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头儿笑答:“一样,都一样。能给您敬酒,这是卡卢加人的幸福,其他地方的想敬还没有机会呢。”
李德把碗放到嘴边闻了闻,说:“伏特加,真不错。谢谢老爷子的美意。”他把酒碗高高举过头顶往天上一泼:“这第一杯酒敬献给阵亡英雄们的在天之灵,让他们在上帝的怀抱里安息吧。”
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他把剩下的酒泼到地上:“这第二杯酒敬献给涂炭的生灵,还有人世间的良心。”
李德刚要喝,却看到碗里还有几大口酒,便再一次把碗举过头顶:“这第三杯酒祝卡卢加民众,并通过你们祝俄罗斯民众生活幸福,祝德俄人民友谊长存。”
李德把酒往天上泼去一半,地下浇一半,中间再把剩下的碗底挥霍一半,剩了还不到一口,然后拿了个天大的架式一饮而尽,就这么着还被呛得呲着嘴呵了半天气,最后还好意思亮了个滴酒未剩的空碗给人看。
老耆楞了一会儿,看看自己的脚,脚面上被酒泼湿了。他伸出大姆指感谢道:“元首本不沾酒,今天举杯,实在是卡卢加人的骄傲啊。”
大胡子市长激动万分地讲了几句欢迎、感谢、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舞之类的开场白后,宣布元首讲话。
山呼海潮般的欢呼持续了整整半个小时。期间李德平伸出双手,这在德国是表示安静的信号,只要他做出这个动作,会场上的欢呼声戛然而止。但这是俄国,这里的老百姓没有灵犀,让他不能得心应手。
“同志们,朋友们,我是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我要给你们讲三句话。”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感谢我们的德国国防军、党卫军官兵以及各部门的同志们,你们来到这个地方,不是为了你们自己,是为了让俄罗斯人民从布尔什维克枷锁下解放出来,是为了把欧洲文明带到这里。你们摧毁了布尔什维克,解散了集体农庄,恢复了生产和生活,我相信,俄斯人民会记住你们功劳的”他的话被雷鸣般的掌声掩没。
“第二,八个月前我告诉过你们,德国人不是来奴役你们的,是为了帮助你们获得解放,并且获得崭新的生活。通过多半年的实践证明,我没有食言,就像今天到这里来实现我的诺言一样。”
李德继续卖弄:“卡卢加的市徽是1777年3月10日获得通过的,底色为蓝色,中间横穿而过的波纹状条带代表着流经该市的奥卡河,盾牌上部嵌有一顶金色王冠。八个月前我答应过你们,我,德国元首,将亲自把这面市徽挂在市政大楼上。”
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人挨肩迭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大家一遍一遍地齐声吼叫:“感谢元首,元首万岁,感谢元首,元首万岁”
这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长期以来顶礼膜拜的人、苏联各族人民的父亲斯大林都没有把离莫斯科188公里的一个小地方的市徽放在心上,更不会把它挂在市委的墙上,唤起人们对资产阶级旧时代的回忆。
战前,他唯一关心的是卡卢加生产了多少木材和粮食,制造了多少艘汽轮机之类的。战争时期,他关心的是卡卢加与莫斯科的距离。
几个小伙子抬着覆盖着红布的卡卢加市徽站在一边。秃顶市长引领着元首到市徽前,两人互相客气了一阵子后,把市徽抬到楼下,由工人们挂在绳子上。
爬在市政厅楼顶上的工人用绳子把市徽吊起,紧张地忙碌着。一群群飞鸟被惊起央广场上空盘旋。广场上几万人引颈仰望,一个个张大嘴。李德确信,那些人激动和专注的神情,就算嘴里落入鸟粪也感觉不到的。
市徽挂好了,一个工人揭下布,露出蓝底、绿条、金色王冠的市徽。广场上再度喧声震天,礼炮响起,烟火升腾,大团大团的彩色烟雾起,转眼间被风吹上空中。
广场上的人有节奏地喊叫起来,几个俄罗斯中年人蹲着向前踢腿、单手侧翻,跳起了果帕克舞。一个大胡子跳马刀舞同,俄国士兵也加入其中,直跳得气喘吁吁。
李德一行悄悄出发了,时间太宝贵了,他们要穿越斯摩棱斯克州、特维尔州,前往诺夫哥罗德州的霍尔姆战地。
第47军为元首联系了一列只有4节车辆的火车。对元首来说,这已属奢侈。小火车从卡卢加东北进发,打算到维亚济马、斯摩棱斯克再到大卢基,从那里坐汽车到霍尔姆。
列车即将出发,哈尔德出其不意地跳上车。李德与鲍曼并没有把他赶下车,说好听点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往难听里说那就是打狗还得看主人。谁让他是戈培尔的养子呢。
大家坐在宽敞的列车上,心里也格外畅快。来到中央集团军群后,一直坐在司令部里沉闷地开会,如今在绿茵铺地的俄罗斯中部旅行,令人心驰神往。
天降小雨,大团的雾在田野里翻腾着,绿草、红屋、灰瓦,还有金黄色的大麦,让人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卡卢加市长给他们送了好多酒,第47军军长送了好些肉,其中军长的乌克兰厨师做的乌克兰美食萨洛。
在乌克兰,萨洛通常有两种食法。一种是做成腌猪肉片。用盐腌过的白花花的肥猪肉片上,夹着几道红色的瘦肉条,令人垂涎欲滴。将萨洛配以洋葱和伏特加食用,堪称美食绝配。另一种是做成猪油状。人们将拌有食盐、大蒜的猪油涂抹到乌克兰特产的黑面包上,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萨洛还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个非洲人与一个乌克兰人同行。途中;非洲人拿出一个香蕉吃起来。乌克兰人问,这是什么?非洲人说,这是香蕉。乌克兰人请求道:我能尝尝吗?非洲人爽快地递给乌克兰人一个香蕉。
过了一会儿,乌克兰人拿出萨洛,夹着面包吃起来。非洲人问道,这是什么?乌克兰人说,这是萨洛。非洲人说,我能尝尝吗?乌克兰人回答道,萨洛就是萨洛,没什么好尝的。说罢,乌克兰人赶紧几大口将萨洛吃完。这个笑话反映出乌克兰人对萨洛钟情至极,甚至吝惜与人分享。
第12节 小儿麻痹症罗斯福()
在车上,李德先集中精力处理军务政要。每当这时,他与鲍曼坐着,三个副官站在他面前讲解电报。
首先汇报的是陆军。施蒙特抱来厚厚的文件放在桌子上,天南地北地汇报开了:
“北方消息:对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进攻,完全出乎苏军的意料。迪特尔的第32装甲军及其3个军步兵,从奥涅加湖与白湖之间越过伏尔加——波罗的海运河,已前进了120公里,目前正等待援兵。”
他指着地图上沼泽与河流密布的地方,用目光征询着元首。“没有援兵。”李德回答得干脆利落。施蒙特望了元首一眼,继续汇报:“入夏以来,赫普特的第4坦克军团在攻占了瓦尔代高原上的上沃洛乔克以后,一直停滞不前”
“下一条。”李德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汇报,他不愿深谈这个战区。他感觉冉妮亚坐在旁边了,疲顿地靠在她肩头上,眼望着墙上的大地图深思。
鲍曼咳嗽了一声。元首朝施蒙特“嗳”了一声,他犹豫了一下接着说起南方战局。从七月底开始,德军把全部攻占斯大林格勒城区的任务移交给了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三天前德俄联军全部占领这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元首禁止陆军过早发布攻占城市的消息,他等着以更加戏剧化的方式发布。
古德里安的两支坦克军团经过短暂休整,于昨天恢复进攻。德军和奥地利的山地部队已经沿大高加索山北坡艰苦跋涉。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发起又一起大反攻,第6集团军的三个军与之鏖战。令李德痛心疾首的是德军第129警卫师和罗马尼亚第5骑兵师被苏军全歼,斯大林格勒以北远接近地的别雷失守。
元首发出一连串的指令,除此以外他不厌其烦地让施蒙特记下他的恶毒:他让前线守军给铁丝网通上电,在防线上不光布设了地雷,还埋设五公斤炸药再加上五公斤钉子这样的遥控引爆装置;他让德军广挖暗道,让德军突然出现在进攻者后方,狠狠打苏军的屁股。从陡坡上投掷装满炸药和玻璃片的汽油桶、炮弹壳、炸药包和炮弹改装的巨型手榴弹、燃烧瓶。
李德卖弄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所在的连用烟幕弹把法国飞机引到法军阵地上。李德高声炫耀道:“施蒙特,你让前线那些木头脑袋们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不要让虚伪的道义捆住手脚。你再告诉他们,就说是我说的,在战争中只有头脑没有良心”。
“你说的?拿破仑说的吧?”丽达站在对面向他微笑。李德发现鲍曼一直向他瞪眼,感觉到身边的冉妮亚老是不安分地动弹着,呵斥道:“老实点冉妮亚。”
“什么?你喊我吗?”冉妮亚出现在他前面。他心里一惊,扭转过头,看到他一直倚靠的是女教师。
女教师若无其事地站起来,从元首前面绕到鲍曼身边坐定。李德用手掌抚脸,做眼保健操里的干洗脸动作。末了找施蒙特的麻烦:“汇报时要突出重点,不然让人听得昏昏欲睡。非洲和中东有新内容吗?”
“在西非,按照你的指令,我们驻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的停战委员会扩充到一个团的兵力。同时在利比亚与突尼斯边境驻扎着一个师的德军机械化轻装快速师,这些国家的法国人基本上配合德国人,特别是法国海军仇恨英国人,所以西非的局势短期内不会有变化。”
施蒙特喝了一口水,把文件翻得哗哗响:“利比亚南部自由法国部队向意大利驻军发动打了就跑的零星攻击。埃及方面,英军从巴勒斯坦向西奈半岛的德军第51军发动反攻,被打退。从埃及南部英军向阿斯旺发动了团级规模的突袭,未果。”
陆军冗长的汇报终于结束了,施蒙特汇报得精疲力竭,声音嘶哑,李德听得头昏脑涨,耳朵发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