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狼意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桃芳就定定地瞄着那灯光,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

    这一练,就是好几个月。

    虽说是“临阵磨枪”,但这磨枪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连长亲自到靶场,给张桃芳指了3个目标。

    —本章完—

    抱歉,晚了点。

第134章 高手对决() 
“砰砰砰!!”

    结果张桃芳抬手一打,竟全都打中了!

    速度还快得惊人。

    王锋拉动水连珠的枪栓,一颗弹壳弹出。

    这枪自己非常的熟练,练习了那么多遍,已经达到了人枪合一的境界!

    刚进射击组的新兵。

    大多只打过死靶,有的连“狙击”、“冷枪”这些词都没听说过。

    接下来,班长再次给射击组的四位狙击手讲了一遍。

    把大拇指一伸,将右眼视线、拇指和目标连成一线,然后睁开左眼,闭上右眼。

    从左眼和右眼不同的角度观测,拇指和目标之间便会产生横向的误差。

    根据这个误差的大小,就可以估计出目标的距离远近,以确定射击标尺。

    狙击手很多时候,都是在没有观察手协助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种时候,就需要自己来测量距离。

    这一次狙击任务,完成回来,冷枪冷炮运动,便开始了。

    用“零敲牛皮糖”的战略消灭敌人,灵活出击,有利就打。

    冷枪冷炮运动从1952年开始,志愿军集中大量狙击手和神炮手积极作战,平均每2发子弹毙伤一名士兵、每30发炮弹毁伤一辆坦克、25发炮弹击毁一辆汽车、

    给予联合国军重大杀伤,截至朝鲜战争结束冷枪冷炮运动共毙伤美韩等联合国军5。2万人,其效果不亚于发动一场战役。

    那些送饭的炊事员,见狙击手们打得精彩,自己也参加一个。

    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杀掉了五十多个敌人!

    联合国军的确被打怕了,埋头在掩体内,也不敢将头伸出来。

    甚至连上厕所、吃饭都不敢了。

    将排泄物装在罐子内,然后往外扔。

    第二天,王锋视线再次一黑,又见到了小月。

    “第三天了,继续吧?”

    “嗯。”

    王锋正打起劲,还想再次加入那场战斗。

    “咻!”

    这次,直接来到了前线,同张桃芳战友一起对付敌人。

    这位敌人,也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

    他是专门来打张桃芳的!

    也算是慕名而来,张桃芳在短短的22天时间。

    用247发子弹,打死了71个敌人!

    在中国新闻日报里广为流传。

    这次敌人决意要把张桃芳这个肉中刺、眼中钉拔掉!

    “二嘎子!别急!给我跟木棍!”

    张桃芳对观察员二嘎子道。

    王锋这才知道,自己原来叫二嘎子,怎么又是二?

    他没心思想这么多,赶紧在战壕内找到一根木棍,给他。

    张桃芳用木棍撑起破钢盔,以前他曾多次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

    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他的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射手。

    “总算遇到对手了,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他。”

    张桃芳嘀咕道。

    他在交通壕里匍匐前进,到了尽头,突然蹿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

    他刚要进狙击台,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子弹紧追着他的脚跟,打得地面尘土飞扬。

    张桃芳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击中似地摔进了射击台左边的掩体里。

    这个假动作显然蒙骗了对面的射手,他暂停了射击。

    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开始搜索对面阵地。

    他先仔细观察了美军阵地上的机枪掩体,发现有两挺机枪正向其他方向射击。

    张桃芳没有出枪,因为他明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诱饵。

    真正的对手肯定躲在其他地方,也在搜寻他的位置。

    只要他一开枪,马上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此刻双方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就是对面那个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对手。

    他耐心等待着,搜索着。

    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发现了对手的位置。

    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

    然而就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

    对手也发现了他,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准星位置。

    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张桃芳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

    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也意识到了他的厉害,机枪枪口始终对准了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

    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

    张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

    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处的位置。

    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

    他在沙袋的掩护下,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沙袋伸了出去。

    他仍没有出枪,静静地判定着这究竟是对手的真正疏漏,还是设下的圈套。

    足足十多分钟。

    机枪的弹着点表明,他的对手的确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

    时机终于到了!当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右侧打了一个点射。

    把视线和枪口转向左侧时,张桃芳猛地站起身,枪托抵肩,即刻击发。

    几乎与此同时,对手也发现了张桃芳,立即转动枪口扣动了扳机。

    高手对决,胜负只在瞬间。

    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

    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命运。

    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王锋便在一旁,见证了这一奇迹的时刻!

    这一战,张桃芳得到了团里的通令嘉奖。

    “他是打猎出身吗?”

    “他用的是什么枪?”

    军长“皮老虎”看完报道,疑窦顿生。

    他从床底下拿出一双皮靴,对作战参谋说:

    “把它带上,去八连看看那个张桃芳,连着看他消灭3个敌人,要是真的,就送给他,要是假的,拿回来。”

    “是!”

    “”

    “小张同志,我来取取经。”

    作战参谋带上皮靴和摄影记者王纪荣到了前沿阵地,却没有提及军长的皮靴。

    雪地里,寒气袭人,记者王纪荣不停地搓着双手。

    拿起相机赶紧抓拍了一张。

    刚低下头,就听见张桃芳那方“啪”的一声枪响。

    对面一个敌人应声倒下。

    “啪!”

    紧接着,敌人的一个哨兵又被张桃芳击中。

第135章 稻草人() 
敌人的狙击手发现张桃芳后,也开火了。

    王纪荣不敢抬头,怕暴露目标,又担心张桃芳的安全。

    正思忖着,又是不远处一声枪响,原来张桃芳早已转移到另一处狙击位置。

    短短的时间内,一共消灭了第3个敌人!

    作战参谋离开八连前,给张桃芳搞了一个授靴仪式。

    战士们拥坐在坑道里,听他讲明皮靴的来历。

    然后把它挂在张桃芳的脖子上。

    张桃芳被搞得面红耳赤,在场的人都发现了,他脚上还穿着用军用毛毯缝制的“旧棉鞋”。

    为了带张桃芳继续“深造”,连干部把他送到团里办的射击训练班。

    在这里,3营的狙击手张桃芳和2营的狙击手吕长青成了同一个战壕的兄弟。

    战友们对他的评价皆是:

    张桃芳读过点书,人也长得精神,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机灵鬼。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眼睛不大,还总是眯缝着,但几十米以外的东西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种远视眼,天生就是狙击手的料!

    在28名高手云集的训练班里,还流传着许多不成文的作战经验:

    敌人正在洗澡的,脱下一条裤腿打!

    拉屎的,蹲下再打!

    坐汽车的,瞄准停车点,第一个人刚起身时连续打!

    “”

    这个团办的班,注定是“联合国军”的噩梦。

    战线上枪声四起,没几天,“联合国军”的士兵们就给团办班打傻了。

    他们在阵地上只要一露头,就得吃上一颗不知从哪儿飞来的子弹,甚至是一颗怪叫着落来的炮弹。

    那天,二嘎子发现下方多了几个稻草人。

    几枪打去,稻草人毫无反应。

    第二天,那个稻草人竟然变“胖”了!

    连忙通知张桃芳狙神。

    他来了便给稻草人三枪。

    “砰砰砰!”

    三名美国观察手和稻草人一齐摔在地上。

    第三天,张桃芳同志鸟枪换炮,把水连珠换成了美国的大八粒!

    大八粒半自动步枪,无论是性能还是换弹速度,都比水连珠好很多!

    “”

    外国人被张桃芳打愤怒了,就把坦克开到前线,疯狂的轰炸。

    张桃芳躲在坑道里,最后还是没能把张狙神炸死。

    五月份。

    这一次,王锋又变成了张狙神。

    自己正提着两个靴子,里面装满了弹壳。

    今天要去见传说中的皮长官,外号皮老虎。

    整个24军几乎都归他管,第一次见皮大,所以王锋紧张是毋庸置疑的。

    一进门,王锋便将两只靴子往桌子上一方。

    顿时“铛”的一声。

    “这是什么?”

    军长皮大问。

    “报告皮长官!这是弹壳。”

    平时尊称皮军长为皮大老虎,这是他的绰号。

    又是24军老大,所以王锋叫他“皮大”。

    一旁的宣传部长上前解释:

    “这是他打死敌人的记录。每打死一个敌人,就把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