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希德•阿里意识到,摊牌的时候到了。
英军要从陆上打到巴格达还需时日,他必须抢先占领最近的哈巴尼亚英国皇家空军基地,迫使英军在缺少制空权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冒进。
4月30日凌晨,配备有大炮、装甲车的伊拉克军队包围了英军基地,并在基地南部的高地架好了大炮。在伊拉克政府军后面,成群结队的阿拉伯部族乌合之众携带50门大小火炮随时等候,尾随政府军攻入英军兵营捞取战利品。
此时,远在伦敦的丘吉尔亲自口授了一份给英军驻伊拉克司令斯玛特将军的电报:“给我狠狠地打!”
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老虎一发威,呲牙又咧嘴。第二天,英军全面出击了,首批35架英军教练机飞临伊军阵地上空。这些教练机大都刚刚加装了113公斤或9l公斤炸弹挂架。从巴士拉方向飞来的皇家空军第70、37轰炸机中队的“惠灵顿”轰炸机也赶来支援。
被炸得人仰马翻的伊军奈何不了飞机,就炮击基地报复。没承想,此举暴露了伊军火炮阵地。“惠灵顿”轰炸机趁机反复投弹、扫射。大胆的英军飞行员将轰炸机降低到300米,直接轰炸防空炮兵阵地。首轮轰炸,伊军几乎毫无反击之力。伊空军两架“角斗士”战机和两架道格拉斯a8型战机在混战中也被击落。
此后,伊军一路溃败,伊拉克全境被英国人占领。
在伊拉克与英国生死搏斗之时,希特勒只派出了几架飞机助战,眼睁睁看着伊拉克举国沦丧,德国失去了进入中东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此时德国机械化部队正在巴尔干鏖战,几十天后,几百万德军就要进入苏联。
回想起来,去年希特勒实在是窝囊废,在全世界面前丢面子不说,还失去了一次插足中东的大好机会。原因主要是希特勒缺乏全球战略眼光,对欧洲以外的地方重视不够,坐视良机。不过,这样的低级错误再也不能犯了。
现在,元首洋洋得意地对隆美尔说:“今年,我们的眼光放得更远,步子迈得更大,纵横捭阖,顺势而为,不仅巩固了北非,而且进入了中东,你的非洲军团,不,中东军团在巴格达以南大败英军,去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我们手里实现了”。
“这主要元首的功劳”。不善奉承的隆美尔也学着拍马,马上换来主子的勉励:“你也功不可没,你就是现代的郭侃。”
爱娃掩嘴笑了,这主子和奴才互吹互拍起来一点都不脸红。
“郭侃是什么东西?锅盔吧?”隆美尔想到吃的方面去了。元首只得给他补课:
公元1252年,大蒙古帝国的皇弟夫拉可汗率领大军开始了往西方的远征,其中有位汉人的年轻将军郭侃,他乃是第六十位郭子仪的子孙,自祖父那一辈以来就一直出仕于蒙古帝国。
西征军沿着丝绸之路进军,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为鸾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间威猛席卷全西亚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当时,五万兵力死守绝壁上的要害,经过殊死搏斗,郭侃攻陷落了磬城阿拉莫德,歼灭了暗杀教团。
公元1258年2月,郭侃逼迫巴格达,随即发生激战。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达在决死的防卫战中陷落,结束了近五世纪的穆斯林教教主政权。激烈的攻防战中,郭侃用绳索在幼发拉底河上搭起浮桥勇,亲自率领敢死队强行渡河,亲手擒住了教主。
第06节 希特勒的故乡()
大轿车驶入萨尔茨堡,进入了奥地利。窗外就是阿尔卑斯山,景色实在太美了。眼望过去,山峦起伏叠加,山顶白雪皑皑,山腰树木郁郁葱葱,山下的河流和散落的农舍、悠闲的牛群宛如进入人间仙境。
大轿车外风景如画,萨尔茨堡和林茨之间经过美丽的基姆湖,烟碧的群山,嫩绿的田野,零星的牛羊,低飞的鸽子,偶尔的白桦林,散落的褐色木屋顶的民宅。李德诗兴在发,高声吟咏:“车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基姆湖宁静而精致,清风徐来,荡起千层碧波,万点晶莹,蓝天和白云都将最美丽的身影留给了这片水域,四面山色层次分明地栖息在湖水之中,安详而快慰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爱娃倚靠在李德肩膀上喃喃:“如果我们在湖畔修建一座小别墅,热了在湖里游泳,累了躺在湖边的椅子上,该有多好啊?”
李德没有理睬她的想入非非,凝神回望着遥远的少女峰。被誉为欧洲之巅的少女峰是全欧最高的山峰,海拔4158米,一年四季头戴玉冠,肩披冰川,腰系翠林,濯足碧湖,冰清玉润,清丽俊俏,展芳容于阿尔卑斯山巅,舞长袖与因斯布鲁克高地。她的美只能有神奇来形容。
少女峰的美充满了活力和变幻。从山下到山顶,景观层次截然不同,有点绿野仙踪的意味。山顶雪花弥漫,异常的冰寒;雪密得让人睁不开眼;而山腰以下,从雪峰深处却延伸出无尽的翠绿,鲜亮的明黄;和缓的山坡上山花烂漫,村落安详,郁金香、紫云英、雏菊开得轰轰烈烈,美得让人迷醉。成群的牛羊戴着美丽的牛铃,一路叮当,漫步在鲜花盛开的原野,这是多么动人的图画!
大轿车行驶途中,爱娃不停地拍照抢镜头。元首与隆美尔一路上谈着永远谈不完的中东局势。两人谈话的神情让人想起两个词:幸灾乐祸,浑水摸鱼。
元首又把话题引到一年前——
伊拉克起义失败之后,希特勒虽然表面上不显山露水,心里着实憋了一肚子气,他下令隆美尔在中东人中间招降纳叛,发展武装力量。
德国人将那些纳粹的阿拉伯同情者在希腊雅典附近集中,组建了“费尔米特种部队参谋部”。该部于1942年1月改编为相当于连编制的“德意志阿拉伯教导营”。这支部队通常被称作“自由阿拉伯军团”。他们身着德国非洲军团的制服,只是在右臂上佩戴有特殊的臂章。
到了1942年6月,隆美尔把该营扩充到一个团,拥有三个营的编制,其中第二营的人员来自法国的北非殖民地。不久后德国国内放映的纪录片中,德国民众惊讶地看到穿着德军制服的黑人士兵坐在坦克上向巴格达前进,这就是“自由阿拉伯军团”第二营的士兵。
俩人聊完了伊拉克,接着谈起叙利亚——
在1941年前,叙利亚一直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投降后,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军队在英军的支持下,赶走了贝当政府的军队,接管了这个国家。1941年年9月27日,“自由法兰西军”总司令贾德鲁将军以盟国名义宣布叙利亚独立,但这是瘸子给瞎子挤眼睛,谁都知道自由法国是英国的傀儡。
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占领埃及以后,自由法国匆匆忙忙抬出一名当地长老担任总统,试图避开德国的进攻。1942年7月,大马士革爆发了反法示威,并很快地蔓延到叙利亚其他城市。自由法国在大马士革的驻军以坦克和装甲车在街道上举行了反示威。法国装甲车和军用卡车在阿勒颇和大马士革街道上巡逻,飞机在清真寺举行祷告的时刻在上空低飞,大楼的屋顶上都显眼地架着机枪。这就必然地激怒了当地居民。
叙利亚总统“好心地”劝告法国人禁止他们的士兵外出,以免引起冲突,其实是让法国人呆在兵营里作茧自缚,于是反法示威越闹越凶,而隆美尔乐得隔岸观火。
1942年8月初,也就是元首在霍尔姆视察工作期间,一支意大利舰队载着一个师的维希法国军队突然在拉塔基亚港口登陆。此时在叙利亚有一个自由法国旅和英军一个团,双方随即展开激战,本地的法国人把远道而来的法国人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戏剧性的场境出现了,登陆艇上升起了德军军旗,在飞机和舰炮的掩护下,一个营的德军海军陆战队上岸了,这些德军配备有新式豹式坦克,一上岸就把几辆自由法国军队的杂七杂八坦克打回了零件状态。自由法国的抵抗崩溃了。
叙利亚的动乱引起了连锁反应。大马士革、贝鲁特和安曼的商场和店铺都于8月9日关门停业,约旦发生了从法国医院广场上射击的事件。第二天,5月20日,阿勒颇发生了严重暴动。死了三名法国兵,伤了一些人。法国装甲车开到城里,大肆扫射之后赶走了街上的人。据估计,平民至少有十人死亡,三十人受伤。叙利亚的所有主要城市的商场都停业数天,在阿勒颇,叙利亚宪兵和法国军队双方都在市内巡逻。
面对中东的乱局,英国丘吉尔首相在下院发表讲话:“我们非常强烈地指出了进一步混乱可能在整个中东导致的种种不幸后果,这些后果会附带地影响今后对纳粹作战的交通,并威胁到正在与纳粹生死搏斗的俄国盟友的后方。为此,英国政府已经命令中东总司令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恢复秩序。”
然而,现在有能力恢复秩序的不是英国首相的那张刀子一样的嘴巴,也不是疲于应付的英国驻中东的60军,而是正在西奈半岛上磨刀霍霍的德军。他们已经换装了新式坦克,等待了两个月,只等一声令下。
1942年8月5日,元首从苏联中部的霍尔姆下达命令:德军中东军团向约旦挺进。
约旦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西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叙利亚接壤,东北与伊拉克交界,东南和南部与沙特阿拉伯相连。约旦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亚喀巴湾是唯一出海口。首都安曼和西部山地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月为7-14c,7月为26-33c。
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初属阿拉伯帝国版图。公元1517年归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建立外约旦酋长国。
在德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