子有点明白了王述的意思,高敬宗出身庶族,身后既无家族支持,也没有门阀向他靠拢。至少在他没有逐鹿天下的资本之前,这些士族门阀是不会在其身上下注的。

    王述依旧在侃侃而谈:“我们大晋最大的威胁,仍是来自野心勃勃的慕容隽,慕容隽此子野心极大,他吞并冉魏,占据中原大好河山,却未满足,仍大放厥词,要征服大晋,统一天下。而如今他为高敬宗所累,无暇他顾,若是让其放手施为,百万大军南下,更是大晋的灭顶之灾!高敬宗为庶族出身,为天下士族所不容,他虽得中原,很难一下子统合起来,正因如此。所以述才断定:在五年内,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高敬宗,而是慕容隽,若慕容隽胜高敬宗,或者连一年都不用!看眼下的形势,可能马上就要生巨变了!”

    褚蒜子道:“留北支?”

    王述点点头道:“不错,留北支如今早已不听招呼,他们几乎全投燕国,准备混一个从龙之功!”

    留北支也是五胡乱华时期特殊产物,当年胡族肆虐中原,中原百姓和士绅皆纷纷向南迁徙,在这个过程,普通百姓都非常容易,本身就没有什么钱,全身家当一裹就走。然而士族门阀却不同,他们家大业大,特别是那些田地、店铺、宅院等不动产,根本带不走。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士族门阀都不约而同的把家中庶子、或是家族中的偏远支脉留下来看家护院。

    这些坐拥无数良田和豪宅的人,事实上并不是其主人,而是一个管理者。身份上的巨大差异,这让这些留北支纷纷选择投靠胡人,谋得高位。

    两更完毕,今天早上有朋友过来、没写、

    (本章完)

第230章 打脸()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家族内的留北支子弟皆不满江南嫡族的遥控指挥,不满他们只是一个资产管理者,而不是做这些庞大家产职业管理人。于是,留北支子弟开始推动燕国举国南征,慕容隽意外病活,慕容隽死后,燕国政坛开始出现严重的内斗,国力迅速衰败,这些士族留北支庶子们开始转而投靠苻坚,先助苻坚统一北方,尔后助苻坚以一百一十九万兵马进行南征。

    表面上这是慕容隽和苻坚二人野心勃勃,妄图统一天下,结束天下纷争。事实上都是由留北支子弟推动的,他们就是想通过战争,获得家族的绝对控制权。重掌北方财富、田地和宅院的所有权。

    当然士族门阀的嫡系子弟同样看不上这些庶子,所以在淝水之战时,东晋朝廷所有门阀皆团结了起来,一致对外。在战场上是谢玄、谢安叔侄主导的,而战场之外,则是由士族子弟侦察情报、收买、策反氐秦将领、官员。历史都是有胜利者书写的,事实上仅凭朱序一句“前线军队败了”就引发百万大军全面溃败,大家以为这真的可能吗?

    当然,东晋朝廷中对于近年来留北支渐渐反抗是相当不满的,否则也不会不惜代价推动一系列北伐。

    从永和五年。东晋以褚裒(chǔpóu,褚蒜子之父)为征讨大都督,都督徐、兖、青、扬、豫五州军事。褚裒率领三万人马,前进到彭城(今徐州)。

    永和六年,任命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徐、兖、青、扬、豫五州军事进行北伐。北伐失利后,

    永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率领五万兵马北伐。北伐再次失利。

    永和八年,殷浩北伐,进攻许昌。

    永和九年,殷浩率领八万人马大举北伐,正遇张遇反叛,谢尚又遭大败,只好退回寿阳。再次失利。

    永和十年,桓温北伐,前期桓温进展顺利,直接攻打到了关中长安城外。然而恰逢江西(不是现今的江西省,而是指东西流向的长江段以西的土地,大约是安徽一带)流民郭敞等上千人劫持了陈留内史刘仕,归附了姚襄。威胁建康,所以东晋朝廷为调集兵马防备郭敞与姚襄,所以减少了原本供给你桓温的物资,桓温因后断物资匮乏,恰逢王猛进言苻坚采取坚壁清野之计,桓温北伐失败。

    永和十二年,桓温二次北伐,取得全胜收复洛阳。

    升平三年,谢万北伐。事实上东晋朝廷在永和五年至升平三年这短短十年时间内举行了八次北伐,这种北伐态度绝对算不上朝廷不作为。当然东晋朝廷北伐的目的不纯,毕竟留北支子弟,也是他们家族内部的孩子,当孩子不听话,大人会打几下,但是绝对不会下死手,每次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东晋朝廷的北伐,说穿了就是因为南北双方士族与庶族的权力、利益争夺。

    王述继续说道:“我们与燕国是国仇,是大恨,当然国事之前,不论恩仇。若让慕容隽吞并了高敬宗,下一步他就会南下!所以咱们眼下不仅不能出兵攻打高敬宗,而且还需要全力扶持高敬宗作为唇防!”

    褚蒜子虽然是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不过更是一个女人,她想得最多的还是她的儿子。高敬宗之名,她恐怕比任何一个朝廷大臣听得最多,也知道最多。高敬宗不仅仅是东晋朝廷的河南义民都督,更是谪仙神医。如果可以让高敬宗医治顽疾,别说扶持高敬宗,就算是封高敬宗一个公侯爵位,她也绝不吝啬。

    褚蒜子道:“不知眼下,朝廷该如何支援高都督?”

    高敬宗,高都督只是一个名号上的区域,对于官场中人而言,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号。众臣一听褚蒜子称高敬宗为高都督,这就是代表褚蒜子是认可了桓温册封的这个河南义民都督的称呼。

    “启禀太后,老臣以为!”王述会意便出声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如今高都督不过是一介白身,号称北地流民勉强尚可,若是令诸豪门施以援手,恐怕差强人意……”

    褚蒜子想了想道:“下邑如今业已被高都督攻下,哀家就做个流水人情,改下邑为夏邑侯国,册封高敬宗为夏邑县侯,食邑七百户,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会稽王、大司徒司马昱道:“太后英明!”

    “臣等附议”

    朝廷众臣皆赞叹褚蒜子英明。

    褚蒜子道:“既然众位爱卿没有异议,那就拟旨吧,加封高敬宗为讨贼大都督,兖、青、并、冀、幽五州大都督,假节,全权负责征北事宜,启封仓储,把此次北伐准备的物资,调拨一部分,支援夏侯。”

    王述道:“老臣请命北上!”

    司马晞道:“王尚书令年纪大了,不宜太过奔波,这次我去吧。”

    王述道:“廉颇七十尚能斗食,述虽不敢比肩先贤,但自认尚未老眼昏花……”

    江左四大士族门阀之陆氏,吏部侍郎陆纳道:“纳正值而立之年,年富力壮,北伐奔波,不如纳代为效劳!”

    历阳太守桓伊(字野王,擅长音律,相传名曲梅花三弄正是在桓伊所创曲子的基础改进的)也出声道:“区区一个县侯,劳烦朝廷三品大员前去颁布册封圣旨,未免太过重视,让其生产骄纵之心,莫不如伊前去!”

    得,朝廷各方开始争起来了。东晋朝廷向来以武为重,多少将领皆因战而荣升豪门,当初郗鉴、陶侃皆都是以军功封为公侯,现在高敬宗成了东晋新贵,所以各方争相拉拢。

    褚蒜子倒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就在这时,褚蒜子这才发现朝堂侨姓四大门阀,江左四大门阀,惟独不见陈郡谢氏的身影。自从谢尚、谢奕相继病逝,谢万也一病不起,整个谢氏皆没有一个领军人物了。

    褚蒜子想到这里,心中隐隐不安。作为一介女流,褚蒜子对安全的意识非常敏感,她可以稳定朝廷,布威天下,主要靠两个,一为舅父谢尚,二桓温。如今谢氏已经出现落没的苗头,她就感觉到了不安。

    褚蒜子道:“诸位爱卿莫要争了,如今安石仍游戏风尘,不务正业,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以哀家的名义给安石发出征辟,征其为侍中特进,前往北地宣旨,复命后另有任用!”

    (本章完)

第231章 你侄女是谁?() 
睢县县城北府军大都督府,忙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高敬宗累得酣睡不醒。睡梦中的高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